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末字词组
狡狯贪狯黠狯老狯狂狯猾狯  
谲狯驵狯险狯狙狯奸狯   

词语解释:狡狯  拼音:jiǎo kuài
(1).儿戏;游戏。《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三国 魏 曹丕 《列异传·傅氏女》:“北地 傅尚书 小女,尝拆荻作鼠,以狡獪。”《魏书·萧昭业传》:“与羣小共作鄙艺,掷涂赌跳,放鹰走狗诸杂狡獪。” 宋 陆游 《示子遹》诗:“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獪。”自注:“ 晋 人谓戏为狡獪,今闽语尚尔。”
(2).戏言;玩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我尝与诸人道 江 北事,特作狡獪耳, 彦伯 遂以箸书。” 宋 范成大 《游灵石山寺》诗:“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老矣谢狡獪,题诗记吾曾。” 清 袁枚 《新齐谐·观音作别》:“余想佛法全空,焉得作如此狡獪,必有鬼物凭焉。”《孽海花》第四回:“我老子听了家人的话,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 太清 弄的狡獪,心里自然得意。”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作者偏要故弄狡狯,说她预先置办嫁装,平白的拖上数千金的债,到后来是一场无结果。”
(3).诡诈。 唐 韩愈 《嘲鼾睡》诗:“盗贼虽狡獪,亡魂敢窥閫。”《宋史·侯陟传》:“ 陟 有吏干,性狡獪好进,善事权贵。”《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亲笔字据都写了,还狡獪什么?” 李大钊 《大哀篇》:“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獪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 叶圣陶 《城中·晨》:“ 酒糟鼻子 狡狯地笑了。”
(4).谓机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有 务子 者,年与 雄 埒,为人亦狡獪颖秀。”
词语解释:谲狯  拼音:jué kuài
诡诈狡猾。
词语解释:贪狯  拼音:tān kuài
贪婪狡猾。《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会刺史 喻士珍 贪獪,阴掠 两林 、 东峦 口缚卖之,以易蛮金。”
词语解释:驵狯  拼音:zǎng kuài
见“ 駔侩 ”。
词语解释:驵侩  拼音:zǎng kuài
亦作“ 駔会 ”。亦作“ 駔闠 ”。亦作“ 駔獪 ”。 说合牲畜交易的人。后泛指经纪人、市侩。《史记·货殖列传》:“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駔会。”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会亦是侩也。”《汉书·货殖传》:“节駔侩。” 颜师古 注:“侩者,合会两家交易者也。駔者,其首率也。” 北齐 刘昼 《新论·因显》:“故若物无所以因,良马劳於駔闠,美材朽於幽谷。”《新唐书·王君廓传》:“ 君廓 , 并州 石艾 人,少孤贫,为駔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刘贡父诗话》谓今之谓駔侩为牙,谓之互郎、主郎,主互市事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駔獪之徒,冒险射利……今之茶什五为奸商駔獪私通贸易。”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矧 盛泽 固駔侩之藪也,能鬱鬱久此土乎。”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
词语解释:黠狯  拼音:xiá kuài
犹狡狯。《新唐书·陈子昂传》:“ 吐蕃 黠獪,抗天诛者二十餘年。”
词语解释:险狯  拼音:xiǎn kuài
邪恶狡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谓之‘察子’。按, 唐 高駢 在 淮南 ,用 吕用之 为巡察使。 用之 募险獪者百餘人,纵横閭巷间,谓之‘察子’。”参阅《新唐书·高骈传》
词语解释:老狯  拼音:lǎo kuài
(1).极其狡猾的人。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可恨呀,可恨!可恨我一败涂地!恨不得把那老狯底头颅切来做我饮器!”
(2).老练奸诈。 郭沫若 《黑猫》七:“ 尹昌衡 表演得那样出奇的单纯, 胡景伊 表演得那样出奇的老狯!”
词语解释:狙狯  拼音:jū kuài
亦作“ 狙侩 ”。 狡猾奸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二中贵命相》:“﹝ 朱陞 ﹞冒认 朱相国 金庭 同宗,与其疏族称昆季,狙獪闪烁,犹然山会胥吏伎俩也。” 清 黄景仁 《绮怀》诗:“曾作 容华 宫内侍,人间狙獪恐难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氏 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
词语解释:狂狯  拼音:kuáng kuài
狂妄狡狯。 宋 沉辽 《杭州吴山英烈王碑》:“使夫愚闇偷生之子,狂獪强死之人,仰闻王之风采,其有以激於中乎!”
词语解释:奸狯  拼音:jiān kuài
亦作“奸獪”。 狡诈;奇巧。《新唐书·卢从史传》:“ 从史 在 潞 ,姦獪得士心,又善附迎中人,会 长荣 卒,即擢拜 昭义 副大使。”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若 迭更司 者,则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奸獪駔酷,至於人意未所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至於不能自已。”
词语解释:猾狯  拼音:huá kuài
狡狯,狡诈。《宋史·奸臣传一·邢恕》:“都管 赵伦 , 燕 人也,性猾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