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猘子 拼音:zhì zǐ
(1).小疯狗。喻凶暴之徒。《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 郁 ( 高郁 )谓所亲曰:‘亟营 西山 ,吾将归老。猘子渐大,能咋人矣。’ 希声 闻之,益怒。”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之二:“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宋 陆游 《醉歌》:“小胡逋诛六十载,狺狺猘子势已穷。” 清 孙枝蔚 《哭李岸翁叔则》诗之三:“一官寧足道,为贫良可哀。如何遭猘子,中路吠君回。”
(2).喻勇猛的少年。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 白 ( 白居易 )为 河南 尹, 李 ( 李林宗 )为 河阳 令。道上相遇,尹乃乘马,令则肩舆,似乖趋事之礼。尝谓 乐天 为囁嚅翁,闻者皆笑…… 白 曰:‘ 李直木 ,吾之猘子也,其锋不可当!’”参见“ 猘儿 ”。
词语解释:猘儿 拼音:zhì ér
指 三国 吴 孙策 。亦喻年少勇猛的人。《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而 策 并 江东 , 曹公 力未能逞,且欲抚之” 裴松之 注引《吴历》:“ 曹公 闻 策 平定 江 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清 陈维崧 《西江月·咏史》词:“姊嫁猘儿 孙策 ,妹归顾曲 周瑜 。” 清 徐昂发 《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之一:“ 汉 室 曹瞒 是獍梟,猘儿年少欲横挑。”词语解释:猘犬 拼音:zhì quǎn
(1).疯狗。《宋书·张畅传》:“弟 枚 尝为猘犬所伤,医者云食虾蟇可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瘦犬有病,猘犬发狂……并不可食。”
(2).比喻狂暴之徒。 唐 李商隐 《赠从兄阆之》诗:“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清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 鷄陵 关外雨萧萧,猘犬狂奔去未遥。”词语解释:猘狗 拼音:zhì gǒu
疯狗。《吕氏春秋·首时》:“ 郑子阳 之难,猘狗溃之。” 陈奇猷 校释引 杨树达 曰:“《説文》:‘狾,狂犬也。’‘猘’乃‘狾’之一作。古制、折二字音同相通。”《宋书·顾觊之传》:“且智防有纪,患累无方。尔乃猘狗逐而 华子 奔,腐鼠遗而 虞氏 灭。” 唐 戴君孚 《广异记·程道惠》:“见有猘狗,嚙人百节,肌肉散落,流血蔽地。”词语解释:猘儿 拼音:zhì ér
指 三国 吴 孙策 。亦喻年少勇猛的人。《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而 策 并 江东 , 曹公 力未能逞,且欲抚之” 裴松之 注引《吴历》:“ 曹公 闻 策 平定 江 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清 陈维崧 《西江月·咏史》词:“姊嫁猘儿 孙策 ,妹归顾曲 周瑜 。” 清 徐昂发 《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之一:“ 汉 室 曹瞒 是獍梟,猘儿年少欲横挑。”词语解释:猘狂 拼音:zhì kuáng
犹猖狂。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皇帝哀矜,不忍弃之覆幬之外,又虑黠寇猘狂,毁我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