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煮酒 拼音:zhǔ jiǔ
(1).烫酒。 元 萨都剌 《寒夜与王记室宴集》诗:“玉奴烛剪落燕尾,银瓶煑酒浮鵞黄。”
(2).热的酒。 宋 苏轼 《赠岭上梅》诗:“且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词语解释:煮饼 拼音:zhǔ bǐng
亦作“煑饼”。
(1).犹汤面。《后汉书·李固传》:“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 冀 ( 梁冀 )使左右置毒於煑饼而进之。” 胡三省 注:“煮饼,今汤饼也。”
(2).指煮面。 宋 黄庭坚 《次韵答晁无咎见赠》:“煮饼卧北窗,保此已徼幸。”词语解释:煮石 拼音:zhǔ shí
见“ 煮白石 ”。
词语解释:煮白石 拼音:zhǔ bái shí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词语解释:煮海 拼音:zhǔ hǎi
(1).煮海水为盐。 唐 陆贽 《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 张羽 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 张羽 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 龙氏三娘 ﹞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壮山河於水底,何惧丸泥;列介胄於波中,不愁煮海。”词语解释:煮白石 拼音:zhǔ bái shí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词语解释:煮汤 拼音:zhǔ tāng
熬药。《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 胤宗 ﹞以黄蓍、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薰薄之。”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三:“石鼎颼颼夜煮汤,乱拖芝术鬭温凉。”词语解释:煮雪 拼音:zhǔ xuě
用雪水烹茶或造饭。 唐 喻凫 《送潘咸》诗:“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词语解释:煮盐 拼音:zhǔ yán
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管子·轻重甲》:“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史记·平準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词语解释:煮井 拼音:zhǔ jǐng
煮盐井之水(以为盐)。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词语解释:煮瀑
即煮泡,放在水中煮词语解释:煮面
亦作“煑麵”。 犹汤面。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人呼煮麪为汤饼。”词语解释:煮胶 拼音:zhǔ jiāo
炼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十月,餘月则不成。”词语解释:煮爆
煮词语解释:煮面 拼音:zhǔ miàn
亦作“煑麵”。 犹汤面。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人呼煮麪为汤饼。”词语解释:煮鹤焚琴 拼音:zhǔ hè fén qín
犹煮鹤烧琴。《水浒传》第三八回:“正是怜香惜玉无情绪,煮鹤焚琴惹是非。” 清 王堃 《〈两般秋雨盦随笔〉后序》:“奈经动地鼓鼙,薰天妖孽,化茵成溷,煮鹤焚琴,顿使此书原板,湮没无存。”《天雨花》第九回:“平时不与相知惯,煮鹤焚琴莽十分。”词语解释:煮鹤烧琴 拼音:zhǔ hè shāo qín
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 唐 韦鹏翼 《戏题盱眙壁》诗:“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赏心亭上雪初融,煮鹤烧琴宴鉅公。”参见“ 烧琴煮鹤 ”。
词语解释:烧琴煮鹤 拼音:shāo qín zhǔ hè
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塌美好的事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也须把温语相商,又何用烧琴煮鹤,躪玉蹂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国初説书人 柳敬亭 、歌者 王紫稼 ,皆见名人歌咏。 王 以黯昧事,为 李御史 杖死,有烧琴煮鹤之惨。”词语解释:煮鍊
煮熬提炼。《魏书·官氏志》:“置僊人博士官,典煮鍊百药。”词语解释:煮练 拼音:zhǔ liàn
棉麻纤维制品加工的一道工序。用化学方法蒸煮棉麻等组织纤维材料,以除去天然杂质,有利于漂白、染色和印花加工。词语解释:煮炼 拼音:zhǔ liàn
煮熬提炼。《魏书·官氏志》:“置僊人博士官,典煮鍊百药。”词语解释: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文 帝 ( 曹丕 )尝令 东阿王 (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残。《海国英雄记·投诚》:“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餉。” 周亮 《次石庵冬日感怀韵》之三:“煮豆燃萁成底事,拈兰证絮不胜情。” 陈毅 《过临洮》诗:“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圑结乐陶陶。”词语解释:煮海金丹 拼音:zhǔ hǎi jīn dān
一种红黄色的宝石。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寳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璣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星汉神沙,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花。”词语解释:煮粥焚须 拼音:zhǔ zhōu fén xū
《新唐书·李勣传》:“﹝ 勣 ﹞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 勣 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后因以“煮粥焚鬚”喻手足之爱。词语解释:煮散 拼音:zhǔ sàn
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煮汤,去渣服用,谓“煮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煮散,古方无用者,唯近世人为之……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者皆用煮散。”词语解释:煮器 拼音:zhǔ qì
炊具。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马燧 ﹞献御服用物、弓甲、煮器、幄幕。”词语解释:煮汁 拼音:zhǔ zhī
药物和水熬成汁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葛》﹝附方﹞:“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葛根煮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