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15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天爵受爵辞爵圭爵班爵宠爵康爵嘉爵
好爵瑶爵虚爵荣爵勇爵修爵序爵觞爵
官爵铜爵卒爵匏爵侯爵加爵大爵买爵
三爵勋爵羽爵赐爵尊爵发爵诏爵禄爵
人爵名爵进爵鬻爵命爵燕爵袭爵出爵
高爵列爵国爵汉爵男爵齿爵五爵凤皇爵
金爵锡爵无算爵重爵朱爵世爵夺爵般爵
封爵公爵主爵穹爵空爵鴳爵叙爵长爵
玉爵罚爵贵爵献爵琼爵寿爵觥爵阶爵
拜爵神爵盈爵疏爵武功爵上爵设爵阳爵

词语解释:天爵  拼音:tiān jué
(1).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唐 白居易 《池上即事》诗:“身闲当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克己之谓强,天爵之谓贵。”
(2).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高祖 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剌 哀 主於义域,僭天爵於 高安 。”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词语解释:好爵  拼音:hǎo jué
(1).精美的酒器。借指美酒。《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高亨 注:“言我有美爵,与尔共之,即共饮此酒也。”
(2).高官厚禄。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縈。”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虽假容於江皋,乃缨情於好爵。”
词语解释:官爵  拼音:guān jué
(1).官职和爵位。《管子·七法》:“官爵不审,则姦吏胜。”《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驃骑,輒得官爵。” 宋 苏轼 《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二:“ 三郎 官爵如泥土,争唱 弘农 得宝歌。” 清 戴名世 《孑遗录》:“但吾众且十万餘,置之何地,而主之何人,餉从何出,而以何等官爵待吾也。”
(2).指给予官爵。《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帝每欲官爵 邓氏 ,后輒哀请谦让。”
词语解释:三爵  拼音:sān jué
(1).三杯酒。爵,雀形酒杯。《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唐 李景伯 《回波乐》词:“侍宴既过三爵,諠譁窃恐非仪。” 清 朱彝尊 《任孝廉以家酿苦酒见贻赋诗志谢》:“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
(2).三种酒杯。《太平广记》卷二二九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3).三只鸟雀。爵,通“ 雀 ”。 明 杨慎 《华烛引》:“六螭税驾眠 虞渊 ,三爵行栖珠树烟。”
词语解释:人爵  拼音:rén jué
爵禄,指人所授予的爵位。《孟子·告子上》:“ 孟子 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赵岐 注:“天爵以德,人爵以禄。”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二子尝得富贵於其身,终不以人爵婴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盖人能得龙之一体者,皆贵穷人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守》:“八字入格,自是二品贵人,所可惜者,官品高而人品低,人爵进而天爵退耳。”
词语解释:高爵  拼音:gāo jué
高的爵位。《墨子·尚贤中》:“夫高爵而无禄,民不信也。”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但邇年乡饮,皆以请託行贿而得,故非高爵即富室也。”
词语解释:金爵  拼音:jīn jué
(1).谓佩金印紫绶之爵位。《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时 黄霸 在 潁川 ,以宽恕为治……下詔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文选·韦昭〈博弈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 刘良 注:“金爵,谓金印紫綬封人爵也。”
(2).金制酒器。 唐 罗邺 《冬日寄献庾员外》诗:“争欢酒蚁浮金爵,从听歌尘扑翠蝉。”
(3).借指酒。《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又差第羣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
(4).屋上所饰铜凤。《文选·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 李善 注引《三辅故事》:“ 建章 宫闕上有铜凤皇,然金爵则铜凤也。” 唐 张鼎 《古铜雀台赋》:“金爵踶甍而欲翥,玉螭盘柱而将迴。” 清 赵翼 《芷塘南回喜赠》诗:“呼嵩礼毕乞身归,金爵觚棱莽回首。”
(5).花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频年春色归金爵,镇日香风守玉瓶。”原注:“金爵、玉瓶,皆名花之异种者。”
词语解释:封爵  拼音:fēng jué
(1).封土授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每议及封爵,輒深自抑絶。所以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 清朝 的封爵制度有一条规定,就是封为亲王的,下一代沿袭爵位时,只能降一等被封为郡王。”
(2).指所封的爵位。《东观汉记·郭丹传》:“ 更始 败,诸将军悉归,上普赐封爵。”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性情之偏》:“乃使先王封爵自余而失,深有所愧耻也。”
词语解释:玉爵  拼音:yù jué
(1).玉制的酒杯。《周礼·天官·大宰》:“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 孙诒让 正义:“ 程瑶田 云:‘玉爵即玉琖也。’《明堂位》曰:‘爵, 夏后氏 以琖, 殷 以斝, 周 以爵。’此明 鲁 有三代之爵,其名不同,其为爵一也。”《礼记·曲礼上》:“饮玉爵者弗挥。” 孔颖达 疏:“玉爵,玉杯也。” 三国 魏 王朗 《冬腊不得朝表》:“连歷天人三朝之元庆,而无缘祇奉玉爵,以献万寿。”
(2).泛指酒杯。 唐 白居易 《秋霖即事联句三十韵》:“金乌何时见,玉爵几时传?”
词语解释:拜爵  拼音:bài jué
封授官爵。《史记·秦始皇本纪》:“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旧唐书·韦巨源传》:“时序未几,邪逆执权,姦慝者拜爵於私门,忠正者降黜於藩郡。” 清 恽敬 《辨微论》:“及遇乱离,则忠主救民、策勋拜爵之心,人人所同。”
词语解释:受爵  拼音:shòu jué
(1).接受爵。爵,古代酒器。因亦以受爵指饮酒。《周礼·天官·小宰》:“凡賔客賛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2).接受爵位。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清史稿·世祖纪二》:“戊戌, 郑成功 不受爵,优諭答之。”
词语解释:瑶爵  拼音:yáo jué
饰以美石的酒器,次于玉爵。《周礼·天官·内宰》:“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 郑玄 注:“其爵以瑶为饰。”《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旧唐书·禇无量传》:“又祭天之器,则用陶匏,亦无瑶爵。”《宋史·乐志八》:“斟以瑶爵,神灵燕娭。”
词语解释:铜爵  拼音:tóng jué
见“ 铜雀 ”。
词语解释:铜雀  拼音:tóng què
(1).铜制的鸟雀。《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 长安 城西有双闕,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穀熟。’”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2).指 铜雀台 。 南朝 陈 张正见 《铜雀台》诗:“凄凉 铜雀 晚,摇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泪尽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铜雀 晋 铜驼 。”参见“ 铜雀臺 ”。
(3).亦作“ 铜爵 ”。传说中的 秦始皇 名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马……六曰铜雀。”
词语解释:铜雀台  拼音:tóng què tái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词语解释:勋爵  拼音:xūn jué
朝廷依臣僚功勋大小而赐予的爵位。《新唐书·高祖纪》:“赐为父后者,袭勋爵赤牒,官得为真,免民逋租宿赋。”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徒然感恩义,谁復论勋爵。”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出入藩辅,留守两都兮,其民咏歌盈康庄;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 。” 苏曼殊 《碎簪记》:“吾每日以勋爵勋爵、入阁入阁诸名词见累,正欲得亲心人一谈耳。”
词语解释:名爵  拼音:míng jué
名号与爵位。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输货势门,以市名爵者,谓之轻财贵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名爵无假,前世之雄规;车旗勿滥,中叶之英轨。”
词语解释:列爵  拼音:liè jué
(1).分颁爵位。《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孔 传:“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薛综 注:“从皇后以下,凡十四等。”《清史稿·诸王传序》:“ 有明 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史称其制善。”
(2).指爵位。《商君书·错法》:“列爵禄赏不道其门,则民不以死争位矣。” 唐 元稹 《赠韦审规父渐等制》:“守尚书左司郎中 韦审规 父大理卿 渐 等,生有列爵,殁有懿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元骈体文》:“列爵之等以驭贵,孰加於诸侯王。元勋之胄而象贤,宜膺於三锡命。”
词语解释:锡爵  拼音:xī jué
(1).赐酒。《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孔颖达 疏:“且其颜色如赤,如厚渍之丹赭。德能容貌若是,而君不用,至於祭祀之末,公唯言赐一爵而已。”
(2).赐予爵位。 清 恽敬 《资政大夫叶公祠碑铭》:“天子嘉之,锡爵进阶。”
词语解释:公爵  拼音:gōng jué
(1).谓朝廷的爵位。《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2).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 明相 晋了公爵, 荷生 封侯, 謖如 、 鹤仙 封伯, 卓然 等俱得爵有差。”
(3). 英国 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 东罗马 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 黑太子 爱德华 封康瓦尔公,是 英国 有公爵之始。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 光绪 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 对加斯 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
词语解释:罚爵  拼音:fá jué
(1).古代罚酒的酒器。《诗·小雅·桑扈》“兕觥其觩” 汉 郑玄 笺:“兕觥,罚爵也。古之王者与群臣燕饮,上下无失礼者。其罚爵,徒觩然陈设而已。”《新唐书·崔咸传》:“﹝ 咸 ﹞举酒让 度 曰:‘丞相乃许所由官囁嚅耳语,愿上罚爵。’”
(2).指行酒令中的罚酒。《旧唐书·史弘肇传》:“三司使 王章 於其第张酒乐……酒酣,为手势令, 弘肇 不熟其事,而 阎晋卿 坐次 弘肇 ,屡教之。 苏逢吉 戏 弘肇 曰:‘近坐有姓 阎 人,何忧罚爵!’”
词语解释:神爵  拼音:shén jué
即神雀。瑞鸟。 汉 扬雄 《羽猎赋》:“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汉书·宣帝纪》:“前年夏,神爵集 雍 。”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注》大如鷃爵,黄喉,白颈,黑背,腹斑文也。”
词语解释:辞爵  拼音:cí jué
(1).谓辞让奉养之酒。《礼记·射义》:“《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郑玄 注:“发,犹射也;的,谓所射之识也。言射的必欲中之者,以求不欲女爵也。” 孔颖达 疏:“酒既养老,又以养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辞让此爵者,辞让见养老也,不敢当其养礼也。” 孙希旦 集解:“君子无所争之意也。”
(2).犹辞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目:“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徵君 辞爵还乡。”
词语解释:虚爵  拼音:xū jué
(1).空的饮酒器。《仪礼·士相见礼》:“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仪礼·乡射礼》:“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以虚爵降。”
(2).犹虚衔。名义上的爵位或职称而无实在的事权。《管子·侈靡》:“其臣者,予而夺之,使而輟之……予虚爵而骄之,收其春秋之时而消之。”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汉 、 六朝 时,女子尚有封君侯者,如 戞羹侯 宣文君 是也。后世不独实官不任,并虚爵亦从而夺之。”
词语解释:卒爵  拼音:zú jué
(1).最后一杯。《周礼·春官·郁人》:“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
(2).干杯。《国语·晋语一》:“ 史 苏 卒爵。” 韦昭 注:“卒,尽也。”
词语解释:羽爵  拼音:yǔ jué
古代酒器。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炳书》:“繁组綺错,羽爵蜚腾。”《文选·左思〈蜀都赋〉》:“羽爵执竞,丝竹乃发。” 李周翰 注:“羽爵,羽觴,作鸟形也。” 明 张居正 《同贞庵殿下李罗村饮述斋园亭》诗:“四座咸怡豫,羽爵行无算。”参见“ 羽觴 ”。
词语解释:羽觞  拼音:yǔ shāng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 王逸 注:“羽,翠羽也。觴,觚也。” 洪兴祖 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词语解释:进爵  拼音:jìn jué
(1).进升爵位。《礼记·射义》:“射中者得与於祭,不中者不得与於祭。不得与於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於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 霍光 之徒,虽当时增班进爵,赏赐无量,皆以计见崇,岂斯人之诚心哉!”《明史·太祖纪二》:“以 李善长 、 徐达 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次年, 唐玄宗 赐 皮逻阁 名为 蒙归汉 ,进爵为 云南王 。”
(2).犹敬酒。爵,酒器。《晋书·礼志下》:“太子进爵於先师,中庶子进爵於 颜回 。”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进爵献寿翻翻,千秋要君一言。”《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帝祀圜丘,仅能瞻仰致敬而已,进爵奠币皆有司代之。” 李涵秋 《广陵潮》第九五回回目:“悬弧设帨三府徵祥,进爵添寿一堂集庆。”
词语解释:国爵  拼音:guó jué
国家授予的爵位。《庄子·天运》:“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 郭庆藩 集释:“并者,除弃之谓也。夫贵在於身,身犹忘之,况国爵乎!斯贵之至也。”
词语解释:无算爵  拼音:wú suàn jué
亦作“ 无筭爵 ”。 指古代某些典礼中不限定饮酒爵数的饮酒礼,至醉而止。 唐 罗隐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词语解释:主爵  拼音:zhǔ jué
(1).官名。 秦 有主爵中尉, 汉景帝 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 武帝 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 隋 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 唐 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
(2).主持祭祀。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一旦生员》:“会大祭,某以子贵受封,族老推其主爵。”
词语解释:贵爵  拼音:guì jué
(1).高贵的爵位。《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 唐 房千里 《知道》:“世所以为达者,贵爵,富禄,威刑不胜其用,珠玉不胜其计,耳热声,口飫味,目厌色,斯所谓常情之大欲也。” 清 查慎行 《题〈三娘子图〉诗叙》:“十七年间,三封贵爵,贡市之不渝,多有力焉。”
(2).尊称有爵号者。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十二回:“ 多尔衮 道:‘説来也是可恨。我到此地,即为贵爵报仇雪恨而来。’” 汤志钧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伊藤博文》:“ 德宗 曰:‘久闻贵爵大名,今日不图竟得相见,诚属快慰之至。’”
词语解释:盈爵  拼音:yíng jué
犹满怀。 唐 刘得仁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留客挥盈爵,抽毫咏早鸿。”
词语解释:圭爵  拼音:guī jué
借指高贵的官职。《文选·鲍照〈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李周翰 注:“士有一言合理,片善应时,则必分珪与之,使辞去草莱。珪,公侯所执者;爵则五等爵也。”
词语解释:荣爵  拼音:róng jué
显贵的爵位。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而乃使理乱 殷 之弊民,显荣爵於藩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宠备荣爵,身受肺腑。”
词语解释:匏爵  拼音:páo jué
匏制的爵。古人于祭天时用之。后世相承,用为郊祀的礼器。《宋史·乐志七》:“酌以匏爵,洽我百礼。”《元史·祭祀志二》:“自第一等以下,皆用匏爵先涤讫,置於坫上。” 明 邹德溥 《郊禋赋》:“馈食申之以盎齐兮,又亚以匏爵之醍。”
词语解释:赐爵  拼音:cì jué
(1).谓祭祀时赐助祭者以酒爵。《礼记·祭统》:“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羣有司皆以齿,此所谓长幼有序。” 孔颖达 疏:“爵,酒爵也。谓祭祀旅酬时赐助祭者酒爵,故云赐爵。”
(2).赐予爵位。《商君书·境内》:“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后汉书·顺帝纪》:“立皇后 梁氏 。赐爵,人二级。”《旧唐书·儒学传上·欧阳通》:“五迁, 垂拱 中至殿中监,赐爵 渤海子 。” 清 李元度 《国朝先正事略·张文和公》:“ 高宗 即位,倚任有加,赐爵三等子。”
词语解释:鬻爵  拼音:yù jué
(1).出卖爵位。 宋 戴埴 《鼠璞》卷上:“余谓今之弊非鬻爵也,鬻官也。鬻爵所鬻者虚,利归於上,鬻官所鬻者实,利归於下。”
(2).指出卖官职。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卖爵》:“朝廷卖官,曰鬻爵。”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词语解释:汉爵  拼音:hàn jué
汉 代的封爵。泛指爵禄。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公等或家传 汉 爵,或地协 周 亲。”
词语解释:重爵  拼音:zhòng jué
(1).崇高的爵位。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高位重爵,坦然可观。”《新唐书·儒学传上·敬播》:“今高官重爵,本荫唯逮子孙,而不及昆季。”
(2).重视爵位。 汉 王粲 《爵论》:“以爵为赏者,民劝而费省,故古人重爵也。”
词语解释:穹爵  拼音:qióng jué
崇高的爵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涯》:“ 王涯 掊克聚敛,以邀穹爵。”《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昔日负君之贼,败国之臣,受穹爵而享厚禄者,至此必受其殃。”
词语解释:献爵  拼音:xiàn jué
犹献酒;敬酒。爵,古饮酒器。语出《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仪礼·士昏礼》“饗妇,姑荐焉” 汉 郑玄 注:“舅姑共饗,妇舅献爵,姑荐脯醢。” 唐 张馀庆 《祀后土赋》:“鬱人献爵,司干授器。”
词语解释:疏爵  拼音:shū jué
分封爵位。
词语解释:班爵  拼音:bān jué
(1).爵位;官阶。《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朱 怒曰:‘班爵同,何以黜 朱 於朝。’”《国语·周语上》:“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新唐书·裴耀卿传》:“ 林甫 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 元 揭傒斯 《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诗:“銓选班爵冗,出入钱穀细。”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二:“老夫得备记室足矣,必以马齿班爵相推,虚名可耳,他非所愿也。”
(2).颁授爵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公从容至前,炷香揖之曰:‘朝廷班爵,公无拜侯之礼。’”
词语解释:勇爵  拼音:yǒng jué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庄公 为勇爵, 殖绰 、 郭最 欲与焉。” 杜预 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用以指武将。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於兹者。”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右列未能登进勇爵,而儒生或以见薄为愧。”
词语解释:侯爵  拼音:hóu jué
古代爵位名。自 周 以来,除 汉 、 北魏 、 明 等少数几个朝代,大体皆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汉书·孝灵帝纪》:“世封 解瀆亭侯 ,帝袭侯爵。”
词语解释:尊爵  拼音:zūn jué
(1).尊贵的爵位。《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韩非子·八奸》:“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为 秦孝公 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
(2).尊崇有爵位者。《汉书·贾谊传》:“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不下隃矣。”
(3).泛指礼器或酒器。《新唐书·礼乐志一》:“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
词语解释:命爵  拼音:mìng jué
赐给爵位;赐给官职。 南朝 梁 沉约 《常僧景等封侯诏》:“宜命爵啟土,以奬厥劳。”《明史·陈遇传》:“命爵輒辞,终成其高。”
词语解释:男爵  拼音:nán jué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五等。《书·禹贡》“二百里男邦” 宋 蔡沉 集传:“男邦,男爵小国也。”
词语解释:朱爵  拼音:zhū jué
即朱雀。爵,通“ 雀 ”。《隶续·益州太守无名碑》 宋 洪适 释:“右 益州 太守无名碑,上下有朱爵、元武,左右有龙虎。”参见“ 朱雀 ”。
词语解释:朱雀  拼音:zhū què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总称。《书·尧典》“日中星鸟” 清 孙星衍 疏:“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 郑康成 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参见“ 朱鸟 ”。
(2).指画有朱雀图形的军旗。《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参见“ 朱鸟 ”。
(3).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四灵”之一。《三辅黄图·未央宫》:“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闕殿阁取法焉。”
(4).南方神名。《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 唐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参见“ 朱鸟 ”。
词语解释:朱鸟  拼音:zhū niǎo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沉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词语解释:朱鸟  拼音:zhū niǎo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沉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词语解释:朱鸟  拼音:zhū niǎo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七宿相联呈鸟形;朱色象火,南方属火,故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军事家按天文四宫布列前后左右军阵,军旗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叫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孔颖达 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 明 沉寿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鸟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河图》:“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赤帝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六:“怒控寒潮犹撼郭,魂归朱鸟已无城。”
(4).宫殿名。《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5).鸟名。传说中的鸾鸟。 汉 贾谊 《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 太一 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驂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宋 梅尧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诗:“传闻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凤皇为之下,朱鸟不復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6).鸟名。凤。《后汉书·张衡传》:“前 祝融 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 李贤 注:“朱鸟,凤也。” 明 李梦阳 《杂诗》之一:“众羽日繽纷,朱鸟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十二肖论》:“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鸟、若勾陈。不知何以不尔。”
(7).鸟名。雁。 汉 扬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宋咸 注:“朱鸟,随阳之鸟,谓鴈也。”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先朱鸟以通媒兮,导应龙以启征。”
(8).道教语。指舌头。《云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注:“朱鸟,舌象。白石,齿象。吐缩,导引津液。谓阴阳之气流通不絶,故曰源。”
词语解释:空爵  拼音:kōng jué
(1).空杯。《仪礼·有司彻》“宰夫赞主人酌,若是以辩” 汉 郑玄 注:“主人每献一人,奠空爵于棜,宰夫酌授于尊南。”
(2).徒有虚名的爵位。 汉 贾谊 《新书·时变》:“今世贵空爵而贱良,俗靡而尊姦;富民不为姦而贫,为里駡,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
词语解释:琼爵  拼音:qióng jué
玉爵。 三国 魏 曹植 《甘露讴》:“甘露以降,蜜淳冰凝。观阳弗晞,琼爵是承。” 元 刘詵 《芳草赋》:“陈金牺与琼爵兮,理清曲於鬒髻。”
词语解释:武功爵  拼音:wǔ gōng jué
汉武帝 时,为筹集军费,令民买爵而设的赏官之称。《史记·平準书》:“﹝有司﹞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鐸,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 武帝 所制,以宠军功。”《汉书·食货志下》:“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餘万金。” 颜师古 注:“此下云‘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餘万金’,今 瓚 所引《茂陵中书》止於十一级,则计数不足,与本乖矣。或者《茂陵书》説之不尽也。”
词语解释:宠爵  拼音:chǒng jué
尊荣的爵位。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三台树位,履道是钟。宠爵之加,匪惠惟恭。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词语解释:修爵  拼音:xiū jué
同“脩爵”。
犹行觞,依次敬酒。爵,饮酒器。
词语解释:脩爵  拼音:xiū jué
犹行觞,依次敬酒。爵,饮酒器。《礼记·乡饮酒义》:“降,説屨升坐,脩爵无数。” 孔颖达 疏:“脩爵无数者,谓无算爵也。 熊氏 云,谓行爵无数矣。”
词语解释:加爵  拼音:jiā jué
(1).进酒;劝酒。《仪礼·特牲馈食礼》:“长兄弟洗觚,为加爵,如初仪。”
(2).晋升爵位。《孔丛子·问军礼》:“有司简功行赏,不稽于时,其用命者,则加爵受赐于祖奠之前。”
词语解释:发爵  拼音:fā jué
付给酒爵。《礼记·祭统》:“古者於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孔丛子·巡狩》:“天子先问百年者所在而亲见之,然后覲方岳之诸侯,有功德者则发爵赐服,以顺阳义。”
词语解释:燕爵  拼音:yàn jué
(1).谓天子所赐之酒。爵,古代饮酒的器皿。《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 汉 郑玄 笺:“露之在物湛湛然,使物柯叶低垂,喻诸侯受燕爵,其仪有似醉之貌。” 孔颖达 疏:“露比王燕诸侯,物得露而低,犹诸侯得酒而醉。”
(2).见“ 燕雀 ”。
词语解释:燕雀  拼音:yàn què
亦作“ 燕爵 ”。
(1).燕和雀。泛指小鸟。《礼记·三年问》:“小者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 陆德明 释文:“雀,本又作‘爵’。”《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君怀中,殷殷有声。”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鷄鶩以稻粱致忧,燕雀以堂构貽愁。” 明 李东阳 《春寒二十韵》:“捲尽帘櫳无燕雀,閲残冰雪但松筠。”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对属天然燕雀侔,可知锁锁儷钩钩。”
(2).比喻品质卑劣的人。《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鸞。” 王琦 注:“梧桐之木,本凤凰所止,而燕雀得巢其上,喻小人得志。”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鸞凰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冯浩 笺注:“谓遭排忌。”
(3).比喻庸俗浅薄的人。《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於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颜师古 注:“喻 弘 等皆有鸿之羽仪,未进之时,燕爵所轻也。”参见“ 燕雀安知鸿鵠志 ”。
(4).比喻地位卑微的人。《北史·崔彦穆杨纂等传论》:“ 崔彦穆 、 杨纂 、 段永 等昔在 山 东,沉沦下位,并以羈旅之士,邅回於燕雀之伍,终佩龟组,可谓见机者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开寳 九年﹞上遣 太宗 与 俶 叙齿为昆仲。 俶 循走,叩头泣谢曰:‘臣燕雀微物,与鸞凤序翼,是驱臣於速死之地也。’”
(5).鸟名。嘴黄色,尖端微黑。翼羽黑色。体羽褐黄色,下部白色。尾羽黑色,部分带白色。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见于 华东 、 华南 一带。
词语解释:燕雀安知鸿鹄志  拼音: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三国演义》第四回:“ 操 曰:‘燕雀安知鸿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邹立斋公 智 ,年十六发解 蜀 省……比上春官时,里中朝贵谓曰:‘子见某省解元乎?与子相若也。’公意其为同志,亟访之。其人忽问曰:‘子省榜首坊金,视众举子增几何?’公大恚,即拂衣起,不答而出。吁!燕雀安知鸿鵠志也。”
词语解释:齿爵  拼音:chǐ jué
年龄和官职。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孩儿!我齿爵俱尊,儿孙共贵。”参见“ 齿德 ”。
词语解释:齿德  拼音:chǐ dé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词语解释:世爵  拼音:shì jué
世袭的爵位。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将以奉宗庙之祭祀,守先人之世爵,岂为一人絶续起见哉?”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资政院照规定设议员约三百人,其中一百二十五人由皇帝委派(其中王公世爵十人,宗室五人,中央各部院官员一百人,业主资产在一百万元以上者十人),另由各省谘议局议员互选本省议员定额十分之一,约一百六七十人。”
词语解释:鴳爵  拼音:yàn jué
亦作“鷃爵”。 即鴳雀。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夫 羿 之关弓,唯巴蛇九日乃能尽其彀,而回注鷃爵,亦要失中於寻常之间。”参见“ 鴳雀 ”。
词语解释:鴳雀  拼音:yàn què
亦作“鷃雀”。 小鸟名。鹑的一种。也称斥鴳、尺鴳。弱小不能远飞,为麦收时候鸟。亦喻小人。《禽经》:“鷃雀啁啁,下齐众庶。”《楚辞·王逸〈九思·疾世〉》:“鷃雀列兮譁讙,鴝鵒鸣兮聒余。”注:“鷃雀,小鸟,以喻小人列位也。”
词语解释:寿爵  拼音:shòu jué
犹寿觞。《南齐书·乐志》:“上寿歌辞:献寿爵,庆圣皇。灵祚穷二仪,休明等三光。” 唐 许敬宗 《奉和守岁应制》:“寿爵传三礼,灯枝丽九微。”
词语解释:上爵  拼音:shàng jué
上等爵位。《商君书·错法》:“爵易得也,则民不贵上爵。”《史记·楚世家》:“﹝ 陈軫 ﹞即往见 昭阳 军中,曰:‘愿闻 楚国 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 昭阳 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
词语解释:康爵  拼音:kāng jué
空酒器。《诗·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郑玄 笺:“康,虚也。”一说为大酒器。康,通“ 荒 ”。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后以“康爵”用为敬酒祝寿之典。 清 冯桂芬 《杜石樵侍郎八十寿序》:“某等以庚子礼闈出 公孙 太史公门下,与执康爵。同人谋所以为祝嘏之文者。”
词语解释:序爵  拼音:xù jué
(1).按等次授予官爵。《诗·大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郑玄 笺:“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词语解释:大爵  拼音:dà jué
(1).大雀。爵,通“ 雀 ”。 汉 刘向 《说苑·敬慎》:“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2).指鸵鸟。《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 安息国 遣使献师子及 条枝 大爵。” 李贤 注引《广志》:“大爵,颈及身、膺、蹄都似橐驼,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餘,食大麦,其卵如瓮,即今之驼鸟也。”
词语解释:诏爵  拼音:zhào jué
谓诏赐以爵位。《周礼·夏官·司士》:“司士掌羣臣之版……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晋书·武帝纪》:“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禄,虽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 唐 储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诗:“大君忽霆震,詔爵冠军侯。”
词语解释:袭爵  拼音:xí jué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后汉书·桓帝纪》:“ 翼 卒,帝袭爵为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历法·居第吉凶》:“ 成梁 老病死牖下,长子 如松 战殁, 松 胄子名 世忠 当袭爵,而顽嚚无赖,貲产荡尽,遂无人肯保任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怡亲王 载垣 ,郑亲王 端华 ,皆於 咸丰 初年袭爵。”
词语解释:五爵  拼音:wǔ jué
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书·武成》:“列爵惟五。” 孔 传:“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周 建子弟,列名城,班五爵。”
词语解释:夺爵  拼音:duó jué
谓因罪而被削去爵位。《汉书·景帝纪》:“夺爵为士伍,免之。” 颜师古 注:“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刘东山》:“ 东山 坐论如法,枷示而死, 鹤龄 夺爵贬 南京 。”《清史稿·后妃传·敏惠恭和元妃》:“郡王 阿达礼 、辅国公 扎哈纳 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词语解释:叙爵
按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爵位。《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车驾亲率羣司,躬行古礼焉”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三国 魏 华歆 表:“臣闻励俗宣化,莫先於表善,班禄敍爵,莫美於显能。”
词语解释:觥爵  拼音:gōng jué
泛指酒杯。 宋 无名氏 《水龙吟令》词:“满座佳宾,喜听仙乐,交传觥爵。”
词语解释:设爵  拼音:shè jué
设置爵位。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高帝 设爵以延 田横 , 光武 指河而誓 朱鮪 。” 三国 魏 曹丕 《策孙权九锡文》:“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晋书·地理志上》:“ 武王 归 丰 ,监於二代,设爵惟五,分土惟三。”《新唐书·宗室传赞》:“至名儒 刘秩 目 武氏 之祸,则建论以为设爵无土,署官不职,非古之道。故权移外家,宗庙絶而更存。”
词语解释:嘉爵  拼音:jiā jué
谓祭祀时的爵酒。《仪礼·士冠礼》:“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乃申尔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词语解释:觞爵  拼音:shāng jué
酒器。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浮沉蚁於金罍,行觴爵於好求。”《宋书·礼志三》:“今圣上继 武皇帝 ,宜準 汉世祖 故事,不亲执觴爵。”
词语解释:买爵  拼音:mǎi jué
汉 制,平民可以用钱财买得爵位或用买得某种爵位的钱财赎罪。《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錮免减罪。”《汉书·惠帝纪》:“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颜师古 注:“令出买爵之钱以赎罪。”
词语解释:禄爵  拼音:lù jué
俸给和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郑玄 注:“禄,所以受食;爵,秩次也。”《国语·晋语九》:“ 穆子 召之曰:‘ 鼓 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墨子·耕柱》:“今 卫 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史记·秦本纪》:“事 虞 君, 蹇叔 止臣。臣知 虞 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词语解释:出爵  拼音:chū jué
获得官爵。《韩非子·饬令》:“民有餘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汉书·梅福传》:“ 孝武皇帝 好忠諫,説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闕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凤皇爵  拼音:fèng huáng jué
指凤凰形的装饰物。爵,通“ 雀 ”。《后汉书·舆服志下》:“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
词语解释:般爵  拼音:bān jué
授与爵位。般,通“ 班 ”。《墨子·尚贤中》:“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 毕沅 校注:“般读如颁赐之颁。”
词语解释:长爵  拼音:cháng jué
高的爵位。《汉书·贾谊传》:“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復,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长爵,高爵也。虽受高爵之赏,犹将御寇,不得復除逸豫也。”
词语解释:阶爵  拼音:jiē jué
官阶爵位。 唐 贾至 《为韦相让豳国公表》:“贪荣冒宠,非臣所图,伏愿俯垂矜悯,捨此阶爵。”
词语解释:阳爵  拼音:yáng jué
奇数的爵位等级。《周礼·春官·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 唐 贾公彦 疏:“然公卿大夫以八命六命四命为阴爵者,一则拟出封加为阳爵,二则在王下为臣是阴官,不得为阳爵故也。下士既无出封之理,又极卑贱,故有三命一命为阳爵无嫌也。”
共15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