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瓯  拼音:jīn ōu
(1).金的盆、盂之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甌、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甌,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清  黄遵宪 《感事》诗:“金甌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 武帝 ﹞尝夙兴至 武德閤 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唐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 梁 殿金甌破,火发 陈 宫玉树摧。” 清  秋瑾 《鹧鸪天》词:“金甌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词语解释:东瓯  拼音:dōng ōu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 越王  勾践 的后裔。分布在今 浙江省 南部 瓯江 、 灵江 流域。其首领 摇 助 汉 灭 项羽 ,受封为 东海王 ,因都 东瓯 (今 浙江省  温州市 ),俗称 东瓯王 。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 温州 及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 东晋 时于此置 永嘉郡 , 隋 废, 唐 时曾复置。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 东甌 之木, 长洲 之林,梓豫虽多,而未可谓之为大厦之壮观,华屋之弘丽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境接 东甌 ,地邻 南越 。” 唐  顾况 《永嘉》诗:“ 东甌 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3).古星座名。《宋史·天文志四》:“东甌五星在翼南,蛮夷星也。”甌,亦作“ 区 ”。参阅《晋书·天文志上》。词语解释:玉瓯  拼音:yù ōu
指精美的杯盂一类的盛器。 唐  吴融 《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诗:“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甌寒贮露含津。”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我奉玉甌,进御酒,一齐山寿。” 郭沫若 《水调歌头·访大邑收租院》词:“荒淫无耻,佛号金鐘伴玉甌。”词语解释:冰瓯  拼音:bīng ōu
(1).洁净的杯子。 宋  范成大 《次韵甄雪卿晚登浮丘亭》:“葛巾羽扇吾身健,雪椀冰甌子句清。”
(2).冰盘。瓯,小盆。 明  徐渭 《胡桃》诗:“ 羌 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参见“ 冰盘 ”。
词语解释:冰盘  拼音:bīng pán
(1).盘内放置碎冰,上面摆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盘。夏季用以解渴消暑。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明 何大复 《苦热行》之一:“美人冰盘荐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 清 孙枝蔚 《古别离》诗:“别君六月中,冰盘浸碧藕。”
(2).指大的瓷盘。 宋 王安石 《书任村马铺》诗:“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马二先生 举眼一看,楼中间掛着一张匹纸,上写冰盘大的二十八个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内堂小酌送来临,煖锅一坐冰盘四,三人入位坐安身。”
(3).喻指月亮。 宋 高观国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词:“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霽。素景中分,冰盘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栏静倚。”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羡你学克武库,才鬱虹梁,志洁冰盘,一任浮云舒卷。”《红楼梦》第四八回:“ 香菱 听了,便拿了诗找 黛玉 , 黛玉 看时,只见写道:‘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冰槃:大的瓷盘。 宋 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诗:“青浮卵盌槐芽饼,红点冰槃藿叶鱼。” 词语解释:越瓯  拼音:yuè ōu
指 越窑 所产的茶瓯。 唐  孟郊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 蒙 茗玉花尽, 越 甌荷叶空。” 唐  韩偓 《横塘》诗:“ 蜀 纸麝煤沾笔兴, 越 甌犀液发茶香。” 宋  余靖 《和伯恭自造新茶》:“江水对煎萍髣髴, 越 甌新试雪交加。”参见“ 越窰 ”。
词语解释:越窑
唐 至 宋 代著名青瓷窑之一。窑址在今 浙江  馀姚  上林湖 一带,古代属 越州 ,因名。 唐  陆龟蒙 《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窰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四》:“越窰为诸窰之冠。至 钱王 时愈精,臣庶不得通用,谓之秋色,即所谓柴窰者是。”词语解释:瓦瓯  拼音:wǎ ōu
陶制的小盆。 唐  杜荀鹤 《溪兴》诗:“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甌篷底独酌时。” 明  庄希俊 《渔樵问答》诗:“瓦甌篷底动春酌,去去来来长自由。”词语解释:击瓯  拼音:jī ōu
瓯,盛水或酒的陶瓷器。古人也用为乐器,盛水击之以和乐拍。后世演变至可单独奏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击瓯》:“ 武宗 朝, 郭道源 后为 凤翔府  天兴 县丞,充太常寺调音律官,善击甌,率以 邢 甌 越 甌共十二隻,旋加减水於其中,以筯击之,其音妙於方响也。 咸通 中,有 吴繽 洞晓音律,亦为鼓吹署丞,充调音律官,善於击甌。击甌,盖出於击缶。” 宋  梅尧臣 《击瓯赋》:“所谓击甌者,本埏埴,异琳球,入 伶伦 兮间 齐 优。”参见“ 击缶 ”。
词语解释:击缶  拼音:jī fǒu
亦作“ 击缻 ”。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清  孙枝蔚 《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词语解释:西瓯  拼音:xī ōu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越 人的一支。 秦  汉 时分布于 岭 南一带,与今壮族有渊源关系。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十一·温州》:“ 永嘉 为 东甌 , 鬱林 为 西甌 。”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盖是时, 苍梧 以西,号曰 西甌 ,别有国族, 它 於上 汉文帝 书中明言之。”词语解释:碧瓯  拼音:bì ōu
碧玉杯。亦为杯的美称。 唐  萧祜 《游石堂观》诗:“甘瓜剖緑出寒泉,碧甌浮花酌春茗。”词语解释:金钉浮瓯  拼音:jīn dīng fú ōu
见“ 金沤浮钉 ”。
词语解释:金沤浮钉  拼音:jīn ōu fú dīng
金饰的浮沤钉。浮沤钉,门上装饰的钉状突起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入其家,则金沤浮钉,宛然世族。” 何垠 注:“金沤浮钉,《演繁露》: 公输班 见水中蠡,遂象之立於门户,所谓钉也。《义训》曰:饰金谓之铺,浮谓之沤,今俗谓之浮沤钉也。”亦称“ 金钉浮甌 ”。《冷眼观》第十五回:“至则金钉浮甌,宛然甲第。”词语解释:升瓯  拼音:shēng ōu
小瓦盆。《方言》第五:“罃甈谓之盎,自 关 而西或谓之盆,或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甌。” 钱绎 笺疏:“量之少者谓之升,盆之小者亦谓之升,其义一也。”词语解释:小海瓯  拼音:xiǎo hǎi ōu
平底深碗。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耀州 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盌,状简古,号小海甌。”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诗:“颇黎小海甌,举白屡十觴。”词语解释:甂瓯  拼音:biān ōu
泛称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 汉  东方朔 《七谏·谏谬》:“甂甌登於明堂兮, 周 鼎潜於深渊。”《淮南子·说林训》:“狗彘不择甂甌而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顾甂甌之不算,濯波涛而无量。”词语解释:百二金瓯  拼音:bǎi èr jīn ōu
同“ 百二山河 ”。   宁调元 《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甌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