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猢狲 拼音:hú sūn
猕猴的一种,身上有密毛,生活在我国北方山林中。亦泛称猴子。 唐 黄幡绰 《嘲刘文树》诗:“ 文树 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强似 文树 。” 宋 杨万里 《无题》诗:“坐看猢猻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说岳全传》第七八回:“这 普风 失了禪杖,就似猢猻没棒弄了,心慌意乱,驾起金光要走。”词语解释:青肚皮猢狲 拼音:qīng dù pí hú sūn
方言。猴子。《何典》第五回:“一个硬头叫化子,背上擐个长袋,手里牵隻青肚皮猢猻。”词语解释:扯里狲 拼音:chě lǐ sūn
猞猁的别名。毛可做皮衣等,极贵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猴,上用为帽套;扯里猻,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参见“ 猞猁 ”。
词语解释:猞猁 拼音:shē lì
即猞猁狲。参见“ 猞猁猻 ”。词语解释:小猢狲 拼音:xiǎo hú sūn
小猴子。借指年轻男子。有时用作詈词。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猻。”《水浒传》第二四回:“婆子便駡道:‘你那小猢猻,理会得什么?’”《水浒传》第二四回:“ 鄆哥 道:‘我是小猢猻,你是马泊六!’”词语解释:油煠猢狲 拼音:yóu yè hú sūn
形容轻狂的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鶯鶯 呵,你嫁个油煠猢猻的丈夫; 红娘 呵,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 明 孙柚 《琴心记·青囊阻嫁》:“郎不郎、秀不秀、文不文、武不武,到去与油煠猢猻的人做夫妇。”亦作“ 油煠猾猻 ”。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似这等油煠猾猻般性轻狂,他怎图画作麒麟像!”词语解释:油煠猾狲 拼音:yóu yè huá sūn
见“ 油煠猢猻 ”。
词语解释:油煠猢狲 拼音:yóu yè hú sūn
形容轻狂的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鶯鶯 呵,你嫁个油煠猢猻的丈夫; 红娘 呵,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 明 孙柚 《琴心记·青囊阻嫁》:“郎不郎、秀不秀、文不文、武不武,到去与油煠猢猻的人做夫妇。”亦作“ 油煠猾猻 ”。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似这等油煠猾猻般性轻狂,他怎图画作麒麟像!”词语解释:猞猁狲 拼音:shē lì sūn
又称猞猁。兽名。似猫而大,尾短。两耳尖端有两撮长毛,两颊的毛也长。全身淡黄色,有灰褐色斑点,尾端黑色。四肢粗长,善于爬树,行动敏捷,性凶猛。皮毛厚而软,是珍贵的毛皮。《红楼梦》第一○五回:“珠宝俱全……黄狐三十张,猞猁猻皮十二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国土产东珠、人葠、紫貂、元狐、猞猁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这一天,降将 祖大寿 等献出了许多珍贵物品……皮裘一类有紫貂、猞猁狲、豹、天马皮等。”词语解释:猴狲 拼音:hóu sūn
猴子。 沙汀 《柳永慧》:“你看吧,就像个猴狲样,小家伙多机灵呵?--我就担心她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