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猕猴 拼音:mí hóu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词语解释: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词语解释:猿猴 拼音:yuán hóu
亦作“猨猴”。 猿和猴。《庄子·齐物论》:“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 汉 刘向 《说苑·丛谈》:“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刘琨 《扶风歌》:“麋鹿游我前,猨猴戏我侧。” 清 刘献廷 《游洞庭西山归湎云以诗见询赋此答之》:“临深蹈险不復顾,攀援上下同猿猴。”词语解释:楚猴 拼音:chǔ hóu
《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羽 攻下 咸阳 后,想回故乡炫耀富贵,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时人讽刺其爱虚荣,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因以“楚猴”戏称 项羽 。 金 萧贡 《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 明 王世贞 《偶成》诗:“ 楚 猴重瞳那足论,杀心枉自横 鸿门 。”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词语解释:金猴 拼音:jīn hóu
《西游记》中的神猴 孙悟空 的誉称。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词语解释:耍猴 拼音:shuǎ hóu
(1).即猴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吴祖光 《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 猴戏 ”。
(2).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词语解释:猴戏 拼音:hóu xì
(1).用猴子耍的把戏。 晋 南北朝 时已很盛行。 晋 傅玄 《猿猴赋》有“戏猴而纵猿”之语。 南朝 梁 有“弥猴幢伎”。演员指挥已驯服的猴子做穿衣脱衣、翻筋斗、骑羊奔走等动作。同猴子一起表演的还有羊、狗、熊等动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师偶他出,适门外有猴戏者, 廉 视之,废学焉。”
(2).指以 孙悟空 为主角的戏曲剧目,如《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词语解释:玃猴 拼音:jué hóu
猴类。 宋 苏轼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词语解释:供奉猴 拼音:gòng fèng hóu
供御赏的猴子。用 唐昭宗 、 朱温 事。《渊鉴类函·兽·狝猴三》引 宋 毕仲询 《幕府燕闲录》:“ 唐昭宗 播迁,随驾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 昭宗 赐以緋袍,号孙供奉。 罗隐 诗‘如何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是也。 朱梁 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见 全忠 ,径趋其前,跳跃奋击,遂被杀。” 清 方文 《泣象行》:“君不见供奉猴,跳掷欲上 朱温 头;又不见舞牀马,怒视 禄山 不肯下。”词语解释:金丝猴 拼音:jīn sī hóu
亦称“ 金丝猿 ”。 哺乳动物,身体瘦长,毛灰黄色,鼻孔向上,尾巴长,背部长毛达一尺多。皮毛可制衣褥。生活在我国 四川 、 甘肃 和 陕西 南部,是我国的特产。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猿,上用为帽套。扯里猻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 潘吉星 注:“按金丝猴……分布于 中国 西南、西北等地,説‘非中华物’应理解为非中原所产。”词语解释:轩鹤冠猴 拼音:xuān hè guān hóu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明 刘基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参见“ 轩鹤 ”、“ 沐猴而冠 ”。词语解释:吊猴 拼音:diào hóu
亦作“吊猴”。 掉唇弄舌。《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们底下伙伴儿们没个吊猴的;这要个吊猴的,得了这话,还不够他们駡我的呢!”词语解释:五马六猴 拼音:wǔ mǎ liù hóu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词语解释:马猴 拼音:mǎ hóu
即猕猴。《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愁,绣房攛出个大马猴。”《冷眼观》第八回:“闻得贵县 六安 专产马猴,究竟有多大?”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弥猴,令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参见“ 獼猴 ”。
词语解释:猕猴 拼音:mí hóu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词语解释:杀鸡吓猴 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见“ 杀鸡骇猴 ”。
词语解释:杀鸡骇猴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话説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拏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 杀鷄吓猴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光绪 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 文悌 的御史之职。”词语解释:杀鸡骇猴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俗话説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拏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 杀鷄吓猴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光绪 因朝廷守旧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挠新政,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 文悌 的御史之职。”词语解释:棉猴 拼音:mián hóu
风帽连着衣领的棉大衣。 冰心 《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我赶紧穿好衣服,披上棉猴。妈妈还把我的棉猴领子翻了上去。” 浩然 《艳阳天》第四章:“快把我那个棉猴拿来吧,那东西穿在身上……多大的风也打不透。”词语解释:棘猴 拼音:jí hóu
战国 宋 有人请为 燕王 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 燕王 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棘猴玉楮,非不絶人伦、侔化工,几於淫矣。” 王闿运 《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孰肯而刊楮七日以削棘猴?”词语解释:弄鬼掉猴 拼音:nòng guǐ diào hóu
捣鬼,耍花样。《红楼梦》第四六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乾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词语解释:懒猴 拼音:lǎn hóu
又称蜂猴。体比家猫略小,尾极短,隐于毛丛中;头圆,耳小,眼大而圆,善于夜间视物。树栖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分布于我国 云南 、 广西 一带以及 越南 、 缅甸 、 印度尼西亚 等国。词语解释:母猴 拼音:mǔ hóu
(1).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陈奇猷 校释:“ 段玉裁 《説文注》‘猴’下云:‘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獼猴皆语之转、字之讹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弥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
(2).雌性猴。词语解释:宰鸡教猴 拼音:zǎi jī jiào hóu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章:“ 吴七 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 吴坚 和 剑平 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词语解释:叶猴 拼音:yè hóu
亚洲产的若干种长尾的猴子,与长鼻猴及非洲产的疣猴一起,共同组成一科(疣猴科Colobidae),体形细瘦,一般灰色或棕灰色,有丛密的眉毛和颏垂毛
东方产的各种叶猴的任一种(叶猴属Presbytis)词语解释:耍歪掉猴 拼音:shuǎ wāi diào hóu
同“ 耍歪掉邪 ”。 杨朔 《雪花飘飘》:“不用在我面前耍歪掉猴的,我早看透你是哪流货啦。”词语解释:土龙沐猴 拼音:tǔ lóng mù hóu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徵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词语解释:猫猴 拼音:māo hóu
哺乳动物。体大如猫,从颈部、前臂、后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飞膜,能在树间滑翔。栖息热带树林中,日间倒悬在树上,夜间活动,以树叶和果实为食。词语解释:大马猴 拼音:dà mǎ hóu
俗称体形大的猴。《红楼梦》第二八回:“众人道:‘怎么愁?’ 薛蟠 道:‘綉房钻出个大马猴。’”词语解释:白吃猴 拼音:bái chī hóu
方言。喻指专吃白食的人。 老舍 《赵子曰》第十九:“ 赵子曰 知道那个专吃别人不还席的是谁,心中比自己是白吃猴还难过,可是他勉强笑着说:‘东安楼吧!’”词语解释:石猴 拼音:shí hóu
即 孙悟空 。因系仙石所产石卵化成,故称。《西游记》第一回:“盖自开闢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毬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