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炮燔 拼音:pào fán
烧烤。 宋 苏轼 《送鲁元翰知卫州》诗:“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宋 苏辙 《臣事策》下四:“﹝圣人﹞教之炮燔、烹飪、嫁娶、生养之道,使皆得其志,是以天下安其法而不怨。”词语解释:烹燔 拼音:pēng fán
烧煮;烹调。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斗醮词》:“犒士或开其宰戮,宴宾难废於烹燔。”词语解释:烧燔 拼音:shāo fán
烧焚;烧毁。《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开 丁姬 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后汉书·公孙述传》:“今百姓无辜而妇子係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 晋 陶潜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词语解释:灵燔 拼音:líng fán
燔柴祭天。词语解释:燎燔 拼音:liào fán
谓烧柴而祭。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宋绍恭 ﹞亲燎燔奉祭,命 驹 謁冢下,皆如常礼。”词语解释:脯燔 拼音:fǔ fán
干肉和烤肉。《周礼·夏官·量人》:“凡祭祀响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 贾公彦 疏:“燔虽不贯,亦是炙肉。”词语解释:以煎止燔 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汉 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参见“ 以汤止沸 ”。
词语解释:以汤止沸 拼音:yǐ tāng zhǐ fèi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淮南子·精神训》:“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汉书·董仲舒传》:“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亦作“ 以汤沃沸 ”、“ 以火止沸 ”。《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汉 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词语解释:羞燔 拼音:xiū fán
进献炙肉。燔,通“ 膰 ”。古代祭祀用的炙肉。《仪礼·特牲馈食礼》:“羞燔者受加于肵,出。”肵,盛炙肉的祭器。词语解释:炰燔 拼音:páo fán
(1).烧烤。 宋 陆游 《夜热》诗:“泊船 鄂州 步,终日如炰燔。”
(2).指烧熟的菜肴。 唐 钱珝 《谢酒食状》:“温醖既陈,炰燔兼至。”词语解释:攻燔 拼音:gōng fán
攻打焚烧。《汉书·天文志》:“ 东郡 庄平 男子 侯母辟 兄弟五人羣党为盗,攻燔官寺,缚县长吏。”词语解释:焚燔 拼音:fén fán
焚烧。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人民遂空,万不存一。”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世火焚燔,慧剑断网。”词语解释:灾燔 拼音:zāi fán
焚烧。《汉书·五行志上》:“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 高庙 ,犹灾燔之,况诸侯乎!”词语解释:煨燔 拼音:wēi fán
烧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平子 恐其迷学,奏令焚絶; 仲豫 惜其杂真,未许煨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