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豺狼 拼音:chái láng
(1).豺与狼。皆凶兽。《楚辞·招魂》:“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2).比喻凶残的恶人。《东观汉记·阳球传》:“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悉伏其辜。”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明 何景明 《述怀》诗:“豺狼满地无行路,戎马他乡有战尘。”《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词语解释:虎狼 拼音:hǔ láng
比喻凶残或勇猛的人。亦以喻凶残或勇猛。《左传·哀公六年》:“及朝,则曰:‘彼虎狼也。’”《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挺身出曰:‘父亲勿虑, 关 外诸侯, 布 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於都门。’”词语解释:天狼 拼音:tiān láng
星名。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属于大犬座。有一个伴星,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古以为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王逸 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后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拒间》:“腾驤,兵彊马壮。要亲提霜甲,一扫天狼。”参阅《晋书·天文志上》。词语解释:白狼 拼音:bái láng
(1).白色的狼。古时以为祥瑞。《国语·周语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韦昭 注:“白狼、白鹿, 犬戎 所贡。” 唐 欧阳詹 《珍祥论》:“ 殷汤 上感,实获白狼。”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之一:“扶杖听黄詔,称觴进白狼。” 清 曹寅 《宿卢沟题壁》诗:“明朝挟弓矢,应射白狼归。”
(2). 汉 县名。故城在今 辽宁省 凌源县 南。《汉书·地理志下》:“ 右北平郡 ,县十六: 白狼 。”《晋书·地理志上》:“ 高云 以 幽 冀 二州牧镇 肥如 , 并州 刺史镇 白狼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大宁府》:“ 白狼城 ,在 营州 西南。”
(3). 汉 时西南部族名。《后汉书·种暠传》:“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诸国,自前刺史 朱辅 后遂絶。”词语解释:贪狼 拼音:tān láng
(1).贪婪残暴的狼。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元 耶律楚材 《扈从冬狩》诗:“壮士弯弓殞奇兽,更驱虎豹逐贪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括孱肌而餧饿虎,牢罢犬以饱贪狼,安有不立啖俱尽者哉。”喻指贪婪残暴的人。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你双蛾淡扫忒恁粧,教人追恨贪狼。”
(2).犹贪狠。《淮南子·要略》:“ 秦国 之俗,贪狼强力。”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二》:“至 秦 则不然,师 申 商 之法,行 韩非 之説,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於下也。”《后汉书·蔡邕传》:“贪狼之人,蚕食百姓,若蝗食禾稼而扰万民。”
(3).星名。即狼星。亦称天狼。语本《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云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蒋骥 《山带阁注楚辞·馀论上·九歌》:“又日方东升,贪狼遽见,操弧一射,忽已沦降。” 明 张煌言 《挽王完勋侍御》诗:“星沉 汉 垒贪狼耀,风劲胡营战马哀。” 清 丘逢甲 《杂诗》之一:“天弧不能弦,纵恣来贪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檄南京文》:“蓐收怒而招摇指,是贪狼堕地之时;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参见“ 天狼 ”、“ 狼星 ”。词语解释:射天狼 拼音:shè tiān láng
喻诛灭贪残者或敌寇。《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王逸 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 洪兴祖 补注:“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语解释:封狼 拼音:fēng láng
(1).大狼。借指奸恶之人。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淮西 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羆。” 康有为 《读〈史记刺客传〉》诗:“封狼当道狐凭社,竟卖中原起沸波。”
(2).古星名。即天狼星。《文选·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善 注引《河图》曰:“ 嶓冢 ,山名,此山之精,上为星,名封狼。”词语解释:射狼 拼音:shè láng
旧传 五代 晋 石敬瑭 起兵灭 唐 的先兆。 宋 陶岳 《五代史补·高祖先兆》:“ 高祖 ( 石敬瑭 )尚 明宗 女,宫中谓之 石郎 。及将起兵於 太原 ,中师夜马狼皆羣游,往往入宫中, 愍帝 患之,命诸班能射者分投捕逐,谓之‘射狼’……未几, 高祖 至。盖射亦 石 也。”词语解释:饿狼 拼音:è láng
(1).飢饿的狼。《商君书·画策》:“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
(2).比喻贪婪凶残的人。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迨残猛聿至,蟊贼内訌,始於硕鼠之侵,终屠饿狼之喙,杼轴既尽,郛邑殆空,悲夫!”词语解释:中山狼 拼音:zhōng shān láng
明 马中锡 著寓言《中山狼传》(一说 宋 谢良 著),记 赵简子 在 中山 打猎,一狼中箭逃命, 东郭先生 救之。既而狼反欲食 东郭先生 。 明 康海 有《中山狼》杂剧演其事。后以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女子﹞笑谓 王 曰:‘得无以中山狼见目耶?’”《红楼梦》第五回:“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词语解释:星狼 拼音:xīng láng
天狼星。 唐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此指狼。词语解释:红狼 拼音:hóng láng
豺狗的俗称。《人民日报》1959.4.20:“ 柴达木盆地 正在饲养场中饲养着马鹿、活獐、班雁、野鸭、石羊和红狼等动物。”词语解释:枭狼 拼音:xiāo láng
枭与狼。比喻凶恶之徒。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磔其梟狼,养以雨风,桑穀奋张,厥壤大丰。”词语解释:鼠狼 拼音:shǔ láng
即鼬。俗称黄鼠狼。《广雅·释兽》:“鼠狼,鼬。” 王念孙 疏证:“鼬善捕鼠,故有鼠狼之名……今俗通呼黄鼠狼, 顺天 人呼之黄鼬,好夜中食人鸡。人捕取之,以其尾毛为笔。”《艺文类聚》卷九五引《广志》:“黄鼠在田野间为羣,害穀麦,凡善走,把不得,惟鼠狼能得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黄鼠》:“黄鼠出 太原 大同 , 延绥 及沙漠诸地皆有之……最畏鼠狼,能入穴衔出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鼠狼》:“一人仆,餘惊走,悉入壁洞。仆者滚地唧唧,随化为鼠狼而逝。”词语解释:狐狼 拼音:hú láng
喻奸诈凶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乃遣供奉官 李存瓌 赐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灭。’” 胡三省 注:“曰狐者,言其依凭窟穴;曰狼者,言其抗厉犯上。”词语解释:能语狼 拼音:néng yǔ láng
喻指心肠狠毒的人。 唐 李咸用 《公无渡河》诗:“见溺不援能语狼,君听丽玉传悲伤。”词语解释:色狼 拼音:sè láng
指狂暴袭击、强奸妇女的坏人词语解释:使羊将狼 拼音:shǐ yáng jiàng láng
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众。《史记·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梟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弱者,犹使羊将狼也,其乱必矣;强者,则是枉予狂夫利剑也,必妄杀生也。”词语解释:乌狼 拼音:wū láng
河豚的别名。词语解释:青狼 拼音:qīng láng
指天狼星。喻凶残贪狠的朝臣。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荡乎而升,芒乎而作;景星在天,青狼自落。”词语解释:憨头狼
傻小子词语解释:爬棺材黄鼠狼
盗墓贼词语解释:驱羊战狼 拼音:qū yáng zhàn láng
喻以弱击强。 宋 张耒 《唐论中》:“有急而募,不过得 长安 市人子,而以之抗 燕 代 之劲骑,此驱羊战狼,则 明皇 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词语解释:条狼 拼音:dí láng
“ 条狼氏 ”的省称。 1.用以泛指帝王出行时的卫士。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 慈寧 之安舆,乃迤出於殿闕,条狼执鞭,诵训夹軏。”
(2).借指衙役。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收发委员作,而猲诈甚于门丁;地方警察兴,而拘逮由其自便。舆臺皂隶,尊为清流;条狼执鞭,厚自扬詡。”词语解释:引虎拒狼 拼音:yǐn hǔ jù láng
亦作“ 引狼拒虎 ”。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的兵,那引虎拒狼的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词语解释:黑心狼 拼音:hēi xīn láng
指心肠险恶之人。 秦兆阳 《大地》第五卷十一:“ 郑黑眼 啊黑心狼,他就高利放债,低价买地。”词语解释:麡狼 拼音:qí láng
兽名。 汉 杨孚 《异物志》:“麡狼形似鹿而角触前向,入林则挂角,故恒在平浅草中,逐入林则得之。皮可作履袜,角正四据,南人因以作踞牀。” 晋 左思 《吴都赋》:“其下则有梟羊麡狼。”词语解释:黄鼠狼 拼音:huáng shǔ láng
黄鼬。词语解释:烽狼 拼音:fēng láng
古时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生烟以报警,因以“烽狼”借指战火。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待救出高人縲絏。”词语解释:寥狼 拼音:liáo láng
侵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肇置四郡,据守 敦煌 。并域属国,一郡领方。立候隅北,建护 西羌 。捶驱 氐僰 ,寥狼 卭莋 。” 李贤 注:“寥狼犹擥扰也。”词语解释:拒虎进狼 拼音:jù hǔ jìn láng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於 河 北;而长蛇封豕,復肆蠭蠆之毒於 江 南。” 陈光远 《请力争青岛电》:“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亦作“ 拒狼进虎 ”。 吕志伊 《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参见“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词语解释: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拼音:qián mén jù hǔ , hòu mén jìn láng
亦作“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且如 英 、 法 、 德 、 日 诸国之商,转运以谋利,其办 美 货而至 中国 者亦不少也,不於用物严其禁,正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终未有达其目的之一日。”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二:“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 成都 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词语解释: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拼音:qián mén qù hǔ , hòu mén jìn láng
见“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词语解释:苍狼 拼音:cāng láng
青色。《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薄色而美芒。” 毕沅 校注:“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字异而义皆同。”词语解释:熊狼 拼音:xióng láng
(1).熊和狼。《周礼·夏官·服不氏》“凡祭祀共猛兽” 唐 贾公彦 疏:“中膳羞,唯有熊狼。”
(2).比喻凶恶之徒。 汉 陈琳 《武军赋》:“ 汉 季世之不辟,青龙纪乎大荒,熊狼竞以拏攫,神寳播乎 镐京 。”词语解释:地狼 拼音:dì láng
传说中地下的狗。古代视为凶兆。《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晋书·五行志中》:“是时辅国将军 孙无终 家於 既阳 ,地中闻犬子声,寻而地坼,有二犬子,皆白色,一雄一雌,取而养之,皆死。后 无终 为 桓玄 所诛灭。”《宋书·五行志二》:“ 晋惠帝 元康 中, 吴郡 娄县 民家闻地中有犬声,掘视得雌雄各一。还置窟中,覆以磨石,宿昔失所在……其后太守 张茂 为 吴兴 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