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首字词组
牲牢牲俎牲腯牲醪牲灵牲腥牲犊 
牲酒牲饩牲碑牲礼牲歃牲盟牲镬 
牲牷牲醴牲体牲糈牲架牲畜牲馈 
牲牲牲物牲粢牲口牲杀牲石牲刍 
牲币牲用牲鱼牲头牲号牲粉牲事 
牲玉牲璧牲豭牲器牲口棚牲牵  

词语解释:牲牢  拼音:shēng láo
犹牲畜。《诗·小雅·瓠叶序》:“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 郑玄 笺:“牛羊豕为牲,繫养者曰牢。”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繫,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金 元好问 《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文靖》:“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
词语解释:牲酒  拼音:shēng jiǔ
犹牲醴。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牲酒瘠酸,取具临时。” 宋 陆游 《夜雨寒甚》诗:“行当三白兆丰年,牲酒如山作秋社。” 清 钱大昕 《东镇庙元碑》:“有司具牲酒庶品以荐。”
词语解释:牲牷  拼音:shēng quán
(1).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 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 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
(2).泛指祭品。 郭沫若 《羽书集·惰力与革命》:“我们在这抗战的炮火声中纪念辛亥革命,我们要多放些大炮来作为喜炮,我们要多杀几个敌人来作为牲牷。”
词语解释:牲牲  拼音:shēng shēng
动物名。《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土地刚卤,不生穀粟麻菽……又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
词语解释:牲币  拼音:shēng bì
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孔丛子·论书》:“牲币之物,五岳视三公而名山视子男。” 金 元好问 《樊侯寿冢记》:“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币来助者倾动州里。”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家祭》:“苹蘩洁,牲币俱,宜祀之辰籩豆举。”
词语解释:牲玉  拼音:shēng yù
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 韦昭 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 王琦 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词语解释:牲俎  拼音:shēng zǔ
祭祀时盛牲的礼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其礼仪祭器,一如太庙之制,惟不设牲俎,不行饮福受胙礼,王公不陪祭。”
词语解释:牲饩  拼音:shēng xì
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 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词语解释:牲醴  拼音:shēng lǐ
(1).指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晋书·江逌传》:“案洪祀之文,惟神灵大畧而无所祭之名,称举国行祀而无贵贱之阻,有赤黍之盛而无牲醴之奠,仪法所用,闕畧非一。”《宋史·乐志七》:“乐均无爽,牲醴攸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捧爵帛,供牲醴,香芹早荐。” 鲁迅 《彷徨·祝福》:“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2).指宴飨用的牲和醴。 宋 黄庭坚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明史·睿宗兴献皇帝传》:“王嗜诗书,絶珍玩,不畜女乐,非公宴不设牲醴。”
词语解释:牲物  拼音:shēng wù
祭祀的供品。包括牺牲和酒等。《诗·小雅·信南山》“是烝是享” 汉 郑玄 笺:“既有牲物而进献之。” 孔颖达 疏:“上章騂牡是牲也,酒及血膋是物也。”
词语解释:牲用  拼音:shēng yòng
犹牺牲。《左传·襄公十年》:“昔 平王 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騂旄之盟。” 杨伯峻 注:“牲用为一词,义犹牺牲。”参见“ 牺牲 ”。
词语解释:牺牲  拼音:xī shēng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周礼·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牺牲。” 郑玄 注:“牺牲,毛羽完具也。”《国语·周语上》:“使太宰以祝、史帅 狸姓 ,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韦昭 注:“纯色曰牺。”《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 颜师古 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后汉书·鲁恭传》:“《月令》, 周 世所造,而所据皆 夏 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 庖牺氏 。”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 白居易 《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寧争桃李香。”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4).谓舍弃。《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 威妥玛 ,做了 汉 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 《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 《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 《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 《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 黄河 时牺牲的。”
词语解释:牲璧  拼音:shēng bì
即牲玉。 唐 杜甫 《望岳》诗:“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参见“ 牲玉 ”。
词语解释:牲玉  拼音:shēng yù
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 韦昭 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 王琦 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词语解释:牲腯  拼音:shēng tú
(1).供祭祀用的猪。语本《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牛羊曰肥,豕曰腯。” 宋 陆游 《赛神曲》:“大饼如槃牲腯肥,再拜献神神不违。”
(2).谓祭牲肥腴。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是日肇祀於新宫,牲腯酒馨,旌旄从风。”
词语解释:牲碑  拼音:shēng bēi
亦称“ 牲石 ”。 古时宫、庙前用以拴系祭牲的竖石。后泛指纪功德的刻石。《仪礼·聘礼》“上当碑” 汉 郑玄 注:“凡碑引物者,宗则丽牲焉,以取毛血。” 宋 陆游 《梦游华岳庙》诗:“牲碑伪正朔,祠祝虏衣冠。”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寧海 故有侯庙,邑人虔奉如侯尚存,咸愿纪德刻之牲石,俾永世无惑。”
词语解释:牲体  拼音:shēng tǐ
古时供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周礼·天官·外饔》:“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共其脯脩刑膴,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凡宾客之飱饔,饗食之事,亦如之。”《礼记·燕义》:“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金史·礼志二》:“﹝诸太祝﹞从祭神州地祇以下,并以俎载牲体,并取黍稷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牲体左右胖升载分合上》:“凡牲体有左右胖,由鑊实鼎曰升,由鼎实俎曰载。有用全体者,有用右胖左胖者。大约牲专用於一人,则实全体;分用於众人,则以右体为贵,而左体次之。”
词语解释:牲粢  拼音:shēng zī
供祭祀用的牲畜和谷物。泛指祭品。《宋史·乐志九》:“皇心追崇,永羞牲粢。”
词语解释:牲鱼  拼音:shēng yú
祭祀用的鱼。《周礼·夏官·大司马》:“大祭祀、饗食、羞牲鱼,授其祭。” 郑玄 注:“牲鱼,鱼牲也。”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引之 曰:“膳夫六牲:牛、羊、豕、犬、雁、鱼。故鱼亦谓之牲。” 宋 王令 《古庙》诗:“民德且恐报之时,餗肴丰鲜牲鱼肥。”
词语解释:牲豭  拼音:shēng jiā
祭祀用的公猪。 宋 苏舜钦 《和马承之〈古庙〉》:“尚应名竹素,不復祭牲豭。”
词语解释:牲醪  拼音:shēng láo
牲醴。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爪甲间皆出云烟》:“ 太宗 以下,乃携杏酒青羊,以备牲醪,告於山中。”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桐川酒》:“方议以事闻于郡,吏卒相谓:‘库旧有神祠,前官輒去之,得非其为孽乎?’密市牲醪,罗拜祷请,许以再立庙。”
词语解释:牲礼  拼音:shēng lǐ
祭祀时的用牲之礼。视等级不同而有差异。《书·舜典》“望秩于山川” 孔 传:“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其餘视伯子男。” 孔颖达 疏:“公侯伯子男,尊卑既有等级,其祭礼必不同。”
词语解释:牲糈  拼音:shēng xǔ
祭神用的牲畜和精米。 唐 韩愈 《潮州祭湖神文》:“牲糈酒食器皿觕弊,不能严清,又未卜日时,不敢自荐见。使摄 潮阳 县尉 史虚己 以告,神其降监。”
词语解释:牲口  拼音:shēng kǒu
牲畜的俗称。泛指禽兽等动物。亦专指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通典·食货七》:“自十三载以后, 安禄山 为 范阳 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口,不旷旬日。”《明史·职官志三》:“其外有内府供用库……牲口房。”原注:“收养异兽珍禽。”《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分付叫把牲口牵到后槽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几个人都上了牲口……那一羣马泼剌剌的如飞一般也似去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他刚从外面使车回来,正在喂牲口。”
词语解释:牲头  拼音:shēng tóu
祭祀用的牲畜之头。《周礼·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珥社稷,以牲头祭也。” 贾公彦 疏:“ 汉 时祈祷有牲头祭。” 清 翟灏 《通俗编·鬼神》:“谓既用全牲以祭,復登其首于北牖下也。今人只用牲头,盖沿珥祭之制。”
词语解释:牲器  拼音:shēng qì
(1).祭祀用的牺牲和礼器。《国语·楚语下》:“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 韦昭 注:“牲,牲之毛色、小大也;器,所当用也。”
(2).指盛牲的礼器。《新唐书·礼乐志一》:“凡祭祀之节有六……四曰省牲器。”《宋书·乐志九》:“牲器肃设,几筵用张。” 元 马祖常 《监黄池税务王君墓碣铭》:“君一正其籍,乃建 孔子庙 ,筑坛崇社,春秋飭其牲器,以与邑人行事。”
词语解释:牲灵  拼音:shēng líng
方言。牲口。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诗之八:“有一个老汉正过路,骑了头大骡子毛色发青……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陕北民歌选·揽工调》:“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
词语解释:牲歃  拼音:shēng shà
犹牲盟。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龙剑一挥赴水死,大勛星日同昭垂。因兹锡卷代牲歃, 彭城 开府如三司。”
词语解释:牲架  拼音:shēng jià
陈放祭牲的架子。 郭沫若 《沸羹集·驴猪鹿马》:“不过他所认识的猪或许是祭祀时远远望见陈在牲架上的猪吧。”
词语解释:牲杀  拼音:shēng shā
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按, 王夫之 《孟子稗疏》:“畜牧曰牲,渔猎曰杀。大夫用麋,士用兔,皆渔猎所获,所谓杀也。”
词语解释:牲号  拼音:shēng hào
牺牲的名号。《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四曰牲号。”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牲号,为牺牲皆有名号。《曲礼》曰: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羊曰‘柔毛’,鸡曰‘翰音’。”
词语解释:牲口棚  拼音:shēng kǒu péng
喂养家畜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马厩、牛棚。例如:马厩在大牲口棚里,牛栏则分开在另外一个地方。
词语解释:牲腥  拼音:shēng xīng
即牲饩。《隋书·礼仪志二》:“今虽无復牲腥,犹有脯脩之类,即之幽明,义犹未尽。可更详定,悉荐时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脯资餼牵” 唐 陆德明 释文:“牲腥曰餼。”参见“ 牲餼 ”。
词语解释:牲饩  拼音:shēng xì
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 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词语解释:牲盟  拼音:shēng méng
杀牲歃血以结盟。语本《礼记·曲礼下》:“涖牲曰盟。” 孔颖达 疏:“涖,临也。临牲者盟所用也。盟者杀牲歃血誓於神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追古贵信,结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后成约。”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盟於 眉楼 , 则梁 作盟文甚奇,末云:‘牲盟不如臂盟,臂盟不如心盟。’”
词语解释:牲畜  拼音:shēng chù
三牲六畜的省称。古时指牛、羊、猪为三牲,而六畜则包括马、牛、羊、鸡、犬、猪。后泛指人类饲养的兽禽类。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近山一带的居民,并未曾受红人之侵迫,只在此数十年中不能牧养牲畜,牛羊死亡相继。” 赵树理 《表明态度》:“全村人口没有一口损失,可惜把牲畜藏在另一个山洼里,被敌人发现,完全给拉走了。”
词语解释:牲石  拼音:shēng shí
见“ 牲碑 ”。
词语解释:牲碑  拼音:shēng bēi
亦称“ 牲石 ”。 古时宫、庙前用以拴系祭牲的竖石。后泛指纪功德的刻石。《仪礼·聘礼》“上当碑” 汉 郑玄 注:“凡碑引物者,宗则丽牲焉,以取毛血。” 宋 陆游 《梦游华岳庙》诗:“牲碑伪正朔,祠祝虏衣冠。”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寧海 故有侯庙,邑人虔奉如侯尚存,咸愿纪德刻之牲石,俾永世无惑。”
词语解释:牲粉  拼音:shēng fěn
动物淀粉
一种白色无定形的无味的多糖(C&-{6}H&-{10}O&-{5)&-{n},构成碳化合物贮存在动物体组织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真菌和酵母中。在分子结构上类似于淀粉,完全水解时仅形成葡萄糖
词语解释:牲牵  拼音:shēng qiān
指牛、羊、豕。因可牵行,故称。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牵谓牛羊豕。” 孔颖达 疏:“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每春秋时享,庀俎豆,省牲牵,率羣从子姓,执籩祼献,不以年至为让,不以寒暑为解。”
词语解释:牲犊  拼音:shēng dú
古代诸侯向天子供膳的小牛。《周礼·秋官·掌客》:“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 郑玄 注:“犊,茧栗之犊也。以膳天子,贵诚也。”
词语解释:牲镬  拼音:shēng huò
古代烹祭牲用的大锅。《周礼·春官·大宗伯》:“眡涤濯,涖玉鬯,省牲鑊,奉玉齍。” 郑玄 注:“鑊,烹牲器也。” 贾公彦 疏:“省牲鑊者,当省视烹牲之鑊云。”
词语解释:牲馈  拼音:shēng kuì
指祭祀。因祭时馈献牺牲,故称。《晋书·潘尼传》:“於是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
词语解释:牲刍  拼音:shēng chú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赵岐 注:“草牲曰芻。” 南朝 梁 萧子云 《雅乐歌·需雅》:“蒸民乃粒有牲芻,自 卫 反 鲁 删《诗》《书》。”
词语解释:牲事  拼音:shēng shì
古代祭祀中有关准备牺牲的事。《周礼·天官·大宰》:“及纳亨,赞王牲事。” 郑玄 注:“凡大祭祀,君亲牵牲,大夫赞之。”《周礼·夏官·大仆》:“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詔灋仪,赞王牲事。” 郑玄 注:“牲事,杀割上载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