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狙公 拼音:jū gōng
古代喜养猿猴者。《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养猨狙者也。”《列子·黄帝》:“ 宋 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羣。” 张湛 注:“狙公,好养猿猴者,因谓之‘狙公’也。”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同谷县作歌》之一:“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明 唐寅 《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诗之一:“燕婢泥衔紫,狙公果献红。” 梁启超 《论刚毅筹款事》:“狙公饲狙,朝三暮四,其伎俩何以异是。”词语解释:狙诈 拼音:jū zhà
(1).伺机取诈。《汉书·诸侯王表序》:“ 秦 据埶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 山 东,壹切取胜。”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狙,伺也。因间伺隙出兵也。”《晋书·阮种传》:“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啗利,妄加讨戮。”《隋书·薛道衡传》:“狙诈不息,干戈竞起。”
(2).狡猾奸诈。《汉书·叙传下》:“ 吴 孙 狙诈, 申 商 酷烈。”《后汉书·党锢传序》:“霸德既衰,狙诈萌起。” 李贤 注:“《广雅》曰:‘狙,獮猴也。’以其多诈,故比之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二:“忠诚及狙诈,殽混安可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乙故狙诈,乡人敛金助讼,以此闻於都。”词语解释:狙击 拼音:jū jī
暗中埋伏,伺机袭击。《史记·留侯世家》:“ 秦皇帝 东游, 良 与客狙击 秦皇帝 博浪沙 中,误中副车。”《新唐书·李观传》:“是年, 观 入朝,前一日就道,虏至期出精骑狙击,不及,去。”《清史稿·太祖纪》:“﹝ 龙敦 ﹞遣人中夜狙击,侍卫 帕海 死焉。” 邹韬奋 《敬悼不受伪命的刘湛恩先生》:“﹝ 刘湛恩 ﹞突被暴徒三人开枪狙击。”词语解释:狙猿 拼音:jū yuán
猿猴。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巖钩踔狙猿,水漉杂鱣螖。” 宋 王安石 《礼论》:“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词语解释:狙狙 拼音:jū jū
伺察貌。 唐 韩愈 《别赵子》诗:“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鬚?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词语解释:狙杙 拼音:jū yì
(1).系猴的木桩。语本《庄子·人间世》:“ 宋 有 荆氏 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斩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见舶主説本国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云犀前脚直,常倚木而息,木栏折则不能起。”
(2).谓猴缘木。形容行动矫捷。 宋 王安石 《芝阁记》:“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词语解释:狙伺 拼音:jū sì
伏伺;觊觎。《新唐书·陆贽传》:“虽数贡奉,议者颇言其挟两端,有所狙伺。” 明 宋濂 《莆田黄处士暮铭》:“郡南有僻壤,盗常狙伺以剽行旅。” 章炳麟 《讨满洲檄》:“虏既利其虚名,因以自扇威虐,狙伺所及,后盗贼而先士人。”词语解释:狙犷 拼音:jū guǎng
受惊而离去的样子。狙,通“ 虘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下·文选》:“狙,读为虘。《广雅》曰:趲獡,虘也。虘, 曹宪 音在何反,谓惊去之貌也。虘与狙古字通。《説文》曰:獡,犬獡獡不附人也。读若愬。 南楚 相惊曰獡。又曰:獷,犬獷獷不可附也。然则狙獷皆惊去之貌,言麟凤高飞远走而不至也。”词语解释:狙喜 拼音:jū xǐ
如猕猴一般狡诈可喜。《战国策·赵策三》:“兵固天下之狙喜也。” 鲍彪 注:“狙,玃属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清 毛先舒 《诗辩坻》卷四:“ 楚 有 钟惺 、 谭元春 ,因人心属厌之餘,开纤儿狙喜之议,小言足以破道,技巧足以中人。”词语解释:狙慝 拼音:jū tè
狡诈邪恶。 宋 陈造 《官务》诗:“缔彼刀笔吏,表里肆狙慝。”词语解释:狙绘
狡猾奸诈词语解释:狙缚 拼音:jū fù
伺伏擒缚。《新唐书·王潮传》:“﹝ 行全 ﹞伏丛翳,狙缚 绪 以徇。”词语解释:狙伏 拼音:jū fú
伏伺。《明史·孙传庭传》:“ 献忠 即狙伏,无能为也。”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若乃高城巨垒,千礮狙伏,陆军进攻,水师和之,一堞未攀,駢尸山积。”词语解释:狙狯 拼音:jū kuài
亦作“ 狙侩 ”。 狡猾奸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二中贵命相》:“﹝ 朱陞 ﹞冒认 朱相国 金庭 同宗,与其疏族称昆季,狙獪闪烁,犹然山会胥吏伎俩也。” 清 黄景仁 《绮怀》诗:“曾作 容华 宫内侍,人间狙獪恐难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氏 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词语解释:狙狡 拼音:jū jiǎo
狡猾。 唐 元结 《时化》:“情性为风俗所化,无不作狙狡诈誑之心。”词语解释:狙猾 拼音:jū huá
狡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回目:“内外吏胥神姦狙猾,风尘妓女豪侠多情。”词语解释:狙狂 拼音:jū kuáng
狡黠狂妄。 唐 柳宗元 《辩鬼谷子》:“其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於陷坠。”词语解释:狙学 拼音:jū xué
投机取巧的学说。《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胁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词语解释:狙如 拼音:jū rú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东三十里,曰 倚帝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词语解释:狙害 拼音:jū hài
谓暗中为害。词语解释:狙险 拼音:jū xiǎn
狡诈阴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官勘狱》:“ 皦生光 本名 杨本 , 文安县 庠生,以无行被斥。貌寝陋,性狙险。”词语解释:狙贼 拼音:jū zéi
奸诈残害。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谨序》:“冯其遐阻,肆乃狙贼。”词语解释:狙觑 拼音:jū qù
窥视。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关于筑》:“前跪者之直上又画了一人,弓背,右手持剑,微向后曳,左手向前方伸出作势,眼睛则狙觑着 韩王 。”词语解释:狙谲 拼音:jū jué
狡诈。 唐 陈叔达 《答王绩书》:“述时望者,以爵禄为荣谈;陈国纪者,以狙譎为能事。”词语解释:狙诡 拼音:jū guǐ
犹奸诈。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帝,神之尤者……安有下比阴秽小虫,纵其狙诡,延其变诈,以害于物而又悦之以饗?”词语解释:狙候 拼音:jū hòu
伏伺;觊觎。《新唐书·郑覃传》:“今 吐蕃 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词语解释:狙侩 拼音:jū kuài
见“ 狙獪 ”。
词语解释:狙狯 拼音:jū kuài
亦作“ 狙侩 ”。 狡猾奸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二中贵命相》:“﹝ 朱陞 ﹞冒认 朱相国 金庭 同宗,与其疏族称昆季,狙獪闪烁,犹然山会胥吏伎俩也。” 清 黄景仁 《绮怀》诗:“曾作 容华 宫内侍,人间狙獪恐难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氏 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词语解释:狙刺 拼音:jū cì
伏伺行刺。《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武艺 望其弟不已,募客入 东都 狙刺於道, 门艺 格之,得不死。”词语解释:狙击手 拼音:jū jī shǒu
在战斗中隐伏以消灭重要目标和以冷枪杀敌的射手。通常由优秀射手担任。 廖广堪 《叫敌人低下头来》:“我过去招呼副班长,嘿!这个老狙击手滚成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