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瑜珥 拼音:yú ěr
(1).比喻人姿质美好。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清 冯桂芬 《钱武肃王像》诗:“兰芽瑜珥何联翩, 灵运 诗篇先述祖。”
(2).女子耳上的装饰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安得皇天见怜,俾吾掌上珠易瑜珥为冠带。”词语解释:瑜瑕 拼音:yú xiá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词语解释:瑜伽 拼音:yú jiā
梵语。相应之意。《瑜伽焰口施食要集》:“瑜伽, 竺国 语,此翻相应,密部之总名也。约而言之,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词语解释:瑜玉 拼音:yú yù
美玉。《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綬。” 孔颖达 疏:“瑜是玉之美者。”《晋书·舆服志》:“皇太子金璽龟钮……佩瑜玉,垂组。”《宋史·乐志十四》:“瑜玉在佩,綦组明兮。”词语解释:瑜亮 拼音:yú liàng
三国 周瑜 与 诸葛亮 的并称。《三国演义》第五七回:“﹝ 瑜 ﹞长叹曰:‘既生 瑜 ,何生 亮 !’”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瑜亮”。 清 陈维崧 《多丽·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词:“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 瑜 亮 ?” 柳亚子 《十二月三日偕佩妹遐弟渡海访郭沫若沉雁冰两兄有作》诗:“并世 尹 邢 能不妒,同时 瑜 亮 本无伤。”词语解释:瑜佩 拼音:yú pèi
玉珮。亦借指戴玉珮的人。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瑜珮升青殿,穠华降紫微。”词语解释:瑜珉 拼音:yú mín
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伪、优劣。 元 张仲深 《送危太仆检讨还京》诗:“忠端奸佞等黄土,尚藉竹帛昭瑜珉。”词语解释:瑜璟 拼音:yú jǐng
玉的光采。比喻美德。 清 汪懋麟 《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兼柬师六孝廉》诗:“ 秦 人戴雨露,铭勒寳瑜璟。”词语解释:瑜琏 拼音:yú liǎn
玉制礼器。比喻德才兼备的人材。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羽翼皆随凤,瑜璉肯称珉?”词语解释:瑜不掩瑕 拼音:yú bù yǎn xiá
《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礼记·聘礼》作“瑜不揜瑕”。 郑玄 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原谓玉之性,美与恶不互相掩盖,后多比喻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 昂 ( 李昂 )因曰:‘观众君子之文,信美矣;然古人云:瑜不掩瑕,忠也。其有词或不典,将与众评之若何?’”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虽盛 唐 名家,亦有罅隙可议,所谓瑜不掩瑕是也。”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 柳七 、 黄九 ,并负盛名,然《乐章》九卷,瑜不掩瑕。”词语解释:瑜颣 拼音:yú lèi
优点和缺点。瑜,玉的光采;纇,丝上的结。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或以文章就正,其白黑瑜纇,一皆讎其本真,不稍宽贷。”词语解释:瑜百瑕一 拼音:yú bǎi xiá yī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词语解释:瑜辞 拼音:yú cí
美好的言辞。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抽我衿之桂兰,点子吻之瑜辞。” 元 陈樵 《胡氏铁心亭赋》:“抽瑜辞兮予誓,左佩华之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