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瑕拼音:xiá 属 麻韵
 
 
瑕 xiá〈名〉 
〈动〉(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同本义瑕,玉小赤也。——《说文》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瑕不掩瑜。——《礼记·聘义》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善言无瑕讁。——《老子》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弃瑕录用。——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裂缝;罅隙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又如:瑕缝(裂缝;裂隙)引申为空虚、空子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带红色的玉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又如:瑕訾 康熙字典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註》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禮·聘義》瑕不揜瑜。《註》瑕,玉之病也。又過也。《詩·大雅》烈假不瑕。《註》烈,光,假,大,瑕,過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註》不以汝爲罪釁也。又《博雅》瑕,裂也。又遠也。《詩·衞風》不瑕有害。《傳》瑕,遠也。《箋》瑕,猶過也。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註》瑕,謂虛脆也。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註》相閒曰瑕。又《字彙補》嚴利之狀。《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又國名。《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註》郇瑕,古國名。又地名。《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註》瑕,隨地。《春秋·哀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又姓。《左傳》周大夫瑕禽。又複姓。《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又獸名。《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又與遐通。《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又與霞同。《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文選》作霞。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 垂瑕,地名。又古下切,音檟。 已也。《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又《字彙補》呼加切。 與蝦同。《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註》瑕,蝦通。又《韻補》叶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又叶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考證:〔又與遐通。《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瑕之爲言何也。〕謹照原文改註瑕之言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