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猵獭 拼音:biān tǎ
獭属。《淮南子·兵略训》:“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养禽兽者,必去豺狼。” 高诱 注:“猵,獭之类,食鱼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水有猵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卢》诗:“江豚踊吾前,猵獭作人立。”参见“ 獱獭 ”。词语解释:豺獭 拼音:chái tǎ
豺祭和獭祭。初春,河水解冻,獭开始大肆捕杀鱼类;深秋,鸟兽长成,豺大量杀兽以备冬。古人因以附会其为捕猎前的祭祀,并且以此作为人类鱼猎季节的开始。《礼记·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汉书·货殖传序》:“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獭未祭,置网不布於壄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於徯隧。”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因豺獭以为节,疾非时之伤孕;解置而不网,明含气之命重矣。” 唐中宗 《拜南效制》:“豺獭有祭,下不隔於微品。牺牲毕陈,上以先於严配。” 宋 刘弇 《元符南郊大礼赋》:“登鱼奠兽,肇豺獭之知。”参见“ 豺祭 ”、“ 獭祭鱼 ”。词语解释:水獭 拼音:shuǐ tǎ
哺乳动物,鼬科。头部宽而扁,尾巴长,四肢短粗,趾间有蹼,毛褐色,密而柔软,有光泽。穴居在河边,昼伏夜出,善于游泳和潜水,吃鱼类和青蛙、水鸟等。皮毛很珍贵,可以用来制衣领、帽子等。 碧野 《天山景物记》:“ 天山 奇珍异品很多,我们知道水獭是生活在水滨和水里的,而 天山 上却生长着旱獭。”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词语解释:作獭 拼音:zuò tǎ
侵夺;侵害。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卷上:“ 焦湖 百里,一任作獭。”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俗谓侵渔曰作獭,被侵渔曰遭獭。”词语解释:拨獭 拼音:bō tǎ
面颊丰满貌。 清 翟灏 《通俗编·状貌》:“《启颜録》: 甘洽 嘲 王仙客 曰:‘ 王 ,计尔应姓 田 ,为尔面拨獭,抽却尔两边。’拨獭,面肥满貌也。”词语解释:祭獭 拼音:jì tǎ
即獭祭。獭食鱼前习惯将鱼捕获而陈列,若陈物而祭,因有此称。见《礼记·月令》。后用以比喻文中罗列或堆砌辞藻典故。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勤学有食跖之能,临文无祭獭之瘁。”词语解释:蝙獭 拼音:biān tǎ
一种食鱼兽。即猵獭。《文子·上义》:“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参见“ 猵獭 ”。
词语解释:猵獭 拼音:biān tǎ
獭属。《淮南子·兵略训》:“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养禽兽者,必去豺狼。” 高诱 注:“猵,獭之类,食鱼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水有猵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卢》诗:“江豚踊吾前,猵獭作人立。”参见“ 獱獭 ”。词语解释:蟂獭 拼音:xiāo tǎ
传说中为害鱼类的水中动物。《汉书·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蟂獭,水虫害鱼者也。”词语解释:遭獭 拼音:zāo tǎ
被侵渔。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按俗谓侵渔曰作獭,被侵渔曰遭獭。”词语解释:鸭嘴獭 拼音:yā zuǐ tǎ
即鸭嘴兽。 严复 《有如三保》:“地学家谓 澳洲 以夐远不通故,其中动植诸物,皆比 欧 亚 为后一期,如甘噶卢、鸭嘴獭之类。”参见“ 鸭嘴兽 ”。
词语解释:鸭嘴兽 拼音:yā zuǐ shòu
哺乳动物。体肥而扁;嘴扁平而突出,状似鸭嘴。毛细密,深褐色,有光泽。前、后肢有蹼,适于游泳。又有尖锐的爪,适于掘土。穴居水边,以昆虫和贝类为食。卵生,由雌兽伏卵孵化。无乳头,乳汁由腹部的几个乳腺流出,哺乳时仰卧。产于 澳大利亚 南部及 塔斯马尼亚 。词语解释:鱼獭 拼音:yú tǎ
水獭。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一:“ 永寧县 涛山 有河,水色红赤,有自然石桥,多鱼獭异禽。”亦指水獭皮。《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 ﹞於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説不尽帘捲虾鬚,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词语解释:旱獭 拼音:hàn tǎ
哺乳动物。全身棕灰色或带黄黑色,前肢的爪发达,善于掘土,成群穴居,有冬眠的习性。肉可以吃,皮可制衣帽。旱獭是鼠疫杆菌的主要传播者。也叫土拨鼠。 碧野 《天山景物记》:“ 天山 上奇珍异品很多,我们知道水獭是生活在水滨和水里的,而 天山 上都生长着旱獭。”词语解释:山獭 拼音:shān tǎ
兽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山獭出 宜州 溪洞,俗传为补助要药……云能解药箭毒,中箭者研其骨少许,傅治立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山獭》:“山獭出 广 之 宜州 嵠峒及 南丹州 ,土人号为插翘。”词语解释:海獭 拼音:hǎi tǎ
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有爪,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毛皮很珍贵。通称海龙。词语解释:木獭 拼音:mù tǎ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郴州 刺史 王琚 刻木为獭,沉於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縋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矣。”后即名此种捕鱼具为木獭。 宋 路振 《九国志·楚志》:“ 廖光图 与 伊 岳道士 伊用昌 为林泉之交。母病思鱠,属江水夏涨,鱼不可得。 用昌 探怀出一木獭,长三寸许,再三祝之,投於江中。须臾,波浪沸,遂擒一巨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