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愿去声 [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lùn,名词][tùn][pèn][急赴][详注3]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注3:敦 通作顿。《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诗卫风氓篇,至于顿丘,是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注》敦,音顿。《史记·历书注》困敦,混沌也。 又《庄子·列御寇》敦杖蹙之。《音义》敦,音顿。司马云:竖也。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文献正献羞献终献斗献贽献荩献饷献
三献酬献奉献交献祼献琛献赂献谨献
羲献亲献合献两献贺献跪献送献递献
初献拜献渊献分献馈献七献赧献俶献
酌献芹献黎献贵献民献灵献赐献亚献
时献礼献呈献珍献玉献投献陈献斋献
奠献入献供献进献九献五献赞献肆献
一献靖献俘献节献倾献河献饩献严献
贡献朝献登献禽献遗献叔献升献辩献
荐献再献从献大献大渊献赍献美芹之献兆献

词语解释:文献  拼音:wén xiàn
(1).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 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 陆游 《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2).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元 杨维桢 《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輒掌録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
词语解释:三献  拼音:sān xiàn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献。”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 明 杨慎 《江祀记》:“肃将天祝,幽赞于神明,举爟张乐,三献望燎已,事乃竣。”
(2).三种祭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三次呈献。 唐 韩愈 《孟生诗》:“ 卞和 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羣当一空。”
词语解释:羲献  拼音:xī xiàn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二人的并称。 唐 张怀瓘 《书断》:“妙极於笔者 羲 献 ,精穷於实者 籀斯 。” 唐 李都 《戏答朝士》诗:“应笑 钟 张 虚用力,却教 羲 献 枉劳魂。”
词语解释:初献  拼音:chū xiàn
(1).谓开始向神献演乐舞。《春秋·隐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 孔颖达 疏:“初,始也;往前用八,今乃用六也。献者,奏也;奏进声乐以娱神也。”
(2).享客时首次敬酒。《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献,乐奏而叹。” 杜预 注:“酒始献。”
(3).祭祀时首次奠爵。《旧唐书·礼仪志三》:“礼成於三,初献、亚、终,合於一处。”
词语解释:酌献  拼音:zhuó xiàn
(1).谓酌酒献客。《礼记·仲尼燕居》:“子曰, 师 ,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 清 归庄 《祭吴母王夫人文》:“今年夏五,七十良讌,远近亲串,登高酌献。”
(2).谓设乐供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宋史·徽宗纪二》:“乙酉,诣宫酌献。” 宋 范成大 《祭灶词》:“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今谓设乐供神曰酌献。”
词语解释:时献  拼音:shí xiàn
谓不断地敬酒。 唐 张九龄 《陪王司马宴王少府东阁序》:“旨酒时献,清谈间发。”
词语解释:奠献  拼音:diàn xiàn
献祭品以祀死者。《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九年》:“庚辰,帝謁 安陵 ,奠献号慟,左右皆泣。”
词语解释:一献  拼音:yī xiàn
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仪礼·士昏礼》:“舅姑共饗妇,以一献之礼。” 贾公彦 疏:“舅献姑酬,共成一献。”《礼记·礼器》:“郊血,大饗腥,三献爓,一献孰。” 郑玄 注:“一献,祭群小祀也。” 孔颖达 疏:“一献孰者,一献祭群小祀。小祀卑,酒一献也,其荐用孰肉。”《左传·昭公元年》:“ 赵孟 欲一献,子其从之。” 杨伯峻 注:“据《礼记·乐记》 郑玄 注,一献,士饮酒之礼。”
词语解释:贡献  拼音:gòng xiàn
(1).进奉;进贡。《国语·吴语》:“ 越国 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詔问羣僚。” 清 揆叙 《鹰坊歌》:“忆昔 辽 代最珎贵, 女直 贡献交相望。” 马南邨 《燕山夜话·“玉皇”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都得恭恭敬敬地去向‘玉皇上帝’叩头行礼,贡献祭品,祈求上天降福消灾。”
(2).贡品。《汉书·鲍宣传》:“上冢有会,輒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 贤 ( 董贤 )家,岂天意与民意邪!”《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黷,竭民膏脂,又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识者讥之。”
(3).拿出物资、力量或意见、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当然,他所期望于她的是赞许他的大计划,或者加以批评,或者贡献些意见,使他的精神更为焕发,他的计划更为周妥。” 邹韬奋 《学生救亡运动》:“我们对于参加这个运动的青年同胞们也有三点要贡献。”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 侯嬴 :公子,我倒还想贡献一点意见。”
(4).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中国 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周恩来 《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 柯大夫 曾予 华北 敌后 五台区 最需要帮助的军民以无可比拟的贡献。”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我是说,我对祖国的贡献太小太小了。’他的声调里充满着难过。”
词语解释:荐献  拼音:jiàn xiàn
祭献;向鬼神进献。《诗·周颂·潜序》“季冬荐鱼,春献鮪也” 汉 郑玄 笺:“冬,鱼之性定;春,鮪新来。荐献之者,谓於宗庙也。” 宋 苏洵 《祭任氏姊文》:“春秋荐献,终姊之老。”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荐献,如神明焉。”
词语解释:正献  拼音:zhèng xiàn
古代祭祀,向受祭者行献爵献帛之礼。与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之礼的“分献”相对而言。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宗庙之祭无九献辨》:“天子诸侯之祭礼虽亡,以散见於《戴记》者求之,堂上四献,室中三献,正献凡七。”
词语解释:酬献  拼音:chóu xiàn
(1).相互劝酒。 宋 秦观 《会稽唱和诗》序:“山川览瞩之美,酬献之娱,一皆寓之于诗。”
(2).献赠。《红楼梦》第四回:“叙了一番契阔,又引着拜见 贾母 ,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
词语解释:亲献  拼音:qīn xiàn
指帝王亲自进献。《宋史·礼志四》:“有司言:‘《开元》《开寳》二礼,五帝无亲献仪……’而帝欲尽恭於祀事,五方帝位并亲献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书所定亲献之礼,周于五天帝。神州,比圜丘之位,陟降为劳,请命官分献。”
词语解释:拜献  拼音:bài xiàn
礼拜献祭。《隋书·礼仪志一》:“樽俎之物,依於质文,拜献之礼,主於虔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一发惧怕,烧纸拜献,不敢吝惜,只求无事。”
词语解释:芹献  拼音:qín xiàn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甞之,蜇於口,惨於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慙。”后因以“芹献”为礼品菲薄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七回:“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愿以区区当芹献,藉充岁币少补偿。” 郭沫若 《苏联纪行·前记》:“我现在索性把我这几十天的日记倾箱倒箧地整理出来,作为芹献。”
词语解释:礼献  拼音:lǐ xiàn
以礼奉献之物。《隋书·音乐志上》:“神宫肃肃,天仪穆穆。礼献既同,膺此釐福。”《新唐书·郑馀庆传》:“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閲之。”
词语解释:入献  拼音:rù xiàn
入朝进献礼物。《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南越 宾服, 羌僰 入献, 东甌 入降。”《史记·大宛列传》:“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 宛 破,皆使其子弟从军入献,见天子,因以为质焉。”
词语解释:靖献  拼音:jìng xiàn
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且 居仁 作图,名虽为诗,意实不专主於诗;大约如制科以诗赋取士,不过借以为靖献之资焉耳。”
词语解释:朝献  拼音:cháo xiàn
(1).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 郑玄 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 唐 宋 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 太清宫 、 景灵宫 或太庙。《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制自今告献 太清宫 及太庙改为朝献,巡陵为朝拜,告宗庙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为昭荐,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 景灵宫 ,谓之朝献。”
(3).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汉书·高帝纪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晋书·张华传》:“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国,并遣使朝献。”
词语解释:再献  拼音:zài xiàn
古代祭祀时第二次献酒。《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 郑玄 注:“再献者,王酳尸之后,后酌亚献,诸臣为宾。” 贾公彦 疏:“再献是王酳尸后节也。”参见“ 三献 ”。
词语解释:三献  拼音:sān xiàn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献。”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 明 杨慎 《江祀记》:“肃将天祝,幽赞于神明,举爟张乐,三献望燎已,事乃竣。”
(2).三种祭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三次呈献。 唐 韩愈 《孟生诗》:“ 卞和 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羣当一空。”
词语解释:羞献  拼音:xiū xiàn
进献食品。 唐 范传质 《荐冰》诗:“乘春方启闭,羞献有常程。”
词语解释:奉献  拼音:fèng xiàn
(1).进献。《史记·刺客列传》:“诚得 樊将军 首与 燕 督亢 之地图,奉献 秦王 , 秦王 必説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四郎》:“叔今赴选,费用固多,少物奉献,以助其费。”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 多尔衮 接茶一盏奉献于 洪承畴 ,置于炕几之右侧。”
(2).指进献的物品。《南史·刘悛传》:“ 鬱林 新立, 悛 奉献减少。”
(3).进贡。《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乌头劳 死,子代立,遣使奉献。”《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献。”
词语解释:合献  拼音:hé xiàn
相互敬酒。 唐 于邵 《陪诸公宴京兆王参军宅序》:“始为合献之礼,终为纵饮之乐。”
词语解释:渊献  拼音:yuān xiàn
(1).即大渊献。亥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 郝懿行 义疏:“大渊献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万物落於亥,大小深藏屈近阳,故曰渊献。渊,藏也;献,近也。’按:近当作迎。”
(2).代称十二支中“亥”。 宋 曾巩 《水灾》:“ 周世宗 尝使 竇儼 论水沴所兴。 儼 以谓阴阳者水火之本,阴之主始於渊献。”参见“ 大渊献 ”。
词语解释:大渊献  拼音:dà yuān xiàn
亥年的别称。古以太岁在天宫运转的方向纪年。太岁指向亥宫之年称大渊献。《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后亦用作十二支中“亥”的别称。《史记·历书》:“尚章大渊献二年,闰十三。” 司马贞 索隐:“尚章,癸也,《尔雅》作‘昭阳’也。” 张守节 正义:“二年,癸亥岁也。”
词语解释:黎献  拼音:lí xiàn
黎民中的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蔡沉 集传:“黎民之贤者也。” 唐 白居易 《洛川晴望赋》:“是用步閭里,询黎献。” 章炳麟 《秦献记》:“顾使 秦 之黎献,以是得优游论著,亦 斯 赞之矣。”
词语解释:呈献  拼音:chéng xiàn
犹敬献。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故 郑京兆 於僕为外诸翁,深赐怜奬,因以所赋呈献。”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祭祀必先以生物呈献。” 闻捷 《海燕》:“现在,我就把这篇文章原样捧出,呈献给敬爱的读者们。”
词语解释:供献  拼音:gòng xiàn
(1).供奉;奉献。 宋 陶穀 《清异录·圣杨花》:“吴僧 梵川 誓愿燃顶供养 双林 傅大士 ,自往 蒙顶 结菴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絶佳者……持归供献。”《水浒传》第九十回:“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甚至有一蒲包炉食餑餑……也都来供献供献,磕个头的。” 许地山 《黄昏后》:“你若常常到她面前,用你底孝心、你底诚意供献给她,日子久子,她心喜欢让你见着她底容貌。”
(2).指供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岁暮杂务》:“调羹饭,治祭品,摆供献,雕茶果。”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第四幕第一场:“穿的是破布烂草不遮身,吃的是庙里的供献,山上的野果。”
(3).牺牲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救国是图,不惜以个人为供献。”
词语解释:俘献  拼音:fú xiàn
作为俘虏而被进献。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有司候 昶 至闕,令衔璧俘献于太庙一切罢之。”
词语解释:登献  拼音:dēng xiàn
谓进物献祭。《宋史·礼志十一》:“凡新物及时出者,即日登献,既非正祭,则不当卜日。”《宋史·乐志九》:“登献罔愆,俎豆斯彻。”
词语解释:从献  拼音:cóng xiàn
谓古代祭祀或飨食献酒后,以燔肉或炙肝置于俎上从而荐之。凡献皆有从,加爵非献则无。《周礼·夏官·量人》:“凡祭祀,饗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 汉 郑玄 笺:“燔,燔肉也;炙,肝炙也:皆从献之俎也。” 孔颖达 疏:“言从献者,既献酒,即以此燔肉从之,而置之在俎也。” 朱熹 集传:“《特牲》:主人献尸,宾长以肝从;主妇献尸,兄弟以燔从。”
词语解释:终献  拼音:zhōng xiàn
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旧唐书·刘祥道传》:“ 麟德 二年,将有事於 泰山 ,有司议依旧礼,皆以太常卿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元年》:“丙戌,帝服袞冕,饗太庙,以左丞相 拜珠 亚献,知枢密院事 图哲伯 终献。”
词语解释:交献  拼音:jiāo xiàn
古代祭祀仪式之一。帝、后交替献酒以祀神。《礼记·礼运》:“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与皇帝交献亲荐,成礼而还。” 李贤 注:“ 周 礼,宗庙祭之日,旦,王服衮冕而入,立於阼;后服副褘,从王而入。王以圭瓚酌鬱鬯以献尸,次后以璋瓚酌鬱鬯以献尸,此谓交献也。卒事凡九献也。”
词语解释:两献  拼音:liǎng xiàn
西汉 河间献王 刘德 和 东汉 沛献王 刘辅 的合称。《晋书·文六王传论》:“ 齐王 以两 献 之亲,弘二 南 之化。”《宋书·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传》:“王神謨独运,灵武宏发……固已化被 江 汉 ,勋高 微 管 ,远猷侔於二 南 ,英雄迈於两 献 者矣。”
词语解释:分献  拼音:fēn xiàn
古代祭祀,向配饗者行献爵献帛礼。与“正献”相对而言。 唐 王勃 《拜南郊颂》:“玉觴分献,金錞畅矩。青帝鸣琴,朱灵会舞。”《宋史·礼志二》:“若夫公卿分献、文武从祀,与夫乐架饌幔,则皆在中壝之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分献》:“凡三岁大礼,有大臣亚献终献之外,众天神则在坛下分献。”参见“ 正献 ”。
词语解释:正献  拼音:zhèng xiàn
古代祭祀,向受祭者行献爵献帛之礼。与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之礼的“分献”相对而言。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宗庙之祭无九献辨》:“天子诸侯之祭礼虽亡,以散见於《戴记》者求之,堂上四献,室中三献,正献凡七。”
词语解释:贵献  拼音:guì xiàn
贵重的献礼。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跡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韩醇 曰:负日之暄而欲献君,食芹之美而欲进御,贵贱固有差矣。诗意大抵以其所嗜不以时偶焉。 李详 《证选》:‘旧注虽用《列子》,其实本之 嵇康 《与山巨源絶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此所云“贱嗜非贵献”也。’”
词语解释:珍献  拼音:zhēn xiàn
珍贵的贡品。 唐 罗让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徭山役海,诡求无状。奇贡珍献,希冀无怠。”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枝》词:“ 闽 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词语解释:进献  拼音:jìn xiàn
进呈;呈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子展 执縶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 唐 白居易 《贺雨》诗:“乃命罢进献,乃命賑饥穷。”《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向前跪下道:‘小的是 王都尉 亲随,受东人使令,賫送两般玉玩器来进献大王。’”
词语解释:节献  拼音:jié xiàn
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 唐 刘禹锡 《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
词语解释:禽献  拼音:qín xiàn
把禽献给宾客。《周礼·天官·庖人》:“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 郑玄 注:“禽献,献禽於宾客。”
词语解释:大献  拼音:dà xiàn
(1).谓献捷于祖庙。《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愷乐。” 郑玄 注:“大献,献捷於祖。”
(2).丰厚的供献。《韩诗外传》卷八:“ 楚国 之法,商人欲见於君者,必有大献重质。”
词语解释:斗献  拼音:dòu xiàn
北斗星形的饰物。《汉书·王莽传下》:“予之皇初祖考 黄帝 定天下,将兵为上将军,建华盖,立斗献。” 颜师古 注:“献音牺,谓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词语解释:祼献  拼音:guàn xiàn
古代帝王、王后祭祀时,以香酒灌地、以腥熟之食献神的礼仪。亦泛指祼礼。《周礼·天官·内宰》:“大祭祀,后祼献则瓚,瑶爵亦如之。” 郑玄 注:“谓祭宗庙。王既祼而出迎牲,后乃从后祼也……献,谓王荐腥荐孰,后亦从后献也。” 孙诒让 正义:“凡祼亦通谓之献。故《祭统》以祼为献之属。《内宰》亦云祼献是也……此经於饗不云祼者,亦以祼献通言不别也。”《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唐 孔颖达 疏:“清庙,神之所在。故王入太室祼献鬯酒以告神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庙歌·皇夏》:“礼殫祼献,乐极休成。” 倪璠 注:“礼殫祼献者,谓祼献之礼已毕也。”
词语解释:贺献  拼音:hè xiàn
朝贺贡献。《管子·轻重乙》:“贺献不重,身不亲於君。”
词语解释:馈献  拼音:kuì xiàn
(1).献熟食。古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司尊彝》:“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 郑玄 注:“馈献,谓荐孰时,后於是荐馈食之豆籩。”
(2).奉送礼物。《礼记·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周公礼乐》:“其(指 蔡京 )生日,天下郡国,皆有馈献,号‘太师生辰纲’,富侈可知也。”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他若絶馈献,葺学宫……都是 孙先生 文笔敷宣,便觉词严义正。”
餽獻:赠送奉献。餽,通“ 馈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薛嗣昌 善交中贵人,每有餽献,常备四副,如锦椅背坐子之类,必以四十副为率。”
词语解释:民献  拼音:mín xiàn
民之贤者。亦借指民众。《书·大诰》:“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 孔 传:“今之明日,四国人贤者有十夫来翼佐我 周 。” 章炳麟 《讨满洲檄》:“﹝军政府﹞为是与内外民献四万万人契骨为誓。”
词语解释:玉献  拼音:yù xiàn
执玉以致献。《周礼·天官·大宰》:“大朝覲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郑玄 注:“玉献,献国珍异,亦执玉以致之。” 贾公彦 疏:“谓三享之外,别有献国珍异,亦如三享,执玉以献之,故言玉献。”
词语解释:九献  拼音:jiǔ xiàn
九次献酒。 周 天子接待上公朝聘的享礼。《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饗礼九献。” 贾公彦 疏:“九献者,王酌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酬后更八献,是为九献。”《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遂如 楚 , 楚成王 以 周 礼享之九献。” 韦昭 注:“九献,上公之享礼也。”宗庙祭祀亦用此礼。 唐 褚亮 《宗庙九德之歌辞》:“礼终九献,乐展四悬。”《宋史·礼志十一》:“古者宗庙九献,皇及后各四,诸臣一。自 汉 以来为三献,后无入庙之事,沿袭至今。”
词语解释:倾献  拼音:qīng xiàn
全部献出。 邹韬奋 《经历·前途》:“我要掮着这枝秃笔,挥洒我的热血,倾献我的精诚,追随为民族解放和大众自由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郭沫若 《落叶》:“有一个可怜的女性倾献她的全身心去爱一位男子。”
词语解释:遗献  拼音:yí xiàn
(1).前朝留下的文献。 清 全祖望 《湖语》:“旧文遗献,日以榛芜。”
(2).前朝留下的贤人。 罗惇曧 《文学源流》:“按 申公 为 荀卿 再传弟子, 辕固生 当 汉 兴时,年已三十餘, 韩婴 当 孝文帝 时,为博士,皆 先秦 之遗献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 元遗山 在 金 元 之际,为文宗,为遗献,为愿修野史、保存旧章的有心人。”
词语解释:大渊献  拼音:dà yuān xiàn
亥年的别称。古以太岁在天宫运转的方向纪年。太岁指向亥宫之年称大渊献。《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后亦用作十二支中“亥”的别称。《史记·历书》:“尚章大渊献二年,闰十三。” 司马贞 索隐:“尚章,癸也,《尔雅》作‘昭阳’也。” 张守节 正义:“二年,癸亥岁也。”
词语解释:贽献  拼音:zhì xiàn
献赠的礼物。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今万方絶国之君奉贄献者,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 宋 秦观 《谢曾子开书》:“谈説道真,以为贄献。”
词语解释:琛献  拼音:chēn xiàn
献贡。 元 贡师泰 《上京大宴和樊时中侍御》诗:“蕃国来琛献,边陲絶绎骚。”
词语解释:跪献  拼音:guì xiàn
下跪奉献。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疎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词语解释:七献  拼音:qī xiàn
献酒七次。 周 代诸侯来朝时,天子举行享礼献酒的次数。《周礼·秋官·大行人》:“诸侯之礼……饗礼七献,食礼七举。”祭祀宗庙亦用七献。《礼记·礼器》:“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 孔颖达 疏:“七献神者,谓祭先公之庙,礼又转尊,神灵尊重也。”
词语解释:灵献  拼音:líng xiàn
东汉 灵帝 与 献帝 的并称。两帝当政时期,政治黑暗,国势衰微。《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灵 献 微弱,在涅则渝。” 吕向 注:“ 灵帝 、 献帝 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序志·述南中志》:“爰迄 灵 献 ,皇极不建。” 宋 李觏 《袁州学记》:“俗化之厚,延于 灵 献 。” 元 耶律楚材 《怀古》诗:“ 魏 吴 将奋起, 灵 献 自荒嬉。”
词语解释:投献  拼音:tóu xiàn
(1).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如今认了我父亲 鄂国公 ,要降 唐 去,无甚功劳,因此执缚你去,权为投献之礼。”
(2).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宣谕》:“説与百姓每:不许将耕种田地投献势家。”
词语解释:五献  拼音:wǔ xiàn
飨礼时献酒五次。古代飨礼,上公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礼记·礼器》:“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 郑玄 注:“五献,子男之饗礼也。”《左传·昭公元年》:“及享,具五献之籩豆於幕下。” 杜预 注:“朝聘之制,大国之卿五献。”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夫人成氏墓志铭》:“製三繅兮玄纁,具五献兮籩豆。”
词语解释:河献  拼音:hé xiàn
指 汉 河间献王 刘德 。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寻 武陵 才非 河献 ,识异 淮南 ,而輒以彼藩翰,董斯邦籍,求诸称职,无闻焉尔。”
词语解释:叔献  拼音:shū xiàn
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词语解释:赍献  拼音:jī xiàn
持献,携物进献。《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嚭 ( 伯嚭 )初欲拒絶,姑使人探其来状,闻有所賫献,乃召入。”
词语解释:荩献  拼音:jìn xiàn
谓奉承,献殷勤。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一月三号》:“我真肉麻那满纸的‘爱呀爱的’!我厌恨我不喜欢的人们的荩献。”
词语解释:赂献  拼音:lù xiàn
贿赂献赠的财物。 宋 沉□ 《鬼董》卷二:“ 檜 方盛,四方赂献山积;金不足道,又必穷索异宝,皆尚方所无。”
词语解释:送献  拼音:sòng xiàn
奉送,贡献。《水浒传》第十八回:“我等有的是金银,送献些与他,便入伙了。”
词语解释:赧献  拼音:nǎn xiàn
指 周赧王 和 汉献帝 。因皆即位衰世,受制于人,卒致亡国,故并称。《晋书·简文帝纪》:“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 谢安 称为 惠帝 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 支道林 尝言‘ 会稽 有远体而无远神’。 谢灵运 迹其行事,亦以为 赧 献 之辈云。”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一》:“而九重惕息,甘同 赧 献 。”
词语解释:赐献  拼音:cì xiàn
赐予与进献。《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词语解释:陈献  拼音:chén xiàn
进献;上贡。《朱子语类》卷七四:“‘效’字难看,如效力、效诚之‘效’,有陈献底意思。”《元典章·户部八·课程》:“今据 中兴州 真定 大原 等处人入状陈献 至元 二十年课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他不仅榨取了黍稷,他还榨取了牛羊,牵去剥皮的剥皮,煮的煮,陈献的陈献。”
词语解释:赞献  拼音:zàn xiàn
谓进献祭品。《新唐书·百官志二》:“大祭祀则从;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赞献。”
词语解释:饩献  拼音:xì xiàn
指禾、米、牲、肉和雉雁等。《周礼·秋官·掌客》:“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餼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 孙诒让 正义:“餼即下饔餼,献即下乘禽。”
词语解释:升献  拼音:shēng xiàn
进献。 汉 张衡 《东京赋》:“驭不诡遇,射不翦毛,升献六禽,时膳四膏。”
词语解释:美芹之献  拼音:měi qín zhī xiàn
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这里的“美芹之献”指的就是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
词语解释:饷献  拼音:xiǎng xiàn
馈赠奉献。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洗儿金钱》:“车驾都 钱塘 以来,皇子在邸生男及女,则戚里、三衙、 浙 漕、京尹,皆有餉献。”
词语解释:谨献  拼音:jǐn xiàn
敬献。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玄琬》:“谨献祕要之经,请详金口之教。”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明 鹿善继 《柬魏廓园书》:“即无奇味供养,而泉洌酒香,脱粟可饱,仁兄岂厌之耶?区区数种谨献,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解释:递献  拼音:dì xiàn
犹奉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有一人随侍,手持书一部九卷,未号书名,敬賚递献。”
词语解释:俶献  拼音:chù xiàn
古代把应时珍美新物献给国君,称俶献。《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 郑玄 注:“俶,始也。始献四时新物。”《仪礼·聘礼》:“禽羞俶献比。” 郑玄 注:“俶献四时珍美新物也。俶,始也。言其始可献也。”
词语解释:亚献  拼音:yà xiàn
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迟衡山 先请主祭的博士 虞老先生 ,亚献的徵君 庄老先生 ;请到三献的,众人推让。”
词语解释:斋献
敬献祭礼
词语解释:肆献
进牺牲,献醴酒。古代吉礼的一种
词语解释:严献  拼音:yán xiàn
犹奉献,献上。《旧唐书·孝友传·崔沔》:“祭祀之兴,肇於太古,人所饮食,必先严献。”
词语解释:辩献  拼音:biàn xiàn
普遍献酒。古代宴饮或举行大典时的一种礼节。辩,通“ 徧 ”。《仪礼·燕礼》:“辩献大夫,遂荐之。” 郑玄 注:“徧献之乃荐,略贱也。”
词语解释:兆献  拼音:zhào xiàn
祭奠。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百神秩祀,兆献思淳,克谐庶尹,遂成帝勋。”
共9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