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麻平声 [chē][chā,差错][xiē,少也][zhuā][há xiā][yā][wō][chá zhā][音奢。火種也。][jiā qié]髿[shē][pá][chā][bā ba][详注1][同鸦。][详注2][chá ná][xiá xiā][chā zhā][划船][bā][shé][zhā][详注3][lā la][zhā][zhē,音遮。啰嗻,多言也。或作謶。][yā][详注4][详注5][详注6][chá][huá]夿


注1:污 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
注2:涂 《集韵》《韵会》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饰也。 又《集韵》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见《史记·匈奴传》。
注3:荼 《唐韻》宅加切,音茶。神名。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注4:吾 《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铅牙。
注5:茬 音槎。斫木。《鲁语》山不茬蘖。字从草。◎按茬字,《后汉书》《水经注》皆从仕,宋祁曰:当作荏,今茌茬荏并存。茬字从草作。
注6:祖 《集韵》咨邪切。《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种瓜寒瓜西瓜王瓜绣瓜顺蔓摸瓜种瓜得瓜梅瓜
木瓜东陵瓜灌瓜期瓜卧瓜顶瓜马爮瓜佛手瓜
匏瓜故侯瓜丝瓜翠瓜季瓜越瓜马首瓜梢瓜
及瓜瓠瓜枣瓜生瓜香瓜蜜瓜马铃瓜打瓜
冬瓜投瓜花木瓜土瓜饭瓜北瓜鸡瓜搔瓜
邵平瓜灵瓜花瓜邵侯瓜胡瓜邵瓜铜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甜瓜嘉瓜地瓜菜瓜脑袋瓜倭瓜黄守瓜护圣瓜
破瓜青门瓜苦瓜南瓜脑瓜避李嫌瓜黄台瓜抱蔓摘瓜
削瓜五色瓜金瓜傻瓜召平瓜二流打瓜黄金瓜杵瓜
黄瓜银瓜果瓜包瓜顺藤摸瓜酱瓜龙肝瓜番木瓜

词语解释:种瓜  拼音:zhòng guā
(1).栽植瓜果。《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与 广陵 卫旌 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钱江事》:“思量尘土染京华,何似青山学种瓜。”
(2).古时幻术之一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倐忽之间,十变五化。” 王利器 集解引 刘盼遂 曰:“《御览》卷九百七十八引《搜神记》曰:‘ 吴 时有 徐光 ,常行幻术。於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便从索瓣,种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及视所賷,皆亡耗矣。’ 黄门 种瓜之説,殆用此事。”《旧唐书·音乐志二》:“ 后魏 、 北齐 ,亦有鱼龙辟邪……种瓜拔井之戏。”
词语解释:木瓜  拼音:mù guā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春末夏初开花,花红色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
(2).指此种植物的果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因用以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唐 贾岛 《投张太祝》诗:“欲买双琼瑶,慙无一木瓜。”参阅《埤雅·释木》
词语解释:匏瓜  拼音:páo guā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 汉 王粲 《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 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掛怀。”
(2).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占》:“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 清 曹寅 《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
(3).喻男子独处无偶。《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 注:“ 阮禹 《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 张铣 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词语解释:及瓜  拼音:jí guā
(1).《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 使 连称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言任期一年,今年瓜时往,来年瓜时代之。后因以“及瓜”指任职期满。 唐 骆宾王 《晚渡天山有怀京邑》诗:“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余及瓜时,吾乡 陆费 春帆 观察来代。”
(2).指女子十六岁。泛指成年。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查氏女》:“有 查 氏女者,年已及瓜,慧中秀外,久失恃。” 清 金人瑞 《无题》诗之一:“胸无宝袜初如菽,额有燕檀正及瓜。”
词语解释:冬瓜  拼音:dōng guā
一年生草本植物,能爬蔓。果实呈圆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有白粉或毛,为普通蔬菜。种子和外皮可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词语解释:邵平瓜  拼音:shào píng guā
即 东陵 瓜。 邵平 , 秦 故 东陵侯 , 秦 亡后,为布衣,种瓜 长安 城东 青门 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见《三辅黄图》卷一。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亭逢 李广骑 ,门接 邵平 瓜。” 宋 陆游 《贫病戏书》诗之三:“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 邵平 瓜。”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二:“寒暑又随风日转, 东陵 谁种 邵平 瓜。” 林学衡 《白下晤梓琴喜赠兼示觉生瑞星》诗:“新进争陈 娄敬 策,故侯漫种 邵平 瓜。”亦省称“ 邵瓜 ”。 清 黄立世 《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 邵 瓜。”
词语解释:甜瓜  拼音:tián guā
又名“香瓜”。瓜体多呈椭圆或圆形。皮色黄、白、绿或杂有各种斑纹。果肉绿、白、赤红或橙黄色,肉质脆或酥软,味香甜,可食。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二折:“庄家快活,枕着甜瓜睡。”《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可煞作怪!大雪中如何种得这甜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甜瓜之品最多,长大黄皮者为金皮香瓜,皮白瓤青者为 高丽 香瓜,其白皮緑点者为脂麻粒,色青小尖者为琵琶轴,味极甘美。”
词语解释:破瓜  拼音:pò guā
(1).旧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瓜”字拆开为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称。 晋 孙绰 《情人碧玉歌》之二:“ 碧玉 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绿翘》:“﹝ 鱼玄机 ﹞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於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 五代 和凝 《何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主上闻知宅上小姐,虽自破瓜之年,未遂摽梅之愿。” 郁达夫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之一:“一种销魂谁解得, 云英 三五破瓜前。”
(2).瓜字分开为“八八”两字,旧又因用作六十四岁的代称。《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 杨忆 《谈苑》:“ 吕洞宾 仙翁多游人间…… 张洎 家居,忽有隐士通謁,乃仙翁姓名。 洎 见之,索纸笔八分书七言一絶留题,颇言将佐鼎席意。末云:‘功成当在破瓜年。’俗以破瓜为二八, 洎 果六十四,乃其兆也。”
(3).喻女子破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 杜十娘 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歷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见一女子入,年可十八九,笑向女曰:‘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西湖佳话·西泠韵迹》:“既是主意定了,不消再説,待老身那里去寻一个有才有貌的郎君,来与姑娘破瓜就是了。”
词语解释:削瓜  拼音:xuē guā
(1).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孔颖达 疏:“此为人君削瓜礼也。”
(2).削去皮的瓜。谓青绿色。《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 杨倞 注:“如削皮之瓜,青緑色。”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即而视之,长眉蒜髮,面如削瓜。” 王闿运 《严咸传》:“性介猛,有奇志,长瘠多力,面如削瓜。”
词语解释:黄瓜  拼音:huáng guā
(1).瓜名。又称胡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瓜圆柱形,成熟后呈黄绿色,可作鲜菜或酱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所好》:“ 隋煬帝 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清 陈维崧 《浣溪沙·蚌埠即事》词:“奈熟叟擎千颗雨,柳浓儿浴一溪烟,黄瓜凉粉趁墟船。”
(2).栝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栝楼》
(3).石首鱼的别称。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石首鱼﹞ 闽 人谓之金鳞,又谓之黄瓜。”
词语解释:寒瓜  拼音:hán guā
(1).西瓜的别名。 元 方夔 《食西瓜》诗:“恨无纤手削駞峰,醉嚼寒瓜一百筩。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搯肤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西瓜》:“ 陶弘景 注瓜蒂言, 永嘉 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 五代 之先,瓜种已入 浙 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2).泛指秋瓜。 南朝 梁 沉约 《行园》诗:“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诗:“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唐 柳宗元 《同刘十二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
(3).指冬瓜。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西瓜》
词语解释:东陵瓜  拼音:dōng líng guā
(1).指 汉 邵平 所种之瓜,味甜美。《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或曰 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邵平 为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
(2).泛指味美之瓜。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东陵瓜,近在 青门 外。” 宋 梅尧臣 《和韩五持国乞分道损山药之什》:“不种东陵瓜,不利千畦韭。”
词语解释:故侯瓜  拼音:gù hòu guā
即东陵瓜。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 召平 者,故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贫,种瓜於 长安 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 召平 以为名也”。东陵瓜后又称故侯瓜。常用为失意隐居之典。 唐 王维 《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宋 苏轼 《次韵王郁林》:“ 汉 使节空餘皓首,故侯瓜在有頽垣。”
词语解释:瓠瓜  拼音:hù guā
(1).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繫蒿莱根。”
(2).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 唐 杨炯 《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宋 晁冲之 《古乐府》:“大星何歷歷,小星烂如石……峥嶸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词语解释:投瓜  拼音:tóu guā
投赠木瓜。亦泛指赠以微物。语本《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朱熹 集传:“言人有赠我以微物。”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种豆悲 杨惲 ,投瓜忆 卫旍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昔年为友抛妻子,今日孤儿转受恩。正是投瓜还得报,善人不负善心人。”后用以称青年男女赠送定情信物。 明 杨珽 《龙膏记·诉因》:“道是桑间约暗投瓜,偷折 吴王 宫苑花。”
词语解释:灵瓜  拼音:líng guā
传说中的仙瓜。《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后造朱火丹陵,食灵瓜,味甚好。”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明帝 阴贵人 梦食瓜甚美,帝使求诸方国。时 燉煌 献异瓜种……瓜名‘穹隆’,长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飴。父老云:‘昔道士从 蓬莱山 得此瓜,云是 崆峒 灵瓜,四劫一实, 西王母 遗於此地,世代遐絶,其实颇在。’”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千年紫柰熟,四劫灵瓜丰。” 元 丘处机 《回纥记事》诗:“灵瓜素椹非凡物,赤县何人购得尝。”
词语解释:嘉瓜  拼音:jiā guā
优异的瓜。古代以为祥瑞的象征。《宋书·符瑞志下》:“ 汉章帝 元和 中,嘉瓜生郡国。”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白鹊集,苍乌来巢,嘉瓜同蔕联实。”
词语解释:青门瓜  拼音:qīng mén guā
汉 初,故 秦 东陵侯 召平 种瓜于 长安 城东 青门 。瓜美,世称“东陵瓜”,又名“青门瓜”。见《三辅黄图》卷一。 南朝 梁 何逊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目想 平陵 柏,心忆 青门 瓜。” 唐 陈子昂 《卧疾家园》诗:“寧知 白社 客,不厌 青门 瓜。”
词语解释:五色瓜  拼音:wǔ sè guā
即东陵瓜。 汉 初有 召(邵)平 ,本 秦 东陵侯 , 秦 亡,为民,种瓜于 长安 城东,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吴 桓王 时, 会稽 生五色瓜。 吴 中有五色瓜,岁时充贡献。” 唐 王维 《送孙秀才》诗:“玉枕双文簟,金盘五色瓜。” 赵殿成 注:“ 阮籍 诗:‘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明 张煌言 《怀古》诗:“借问五色瓜,何如三秀芝。”五色瓜,一本作“ 东陵瓜 ”。
词语解释:银瓜  拼音:yín guā
(1).瓜名。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五:“帘畔玉盆盛浄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宋 孔平仲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怀王家小隐庄》:“夜坐西堂有餘兴,解酲更进一银瓜。”
(2).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白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后来词林六七品,忽皆黄线繖、银瓜前导,已为踰分,未几而庶常亦然。”
词语解释:西瓜  拼音:xī guā
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果实为大形的浆果,形圆或椭圆,瓤有红、黄、白等,味甘多汁,种子之仁,亦为食品。瓜汁瓜皮可入药,功能消暑解热。原产 非洲 ,我国除少数寒冷地区外,南北皆有栽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西瓜》:“按 胡嶠 《陷虏记》言, 嶠 征 西紇 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 五代 时始入 中国 。”
词语解释:灌瓜  拼音:guàn guā
春秋 时, 梁 大夫 宋就 为边县令,与 楚 邻界。 梁 楚 边界皆种瓜。 梁 人勤浇灌,其瓜美; 楚 人懒,其瓜恶。 楚 人怨 梁 ,趁夜毁 梁 瓜。 梁 人欲报复, 宋就 不许,反令 梁 人暗助 楚 人灌瓜。 楚 瓜亦美。 楚 人知之,上告 楚王 ,遂使 梁 楚 交好。事见 汉 贾谊 《新书·退让》。后人因以“灌瓜”谓以德报怨。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主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灌瓜之美,久勑边吏,拾橡之尤,想应无忽。”《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
词语解释:丝瓜  拼音:sī guā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细长,略如黄瓜,嫩时可供蔬食,成熟后内有网状的纤维,极强韧,谓之丝瓜络,可用以擦拭或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丝瓜》:“丝瓜, 唐 宋 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緑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豇豆角、豌豆角、蚕豆角、扁豆角,尽为菜品;醃稍瓜,架冬瓜,緑丝瓜,白茭瓜,亦作羹汤。”
词语解释:枣瓜  拼音:zǎo guā
传说中的仙枣。又称安期枣。典出《史记·封禅书》:“ 少君 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 安期生 , 安期生 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宋 苏轼 《赠蒲间信长老》诗:“已从 子美 得桃竹,不向 安期 觅枣瓜。”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词:“枣瓜如可啖,直欲觅 安期 。”
词语解释:花木瓜  拼音:huā mù guā
(1).果实名。即木瓜。 宋 杨万里 《野店多卖花木瓜》诗:“天下 宣城 花木瓜,日华露液绣成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木瓜》﹝集解﹞引 苏颂 曰:“木瓜处处有之,而 宣城 者为佳……本州以充土贡,故有 宣城 花木瓜之称。”参见“ 木瓜 ”。
(2).比喻外表好看,其实无用。 宋 周必大 《游山录》:“ 汪彦章 与 王甫 太学同舍,貌美中空, 彦章 戯之为花木瓜。”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元来是花木瓜儿外看好,不由咱不回头儿暗笑。”《水浒传》第二四回:“人只道一个亲兄弟做都头,怎地养活了哥嫂,却不知反来嚼咬人。正是:‘花木瓜,空好看。’”
词语解释:木瓜  拼音:mù guā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春末夏初开花,花红色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
(2).指此种植物的果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因用以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唐 贾岛 《投张太祝》诗:“欲买双琼瑶,慙无一木瓜。”参阅《埤雅·释木》
词语解释:花瓜  拼音:huā guā
(1).古时七夕乞巧,在瓜上雕刻各种花样,叫作“花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2).方言。形容体无完肤,血肉模糊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词语解释:地瓜  拼音:dì guā
番薯的别名。也叫甘薯、红薯、白薯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城中以地瓜、野菜、油籸充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九:“头回你说爱吃地瓜,我问 老田头 要了些籽种,给你种一点。”
词语解释:苦瓜  拼音:kǔ guā
(1).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花,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两头尖,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熟时橘黄色,略有苦味,可以做蔬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苦瓜》:“苦瓜原出南番,今 闽 广 皆种之。”《儒林外史》第四回:“此外就是 广东 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
(2).比喻穷苦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逛庙》:“南关有座 天齐庙 ……满城的苦瓜,都来把香烧。”
词语解释:金瓜  拼音:jīn guā
(1).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九:“卫士金瓜双引导,百司拥醉早朝回。”《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鉞,鐙棒戈矛。”
(2).借指执金瓜的卫士。《宣和遗事》前集:“﹝这和尚﹞使此妖法諕朕,交金瓜簇下斩讫报来!”
(3).瓜名。瓜皮为金黄色或红黄色。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金瓜》:“金瓜为蔬类植物,秋结实,形扁圆,色赭,亦名北瓜。”
词语解释:果瓜  拼音:guǒ guā
供果用的甜瓜。 元 王祯 《农书》卷八:“为种不一而其用有二:供果为果瓜,供菜为菜瓜。菜瓜则胡瓜、越瓜是也;果瓜品类甚多,不可枚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甜瓜》:“﹝释名﹞:甘瓜,果瓜……《礼记》为天子削瓜及瓜祭,皆指果瓜也。”
词语解释:王瓜  拼音:wáng guā
(1).植物名。一名土瓜。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叶互生,多毛茸。夏季开花,瓣缘细裂成丝状。果椭圆,熟时呈红色。《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 郑玄 注:“王瓜,萆挈也。”《逸周书·时训》:“王瓜不生,困於百姓。” 朱右曾 校释:“王瓜,一名土瓜,四月生苗,延蔓,五月开黄花,子如弹丸,生青熟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王瓜》:“土瓜,其根作土气,其实似瓜也。或云根味如瓜,故名土瓜。王字不知何义。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俗名赤雹、老鸦瓜。一叶之下一鬚,故俚人呼为公公鬚。”一说即栝楼。《淮南子·时则训》:“孟夏之月……王瓜生。” 高诱 注:“王瓜,栝楼也。” 五代 邱光庭 《兼明书·礼记·王瓜》:“《月令》:立夏之后十日王瓜生……王瓜即栝楼也。栝楼与王瓜形状藤叶正相类,但栝楼大而土瓜小耳。以其大於土瓜,故以王字别之,《尔雅》诸言王者,皆此类也。” 宋 梅尧臣 《醉中和王平甫》:“王瓜未赤方牵蔓,李子纔青已近樽。”
(2).黄瓜的别称。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荐新菜果,王瓜樱桃、瓠丝煎饼……乃时品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咱﹞大捆的买王瓜韭菜去作甚么呀?” 老舍 《正红旗下》一:“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 丰台 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
词语解释:期瓜  拼音:qī guā
谓官吏任职期满,由他人接替。又称瓜代、瓜期。典出《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 使 连称 、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遣音》:“待三年任满期瓜,詔书来早晚迁加。”
词语解释:翠瓜  拼音:cuì guā
甜瓜的一种。皮色翠绿。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 叶圣陶 《小记十篇·坐羊皮筏到雁滩》:“香瓜一类通常有黄金瓜、翠瓜,大略有些儿香味,不怎么甜。”
词语解释:生瓜  拼音:shēng guā
(1).即菜瓜。又名越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王行有顷,因得生瓜已熟, 吴王 掇而食之。”《太平广记》卷七一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葛玄》:“ 玄 冬中能为客设生瓜。”
(2).结瓜;产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王﹞谓左右曰:‘何冬而生瓜?’”
(3).未煮过或未成熟的瓜。
词语解释:土瓜  拼音:tǔ guā
(1).菲芴,又名蒠菜、宿菜。《尔雅·释草》“菲芴” 晋 郭璞 注:“即土瓜也。” 清 郝懿行 义疏:“即菲也,芴也,蒠菜也,土瓜也,宿菜也。五者一物也……《本草》王瓜亦名土瓜,非此也。”
(2).王瓜的别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卷三:“山橘子,冬熟,有大如土瓜者,次如弹丸者,皮薄下气, 普寧 多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王瓜》﹝释名﹞:“土瓜、钩藪、老鸦瓜、马瓟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鬚。”
词语解释:邵侯瓜  拼音:shào hóu guā
即 邵平 瓜。 明 金白屿 《梅花酒·送吴怀梅归歙》套曲:“栽两行 陶令 柳,种几亩 邵侯 瓜,这搭儿快活杀。”参见“ 邵平瓜 ”。
词语解释:邵平瓜  拼音:shào píng guā
即 东陵 瓜。 邵平 , 秦 故 东陵侯 , 秦 亡后,为布衣,种瓜 长安 城东 青门 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见《三辅黄图》卷一。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亭逢 李广骑 ,门接 邵平 瓜。” 宋 陆游 《贫病戏书》诗之三:“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 邵平 瓜。”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二:“寒暑又随风日转, 东陵 谁种 邵平 瓜。” 林学衡 《白下晤梓琴喜赠兼示觉生瑞星》诗:“新进争陈 娄敬 策,故侯漫种 邵平 瓜。”亦省称“ 邵瓜 ”。 清 黄立世 《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 邵 瓜。”
词语解释:菜瓜  拼音:cài guā
(1).瓜名。又叫生瓜、越瓜、甜瓜、梢瓜。可以生吃或腌作酱菜。 元 王祯 《农书》卷八:“为种不一而其用有二:供果为果瓜,供菜为菜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越瓜》:“越瓜以地名也,俗名梢瓜,南人呼为菜瓜。”
(2).方言。责骂。 陈登科 《活人塘》十五:“ 薛陆氏 一见 大凤子 迎头把 七月子 菜瓜了一顿,满脸火星直冒。”
词语解释:南瓜  拼音:nán guā
瓜名。俗称倭瓜、番瓜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 亚洲 南部,我国普遍栽培。果实可做蔬菜;种子称“南瓜子”,供炒吃、榨油或药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部·南瓜》、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蔬菜》
词语解释:傻瓜  拼音:shǎ guā
傻子,糊涂而不明事理的人。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三折:“他扣厅打我一顿,想起来都是傻瓜。”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之前的十多天,她( 阿金 )曾经上山去奚落了他们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五章:“谁也不会用自己的性命换一个不懂事儿的小孩子,没有那号傻瓜!”
词语解释:包瓜  拼音:bāo guā
酱菜的一种。将秋末不熟的甜瓜,开一方孔,取出籽、瓤,填满花生米、石花菜、苤蓝丁等,再将开孔切下之瓜皮,放回原处,用竹签管牢,放入酱中腌成。
(1).匏瓜。即葫芦。《易·姤》:“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孔颖达 疏:“匏瓜为物,繫而不食。”
(2).比喻求官不得或不被重用的人。参见“ 匏瓜 ”。
词语解释:匏瓜  拼音:páo guā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 汉 王粲 《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 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掛怀。”
(2).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占》:“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 清 曹寅 《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
(3).喻男子独处无偶。《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 注:“ 阮禹 《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 张铣 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词语解释:绣瓜  拼音:xiù guā
即木瓜。椭圆形,成熟时皮色由青转红,色彩如绣,故名。有香气,可供观赏或食用,亦可入药。 宋 陆游 《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诗:“ 宣城 绣瓜有奇香,偶得并蒂置枕傍。”
词语解释:卧瓜  拼音:wò guā
仪仗之一。《元史·舆服志二》:“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
词语解释:季瓜  拼音:jì guā
复姓。 春秋 晋 有 祈邑 大夫 季瓜忽 。见《世本》
词语解释:香瓜  拼音:xiāng guā
甜瓜。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通州物产志》:香瓜,有桂髓、蜜罐子、蓟州青、月下白、乌龙蛋、金鹅蛋、圭瓜诸种。”
词语解释:饭瓜  拼音:fàn guā
南瓜的俗称。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乡公所乡丁购两大饭瓜来。”
词语解释:胡瓜  拼音:hú guā
即黄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种越瓜胡瓜法:四月中种之。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胡瓜》:“ 张騫 使 西域 得种,故名胡瓜。按 杜寳 《拾遗録》云: 隋 大业 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胡瓜》﹝释名﹞引 陈藏器 曰:“北人避 石勒 讳,改呼黄瓜。”参见“ 黄瓜 ”。
词语解释:黄瓜  拼音:huáng guā
(1).瓜名。又称胡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瓜圆柱形,成熟后呈黄绿色,可作鲜菜或酱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所好》:“ 隋煬帝 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清 陈维崧 《浣溪沙·蚌埠即事》词:“奈熟叟擎千颗雨,柳浓儿浴一溪烟,黄瓜凉粉趁墟船。”
(2).栝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栝楼》
(3).石首鱼的别称。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石首鱼﹞ 闽 人谓之金鳞,又谓之黄瓜。”
词语解释:脑袋瓜  拼音:nǎo dài guā
脑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要叫外边说咱学堂里有赤党分子煽动宣传--那,那连我 余敬唐 的脑袋瓜可也要跟着长不住啦!” 张林 《你是共产党员吗》二:“你明天到党校报到,去往脑袋瓜里装点东西,太空了不行。”
词语解释:脑瓜  拼音:nǎo guā
(1).头颅。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汗珠子从脑瓜顶儿直流到脚底下。” 端木蕻良 《乡愁》一:“摩摩他脑瓜上的汗,凉丝丝的。”
(2).指脑筋。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噢!瞧你这个脑瓜!’ 郭祥 用手点着他说:‘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你还轻视妇女呀!’”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做探子这一行,光凭胆量还不行,要脑瓜灵活,看人说话,机智沉着。”
词语解释:召平瓜  拼音:shào píng guā
召平 , 秦 之 东陵侯 。 秦 亡不仕,隐居 长安 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唐 李商隐 《永乐县即事一章》诗:“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召,一本作“ 邵 ”。
词语解释:顺藤摸瓜  拼音:shùn téng mō guā
顺着瓜的藤蔓去寻找瓜。比喻顺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锺山》1982年第6期:“舅爷爷就顺藤摸瓜,通过这条线找到了游击队。”《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词语解释:顺蔓摸瓜  拼音:shùn wàn mō guā
同“ 顺藤摸瓜 ”。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六章三:“依我看,我们现在应该抓紧,但不要去惊扰他,同时可以顺蔓摸瓜,最后弄清情况。”《十月》1982年第5期:“ 老雁爷 说,‘我看,最好是顺蔓摸瓜,看流儿逮鱼。’”
词语解释:顶瓜  拼音:dǐng guā
大瓜。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头通称》:“今人以物之极大者为顶,意亦同,如称大瓜为顶瓜也。”
词语解释:越瓜  拼音:yuè guā
即菜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收越瓜欲饱霜;收胡瓜候色黄则摘。”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越瓜》:“越瓜以地名也,俗名稍瓜,南人呼为菜瓜。”
词语解释:蜜瓜  拼音:mì guā
甜瓜。《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河套 培育出上等蜜瓜,它的香味一下子传出国界。”
词语解释:北瓜  拼音:běi guā
(1).方言。南瓜。
(2).西瓜的别种。《广群芳谱·果谱十四·西瓜》:“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色白,甚薄,瓤甚红,子亦如西瓜而微小,狭长。味甚甘美,与西瓜同时。想亦西瓜别种也。”
词语解释:邵瓜  拼音:shào guā
见“ 邵平瓜 ”。
词语解释:邵平瓜  拼音:shào píng guā
即 东陵 瓜。 邵平 , 秦 故 东陵侯 , 秦 亡后,为布衣,种瓜 长安 城东 青门 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见《三辅黄图》卷一。后世因以“邵平瓜”美称退官之人的瓜田。 唐 杨炯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诗:“亭逢 李广骑 ,门接 邵平 瓜。” 宋 陆游 《贫病戏书》诗之三:“尽日溪边艇子斜,治生不种 邵平 瓜。” 明 刘基 《绝句漫兴》之二:“寒暑又随风日转, 东陵 谁种 邵平 瓜。” 林学衡 《白下晤梓琴喜赠兼示觉生瑞星》诗:“新进争陈 娄敬 策,故侯漫种 邵平 瓜。”亦省称“ 邵瓜 ”。 清 黄立世 《粉蝶儿·自述》套曲:“一泓秋水泛蒹葭,最赏心安枣 邵 瓜。”
词语解释:倭瓜  拼音:wō guā
方言。南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红楼梦》第四十回:“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萧红 《朦胧的期待》:“已经爬上了架的倭瓜,在黄色的花上,有蜜蜂在带着粉的花瓣上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避李嫌瓜  拼音:bì lǐ xián guā
三国 魏 曹植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清 杨潮观 《信陵君义葬金钗》:“他正气邪难犯,咱贞魂死不差。还只为守宫闈,避李嫌瓜。”亦作“ 避瓜防李 ”。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终朝相对如宾。”
词语解释:二流打瓜  拼音:èr liú dǎ guā
亦作“ 二流大挂 ”。 方言。懒懒散散,流里流气。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六章:“他不是个人,是一个鬼!整天二流打瓜,什么事都不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六:“ 萧队长 ,二流大挂的家伙,咱们要不要?”
词语解释:酱瓜
即越瓜
词语解释:种瓜得瓜
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词语解释:马爮瓜  拼音:mǎ páo guā
王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王瓜》
词语解释:马首瓜  拼音:mǎ shǒu guā
甜瓜的一种。 元 耶律楚材 《西域河中十咏》:“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原注:“土产瓜,大如马首。” 元 耶律楚材 《赠高善长一百韵》:“甘瓜如马首,大者狐可藏。”
词语解释:马铃瓜  拼音:mǎ líng guā
西瓜之一种。《文汇报》1980.7.5:“马铃瓜栽培面积也越来越少。”
词语解释:鸡瓜  拼音:jī guā
鸡的腱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长圆如瓜形,故称。一说即鸡丁。《红楼梦》第四一回:“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词语解释:铜瓜  拼音:tóng guā
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明史·楚王桢传》:“酒半, 金 等从座后出,以铜瓜击 显榕 脑,立毙。”参见“ 金瓜 ”。
词语解释:金瓜  拼音:jīn guā
(1).古代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 元 张昱 《辇下曲》之十九:“卫士金瓜双引导,百司拥醉早朝回。”《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鉞,鐙棒戈矛。”
(2).借指执金瓜的卫士。《宣和遗事》前集:“﹝这和尚﹞使此妖法諕朕,交金瓜簇下斩讫报来!”
(3).瓜名。瓜皮为金黄色或红黄色。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金瓜》:“金瓜为蔬类植物,秋结实,形扁圆,色赭,亦名北瓜。”
词语解释:黄守瓜  拼音:huáng shǒu guā
昆虫名。成虫橙黄色,有硬壳,幼虫黄白色,身上有细毛。是瓜类的主要害虫,也吃果树和豆类植物的叶。也称瓜萤。
词语解释:黄台瓜  拼音:huáng tái guā
《黄臺瓜辞》《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 曰:‘陛下尝闻《黄臺瓜》乎?’”后以喻兄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己未九日同季弟子侄饮仓部弟免庵艮翁宫教来会》词:“山南山北添华表。叹归来, 谢 池草合,黄臺瓜少。”参见“ 黄臺瓜辞 ”。
词语解释:黄台瓜辞  拼音:huáng tái guā cí
杂曲谣辞名。 唐 章怀太子 李贤 作。《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 因奏曰:‘臣幼稚时念《黄臺瓜辞》,陛下尝闻其説乎? 高宗大帝 有八子, 睿宗 最幼。 天后 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 睿宗 第四。长曰 孝敬皇帝 ,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 天后 方图临朝,乃鴆杀 孝敬 ,立 雍王 贤 为太子。 贤 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乃作《黄臺瓜辞》,令乐工歌之,冀 天后 闻之省悟,即生哀愍。辞云:“种瓜黄臺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而太子 贤 终为 天后 所逐,死于 黔 中。’”
词语解释:黄金瓜  拼音:huáng jīn guā
香瓜的一种。以其颜色金黄,故名。 叶圣陶 《城中》:“卖西瓜黄金瓜的,卖牛肉汤豆腐浆种种小食的,各用他们特异的腔调叫唤着。”
词语解释:龙肝瓜  拼音:lóng gān guā
瓜名。《初学记》卷二八引《洞冥记》:“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於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
词语解释:梅瓜  拼音:méi guā
以梅子汁醃制的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藏梅瓜法:先取霜下老白冬瓜,削去皮,取肉,方正薄切如手板。细施灰,罗瓜著上,復以灰覆之。煮杬皮乌梅汁著器中。细切瓜,令方三分,长二寸,熟煠之,以投梅汁。数日可食。”
词语解释:佛手瓜  拼音:fó shǒu guā
瓜名。又叫“隼人瓜”、“菜肴梨”。葫芦科,多年生草本,多作一年生栽培。叶浓绿,花黄色,瓜短圆锥形,形似佛手。原产 墨西哥 及 西印度群岛 ,我国冬季温暖地区有栽培。嫩瓜作蔬菜,块根可食用或作饲料。
词语解释:梢瓜  拼音:shāo guā
即越瓜。菜瓜的一种,可生食,亦可酱腌。 元 周文质 《时新乐》曲:“萝卜两把,盐酱蘸梢瓜。”
词语解释:打瓜  拼音:dǎ guā
西瓜的一个品种,果实较小,种子多而大。栽培这种瓜,主要为收它的种子供食用。亦指这种瓜的果实。吃时多用手打开,故名。
词语解释:搔瓜  拼音:sāo guā
战国 时 梁 大夫 宋就 为边县令,其地与 楚 相邻。 梁 楚 两亭皆种瓜; 梁 人勤灌,瓜美; 楚 人懒灌,瓜恶。 楚 人妒忌,夜偷搔之,致使瓜有死焦者。 梁 人因欲报复, 宋就 不许,且令人夜灌 楚 瓜,使之亦美。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后因用为以德报怨之典。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扑枣听隣家,搔瓜任边邑。”
词语解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拼音:jiǎn le zhī má , diū le xī guā
比喻贪小失大
词语解释:护圣瓜  拼音:hù shèng guā
木瓜的别名。 宋 祝穆 《方舆胜览·台州·石桥》:“石罅有木瓜,华时有蛇盘纠,至实落供大士乃去,号为护圣瓜。”
词语解释:抱蔓摘瓜  拼音:bào wàn zhāi guā
摘完瓜连瓜蔓也抱去。比喻滥加株连,斩尽杀绝。语本 唐 李贤 《黄台瓜辞》:“种瓜黄臺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絶抱蔓归。”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抱蔓摘瓜餘我在,破巢完卵似君稀。”
词语解释:杵瓜  拼音:chǔ guā
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因其形似杵,故称。俗称野木瓜。中医以未成熟果实入药,称八月札。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五:“野木瓜,一名八月樝,又名杵瓜。出 新郑县 山野中。蔓延而生,妥附草木上。叶似黑豆叶,微小光泽,四五叶攒生一处。结瓜如肥皂大,味甜。”
词语解释:番木瓜  拼音:fān mù guā
即木瓜。落叶乔木,叶子大,掌状分裂,花黄色。果实长圆形,成熟时果皮橙黄色,果肉厚,味甜。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渔岛,海边和山坡上长满椰子、菠萝和番木瓜。”参见“ 木瓜 ”。
词语解释:木瓜  拼音:mù guā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春末夏初开花,花红色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
(2).指此种植物的果实。《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因用以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唐 贾岛 《投张太祝》诗:“欲买双琼瑶,慙无一木瓜。”参阅《埤雅·释木》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