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猴冠 拼音:hóu guān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词语解释:猴猿 拼音:hóu yuán
亦作“ 猴猿 ”。 泛指猿猴属。 汉 王逸 《九思·遭厄》:“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狡捷过猴猨,勇剽若豹螭。”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猪逮猴猿。”词语解释:猴儿 拼音:hóu ér
(1).猴子。《红楼梦》第二二回:“ 宝玉 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儿一般。”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别这么猴儿似的,你坐下吧。”
(2).戏称乖巧者。《红楼梦》第二九回:“ 贾母 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地狱?’”词语解释:猴王 拼音:hóu wáng
(1).猴群中的首领。《宋史·外国传五·闍婆》:“本国山多猴,不畏人,呼以霄霄之声即出,或投以果实,则其大猴二先至,土人谓之猴王、猴夫人,食毕,羣猴食其餘。”
(2).特指 孙悟空 。《西游记》第三一回:“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参见“ 孙悟空 ”。
词语解释:孙悟空 拼音:sūn wù kōng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又名 孙行者 ,自称 齐天大圣 。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天产石猴,有七十二变的法术,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 唐僧 往西天取经,沿途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具有浪漫主义色采的英雄形象。后人亦常用以比喻本领大的人物。参阅 南宋 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词语解释:猴葵 拼音:hóu kuí
海草名。即鹿角菜。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四·鹿角菜》。词语解释:猴拳 拼音:hóu quán
一种模拟猴类动作举止的拳术词语解释:猴孙王 拼音:hóu sūn wáng
旧时戏称塾师。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人品·束脩自给》:“ 宋 秦檜 微时为童子师……有诗云:‘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作猴孙王。’”参见“ 猢猻王 ”。
词语解释:猢狲王 拼音:hú sūn wáng
旧称乡塾教师或小学校教师。学童顽皮如猢狲,因喻其师为“猢猻王”,含嘲笑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猻王。’本 秦檜 之诗也, 秦 盖微时为童子师,仰束脩自给,故有‘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猻王’。”亦作“ 猢猻大王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虽然也没有甚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词语解释:猴子 拼音:hóu zi
(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像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西游记》第一回:“一羣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茅盾 《烟云集·手的故事》:“猴子的手能剥香蕉皮,也能捉跳虱,然而猴子的手终于不是人的手。”
(2).指小童、孩童。《水浒传》第二五回:“ 武大 看那猴子喫了酒肉,道:‘你如今却説与我。’”词语解释:猴头 拼音:hóu tóu
(1).一种生长在树上的蕈,形状像猴子的头,是珍贵的食品,又可药用。《光明日报》1981.10.11:“猴头是一种大型真菌,它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是誉满中外的山珍……猴头又是珍贵的良药。”
(2).指小厮,年轻男仆。《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芸 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説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词语解释:猴玃 拼音:hóu jué
兽名。猴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蜀山 南高山上,有物如獼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化,或曰猳玃。”词语解释:猴巴崽子,猴儿崽子
小猴子词语解释:猴姜 拼音:hóu jiāng
(1).药名。相传 唐玄宗 以其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更名骨碎补。参阅《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骨碎补》。引 唐 陈藏器 《本草拾遗》。
(2).草名,蔓生石壁,味辣,据说猴用以为姜,故称。参阅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词语解释:猴头猴脑 拼音:hóu tóu hóu nǎo
骂人话。不规矩;不安分。例如:小时候,半点也没规矩,猴头猴脑的!——艾芜《丰饶的原野》词语解释:猴儿崽子 拼音:hóu ér zǎi zǐ
小猴儿。责骂孩童的话。《红楼梦》第六七回:“你这个猴儿崽子,就该打死!”词语解释:猴儿精 拼音:hóu ér jīng
形容人很精明。例如:这小子猴儿精猴儿精的。词语解释:猴急 拼音:hóu jí
形容急欲做某事或焦急。《孽海花》第二二回:“ 郭掌柜 还礼不迭道:‘你别那么猴急,你且坐下,我给你説。’” 茅盾 《泡沫·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他此时右手拿着帽子,左手臂弯上挂着西装上褂,站在 密司李 的桌子前,脸色很猴急。”词语解释:猴年马月 拼音:hóu nián mǎ yuè
不知哪年哪月,也可以说是任何时候。例如:哼!猴年马月都听不见他开一句玩笑,今天情绪可不错!——陈登科等《破壁记》词语解释:猴巴崽子 拼音:hóu bā zǎi zǐ
小猴儿。指孩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 张寡妇 前夫的小子,一个十来多岁的小猴巴崽子坐在炕上梳猪毛。”词语解释:猴子跳 拼音:hóu zi tiào
高利贷的一种。 茅盾 《三人行》十一:“像这样的抵押品,就是‘猴子跳’的重利息,我也不借一钱半文。”词语解释:猴年 拼音:hóu nián
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猴所代表的年份,即申年。《文汇报》1980.2.10:“依照我们的传统,岁次庚申,是‘猴年’。”词语解释:猴刺脱 拼音:hóu cì tuō
见“ 猴郎达树 ”。
词语解释:猴郎达树 拼音:hóu láng dá shù
亦称“ 猴刺脱 ”。 紫薇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树絶大,有环数夫臂者。”《广群芳谱·花谱十七·紫薇》:“一名猴刺脱,树身光滑,花六瓣。”词语解释:猴戏 拼音:hóu xì
(1).用猴子耍的把戏。 晋 南北朝 时已很盛行。 晋 傅玄 《猿猴赋》有“戏猴而纵猿”之语。 南朝 梁 有“弥猴幢伎”。演员指挥已驯服的猴子做穿衣脱衣、翻筋斗、骑羊奔走等动作。同猴子一起表演的还有羊、狗、熊等动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师偶他出,适门外有猴戏者, 廉 视之,废学焉。”
(2).指以 孙悟空 为主角的戏曲剧目,如《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词语解释:猴梅 拼音:hóu méi
梅的一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词语解释:猴栗 拼音:hóu lì
栗子的一种。又名茅栗、柯栗。 南朝 陈 沉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鷄跖引清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李卫公 一夕 甘子园 会客,盘中有猴栗,无味。”参阅 明 毛晋 《毛诗陆疏广要》卷二。词语解释:猴楂 拼音:hóu zhā
见“ 猴查 ”。
词语解释:猴查 拼音:hóu zhā
亦作“ 猴楂 ”。 山楂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赤爪子、鼠楂、猴楂、茅楂……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词语解释:猴瘦 拼音:hóu shòu
形容瘦小。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他年纪太小……人猴瘦猴瘦,走也走不动。”《小说月报》1981年第6期:“她是一个猴瘦的女人,每天很麻利地在屋里屋外窜着,操持着家务。”词语解释:猴池 拼音:hóu chí
古 印度 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称佛寺。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火炎 崑岳 ,高臺与 雁塔 同平;水浸天街,曲岸与 猴池 共尽。”参见“ 獼猴池 ”。
词语解释:猕猴池 拼音:mí hóu chí
梵语意译。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离 庵摩罗园 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 无忧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为佛穿也,在昔 如来 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门石柱上尚有这一传说的浮雕。参见“ 猴池 ”。
词语解释:猴池 拼音:hóu chí
古 印度 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称佛寺。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火炎 崑岳 ,高臺与 雁塔 同平;水浸天街,曲岸与 猴池 共尽。”参见“ 獼猴池 ”。词语解释:猴枣 拼音:hóu zǎo
(1).柿的一种。实小簇生。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柹》。
(2).中药名。为猕猴等胆囊的结石。呈椭圆形,略似小枣。表面青铜色或墨绿色,平滑而有光泽。词语解释:猴查 拼音:hóu zhā
亦作“ 猴楂 ”。 山楂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赤爪子、鼠楂、猴楂、茅楂……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词语解释:猴蒜 拼音:hóu suàn
毛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毛茛》。词语解释:猴皮筋儿 拼音:hóu pí jīn ér
橡皮筋词语解释:猴郎达树 拼音:hóu láng dá shù
亦称“ 猴刺脱 ”。 紫薇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树絶大,有环数夫臂者。”《广群芳谱·花谱十七·紫薇》:“一名猴刺脱,树身光滑,花六瓣。”词语解释:猴狲 拼音:hóu sūn
猴子。 沙汀 《柳永慧》:“你看吧,就像个猴狲样,小家伙多机灵呵?--我就担心她跌下来!”词语解释:猴精 拼音:hóu jīng
比喻机灵而又顽皮的人。 黄飞卿 《五伯娘和新儿媳》:“ 五伯娘 故作生气道:‘是哪个猴精,不清不楚,当心我撕你的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