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理窟 拼音:lǐ kū
(1).义理的渊薮。谓富于才学。《晋书·张凭传》:“帝召与语,叹曰:‘ 张凭 勃窣为理窟。’” 唐 陆龟蒙 《麈尾赋》:“理窟未穷,词源渐吐。”
(2).指义理的奥秘。 元 侯克中 《挽姚左辖雪斋》诗:“深探理窟得心传,洞彻先天与后天。” 清 黄宗羲 《徵君沉耕岩墓志铭》:“为文深入理窟而出之清真。”词语解释:理乱 拼音:lǐ luàn
(1).治理动乱,纷乱。《墨子·节葬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北史·高允传》:“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2).治与乱。《管子·霸言》:“ 尧 舜 之人,非生而理也; 桀 紂 之人,非生而乱也。故理乱在上也。”《后汉书·崔寔传论》:“ 寔 之《政论》,言当时理乱,虽 鼂错 之徒不能过也。”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金 元好问 《送高雄飞序》:“考古昔之理乱,论治道之先后。” 朱自清 《那里走,我们的路》:“这样,对于实际政治,便好落得个不闻理乱。”词语解释:理则 拼音:lǐ zé
(1).即逻辑。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然则逻辑究为何物?当译以何名而后妥……吾以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学者之对于理则之学,则大都如 陶渊明 之读书,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尽管是怎样的个人主义者,一个人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社会而生存,故论到国家社会的理则时,便很容易流露其个人主义的本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庄子 认为……﹝道体﹞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则,连神、鬼都是从它生出来的。”词语解释:理会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 吴 ,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 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理解;领会。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 高攀龙 《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
(3).评理;理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 陆阳 ﹞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 ,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兀自呜呜而哭。那 焦氏 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
(4).指控诉,申诉。《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
(5).料理。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周瑜 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 蔡中 ,特来投降。” 叶紫 《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 云普叔 自己去理会。”
(6).注意;理睬。《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 汪端明 专理会民,如 辛幼安 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石庆 见 三大王 大怒,急避之,来告 惠帝 。 惠帝 不理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孙头 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
(7).主意;办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 自有理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又不则声。 朱源 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词语解释:理棹 拼音:lǐ zhào
亦作“ 理櫂 ”。整治船桨。谓行船,启航。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理棹遄还期,遵渚騖修坰。”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先是内外使臣自 江陵 理棹,则缘境数州皆弊控舟之役,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 宋 陆游 《鹊桥仙》词:“潮生理櫂,潮平繫缆,潮落浩歌归去。” 明 袁袠 《同诸文学避暑石湖》诗之一:“理棹泛湖阴,停橈占水心。”词语解释:理义 拼音:lǐ yì
(1).公理与正义。《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 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专指儒家的经义。《北史·刘芳传》:“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芳 理义精赡,类皆如是。”《文献通考·经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 戴震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词语解释:理曲 拼音:lǐ qǔ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 邢居实 《明妃引》:“ 披香殿 里夜吹笙, 未央宫 中朝理曲。”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 王结 《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词语解释:理丝 拼音:lǐ sī
(1).抽理蚕丝。《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躬执桑曲,率导媵姬,修成蚕蔟,分茧理丝。”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懂得这一点,则作家观察生活,处理材料,就如理丝有绪。”
(2).谓弹奏弦乐器。 明 高启 《慰人悼亡》诗:“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词语解释:理道 拼音:lǐ dào
(1).道理;理法。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 严复 《论世变之亟》:“ 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理政之道。 唐 韩偓 《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3).指文章的义理。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文士轻薄不顾理道,有甚害义者。”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诗序:“文学足以考据理道,才略足以酬应事变。”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陈公 ﹞为古文学,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扶植理道,宽朴博雅。”词语解释:理发 拼音:lǐ fà
(1).梳理头发。《晋书·谢安传》:“ 温 后诣 安 ,值其理髮。”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行》:“十日一理髮,每梳飞旅尘。” 清 汪懋麟 《张烈妇传》:“ 涂 出詒其小婢曰:‘汝往侍姑。’及夕理髮整衣,中夜焚香于庭。”
(2).指修剪头发。 老舍 《四世同堂》六十:“ 小文 永远到最好的理发馆去理发刮脸。” 茅盾 《林家铺子》一:“ 林小姐 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词语解释:理学 拼音:lǐ xué
(1). 宋 明 儒家 周敦颐 、 邵雍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朱熹 、 陆九渊 、 王守仁 等的哲学思想。 宋 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 明 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理度议谥》:“ 理宗 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 元 刘将孙 《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 周益公 之辞藻, 朱文公 之理学, 杨诚斋 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 阁皁 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自惭理学名儒。”
(2).教学上理科的旧称。词语解释:理趣 拼音:lǐ qù
(1).义理情趣。《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每与诸兄论经义,理趣超远,诸兄深以叹伏。”《西游记》第一百回:“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
(2).指思理情致。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右丞 诸作,吐属高华,实宜臺阁;唯《哭殷瑶诗》为特沉痛;《黄花川》、《石门》等作,亦能得山水理趣。”词语解释:理国 拼音:lǐ guó
(1).治理国家。《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审忠 ﹞上书曰:‘臣闻理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理国之道,莫若安民;劝课之规,宜从薄赋。”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国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大凡乱国多,理国寡。”词语解释:理事 拼音:lǐ shì
(1).治事。处理事务。《管子·问》:“官承吏之无田餼而徒理事者几何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亦本拟与 元济 ,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路 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红楼梦》第六六回:“那时 凤姐 已大愈,出来理事行走了。”
(2).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者的职称。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还有其他的好些个团体,都约他入会,而且被选为理事或干事。”词语解释:理性 拼音:lǐ xìng
(1).涵养性情。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2).本性。《后汉书·党锢传序》:“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惠洪论东坡》:“僧 惠洪 觉范 尝言, 东坡 言语文字,理性通晓,盖从般若中来。”
(3).道理。《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算甚么话!要人走,钱不还人家,这箇理性倒少有。” 叶紫 《丰收》八:“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种下来的谷子,都一担一担地送给人家挑走,这些人又都那样地不讲理性。”
(4).理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茅盾 《宿莽·色盲》:“她是静默的,她是理性的,她是属于旧时代的蕴藏深情而不肯轻易流露的那一类人物。” 丁玲 《母亲》:“她一想起这些就忍不住要大哭,要失去了理性,失去了知觉的大哭一场。”
(5).指属于判断、推理的思想活动,与感性相对。 毛泽东 《实践论》:“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凭什么知道我一定会回来?’‘凭我理性的推测!’他笑着说。”词语解释:理鬓 拼音:lǐ bìn
梳理鬓发。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劲刷理鬢,醇醴发颜。” 南朝 梁 何逊 《照水联句》:“插花行理鬢,迁延去復归。”《花月痕》第六回:“十枝花裊裊婷婷,都在两厢,也有説笑的,也有理鬢的,也有更衣的。”词语解释:理家 拼音:lǐ jiā
料理家事。《后汉书·酷吏传·樊晔传》:“数年迁 扬州 牧,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 宋 杜范 《玉壶即事》诗:“陂湖漾漾初侵路,蜂燕纷纷各理家。” 马烽 《三年早知道》:“就算你是理家过日子的能手,你不卖房,也得卖地。”词语解释:理所 拼音:lǐ suǒ
(1).衙署;办公处所。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 絳 即东雍,为守理所。”《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四》:“甲寅,移 泰州 理所於 满城县 。”
(2).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王妙想》:“九曰 行化峰 ,下有宫闕,各为理所。”
(3).治刑狱之所。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王孝先 等﹞为大理卿……数年以来,锻鍊刑狱,至二万二千餘事,而诉理所纔八百餘事。”
(4).犹言理之所在。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听聪视明,一似 尧 禹 ;生知法式,动得理所。”词语解释:理官 拼音:lǐ guān
治狱之官。《后汉书·陈宠传》:“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北齐书·循吏传·苏琼》:“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闻人邦华》:“吏以告理官,遣还家,半日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家父做了 宣德府 理官,殁於任所。”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礼官之后为名家 邓析子 氏、 公孙龙 氏,理官之后为法家 申 氏、 韩 氏。”词语解释:理人 拼音:lǐ rén
治理百姓。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难復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唐 张九龄 《郡内闲斋》诗:“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宋 曾巩 《南轩记》:“其於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罕不毕载。”词语解释:理欲 拼音:lǐ yù
“天理人欲”的省称。语出《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按,后 宋 代理学家把“天理”解释为封建的伦理纲常,“人欲”解释为人的生活欲望,并认为二者不容并立。《宋史·陈宓传》:“ 宓 天性刚毅,信道尤篤,尝为《朱墨铭》,谓朱属阳,墨属阴,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辨论性天,剖析理欲。” 杨度 《梁氏〈中国之武士道〉叙》:“诚以理欲交战之际,必有一胜一败。”词语解释:理遣 拼音:lǐ qiǎn
从事理上得到宽解。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文集〉序》:“玉科归理遣之恩,金条垂好生之德。”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寒暑》:“矧得丧利害不能理遣,而心火炽盛;妻孥累重支吾不暇,而家火逼迫。” 明 陈子龙 《悼女颀》诗:“幻聚由来事不明,未能理遣泪纵横。”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彼此疑猜,不能情恕,不能理遣,小则色於面,大则发於声。”词语解释:理当 拼音:lǐ dāng
应当。《晋书·列女传·郑袤妻曹氏》:“ 孙氏 元妃,理当从葬,何可使孤魂无所依邪。” 南朝 陈 沉炯 《劝进梁元帝第三表》:“四海同哀,六军祖哭;圣情孝友,理当感慟。”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当日有钱时都是你受用,我不曾受用了一些,你吊杀便理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承大哥过爱,下榻在此,理当要请见大嫂才是。”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们认为作了处长,理当摆出架子。”
道理得当。《晋书·韩伯传》:“道足者,忘贵贱而一贤愚;体公者,乘理当而均彼我。”《旧唐书·陆贽传》:“如此词婉而直,理当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词语解释:理生 拼音:lǐ shēng
治生,料理生计。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进则侣鸿鸞以振翮,退则参 陶 白 之理生。” 唐 韦应物 《寓居永定精舍》诗:“政拙忻罢守,闲居初理生。”《太平广记》卷二四三引 唐 韩琬 《御史台记·裴明礼》:“ 唐 裴明礼 ……善於理生。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词语解释:理中 拼音:lǐ zhōng
中医术语。调理中气。《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理中汤丸》集注引 程应旄 曰:“阳之动始於温,温气得而穀精运,穀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词语解释:理行 拼音:lǐ xíng
犹治行,政绩。《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刺史、县令职在分忧,岂可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不復考其理行?” 胡三省 注:“理行,犹言治行也。” 宋 范仲淹 《都官员外郎元公墓志铭》:“本道按刑行使,采公理行以闻,擢拜太子中允。”词语解释:理书 拼音:lǐ shū
(1).处理文书。《淮南子·泰族训》:“ 赵政 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於郡县。”《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2).温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倒是这理书的工夫,切忌自欺,不可涉猎一过。”词语解释:理极 拼音:lǐ jí
理论的最高标准。 严复 《原强》:“其论一事,持一説,必根据理极,引其端於至真之原,究其极於不遁之効。”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讎,则其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于理极者矣。”词语解释:理心 拼音:lǐ xīn
犹言修心养性。《庄子·则阳》:“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 唐 白居易 《卧听法曲霓裳》诗:“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词语解释:理本 拼音:lǐ běn
至治的根本。 唐 白居易 《采诗以补察时政策》:“圣王酌人之言,补己之过,所以立理本,导化源也。”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天垂象兮至明,历为功兮可久,重之斯实理本,轻之则为乱首。”词语解释:理妆 拼音:lǐ zhuāng
亦作“ 理粧 ”。 整理妆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山溪烈妇》:“﹝妇﹞乃归房中,晨起理粧,易新衣。”《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才在窗下对镜理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同了他过来,取了奩具给他重新理妆,他洗过了脸,梳掠了头髮,重施脂粉。”词语解释:理文 拼音:lǐ wén
(1).处理政事文书。《淮南子·本经训》:“古者明堂之制……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 高诱 注:“理文,理政事文书也。”
(2).犹纹理。 元 赵觐 《陈桧》诗:“不识 陈 朝檜,相传故老言。理文俱左纽,后土自蟠根。”词语解释:理化 拼音:lǐ huà
(1).治理与教化。《后汉书·樊宏传论》:“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晋书·刑法志》:“夫礼以训世,而法以整俗,理化之本,事实由之。”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让官表》:“枢衡要地,初不得人,则理化劳心,终无成日。”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行之四方,传之万世。理化所出,其具在此。”《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蔡京 ﹞上不能辅君当道,赞元理化。”
(2).事理的变化。《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準。” 吕向 注:“其物理变化亦各均平若一。”
(3).物理学、化学的并称。词语解释:理路 拼音:lǐ lù
(1).理论;道理。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诗有辞前意、辞后意。 唐 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 宋 人必先命意,涉於理路,殊无思致。”《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十·艮斋诗集》:“﹝ 克中 ﹞诗颇近击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赋景之作,亦时有足资讽咏者。”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因为注重辩,故《大取》对于立辞的理路有所阐发。” 吴组缃 《山洪》十八:“大军一到,又要抽丁,虽然自己没有想到,却是最浅显的理路。”
(2).思路;条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时文诗古文》:“时文虽无与诗、古文,然不解八股,即理路终不分明。” 夏衍 《追念瞿秋白同志》:“他的文章理路清楚,例证确切,通俗易懂。”
(3).纹理,纹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小山》:“石性维何,斜正纵横之理路是也。”词语解释:理合 拼音:lǐ hé
犹理当,理应。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尊。天教声显赫,理合命迍邅。”《元典章·刑部十五·约会》:“灶户与军民官相关词讼,理合所委盐司与军民一同取问归结。”《水浒传》第十九回:“非是 吴用 过称,理合 王伦 让这第一位头领坐。” 康有为 《追述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所有感激下忱,理合具折恭谢天恩。”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词语解释:理应 拼音:lǐ yīng
理当,应当。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祇无涵秘。”《元史·刑法志一》:“诸职官於所部非亲故及理应往復之家,輒行庆弔之礼者,禁之。”《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伯母的大事,我们做子姪的理应效劳。” 茅盾 《兰州杂碎》:“地大物博的 中国 ,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词语解释:理身 拼音:lǐ shēn
养生;修身。《后汉书·崔寔传》:“为国之道,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 唐 聂夷中 《杂兴》诗:“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词语解释:理致 拼音:lǐ zhì
义理情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裴 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王利器 集解:“理致,义理情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 起 诗体製新奇,理致清赡。”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解谜获贼,甚乏理致,而当时亦盛传。”词语解释:理楫 拼音:lǐ jí
亦作“ 理檝 ”。
(1).修理船桨。 南朝 梁 何逊 《刘孝绰太子洑落日望水》诗:“榜人夜理檝,櫂女闇成粧。” 唐 王勃 《深湾夜宿》诗:“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2).谓举桨行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大孤山龙》:“篙工怖定,再理楫,觉其处非是,盖逆流而上,在 大孤 之南四十里矣,初未尝觉也。” 宋 惠洪 《乾上人会余长沙》诗:“千巖佳处可同游,明日波晴当理楫。”词语解释:理言 拼音:lǐ yán
议论。 宋 姜夔 《白石诗说》:“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词语解释:理说 拼音:lǐ shuō
说理;申辩是非。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我和你个庄家理説,也不索去官中标拨。”《西游记》第九七回:“那夜有三十多名强盗,明火执杖,劫去家私,是我难捨,向贼理説。”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怨气变蛇》:“乡民 陈老 有田数亩,与 郜 宅相近,禾稼屡被 郜 家骡马践伤,与之理説,反受豪奴辱詈。”词语解释:理剧 拼音:lǐ jù
治理繁难事务。《后汉书·赵憙传》:“ 荆州 牧奏 憙 才任理剧,詔以为 平林侯 相。”《北史·裴侠传》:“﹝ 侠 ﹞子 祥 ,性忠谨,有理剧才。”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暂过云亭,乘轩之望可知;且诣中军,理剧之才有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初, 辽 主知翰林学士 室昉 有理剧才,改 南京 副留守,决狱平允,人皆便之。”词语解释:理世 拼音:lǐ shì
(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战国策·赵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晋书·皇甫谧传》:“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2).治世。太平盛世。 唐 白居易 《序洛诗》:“苟非理世,安得闲居。”词语解释:理策 拼音:lǐ cè
犹扶杖,拄杖。 清 方文 《惠泉歌》:“道傍密阴且休息,因之理策登山阿。”词语解释:理断 拼音:lǐ duàn
审理判决。《元史·刑法志二》:“诸大宗正府理断人命重事,必以 汉 字立案牘。”词语解释:理顺 拼音:lǐ shùn
(1).道理顺当、正确。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公孙丑下》:“理顺辞明,文章上乘。”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超自然的奇跡,有现实意味的幻想,语逆而理顺的机智,单纯而真挚的恋爱等。”
(2).使之有条理、顺序。《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邓九公 才慢慢的擦脸,理顺鬍子,穿戴衣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顺手取过一迭新闻纸来……先理顺了日子。”词语解释:理定 拼音:lǐ dìng
谓政治安定。 唐 郑絪 《享太庙乐章》:“於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词语解释:理气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噦以理气。” 李善 注:“调理其气也。”
(2).指文章的义理与气势。 明 宋濂 《故灊峰先生朱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中国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指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 宋 以后,理气关系问题成为哲学中两种观点争论的中心。《朱子语类辑略·理气》:“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明 王廷相 《横渠理气辩》:“理,生於气者也,气虽有散,仍在两间,不能灭也……理根於气,不能独存也。” 清 黄宗羲 《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如 整庵 之论理气,专攻《朱子》,理学乃学之主脑,则非其派下明矣。”
(4).中医学用语。指使用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等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等病症的方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螃蠏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词语解释:理物 拼音:lǐ wù
犹治民。 汉 班固 《白虎通·诛伐》:“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復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爰初定命,正心理物,如辰居极,而天下无邪矣!”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 尧 舜 理物,因利除恶。”词语解释:理平 拼音:lǐ píng
犹治平,升平。 唐 白居易 《批百僚贺御撰屏风表》:“朕烈祖 太宗 ,以古为镜,用辅明圣,实臻理平。”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今幸功名以继祖禰,年享寿考,运逢理平。”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世当理平无事之秋。”词语解释:理短 拼音:lǐ duǎn
理亏;理由不足。《文献通考·经籍五》:“盖 文公 每捨序以言诗,则变风诸篇,祗见其理短而词哇。” 欧阳山 《苦斗》六六:“倘若这当儿咱们办粮赈济,那正显得咱们理短心虚。”词语解释:理数 拼音:lǐ shù
(1).道理,事理。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无士无兵,而欲合战,其败负也,理数也然。”《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等传论》:“ 羽 刚而自矜, 飞 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姚华 《曲海一勺》:“ 宋 较今近古,而言者常务高远,好谈理数。” 李文元 《婚事》:“﹝ 李二胡 ﹞感到这人多势众竟没有一个人说点理数帮帮自己的腔,感到再闹也占不了势头。”
(2).天理;天数。 宋 苏轼 《杭州谢上表》之一:“方陛下好问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数,可谓奇穷。”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 赵京 ﹞见柱上一联云:‘人鬼只一关,关节一丝不漏;阴阳无二理,理数二字难逃。’”
(3).犹体统。《红楼梦》第六三回:“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话説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甚么理数!”词语解释:理要 拼音:lǐ yào
(1).事理的要旨。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故虽闻理要,而犹前师后友,上请下问,至於老而未已。” 章炳麟 《论式》:“ 后汉 诸子渐兴,讫 魏 初几百种,然其深达理要者,辨事不过《论衡》,议政不过《昌言》,方人不过《人物志》。”
(2).道理精当。《宋书·谢弘微传》:“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 微子 。”词语解释:理诣 拼音:lǐ yì
谓理政的见识。《晋书·慕容儁载记》:“沉毅好断,理诣无幽。”《北史·甄琛传》:“所著文章,鄙碎无大体,时有理诣。”词语解释:理掾 拼音:lǐ yuàn
古代掌管狱讼的官吏。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赵主簿妾》:“伴媪出语推吏,吏验之而信,走白理掾。”词语解释:理智 拼音:lǐ zhì
亦作“ 理知 ”。 指清醒、冷静、合乎实际的思维。 巴金 《家》二五:“你底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底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 茅盾 《虹》:“即或触景感物,不免会在心深处偶尔漾起旧憾的微波,也立刻被她的冷酷的理知压下去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三章:“但是我希望你明智的心中,还能保存一点冷静的明辨是非的理智。”词语解释:理命 拼音:lǐ mìng
(1).谓敬事天命。《汉武帝内传》:“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 晋 桓玄 《与八座桓谦等论沙门应致敬事书》:“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於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
(2).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 唐 时避 高宗 李治 之讳,改作“理命”。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元宗简 ﹞语其子 途 云……‘我殁,其遗文得 乐天 为之序,无恨矣。’既而 途 奉理命,号而告予。”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晟 等﹞虔窆公主于 万年县 义丰 之 铜人原 ,从理命也。”词语解释:理财 拼音:lǐ cái
治理财物。《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孔颖达 疏:“言圣人治理其财,用之有节。”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先王理财,禁民为非。” 宋 曾巩 《再议经费》:“陛下谓臣所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想理财之道,大约总不外乎‘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这番道理。” 茅盾 《故乡杂记》:“这位聪明的‘丫姑老爷’深懂得‘理财’方法。”词语解释:理能 拼音:lǐ néng
治理政事的才能。《后汉书·杨琁传》:“﹝ 琁 ﹞父 扶 , 交阯 刺史,有理能名。”《后汉书·樊宏传》:“﹝弟子 夏勤 ﹞为 京 宛 二县令, 零陵 太守,所在有理能称。”词语解释:理兵 拼音:lǐ bīng
治军,统领军队。《史记·天官书》:“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后汉书·窦宪传》:“﹝ 竇宪 ﹞乃与执金吾 耿秉 ,述职巡御,理兵於 朔方 。” 唐 白居易 《选将帅之方策》:“有不能理兵之将,而无不可胜之兵。”词语解释:理势 拼音:lǐ shì
事理的发展趋势;情势。 汉 贾谊 《新书·阶级》:“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实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实至则名随之,名不可掩,其自为世用,理势固然,非力致也。” 明 郑贞 《蒋节妇传》:“水不逆流,理势然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然既以改革而胎,反抗为本,则偏于一极,固理势所必然。”词语解释:理体 拼音:lǐ tǐ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词语解释:理论 拼音:lǐ lùn
(1).说理立论;依理评论。《北史·崔光韶传》:“ 光韶 博学强辩,尤好理论,至於人伦名教,得失之间,榷而论之,不以一毫假物。” 唐 郑谷 《故少师从翁追纪》诗:“理论知 清越 ,生徒得 李频 。”《水浒传》第五回:“ 皇城 干事全不济事,还是大官人理论得是!”
(2).据理争论;讲理。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您何须紧厮跟,档咽喉强劫人,好教我哭啼啼难理论,待向前还倒褪。”《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他把短烟袋锅装进上衣口袋里头,起身到 蛤蟆滩 去,找他 振山 老大理论去。”
(3).注意。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节镇宣恩》:“如今 卢府 着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 周颠 日日在帐中闲耍, 太祖 也不十分理论。”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上冢》:“小人们祖父居此,灶侧有个古坟,向来也不理论,及布政司 籛爷 来此立碑,始知是 娄妃 旧墓。”
(4).道理;理由。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 郭华 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休讨打吃。”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五:“ 王太太 旁征博引,为 赵太太 的理论下注解与佐证。”
(5).指系统的理性认识。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邹韬奋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总是分不开的。”
(6).泛指某种观点。 鲁迅 《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词语解释:理障 拼音:lǐ zhàng
佛教语。谓由邪见等理惑障碍真知、真见。《圆常经》卷上:“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尊生》:“思索文字忘其寝食,禪家谓之理障。”后指诗作中陷于说理而少情趣的现象。 清 胥绳武 《读〈小仓山房文集〉》诗:“扫除理障言皆物,游戏文心唾亦珠。” 朱自清 《〈燕知草〉序》:“这种‘夹叙夹议’的体制,却并没有堕入理障中去。”词语解释:理代 拼音:lǐ dài
治世。 唐 白居易 《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三:“悬知千载后,理代数 贞元 。” 唐 崔珙 《周公祠灵泉记》:“考其祥经,皆合理代。”词语解释:理具 拼音:lǐ jù
犹才识。《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潜 子),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頠 ( 秀 子)理具渊博,赡於论难,著《崇有》、《贵无》二论。”词语解释:理索 拼音:lǐ suǒ
索回。 宋 司马光 《蓄积札子》:“告諭蓄积之家,许令出利借贷与人。候丰熟之日,官中特为理索,不令逋欠。”《金史·太祖纪》:“有犯罪流窜边境或亡入于 辽 者,本皆吾民……当行理索。”词语解释:理直 拼音:lǐ zhí
(1).忠恕正直。《逸周书·谥法》:“刚强理直曰武。” 孔晁 注:“理,忠恕;直,无曲。”《北史·于忠传》:“有司奏太常少卿 元端 议:‘案諡法,刚强理直曰武,怙威肆行曰丑,宜謚武丑公。’” 元 方回 《勉斋箴》:“贤所以自勉兮,尤务理直而欲屏。”
(2).理由正大、正确。《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今情愿明日多还他些,执意不肯,反要打我。老翁,你且説谁个的理直?”
(3).亦作“ 理值 ”。照料;料理。《英烈传》第十七回:“那小二道:‘客官,不是小人不来理值,但只为我主人 孔文秀 ,有个女儿……命在早晚,因此怀虑,衝撞了相公。’” 茅盾 《林家铺子》六:“店里拼凑起来,还有一百块,你带了去,过一两个月也就够了。这里的事,我和他们理直。”
(4).审理确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后抽之卷,为 寧波 迭殴致死一案,初拟情实。旋以索逋理直,死由还殴,改缓决。”词语解释:理民 拼音:lǐ mín
治理百姓。《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 亮 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一折:“上圣自从 煬帝 封为 嘉州 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词语解释:理迹 拼音:lǐ jì
亦作“ 理绩 ”。 政绩。 唐 张九龄 《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序:“以理跡尤异,廉使上达,天子嘉之。”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 约 为通判,备见操守。后来累次为郡,皆有理绩。”词语解释:理雪 拼音:lǐ xuě
犹申雪。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一断之后,虽冤莫伸;或能理雪,百无一二。”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温公客位榜》:“至於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 光 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词语解释:理问 拼音:lǐ wèn
(1).审理,讯问。《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2).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所理问,从六品。”《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词语解释:理解 拼音:lǐ jiě
(1).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 元 刘将孙 《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
(2).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 光朝 ﹞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3).指了解,认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 毛泽东 《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4).说理分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 濂 、 洛 、 关 、 闽 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
(5).见解。 许地山 《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 钱锺书 《围城》七:“他很喜欢 汪太太 ,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词语解释:理考 拼音:lǐ kǎo
犹考核。《元史·选举志三》:“而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元史·选举志四》:“其未满受除者,一体理考定拟。”词语解释:理结 拼音:lǐ jié
犹抚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潜身再听在墻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词语解释:理识 拼音:lǐ shí
(1).为政之见识、见解。《晋书·周馥传》:“ 馥 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世说新语·德行》“遂焚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阮光禄别传》:“ 裕 淹通,有理识,累迁侍中。”《隋书·元寿传》:“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2).犹理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 生禄 就这神气!不理识他,看他能怎?”词语解释:理至 拼音:lǐ zhì
谓说理周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 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词语解释:理恶 拼音:lǐ è
惩治恶人。《后汉书·蔡茂传》:“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寧人,莫大理恶。”词语解释:理算 拼音:lǐ suàn
(1).犹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纪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参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户部尚书 王巨济 专理算 江淮省 。”《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云南 。”
(2).犹核算,计算。《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
(3).审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阿尔哈雅 掌兵民之权……其威权不在 阿哈玛特 下,宜罢职,理算其党,虽无所染者,亦当迁移他所,勿使久据 湖广 。”词语解释:理戎 拼音:lǐ róng
治军。 唐 白居易 《牛元翼可检校左散骑常侍制》:“ 元翼 有理戎之才,扞城之略。” 唐 元稹 《李归仙镇州右司马制》:“惟尔职在辕门,位兼符竹……司武故事,兼可理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