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瓶锡 拼音:píng xī
僧人所用的瓶钵和锡杖。亦借指僧侣或僧侣生涯。 五代 齐己 《夏日荆渚书怀》诗:“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唐 无名氏 《济度寺尼萧法愿墓志》:“瓶锡咸萃,冠盖毕臻。” 宋 司马光 《送文慧师归眉山》诗:“山鸟集掌中, 巴 猿侍瓶锡。”词语解释:瓶罂 拼音:píng yīng
亦作“ 瓶甖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牧 《雨中作》诗:“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甖古。” 宋 文同 《村居》诗:“田父酒新成,瓶罌馈邻里。” 金 赵秉文 《古瓶蜡梅》诗:“未许功名归鼎鼐,且收风月入瓶罌。”词语解释:瓶罍 拼音:píng léi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甫 《回棹》诗:“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新唐书·阳惠元传》:“既行,有馈於道,惟 惠元 军瓶罍不发。” 宋 杨万里 《鲎酱》诗:“忽有瓶罍至,捲将江海来。”罍,一本作“ 罌 ”。词语解释:瓶钵 拼音:píng bō
(1).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唯将旧瓶鉢,却寄白云中。” 唐 姚合 《寄无可上人》诗:“终须执瓶鉢,相逐入 牛头 。”
(2).指僧人化缘。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作造寺疏》:“巖饰之理难阶,瓶鉢之资已罄。”
(3).指僧人。 唐 翁承赞 《题景祥院》诗:“一溪拖碧遶崔嵬,瓶鉢偏宜向此隈。”词语解释:瓶笙 拼音:píng shēng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宋 苏轼 《瓶笙》诗引:“ 刘几仲 饯饮 东坡 ,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 枉译此经来。” 邓溥 《玄想》诗之一:“帘月瓶笙夜,治墙景在扉。”词语解释:瓶储 拼音:píng chǔ
指少量存粮。 金 赵元 《次韵裕之见寄》之二:“瓶储看客常年惯,家具为农近日新。”词语解释:瓶子 拼音:píng zi
瓶。腹大颈长的容器。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其人﹞因取所藏之瓶子,祝而投於海中。” 宋 杨万里 《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诗:“玉工割取到人间,琢出瓶子和梅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原来那瓶子里,全是一瓶一瓶的清水。”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我知道他心里冷想要酒喝,就把瓶子拿过来。”词语解释:瓶簪 拼音:píng zān
见“ 瓶沉簪折 ”。词语解释:瓶香 拼音:píng xiāng
(1).类似乳香的一种香料。 宋 洪刍 《香谱·香之品》:“乳香,《广志》云:即 南海 波斯国 松树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盖薰陆之类也……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然多夹杂成大块如沥青之状。”《宋史·外国传五·注辇》:“ 熙寧 十年,国王 地华加罗 遣使……来献踠豆珠、麻珠、瑠璃、大洗盘、白梅花脑、锦花、犀牙、乳香、瓶香、蔷薇水。”
(2).草药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排草香》﹝附录﹞引 陈藏器 曰:“瓶香,生 南海 山谷,草之状也……水煮,洗水肿浮气。与生薑、芥子煎汤,浴风疟甚效。”词语解释:瓶口 拼音:píng kǒu
瓶子的开口端或颈部;喻拥挤阻塞的交通点词语解释:瓶榼 拼音:píng kē
酒器。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麴生 復至,扼腕抵掌,论难锋起,势不可当。 法善 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失坠於阶下,化为瓶榼,一座惊慑,遽视其所,乃盈瓶醲醴也。”词语解释:瓶供 拼音:píng gòng
谓将花插瓶中作为供品或观赏物。《天雨花》第十九回:“﹝三小姐﹞向来説一听一,何况採花瓶供?”词语解释:瓶居 拼音:píng jū
语本 汉 扬雄 《酒箴》:“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汲水瓶常处井边,极易破碎。后以“缾居”比喻危险的处境。 宋 苏轼 《和陶东方有一士》:“缾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词语解释:瓶落水
“不”的隐语。瓶子掉进水里,水往瓶里灌,挤出空气,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故称词语解释:瓶彝
祭器词语解释:瓶管 拼音:píng guǎn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挈缾之知”、“用管窥天”皆谓所见不广。后因以“缾管”喻见识短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缾管,何能矩矱。”词语解释:瓶竭罍耻 拼音:píng jié léi chǐ
语本《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有水而缾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至於京东,虽号无事,亦当常使其民安逸富强,缓急足以灌输 河 北,缾竭则罍耻,脣亡则齿寒。”亦作“ 缾罍之耻 ”。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参见“ 瓶罄罍耻 ”。
词语解释:瓶罄罍耻 拼音:píng qìng léi chǐ
(1).《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朱熹 集传:“言缾资於罍而罍资缾,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缾罄矣,乃罍之耻”。后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吴质书》:“从我游处,独不及门,瓶罄罍耻,能无怀愧?” 宋 秦观 《边防上》:“瓶罄则罍耻,唇亡则齿寒。”
(2).谓物伤其类。 北周 庾信 《思旧铭》:“麟亡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罍耻,芝焚蕙叹。”词语解释:瓶沈簪折 拼音:píng shěn zān shé
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比喻男女分离、恩情中断。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缾,银缾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缾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缾,一本作“ 瓶 ”。词语解释:瓶罍之耻 拼音:píng léi zhī chǐ
1.见"瓶竭罍耻"。词语解释:瓶伙 拼音:píng huǒ
方言。凑份聚餐。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 三人 ﹞则呼 沉公勇 曰:‘ 沉二哥 ,我们大家去打个瓶伙。’即同至酒店中,唤酒保取酒。”词语解释:瓶窑 拼音:píng yáo
烧制小型器物的瓷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甖瓮》:“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 山西 、 浙江 省分缸窑、瓶窑,餘省则合一处为之。”词语解释:瓶罄罍耻 拼音:píng qìng léi chǐ
(1).《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朱熹 集传:“言缾资於罍而罍资缾,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缾罄矣,乃罍之耻”。后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吴质书》:“从我游处,独不及门,瓶罄罍耻,能无怀愧?” 宋 秦观 《边防上》:“瓶罄则罍耻,唇亡则齿寒。”
(2).谓物伤其类。 北周 庾信 《思旧铭》:“麟亡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罍耻,芝焚蕙叹。”词语解释:瓶颈 拼音:píng jǐng
比喻易生阻碍的部分。例如:交通瓶颈。词语解释:瓶隐 拼音:píng yǐn
传说能隐入瓶中的仙人。 唐 刘焘 《树萱录》:“ 申屠有涯 放浪云泉,常携一缾,时跃身入缾中,时号 瓶隐 。”词语解释:瓶夥
方言。凑份聚餐。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 三人 ﹞则呼 沉公勇 曰:‘ 沉二哥 ,我们大家去打个瓶伙。’即同至酒店中,唤酒保取酒。”词语解释:瓶坠簪折 拼音:píng zhuì zān shé
同“ 瓶沉簪折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明 陈铎 《新水令·春怨》套曲:“望 蓝桥 远似三山,烟水迷茫,道路艰难,瓶坠簪折,风酸月苦,雨涩云慳。”词语解释:瓶沈簪折 拼音:píng shěn zān shé
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瓶,一本作“ 缾 ”。《剪灯新话·翠翠传》:“将谓瓶沉而簪折,岂期璧返而珠还。”亦省作“ 瓶簪 ”。 宋 柳永 《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词语解释:瓶盏病 拼音:píng zhǎn bìng
讥称嗜酒成癖。 宋 陶穀 《清异录·瓶盏病》:“﹝嗜饮者﹞日必饮,饮必醉,醉不厌,贫不悔,俗号瓶盏病。”词语解释:瓶玩 拼音:píng wán
谓将花插在瓶中赏玩。《天雨花》第三七回:“奉小姐之命,採菊花瓶玩。”词语解释:瓶筲 拼音:píng shāo
瓶与筲皆小器,以喻才微量狭。《陈书·韩子高华皎传论》:“ 韩子高 、 华皎 ……瓶筲小器,舆臺末品。”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 炯 樗櫟庸材,瓶筲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