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共12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飞燕语燕幕燕雨燕旅燕堂燕绮燕里燕
乳燕春燕游燕白燕蛰燕金燕孔燕宵燕
紫燕式燕惊燕公燕劳燕吴宫燕广燕关燕
海燕清燕鸿燕泥燕雅燕赐燕酬燕赴燕
社燕彩燕北燕朝燕诒燕私燕赏燕内燕
新燕石燕侍燕湘燕赵燕安燕锡燕六燕
燕燕贺燕高燕家燕祖燕沙燕嘉燕烧燕
梁燕双飞燕雏燕越燕酣燕玄燕三燕押燕
莺燕钗燕欢燕夜燕饮燕后燕汉燕荣燕
玉燕闲燕南燕宾燕胡燕吴燕搀燕香燕

词语解释:飞燕  拼音:fēi yàn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夺 卫女 迅,体絶 飞燕 先。” 唐 李白 《清平调》词:“借问 汉 宫谁得似,可怜 飞燕 倚新妆。” 清 孙枝蔚 《春宫词》:“君恩重 飞燕 ,妾体拟当熊。”
(3).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 红阳 之飞鷰,驂 唐公 之驌驦。” 张铣 注:“ 红阳 、 唐公 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 刘胡 叛走不告 顗 , 顗 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
(4).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有娀 謡乎《飞燕》,始为北声。” 清 姚鼐 《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 鲁 麟,曲唱西《飞燕》。”
(5).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 涂山 之兆从而 夏啟 世,飞燕之卜顺故 殷 兴。”
词语解释:乳燕  拼音:rǔ yàn
(1).雏燕。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明 高攀龙 《山居》诗:“乳燕来止,鯈鱼出游。” 清 洪亮吉 《题士女游春图》诗:“乳燕尚嫌毛羽重,祇教胡蝶上枝梢。”
(2).育雏的燕。 唐 白居易 《秦吉了》诗:“鳶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
词语解释:紫燕  拼音:zǐ yàn
亦作“ 紫鷰 ”。
(1).古代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紫燕騮。”
(2).泛指骏马。《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将使紫鷰駢衡,緑虵卫轂。” 吕向 注:“紫鷰、緑虵……皆骏马名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3).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 江 南。见 宋 罗愿 《尔雅翼·释鸟三》。 唐 顾况 《悲歌》:“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明 徐霖 《绣襦记·追奠亡辰》:“忍看寄垒人家双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数飞。”
词语解释:海燕  拼音:hǎi yàn
(1).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宋 陆游 《春晚泛湖归偶成》诗:“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 吴 牛傍柳阴。” 宁调元 《哲夫》诗:“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
(2).一种小型海鸟。海燕科。鼻孔都成管状,位于上喙背面,左右相接。食水生动物。 曹禺 《雷雨》第三幕:“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海鷰:一种海洋动物。《南齐书·五行志》:“ 永明 九年, 盐官县 石浦 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餘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鷰,取其肉食之。”
词语解释:社燕  拼音:shè yàn
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唐 羊士谔 《郡楼晴望》诗:“地远 秦 人望,天晴社燕飞。”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雨夜宿宋玉叔署斋分韵明日将,之宛陵》诗:“官轻如社燕,南北任孤飞。”
词语解释:新燕  拼音:xīn yàn
春时初来的燕子。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几处早鶯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鶯。”
词语解释:燕燕  拼音:yàn yàn
(1).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 五代 齐己 《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 元 揭傒斯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吴中 女儿白如华, 吴江 燕燕拂波斜。”
(2).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毛 传:“燕燕,安息貌。”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
(3).喻娇妻美妾。 宋 苏轼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元 王逢 《无家燕》诗:“燕燕何足道,重貽王孙忧。” 郁达夫 《留别梅浓》诗:“一春燕燕花间泣,几夜真真梦裡呼。”
词语解释:梁燕  拼音:liáng yàn
梁上的燕。比喻小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词语解释:莺燕  拼音:yīng yàn
(1).黄莺与燕子。泛指春鸟。 唐 乔知之 《定情篇》:“鳧雁将子游,鶯燕从双栖。” 宋 郑起 《晚春即事》诗:“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鶯燕不曾来。” 元 张养浩 《寒食游廉园》诗:“花柳巧为鶯燕地,管紘遥递綺罗风。”
(2).莺善鸣,燕善舞,因以“鶯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 宋 李莱老 《浪淘沙》词:“宝押绣帘斜,鶯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 清 李渔 《意中缘·毒饵》:“妾乃 闽 莆 妓女 林天素 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鶯燕之场,时切雎鳩之慕。”
词语解释:玉燕  拼音:yù yàn
(1).即玉燕钗。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闔閭夫人 墓中……漆灯照烂,如日月焉。尤异者,金蚕玉燕各千餘双。” 唐 韩偓 《春闷偶成》诗:“醉后金蝉重,欢餘玉燕敧。” 元 李爱山 《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参见“ 玉燕釵 ”。
(2).传说中预兆生育贵子的白燕。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凤凰臺畔,投怀玉燕,照社神光。”参见“ 玉燕投怀 ”。
(3).燕子的美称。 清 孙枝蔚 《重来江都小园立池上有感》诗:“朱鱼新买鳞难大,玉燕仍过语自閒。”
词语解释:玉燕钗  拼音:yù yàn chāi
钗名。《洞冥记》卷二:“神女留玉釵以赠帝,帝以赐 赵婕妤 。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 黄諃 欲之。明日示之,既发匣,有白燕飞昇天。后宫人学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 唐 李白 《白头吟》:“头上玉燕釵,是妾嫁时物。” 宋 毛滂 《踏莎行》词:“玉燕釵寒,藕丝袖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綾罗製成小虎……以綵线穿之,悬於釵头或繫於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釵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词语解释:玉燕投怀  拼音:yù yàn tóu huái
燕,也写作“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 张説 母梦有一玉鷰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 説 ,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后作贺人生子的颂语。《群音类选·四德记·贺子满月》:“喜今朝老蚌生珠,应玉燕投怀入梦。” 清 汪懋麟 《五福降中天·奉贺司农公生子》词:“簟纹昨夜金光绕,洵是湔裙佳兆。玉燕投怀,石麟入梦,孔释云中亲抱。”
词语解释:语燕  拼音:yǔ yàn
鸣叫的燕子。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 宋 晏殊 《迎春乐》词:“被啼鶯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
词语解释:春燕  拼音:chūn yàn
(1).亦作“ 春鷰 ”。春天的燕子。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随秋鸿而汎渚,逐春鷰而登梁。”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宋 梅尧臣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春燕不时来,秋鸿今始至。”
(2).春季的大宴。 宋 制,宫廷每年于春、秋两季设大宴。《宋史·五行志四》:“﹝ 嘉祐 ﹞七年三月甲子,罢春燕,以久旱故也。”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六年,丁 秦国 太夫人忧,詔为罢春燕故事。”
词语解释:式燕  拼音:shì yàn
亦作“ 式宴 ”。 宴饮。《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汉 张衡 《东京赋》:“上下通情,式宴且盘。” 唐 苏瓌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金闕平明宿雾收,瑶池式宴俯清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咸式燕以延赏,异过时而尚薆。”
词语解释:清燕  拼音:qīng yàn
亦作“ 清讌 ”。
(1).清闲;安逸。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使遇明王圣主,得赐清讌之閒,宽和之色,发愤毕诚,图画安危……则五帝、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汉书·刘向传》:“愿赐清燕之閒,指图陈状。”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洪景卢编唐绝句》:“ 孝宗 从容清燕, 洪公迈 侍。”
(2).饮宴。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绸繆清讌娱,寂寥梁栋响。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 明 屠隆 《昙花记·群仙会真》:“今日是下官贱降之辰,安排酒脯,奉约二仙清燕。” 清 黄景仁 《客夜忆城东旧游寄怀左二》诗:“遥知文酒足清讌,可念同游漂泊人。”
词语解释:彩燕  拼音:cǎi yàn
旧俗,立春日剪彩绸为燕饰于头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清 陈维崧 《清江裂石·人日送大鸿由平陵宛陵之皖桐》词:“彩燕粘鷄鬭酒天,轻软到釵鈿。”
古代立春日的一种应节饰物。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日悉翦綵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李远 《立春日》诗:“釵斜穿綵燕,罗薄翦春虫。”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庚申除夜》词:“竹叶樽空翻綵燕,九枝灯炧颤金虫。”
词语解释:石燕  拼音:shí yàn
(1).似燕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湘水 东南流逕 石燕山 东,其山有石,紺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頡頏如真燕矣。”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 长沙 鵩鸟,靡復为妖。 湘川 石燕,自然还儛。” 北周 庾信 《喜晴》诗:“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 唐 卢照邻 《失群雁》诗:“欲随石燕沉 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燕》:“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有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
(2).鸟名。似蝙蝠。产于石窟树穴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石燕》﹝集解﹞引 萧炳 曰:“石燕似蝙蝠,口方,食石乳汁。”
词语解释:贺燕  拼音:hè yàn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后以“贺燕”用作祝贺新居落成的套语。 南朝 陈 阴铿 《新成安乐宫》诗:“迢递翔鵾仰,连翩贺燕来。”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清 姚鼐 《东张橿亭庶子》诗:“柱石佐休明,厦成纷贺燕。”
词语解释:双飞燕  拼音:shuāng fēi yàn
亦作“ 双飞鷰 ”。
(1).雌雄并飞的两只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居屋。” 宋 谢逸 《蝶恋花·春景》词:“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2).喻指信使。《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鷰。” 李周翰 注:“鷰春南飞,就暖巢於人家,故愿以书寄之。” 清 顾炎武 《寄刘处士大来》诗:“聊裁一幅书,去託双飞燕。”
(3). 汉阳 的一种渡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汉阳 渡船最小,俗名双飞燕。一人而盪两桨,左右相交,力均势等,最捷而稳。”
词语解释:钗燕  拼音:chāi yàn
钗上之燕状镶饰物。传说佩之吉祥。语本《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洞冥记》:“ 元鼎 元年,起 招灵阁 。有神女留一玉釵与帝,帝以赐 赵婕妤 。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鷰直升天,故宫人作玉釵,因改名玉鷰釵,言其吉祥。” 宋 范成大 《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倦绣》诗:“困来如醉復如愁,不管低鬟釵燕溜。” 清 赵执信 《绝句》之八:“緑云撩绕惹生衣,釵燕参差拂镜飞。”
词语解释:闲燕  拼音:xián yàn
私宴。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俟君子之閒燕,酌甘醴於斯觥。” 赵幼文 校注:“閒燕,閒,私也;燕与讌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高宗 即位之初, 隆祐 送小冠,谓曰:‘此祖宗閒燕之所服也。’”
(1).指安静、清净的地方。《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閒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韦昭 注:“閒燕,犹清浄也。”
(2).休息。《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甲寅, 王巖叟 言:‘秋气已凉,陛下閒燕之中,足以留意经史。’”
词语解释:幕燕  拼音:mù yàn
(1).筑巢于幕上的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后因以“幕燕”比喻处境危险之极。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
(2).漠燕。幕,通“ 漠 ”。指朔北之燕。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幕燕北返,沙雁南征。”
词语解释:游燕  拼音:yóu yàn
同“ 游宴 ”。 游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陛下逐走兽,射蜚鸟,弘游燕之囿,淫纵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在 王衍 时,二 徐 坐游燕淫乱亡其国。”参见“ 游宴 ”。
见“ 游宴 ”。
词语解释:游宴  拼音:yóu yàn
同“ 游宴 ”。 嬉游宴饮。《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讌,事不可听。”《晋书·刘粲载记》:“ 粲 荒耽酒色,游讌后庭。”参见“ 游宴 ”、“ 游醼 ”。
(1).游乐。《汉书·张安世传》:“ 鸿嘉 中,上欲遵 武帝 故事,与近臣游宴。”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鬱蒸。”
(2).交游宴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 南京 礼部堂属,俱轮教坊值茶,无论私寓游宴,日日皆然。”《文汇报》1986.10.8:“抗战胜利后,他曾出资办过书店和印刷厂,又恢复了《论语》周刊,可惜都没有认真从事,而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耗费在游宴上。”
亦作“ 游燕 ”。亦作“ 游讌 ”。 游乐宴饮。《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恤民灾害,不遑游宴。”《晋书·外戚传·羊琇》:“又喜游讌,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讌娱乐为事。” 宋 苏舜钦 《黄雍于西安修水之侧起佚老亭以奉亲》诗:“何如轻舟早还家,日对白云奉游宴。” 明 何景明 《白菊赋》:“指孤芳而缔好,创游燕以为嬉。” 清 柳树芳 《大水行》:“珍穷水陆恣游讌,乐酣歌舞起楼臺。” 王国维 《观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 武帝 游宴后庭,始用宦官,非古制也。”
词语解释:游宴  拼音:yóu yàn
同“ 游宴 ”。 嬉游宴饮。《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讌,事不可听。”《晋书·刘粲载记》:“ 粲 荒耽酒色,游讌后庭。”参见“ 游宴 ”、“ 游醼 ”。
(1).游乐。《汉书·张安世传》:“ 鸿嘉 中,上欲遵 武帝 故事,与近臣游宴。”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鬱蒸。”
(2).交游宴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 南京 礼部堂属,俱轮教坊值茶,无论私寓游宴,日日皆然。”《文汇报》1986.10.8:“抗战胜利后,他曾出资办过书店和印刷厂,又恢复了《论语》周刊,可惜都没有认真从事,而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耗费在游宴上。”
亦作“ 游燕 ”。亦作“ 游讌 ”。 游乐宴饮。《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恤民灾害,不遑游宴。”《晋书·外戚传·羊琇》:“又喜游讌,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讌娱乐为事。” 宋 苏舜钦 《黄雍于西安修水之侧起佚老亭以奉亲》诗:“何如轻舟早还家,日对白云奉游宴。” 明 何景明 《白菊赋》:“指孤芳而缔好,创游燕以为嬉。” 清 柳树芳 《大水行》:“珍穷水陆恣游讌,乐酣歌舞起楼臺。” 王国维 《观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 武帝 游宴后庭,始用宦官,非古制也。”
词语解释:惊燕  拼音:jīng yàn
附于画轴的纸条。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惊燕》:“凡画轴製裱既成,以纸二条附于上,若垂带然,名曰惊燕。其纸条古人不粘,因恐燕泥点污,故使因风飞动以恐之也。见 高江邨 《天禄识餘》。”
词语解释:鸿燕  拼音:hóng yàn
鸿雁和燕子。两者均为候鸟。于 长江 一带,前者秋来春去,后者秋去春来。 清 方文 《芜阴送钱既白游太湖》诗:“我方来尔邑,尔復去吾乡。交错如鸿燕,拼飞为稻粱。”
词语解释:北燕  拼音:běi yàn
(1).国名。 周 代诸侯国名,在今 河北省 蓟县 一带。《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齐 高止 出奔 北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灭 紂 ,封 召公 於 北燕 。”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 , 公叔 毕命於 西秦 。”
(2).国名。指 秦 末农民大起义中, 韩广 重建之 燕国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乃眷 北燕 ,遂表 东海 。” 李善 注引《汉书》:“ 信 用 广武君 策,发使使 燕 , 燕 从风而靡。”
(3). 太平天囯 谓 清朝 的京城。 太平天囯 《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今朕既贬 北燕 地为妖穴,是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故并贬 直隶省 为 罪隶省 。”
词语解释:侍燕  拼音:shì yàn
见“ 侍宴 ”。
词语解释:侍宴  拼音:shì yàn
亦作“ 侍燕 ”。亦作“ 侍讌 ”。 宴享时陪从或侍候于旁。 汉 王逸 《九思·悼乱》:“ 督 万 兮侍宴, 周 邵 兮负蒭。”《汉书·元帝纪》:“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后汉书·朱祐传》:“ 祐 侍讌,从容曰:‘ 长安 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唐 李谨言 《水殿抛球曲》之一:“侍宴黄昏晓未休,玉阶夜色月如流。”
词语解释:高燕  拼音:gāo yàn
见"高宴"。
词语解释:雏燕  拼音:chú yàn
幼小的燕子
词语解释:欢燕  拼音:huān yàn
犹欢宴。驩,通"欢"。
词语解释:南燕  拼音:nán yàn
(1). 春秋 诸侯国名。《左传·隐公五年》“ 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 ” 晋 杜预 注:“ 南燕国 。今 东郡 燕县 。”在今 河南 延津县 东。《左传·庄公二十年》“春, 郑伯 和王室不克,执 燕仲父 ” 晋 杜预 注:“ 燕仲父 , 南燕 伯。”
(2). 晋 时 十六国 之一。 北魏 兵破 后燕 国都 中山 (今 河北 定县 ),承相 慕容德 率众迁到 滑台 (今 河南 滑县 ),于公元398年自称 燕王 ,史称 南燕 ,是 鲜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 山东 东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 东晋 刘裕 所灭。
词语解释:雨燕  拼音:yǔ yàn
(1).雨中的飞燕。 唐 杜甫 《朝雨》诗:“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前蜀 韦庄 《村居书事》诗:“风鶯移树囀,雨燕入楼飞。”
(2).鸟纲。雨燕科大部分种类的通称。飞翔力强而且快。筑巢于峭壁缝隙中、高大屋檐下或树洞中。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林有益。 邵燕祥 《献诗--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绕着纪念堂四围的廊柱,飞旋在 正阳门 北,英雄碑南。”
词语解释:白燕  拼音:bái yàn
亦作“ 白鷰 ”。白尾的燕子。古代以为瑞鸟。《西京杂记》卷四:“ 元后 在家,尝有白鷰衔白石,大如指,坠后绩筐中。”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 清 孔宥函 《江上述秋》诗之四:“楼幽红粉黄金赎,巷冷 乌衣 白燕愁。”
词语解释:公燕  拼音:gōng yàn
1.亦作"公筵"。
2.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
词语解释:泥燕  拼音:ní yàn
衔泥的燕子。 清 方文 《钱九章招同麻孟璿沉景山园集》诗:“窗临桂树巢泥燕,塘满杨花长絮鱼。”
词语解释:朝燕  拼音:cháo yàn
见"朝宴"。
词语解释:湘燕  拼音:xiāng yàn
湖南 零陵 山上燕状之石。相传遇风雨即上下群飞,如真燕。 唐 刘禹锡 《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诗:“眇小欺 湘 燕,团圆笑落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叶彫 湘 燕雨,枝折海鹏风。” 冯浩 笺注引《湘州记》:“ 零陵山 有石燕,遇风雨则飞,雨止还为石。”
词语解释:家燕  拼音:jiā yàn
燕的一种。身体小,背部羽毛黑色,有光泽,腹部白色,颈部有深紫色圆斑,多在屋檐下筑窝。通称燕子。
词语解释:越燕  拼音:yuè yàn
燕的一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乎!” 南朝 梁 萧统 《饮马长城窟行》:“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尔雅翼·释鸟》:“越燕,小而多声,頷下紫,巢於门楣上,谓之紫燕,亦谓之汉燕。”
词语解释:夜燕  拼音:yè yàn
亦作“ 夜讌 ”。 夜间宴饮。 宋 钱愐 《钱氏私志》:“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燕,穷极奢侈。”《宋史·薛奎传》:“尝夜燕,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 奎 密遣捕杀之。”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玄宗 曰:‘渠有奇相,我有以禳之故耳。’又尝与之夜讌。”
词语解释:宾燕  拼音:bīn yàn
亦作“賔燕”。 语本《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燕,通“ 宴 ”。后即以“宾燕”谓宴请宾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又北,引水为 流柸池 ,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公以宾燕,其鼓骇骇。” 宋 洪适 《望海潮·题双岩堂》词:“賔燕奉觥筹,妙綺牋琼藻,声度歌喉。”
词语解释:旅燕  拼音:lǚ yàn
归燕。燕为候鸟,故云。 元 郝经 《镜薌亭》诗:“槛外流鶯仍语巧,梁间旅燕又巢新。”
词语解释:蛰燕  拼音:zhé yàn
冬季伏匿在岩穴中的燕子。《晋书·郗鉴传》:“又 徐龕 、 石勒 左右交侵,日寻干戈,外无救援,百姓饥饉,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终无叛者。”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蛰燕》:“值天气暄甚,偶岸圮,蛰燕满江而飞。又寓 崑山 时归家拆旧土桥,易以甎石,其中皆蛰燕,以此闢海上 乌衣国 之説。”
词语解释:劳燕  拼音:láo yàn
见“ 劳燕分飞 ”。
词语解释:劳燕分飞  拼音:láo yàn fēn fēi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劳燕分飞”比喻别离。劳,伯劳,鸟名。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劳燕分飞,寄人篱下。”亦省作“ 劳燕 ”。 叶圣陶 《前途》:“惟自辞师他适,互为劳燕,非第无接席之雅,亦且莫通音问。”
词语解释:雅燕  拼音:yǎ yàn
见“ 雅宴 ”。
词语解释:雅宴  拼音:yǎ yàn
亦作“ 雅燕 ”。 高雅的宴饮。 宋 秦观 《满庭芳·咏茶》词:“雅燕飞觴,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羣贤。” 马其昶 《〈濂亭集〉序》:“世固有能审雅宴之声,而别 淄 澠 之味者。”
词语解释:诒燕  拼音:yí yàn
《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孙谋,以燕翼子。” 郑玄 笺:“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后遂以“詒燕”谓为子孙妥善谋划,使子孙安乐。 唐 张说 《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文武籍甚,詒燕深长。” 元 黄溍 《敕赐康里氏先茔碑》:“有若 康里氏 之先,老母弱子,不絶如綫,祖宗所以长育成就之以詒燕于后人者,天实佑之,岂偶然哉!” 明 归有光 《〈浙江乡试录〉后序》:“天将衍 成周 太平有道之长,对越骏奔走之士,已预生於 丰 镐 詒燕之日,而以待 成王 ,若有期会然者。”
词语解释:赵燕  拼音:zhào yàn
汉成帝 皇后 赵飞燕 的省称。 唐 李贺 《春昼》诗:“卷衣 秦帝 ,扫粉 赵燕 。” 王琦 汇解:“ 赵燕 , 赵飞燕 也。”
(1). 晋 时 刘曜 石勒 称帝所建之 赵国 与 东晋 时 鲜卑 慕容氏 称帝所建之 燕国 的并称。《魏书·崔光传》:“ 赵 燕 既为长蛇, 辽海 缅成殊域,穷兵鋭进,以力相雄,中原无主,八十餘年。”
(2). 赵 地与 燕 地的并称。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海岳错口腹, 赵 燕 锡媌娙。”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注曰:“《选·古诗》:‘ 燕 赵 多佳人。’”
词语解释:祖燕  拼音:zǔ yàn
1.同"祖宴"。
词语解释:酣燕  拼音:hān yàn
见“ 酣宴 ”。
词语解释:酣宴  拼音:hān yàn
亦作“ 酣讌 ”。亦作“ 酣燕 ”。 纵情饮宴。《后汉书·邓晨传》:“﹝ 晨 ﹞从至 新野 ,置酒酣讌。”《晋书·裴楷传》:“ 长水 校尉 孙季舒 尝与 崇 酣燕,慢傲过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清 丘逢甲 《诏平以三十自寿诗见示长句补祝》:“羣仙酣讌天公醉,休向 通明 奏緑章。”
词语解释:饮燕  拼音:yǐn yàn
见“ 饮宴 ”。
词语解释:饮宴  拼音:yǐn yàn
亦作“ 饮燕 ”。亦作“ 饮讌 ”。
(1).聚在一起饮酒吃饭。《汉武故事》:“上幸 河 东,欣言中流,与羣臣饮燕,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后汉书·灵帝纪》:“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爱客不告疲,饮讌遗景刻。” 艾芜 《地貌的青春》:“园子里边,还有好些茅篷似的房屋,用玻璃作墙壁,使人在里面用餐,觉得如同在乡间林野饮宴一样。”
(2).指宴席。《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每年春……於园中设鞦韆之戏,盛陈饮宴,欢笑竟日。”
词语解释:胡燕  拼音:hú yàn
燕的一种。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诗:“劳劳胡燕怨酣春,薇帐逗烟生緑尘。”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燕﹞胸斑黑,声大,名胡燕。其巢有容疋素者。”《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禽上·燕屎》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燕有两种,有胡有越。紫胸轻小者是越燕,不入药用。胸斑黑声大者是胡燕。俗呼胡燕为夏候,其作窠喜长,人言有容一疋绢者令家富。”
词语解释:堂燕  拼音:táng yàn
堂上之燕。《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因以“燕雀处堂”为无远见而受害之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休拷!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
词语解释:金燕  拼音:jīn yàn
(1).指乳燕。 唐 王勃 《春思赋》:“银蚕吐丝犹未暖,金燕衔泥试学飞。”
(2).燕形金钗。 后蜀 毛熙震 《酒泉子》词之二:“晓花微歛轻呵展,裊釵金燕软。”
词语解释:吴宫燕  拼音:wú gōng yàn
巢于 吴 宫之燕。 春秋 吴 都有东西宫。据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 长秋 ,周一里二十六步, 秦始皇帝 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犹胜吴宫燕,无罪得焚窠。” 唐 李白 《野田黄雀行》:“游莫逐 炎洲 翠,栖莫近 吴 宫燕。 吴 宫火起焚巢窠, 炎洲 逐翠遭网罗。”
词语解释:赐燕  拼音:cì yàn
见“ 赐宴 ”。
词语解释:赐宴  拼音:cì yàn
亦作“ 赐燕 ”。亦作“ 赐讌 ”。 君命臣下共宴。《北史·韦师传》:“后从上幸 醴泉宫 ,上召 师 与左僕射 高熲 、上柱国 韩擒 等於卧内赐宴,令各叙旧事,以为笑乐。”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赐燕聆簫韶,侍祠閲琮璧。” 宋 乐史 《广卓异记·杨椿》:“ 椿 请归老,詔服侍中服,赐讌於 华林园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问中国治安之 道 ,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
词语解释:私燕  拼音:sī yàn
(1).私下举行宴会。《孔丛子·执节》:“﹝ 子顺 ﹞答曰:‘此二大夫相与私燕,言及国事,未为非礼也。’”
(2).指宫廷内的私生活。《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乃反覆校省内,暴露私燕,诬污先帝倾惑之过,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远见之明。” 颜师古 注:“私燕,谓 成帝 闲宴之私也。”
词语解释:安燕  拼音:ān yàn
(1).安逸。《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堕,劳勌而容貌不枯。” 梁启雄 释:“燕,借为晏。《説文》:‘晏,安也。’”《荀子·君道》:“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
(2).安然。《礼记·乡饮酒义》:“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暮)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安燕而不乱也。”
词语解释:沙燕  拼音:shā yàn
燕的一种。毛灰色,比家燕大而笨,常栖息在墙壁的石缝里。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沙燕,沙燕!别去几时重见?”《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一对对沙燕朝南飞,撂下妹妹拆配配。”
词语解释:玄燕  拼音:xuán yàn
黑燕。 晋 潘岳 《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玄鷰之巢幕。”
词语解释:后燕  拼音:hòu yàn
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 慕容垂 所建,史称 后燕 (公元384年-407年)。《晋书·地理志上》:“ 孝武 太元 八年, 坚 败,其地入 慕容垂 。 垂 僭号於 中山 ,是为 后燕 。 后燕 卒灭於 魏 。”
词语解释:吴燕  拼音:wú yàn
即 吴 宫燕。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诗:“託跡同 吴 燕,依仁似 越 禽。”详“ 吴宫燕 ”。
词语解释:吴宫燕  拼音:wú gōng yàn
巢于 吴 宫之燕。 春秋 吴 都有东西宫。据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 长秋 ,周一里二十六步, 秦始皇帝 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犹胜吴宫燕,无罪得焚窠。” 唐 李白 《野田黄雀行》:“游莫逐 炎洲 翠,栖莫近 吴 宫燕。 吴 宫火起焚巢窠, 炎洲 逐翠遭网罗。”
词语解释:绮燕  拼音:qǐ yàn
(1).美丽的燕子。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度綺燕,流鶯鬭双语。”
(2).见“ 綺宴 ”。
词语解释:绮宴  拼音:qǐ yàn
亦作“ 綺燕 ”。 华美丰盛的筵宴。 宋 张孝祥 《点绛唇·饯刘恭父》词:“綺燕高张,玉潭月丽玻璃满。”《宣和遗事》前集:“他( 宋徽宗 )是天子……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閒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况凤烛龙灯之下,严粧整扮,各排綺宴,笙簫细乐,都安排接驾。”
词语解释:孔燕  拼音:kǒng yàn
十分安乐、闲适。《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郑玄 笺:“孔,甚;燕,安也。” 宋 沉括 《扬州九曲池新亭记》:“诸臣友朋,孔燕俟俟。”
词语解释:广燕  拼音:guǎng yàn
广宴,盛宴。燕,同"宴"。
词语解释:酬燕  拼音:chóu yàn
为答谢而宴请。
词语解释:赏燕  拼音:shǎng yàn
1.光临赴宴。
词语解释:锡燕  拼音:xī yàn
赐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驾先幸池之临水殿,锡燕羣臣。”
词语解释:嘉燕  拼音:jiā yàn
见"嘉宴"。
词语解释:三燕  拼音:sān yàn
三次宴会。燕通“ 宴 ”。《周礼·秋官·掌客》:“三饗、三食、三燕,若弗酌,则以币致之。”
词语解释:汉燕  拼音:hàn yàn
(1).燕的一种。 唐 李贺 《恼公》诗:“弄珠惊汉燕,烧蜜引胡蜂。” 叶葱奇 注引《尔雅翼》:“越燕小而多声,頷下紫,巢於门楣上,谓之紫燕,亦谓之汉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世説蓐泥为窠,声多稍小者谓之汉燕。”
(2).指 汉成帝 后 赵飞燕 。《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 唐环 不见新留机, 汉 燕 犹餘旧守宫。”
词语解释:搀燕  拼音:chān yàn
如燕尾般交错。 宋 梅尧臣 《逢曾子固》诗:“前出 秦淮 来,船尾偶搀燕。”
词语解释:里燕  拼音:lǐ yàn
指乡里宴会。
词语解释:宵燕  拼音:xiāo yàn
见“ 宵宴 ”。
词语解释:宵宴  拼音:xiāo yàn
亦作“ 宵燕 ”。 夜间宴席。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君王乃猒晨懽,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君家花月笙歌, 葛裙 那许陪宵燕。”
词语解释:关燕  拼音:guān yàn
见“ 关宴 ”。
词语解释:关宴  拼音:guān yàn
亦作“ 关讌 ”。亦作“ 关醼 ”。 唐 宋 进士关试后所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篇》:“大燕於 曲江 亭子,谓之‘曲江会’。 曲江 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郑隐 ﹞既及第而益孤。上过关讌,策蹇出京,槃桓 淮 浙 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讌名》:“关醼:此最大宴,亦谓之离筵。”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关宴曾游此缀行,五年为吏别仙乡。”
词语解释:赴燕  拼音:fù yàn
见“ 赴宴 ”。
词语解释:赴宴  拼音:fù yàn
亦作“ 赴燕 ”。 参加酒宴。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素闻公名……故超礼分,面约赴燕。”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今日 白员外 请赴宴。”《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又过了几日,见 公孙 赴宴回房。” 段荃法 《凌红蝶》:“ 毛主席 听说你思想进步,请你去赴宴哩。”
词语解释:内燕  拼音:nèi yàn
见“ 内宴 ”。
词语解释:内宴  拼音:nèi yàn
亦作“内燕”。
(1).宫廷宴会。《北史·魏孝武帝纪》:“帝内宴,令诸妇人咏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2).指皇帝在宫中为臣下所设之宴会。《新唐书·张直方传》:“每内燕,以衣敝恶,辞不赴。”
词语解释:六燕  拼音:liù yàn
《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并燕雀重一斤。问燕雀一枚各重几何?”因以“六燕”为铨叙用典。 宋 陆佃 《谢权吏部尚书表》:“愿清吏治,期尽人材。六燕相亭,试詮平其轻重;孤鸞可照,更区别于妍媸。” 宋 陆佃 《除中书舍人谢二府启》:“六燕适均,咸仰权衡之正。”
词语解释:烧燕  拼音:shāo yàn
亦作“ 烧鷰 ”。 烤熟的燕肉。传说龙嗜食之。 唐 梁载言 《梁四公记·震泽洞》:“ 杰公 曰:‘龙畏蜡,爱美玉及空青,而嗜燕,若遣使通信,可得宝珠。’帝闻大喜……以蜡涂 子春 等身及衣佩,乃齎烧燕五百枚,入洞穴,至龙宫。守门小蛟闻蜡气,俯伏不敢动。乃以烧燕百事赂之,令其通问,以其上上者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嘉。” 宋 苏轼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未暇然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虯。”按,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龙之性麄猛而畏蜡,爱玉及空青而嗜烧鷰肉,故食鷰肉人,不可渡海。”
词语解释:押燕  拼音:yā yàn
见“ 押宴 ”。
词语解释:押宴  拼音:yā yàn
亦作“ 狎讌 ”。亦作“ 押燕 ”。 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北令邦》:“《续挥犀》载: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诗云:‘押燕 移离毕 ,看房 贺跋支 。饯行三匹裂,密赐十毗狸。’”《宋史·欧阳修传》:“﹝ 脩 ﹞奉使 契丹 ,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是日, 萨喇 、 哈嚕 等入辞於 崇政殿 ,赐宴 显静寺 ,命 赵良嗣 押宴, 王环 ( 瓌 )伴送。”
词语解释:荣燕  拼音:róng yàn
1.盛宴。
词语解释:香燕  拼音:xiāng yàn
(1).赏香的宴会。燕,通“ 宴 ”。 宋 陶穀 《清异录·熏燎》:“ 李璟 保大 七年,召大臣宗室,赴内香燕,凡中国外夷所出,以至和合煎饮、佩带粉囊,共九十二种, 江 南素所无也。”
(2).对 宋 燕瑛 的贬称。《宋史·燕瑛传》:“时 瑛 在 岭嶠 七年,括南海犀珠、香药,奉宰相内侍,人目之为‘香燕’。”
(3).指焚香所生的烟。 宋 唐莹中 《江行杂录·花蕊夫人宫词》:“静甃玉堦横水岸,御炉香燕扑龙牀。”一本作“ 香气 ”。
共12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