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璧月 拼音:bì yuè
对月亮的美称。 南朝 梁 简文帝 《慈觉寺碑序》:“龙星啟曜,璧月仪天。” 前蜀 韦庄 《咸通》诗:“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鲁迅 《而已集·谈“激烈”》:“今是中秋,璧月澄澈。”词语解释:璧水 拼音:bì shuǐ
(1).指太学。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 石渠 啟珪璋之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学校》:“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昔年璧水壮遨游,学冠同流。”
(2).泛指读书讲学之处。 宋 陈亮 《谢留丞相启》:“如 亮 者才不逮於中人,学未臻於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牕。”
(3).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内府藏砚甚伙, 乾隆 戊戌,命内廷翰林臚为《西清砚谱》,计陶之属五十五种…… 宋 之虎符、石函、黼黻、綯纹、璧水、列钱。”《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石之属一百四十五种,如 晋 王廞 之璧水。”词语解释:璧池 拼音:bì chí
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 唐 罗隐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诗:“璧池清秩访 燕臺 ,曾捧 瀛洲 札翰来。”《新唐书·归崇敬传》:“古天子学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环繚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天子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学省。”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袞,奎阁星斗罗贞珉。”词语解释:璧玉 拼音:bì yù
(1).上等美玉。《墨子·节葬下》:“革闠三操,璧玉即具。” 汉 陆贾 《新语·本行》:“璧玉珠璣不御於上,则翫好之物弃於下。” 元 王沂 《送天师还山》诗:“椒兰纷馥郁,璧玉烂华光。”
(2).喻人的品格高洁。 清 孙枝蔚 《潘安仁》诗:“閒居常肯奉慈亲,不负风流璧玉身。”词语解释:璧门 拼音:bì mén
(1). 汉 建章宫 南的著名建筑, 武帝 时造。《史记·封禅书》:“於是作 建章宫 ……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大鸟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设 璧门 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水经注·渭水二》引《汉武故事》:“﹝ 建章宫 ﹞南有 璧门 ,三层,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
(2).泛指宫门。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窈裊復融怡,月白上璧门。” 宋 苏轼 《夫人阁》诗之四:“縹緲紫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词语解释:璧珰 拼音:bì dāng
屋椽头的装饰。以璧饰之,故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榱璧璫,輦道纚属。” 郭璞 注引 韦昭 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也。” 张铣 注:“璧璫,以璧饰椽首也。”一说指瓦当。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九华玳瑁梁,华榱与璧璫。” 宋 文彦博 《华月》诗:“皓彩穿珠幌,澄辉上璧璫。”词语解释:璧沼 拼音:bì zhǎo
即璧池。 唐 吕令闻 《云中古城赋》:“开儒士於璧沼,贮美人於玉房。” 唐 韦抗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广庭临璧沼,多士侍金闺。”参见“ 璧池 ”。
词语解释:璧池 拼音:bì chí
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 唐 罗隐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诗:“璧池清秩访 燕臺 ,曾捧 瀛洲 札翰来。”《新唐书·归崇敬传》:“古天子学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环繚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天子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学省。”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袞,奎阁星斗罗贞珉。”词语解释:璧马 拼音:bì mǎ
(1).璧玉和良马。语本《左传·襄公十九年》:“﹝ 襄公 ﹞贿 荀偃 束锦,加璧、乘马,先 吴 寿梦 之鼎。” 杜预 注:“古之献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马为鼎之先。”《战国策·魏策三》:“客谓 齐王 曰:‘ 淳于髠 言不伐 魏 者,受 魏 之璧马也。’” 萧蜕 《徐园追祭宋遯初先生》诗:“巨憝窃国柄,羣材璧马钓。”
(2).传说中指一匹神异的白马。词语解释:璧碎 拼音:bì su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奉璧奏 秦王 :‘……大王必欲急臣,臣今头与璧俱碎於柱矣!’”后以“璧碎”比喻美人的死亡。《剪灯馀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托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殞花飞,将入木矣。”词语解释:璧流 拼音:bì liú
璧池流水,借指施行教化。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胄业既树,璧流方啟。” 胡之骥 注:“璧流,璧池之流也。啟,开也。”《晋书·乐志上》:“炎 汉 中兴, 明皇帝 即位,表圭景而陈《清庙》,树槐阴而疏璧流。”参见“ 璧池 ”。
词语解释:璧池 拼音:bì chí
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 唐 罗隐 《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诗:“璧池清秩访 燕臺 ,曾捧 瀛洲 札翰来。”《新唐书·归崇敬传》:“古天子学曰辟雍。以制言之,壅水环繚如璧然;以谊言之,以礼乐明和天子云尔。在《礼》为泽宫,故前世或曰璧池,或曰璧沼,亦言学省。”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袞,奎阁星斗罗贞珉。”词语解释:璧人 拼音:bì rén
(1).犹玉人,称赞仪容美好的人。《世说新语·容止》“ 卫玠 从 豫章 至 下都 ,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玠别传》:“﹝ 玠 ﹞齠齔时,乘白羊车於 洛阳 市上,咸曰:‘谁家璧人?’” 唐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2).指美人。《孽海花》第四回:“ 公坊 名场失意,也该有个钟情的璧人,来弥补他的缺陷。”词语解释:璧合 拼音:bì hé
两璧相合。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结合在一起。《晋书·陆云传论》:“千条析理,则电坼霜开;一绪连文,则珠流璧合。” 廖仲恺 《千秋岁》词:“璧合成双美, 阿娇 归学士。”参见“ 珠连璧合 ”。
词语解释:珠连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1).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2).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词语解释:璧彩 拼音:bì cǎi
见“ 璧采 ”。
词语解释:璧采 拼音:bì cǎi
亦作“ 璧彩 ”。 比喻月光,月色。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序》:“于时璧彩澄空,漏轻光於云叶;珪阴散迥,摇碎影於风梧。” 唐 李商隐 《赋得月照冰池》:“金波双激射,璧采两参差。” 明 李东阳 《山水图为曰会中书题送体斋先生》诗:“书声出谷秋籟鸣,璧彩穿林夜光漏。”词语解释:璧宫 拼音:bì gōng
用美玉装饰的宫殿。 唐 殷尧藩 《汉宫词》之一:“ 成帝 夫人泪满怀,璧宫相趁落空阶。”词语解释:璧带 拼音:bì dài
即壁带。壁中横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状似带,故称。璧,通“ 壁 ”。《西京杂记》卷一:“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含蓝田玉,明珠、翠羽饰之。”参见“ 壁带 ”。
词语解释:壁带 拼音:bì dài
壁中露出像带一样的横木。《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 蓝田 璧,明珠、翠羽饰之。” 颜师古 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后汉书·琅邪孝王京传》:“ 京 都 莒 ,好修宫室,穷极伎巧,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词语解释:璧散
古玉爵名。为祭祈时所用的礼器词语解释:璧堂 拼音:bì táng
辟雍与明堂的并称。辟雍,太学,环之以水,形似璧。明堂,宣明政教的厅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明帝 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 虎观 。”词语解释:璧台 拼音:bì tái
《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为之臺,是曰重璧之臺。” 郭璞 注:“言臺状如垒璧。”后用“璧臺”形容华美的高台。 晋 王嘉 《拾遗记·魏》:“琼室之侈,璧臺之富,穷神工之奇妙,人力勤苦。” 唐 上官仪 《八咏应制》之一:“雪花飘玉輦,云光上璧臺。”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 夏后 苕华刻, 周王 重璧臺。”词语解释:璧圭 拼音:bì guī
亦作“ 璧圭 ”。 璧与珪。古代帝王、诸侯用作礼器和符信。 元 刘将孙 《竹斋记》:“ 淇 澳之菁菁,璧圭金锡,以像君子之德。” 明 郑真 《题浮玉山房》诗:“长材自许充瑚璉,高爵终期赐璧珪。”词语解释:璧润 拼音:bì rùn
像璧玉一样润泽。比喻人的品行高洁。《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卫玠 ﹞娶 乐广 女, 裴叔道 曰:妻父有冰清之资,壻有璧润之望,所谓 秦 晋 之匹也。”词语解释:璧友 拼音:bì yǒu
砚名。 宋 陶穀 《清异录·璧友》:“余家世寳一砚,不知何在,形正圆,腹作两池,底分三鱼口以承之,紫润可爱,背阴有字云‘璧友’。”词语解释:璧田 拼音:bì tián
《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会 郑伯 於 垂 , 郑伯 以璧假 许 田。”后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许谢上表》:“惟彼璧田,实联鼎邑;古之近甸,今也雄藩。”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比及过 牛峡 ,还闻迎璧田。”词语解释:璧还 拼音:bì huán
敬词。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起程》:“便夹原帖璧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上月家母寿日,承赐厚礼,概不敢当,明日当即璧还。” 陈毅 《给阿英的信》:“携回之三书,已阅毕,兹璧还。”参见“ 璧谢 ”、“ 璧赵 ”。词语解释:璧帛 拼音:bì bó
璧玉与丝绢。谓珍贵的礼物。《史记·留侯世家》:“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晋 郭璞 《〈山海经〉序》:“ 穆王 西征见 西王母 ,执璧帛之好,献锦组之属。”词语解释:璧连 拼音:bì lián
见“ 璧联 ”。
词语解释:璧联 拼音:bì lián
亦作“ 璧连 ”。 日月合璧。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谢历表》:“璧联珠灿,轮映阶平。”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参见“ 璧合珠连 ”。词语解释:璧房 拼音:bì fáng
以璧玉装饰的房屋。泛指华美的房屋。 唐 王勃 《临高台》诗:“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瓏。”词语解释:璧海 拼音:bì hǎi
犹璧池。太学的美称。 宋 陈傅良 《送宋国博参议江东》诗:“忆昔翠华临璧海,儒先一日争声价。”词语解释:璧丽 拼音:bì lì
成对的璧玉。喻日月。 唐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词语解释:璧雍 拼音:bì yōng
亦作“ 璧廱 ”。 即辟雍。古代天子所设立的太学。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韩太傅 为诸生时,借相工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三辅黄图·辟廱》:“ 周文王 辟廱在 长安 西北四十里。亦曰璧廱。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之流行也。”词语解释:璧晖 拼音:bì huī
喻日、月的光辉。 唐 虞世南 《奉和咏日午》:“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暉赊。”词语解释:璧殿 拼音:bì diàn
用璧玉装饰的豪华宫殿。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参见“ 玉殿 ”、“ 璧宫 ”。词语解释:璧返 拼音:bì fǎn
犹璧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此府中物,来时仓猝,未暇璧返,烦寄去。”词语解释:璧回 拼音:bì huí
犹璧还。《三侠五义》第四八回:“於众官祝贺,凡送礼者俱是璧回。”词语解释:璧阴 拼音:bì yīn
光阴。因光阴贵逾金玉,故称。 明 杨慎 《癸未除夕》诗:“璧阴逝可惜,琼筹俄已迁。”词语解释:璧联 拼音:bì lián
亦作“ 璧连 ”。 日月合璧。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谢历表》:“璧联珠灿,轮映阶平。”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参见“ 璧合珠连 ”。
词语解释:璧合珠连 拼音:bì hé zhū lián
亦作“ 璧合珠联 ”。
(1).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旻穹观璧合珠连,夷夏覩文修武偃。”参见“ 珠联璧合 ”。
(2).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清 查慎行 《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诗之五:“璧合珠连琰琬垂,蠡应难测管难窥。” 柳亚子 《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诗:“璧合珠联今日事,金闺国士羡温恭。”词语解释:璧帖拜门
退还以前结拜为兄弟的蓝帖,另具门生帖子拜在门下,改做师生关系词语解释:璧不可以防寒
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词语解释:璧除 拼音:bì chú
玉除。用美玉砌成或装饰的台阶。 唐 宋之问 《秋莲赋》:“飞阁兮周庐,金舖兮璧除。”词语解释:璧釭 拼音:bì gāng
宫室壁带上的环状金属饰物。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璧釭巧匠缀,玉釧鬼工鐫。”参见“ 璧带 ”。
词语解释:璧带 拼音:bì dài
即壁带。壁中横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状似带,故称。璧,通“ 壁 ”。《西京杂记》卷一:“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含蓝田玉,明珠、翠羽饰之。”参见“ 壁带 ”。
词语解释:壁带 拼音:bì dài
壁中露出像带一样的横木。《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 蓝田 璧,明珠、翠羽饰之。” 颜师古 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后汉书·琅邪孝王京传》:“ 京 都 莒 ,好修宫室,穷极伎巧,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词语解释:璧采 拼音:bì cǎi
亦作“ 璧彩 ”。 比喻月光,月色。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序》:“于时璧彩澄空,漏轻光於云叶;珪阴散迥,摇碎影於风梧。” 唐 李商隐 《赋得月照冰池》:“金波双激射,璧采两参差。” 明 李东阳 《山水图为曰会中书题送体斋先生》诗:“书声出谷秋籟鸣,璧彩穿林夜光漏。”词语解释:璧诰 拼音:bì gào
刻在璧玉上的诰文。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威书璧誥,既信其綵;緑鳞丹字,弥验其文。”词语解释:璧角 拼音:bì jiǎo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玉爵。《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 郑玄 注:“因爵之形为之饰也,加,加爵也;散、角,皆以璧饰其口也。” 孔颖达 疏:“云散、角皆以璧饰其口也者, 郑 恐散、角以璧为之,故云以璧饰其口。《内宰》谓之瑶爵,此处谓之璧角者,瑶是玉名,爵是总号;璧是玉之形制,角是爵之所受之名异,其实一物也。”按:《仪礼·特牲馈食礼》:“一角一散。” 郑玄 注:“角四升,散五升。”词语解释:璧谢 拼音:bì xi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 晋 公子 重耳 出亡,及 曹 , 曹共公 不礼, 僖负羁 之妻乃馈 重耳 盘飱,内置以璧。公子受飱而反其璧。后因谓退还馈赠并表谢意为“璧谢”。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胁降》:“我説这礼物送得不妥,一定要璧谢呢。”《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些实任的候补官员……打听着什么贵送什么来,老爷一概都璧谢不收。”词语解释:璧泉 拼音:bì quán
璧池,璧雍,太学。 北周 庾信 《象戏赋》:“模羽林之华盖,写明堂之璧泉。” 倪璠 注:“《汉书·平帝纪》曰:‘ 安汉公 奏立明堂、璧廱。’ 应劭 曰:‘明堂,布政之宫,上圆下方。璧廱者,象璧圜,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词语解释:璧砌 拼音:bì qì
犹玉砌。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墙面、地面、台阶等。 宋 无名氏 《迷楼记》:“璧砌生光,琐窗射日。”词语解释:璧流离 拼音:bì liú lí
梵语俗语的音译。宝石名。即青色宝、猫儿眼。《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地平……(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颜师古 注:“此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恆。”《宋书·符瑞志下》:“璧流离,王者不隐过则至。” 章炳麟 《訄书·公言》:“取歧光之璧流离,蔽遮之於白日,而白者为七色,非璧流离之成之。日色固有七,不歧光则不见也。”词语解释:璧瑗 拼音:bì yuàn
泛指玉璧。《淮南子·说林训》:“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鏌邪断割,砥礪之力。”词语解释:璧琰 拼音:bì yǎn
玉璧与琰圭。《逸周书·王会》:“四方玄繚璧琰十二。” 孔晁 注:“琰,珪也。”参见“ 琰圭 ”。
词语解释:琰圭 拼音:yǎn guī
圭的上端尖锐者。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 郑玄 注:“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周礼·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琰圭有锋芒、伤害、征伐、诛讨之象者。” 元 方回 《石氏四子名字说》:“诸侯有不义者,王命使持琰圭之节执之,今之风宪将帅近之。”词语解释:璧奎 拼音:bì kuí
壁宿与奎宿的并称。旧谓壁奎是主文章之星。璧,通“ 壁 ”。 明 郑真 《送杨德贞》诗:“学省煌煌映璧奎,诸生冠佩雁行齐。” 明 唐顺之 《题张学士仰宸楼楼藏赐书》诗:“秘典自惊《坟》《索》上,祥光遥映璧奎餘。”词语解释:璧气 拼音:bì qì
指璧玉的色泽。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昭夏》:“瑞形成象,璧气含春。” 倪璠 注:“璧气含春者,春为苍精,祭天用苍璧,苍是东方之色,故云含春也。”词语解释:璧合珠连 拼音:bì hé zhū lián
亦作“ 璧合珠联 ”。
(1).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旻穹观璧合珠连,夷夏覩文修武偃。”参见“ 珠联璧合 ”。
(2).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清 查慎行 《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诗之五:“璧合珠连琰琬垂,蠡应难测管难窥。” 柳亚子 《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诗:“璧合珠联今日事,金闺国士羡温恭。”
词语解释:珠联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本指一种天象。语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以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元 王沂 《科举程文序》:“予得而閲之,爱其光辉如珠联璧合。” 清 龚自珍 《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诗:“珠联璧合有时有,一散人海如鳧鸥。” 钱锺书 《围城》三:“ 董太太 是美人,一笔好 中国 画,跟我们这位 斜川 兄真是珠联璧合。”参见“ 珠连璧合 ”。
词语解释:珠连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1).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2).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词语解释:璧合珠联 拼音:bì hé zhū lián
见“ 璧合珠连 ”。
词语解释:璧合珠连 拼音:bì hé zhū lián
亦作“ 璧合珠联 ”。
(1).谓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旻穹观璧合珠连,夷夏覩文修武偃。”参见“ 珠联璧合 ”。
(2).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清 查慎行 《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诗之五:“璧合珠连琰琬垂,蠡应难测管难窥。” 柳亚子 《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诗:“璧合珠联今日事,金闺国士羡温恭。”
词语解释:珠联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本指一种天象。语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以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 元 王沂 《科举程文序》:“予得而閲之,爱其光辉如珠联璧合。” 清 龚自珍 《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诗:“珠联璧合有时有,一散人海如鳧鸥。” 钱锺书 《围城》三:“ 董太太 是美人,一笔好 中国 画,跟我们这位 斜川 兄真是珠联璧合。”参见“ 珠连璧合 ”。
词语解释:珠连璧合 拼音:zhū lián bì hé
(1).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2).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词语解释:璧翣 拼音:bì shà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之龙簨虡,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 周 又画繒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树於簨之角上。” 孔颖达 疏:“翣,扇也。言 周 画缯为扇,戴小璧於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 元 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繚以彩繒,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 孔颖达 疏:“ 周 之璧翣者,谓 周 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词语解释:璧英 拼音:bì yīng
美玉。《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駢密石与琅玕,齐玉璫与璧英。” 李善 注:“璧英,璧玉之英也。” 元 王沂 《温泉赋》:“当其盛时,綺疏璇题,玉璫璧英,鱼龙飞动,眩人目睛。”词语解释:璧羔 拼音:bì gāo
玉璧与羔羊。《文选·张衡〈东京赋〉》:“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羔皮帛之贄既奠。” 李善 注:“《周礼》曰:子执穀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词语解释:璧品 拼音:bì pǐn
璧玉的品位。《宋书·礼志一》:“珪璋之用,实均璧品,彩豹之彰,义齐虎文,熊羆表祥,繁衍攸寄。”词语解释:璧羽 拼音:bì yǔ
古代钟鼓横架上的装饰物。 汉 王粲 《太庙颂》:“建崇牙,设璧羽。六佾奏,八音举。”参见“ 璧翣 ”。
词语解释:璧翣 拼音:bì shà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之龙簨虡,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 周 又画繒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树於簨之角上。” 孔颖达 疏:“翣,扇也。言 周 画缯为扇,戴小璧於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 元 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繚以彩繒,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绥, 夏后氏 之绸练, 殷 之崇牙, 周 之璧翣。” 郑玄 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 孔颖达 疏:“ 周 之璧翣者,谓 周 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词语解释:璧日 拼音:bì rì
对太阳的美称。 南朝 梁 简文帝 《大法颂》:“璧日扬精,景云丽色。”《陈书·高祖纪上》:“长彗横天,已徵布新之兆;璧日斯既,寔表更姓之符。”词语解释:璧廱 拼音:bì yōng
见“ 璧雍 ”。
词语解释:璧雍 拼音:bì yōng
亦作“ 璧廱 ”。 即辟雍。古代天子所设立的太学。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韩太傅 为诸生时,借相工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三辅黄图·辟廱》:“ 周文王 辟廱在 长安 西北四十里。亦曰璧廱。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之流行也。”词语解释:璧仪 拼音:bì yí
日月的仪则。喻帝王的威仪。 南朝 梁 简文帝 《七励》:“ 尧 舜 垂拱,焕彼前闻。今惟圣歷,万代一君。璧仪照气,玉井珠分。德合天地,道方 华 勋 。”词语解释:璧坐玑驰 拼音:bì zuò jī chí
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明 王世贞 《〈何大复先生集〉序》:“其缘情即象,触物比类,靡所不遂,璧坐璣驰,文霞沦漪……疑无能隃 何子 而上者。”词语解释:璧立 拼音:bì lì
犹壁立,陡立。璧,通“ 壁 ”。 明 王洪 《华山吟送郭公绪之陕西佥宪》:“岂徒示崇高,璧立千丈强。” 明 郑真 《题画》诗:“万仞苍崖璧立,双溪碧水环流。”词语解释:璧赵 拼音:bì zhào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 持和氏璧入 秦 ,不辱使命,终将璧完好地归还 赵国 。后因谓原物归还其主为“璧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倘室人必不肯从,仍以原金璧 赵 。”参见“ 完璧归赵 ”。
词语解释:完璧归赵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战国 时, 赵惠文王 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遗 赵王 书,愿以十五城换璧。 藺相如 自愿奉璧出使 秦国 ,并表示:“城入 赵 而璧留 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赵 。” 相如 入 秦 献璧后,见 秦王 无意偿 赵 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 赵国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我家如此巨富,嫁女无一典肆,恐为宗族乡党羞。女故无利心,祇求伪饰外观,终当完璧归 赵 耳。”亦省作“ 完赵 ”。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弟诗不足观,以比兄作,则瓴甋之于宝鼎矣。何足污翣!敬完 赵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难既平,妾返 苏 ,索寄物, 金 少与之。妾索全璧, 金 曰:‘僕非乾没也,闻小主在 陇西 ,僕必访得之,他日当完 赵 耳。’”词语解释:璧纬 拼音:bì wěi
指日月星辰。纬,指行星。比喻官职。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实以仰銓璧纬,列宠县荣;故乃俯酌瑶陛,迹联盈缺,道协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