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甄陶 拼音:zhēn táo
(1).烧制瓦器。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使治家养生必於农,则 舜 不甄陶,而 伊尹 不为庖。” 宋 沉遘 《上两府二书》:“良工甄陶,方圆莫不称其用。”
(2).化育;培养造就。 汉 扬雄 《法言·先知》:“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甄陶国风。” 李周翰 注:“甄陶,谓烧土为器。言欲政化纯厚,亦如甄陶乃成。”《旧唐书·孝友传·裴守真》:“甄陶化育,莫匪神功,岂於乐舞,别申严敬。” 明 归有光 《松江新建行省颂》:“小子不佞,辱荷甄陶。” 清 方苞 《曾孺人杨氏墓表》:“然后知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妇而諭其志也。”
(3).喻天地,造化。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 有唐 文最盛, 韩 伏 甫 与 白 。 甫 白 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金 萧贡 《自感》诗:“形骸付与甄陶外,祸福难防倚伏前。”词语解释:甄别 拼音:zhēn bié
(1).鉴别,区别。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尠能甄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2).谓审核官吏的行状资历而分别去留。《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 、 陆逊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新唐书·于休烈传》:“ 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甄别之道,贪与廉而已。” 叶圣陶 《城中·前途》:“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他们严加甄别不可。”
(3).泛指选择淘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凡武学分其目为两科……每科必分数班,岁加甄别,以为升降。”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附属小学收费比普通小学贵些,这无异是一种甄别,结果是衣衫过分褴褛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词语解释:甄收 拼音:zhēn shōu
审核录用。《通典·职官二二》:“其有不被举论,但全旧名,任参常调,自当修进,更俟甄收,暂罢岁时,何负此辈。” 宋 王禹偁 《茶园十二韵》:“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岂谓草芥之贱微,尚烦朝廷之纪録,开其恫悔,许以甄收。”词语解释:甄冶 拼音:zhēn yě
烧制陶器和熔炼金属。比喻造就人才。 宋 司马光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词语解释:甄录 拼音:zhēn lù
(1).甄别录用;选择采用。《陈书·袁宪传》:“ 高宗 曰:‘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録,且勿致辞。’”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所著《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乞赐甄録。” 明 唐顺之 《告病疏》:“臣某本樗櫟粗材,过蒙陛下甄録,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 叶圣陶 《穷愁》:“急投厂中,效 毛先生 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
(2).犹选录。《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序》:“近甄録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词语解释:甄神 拼音:zhēn shén
旧说 三国 魏 曹植 感念 甄后 作《洛神赋》,因称 洛神 为 甄神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那些个《阳春白雪》调偏高,赋写 甄神 醉里迷,风流难过 五陵 豪。”参见“ 洛神 ”。
词语解释:洛神 拼音:luò shén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温庭筠 《莲花》诗:“应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赋诗二十首,歌以当哭,节録其半……‘一枝冷艷谁堪似,妙手玲瓏写 洛神 。’”词语解释:甄品 拼音:zhēn pǐn
甄别品评。《新唐书·杨师道传》:“ 太宗 数访羣臣才行, 师道 虽有所推进,而乏甄品。”《新唐书·权德舆传》:“知礼部贡举,拜侍郎,凡三岁,甄品详諦,所得士相继为公卿宰相。” 元 周权 《惠山寺九龙峰下酌泉》诗:“ 陆翁 甄品亲试尝,翠浪煮出松风香。”词语解释:甄井 拼音:zhēn jǐng
见“ 甄官井 ”。
词语解释:甄官井 拼音:zhēn guān jǐng
古迹名。在 河南 洛阳 东南。 汉 末 董卓 专朝政,自 洛阳 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 汉献帝 初平 二年 孙坚 进兵入 洛 ,扫除宗庙, 坚 军城南 甄官井 上,令人入井,探得 汉 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裴松之 注。亦省作“ 甄井 ”。 三国 吴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 董卓 於 阳人 ,济神器於 甄井 。”词语解释:甄异 拼音:zhēn yì
(1).谓经审察而以为奇异。《后汉书·郅恽传》:“ 长沙 有孝子 古初 ,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 初 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 惲 甄异之,以为首举。”
(2).谓提拔任用优异人才。《晋书·范汪传》:“其中或有清白,亦復不见甄异。”《南齐书·武帝纪》:“其有声绩剋举,厚加甄异;理务无庸,随时代黜。”《新唐书·崔佑甫传》:“﹝ 常衮 ﹞当国……凡奏请一杜絶之,惟文辞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词语解释:甄择 拼音:zhēn zé
(1).甄别选择。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
(2).指选拔人才。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岂不羡甄择?负重难为身。”词语解释:甄官井 拼音:zhēn guān jǐng
古迹名。在 河南 洛阳 东南。 汉 末 董卓 专朝政,自 洛阳 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 汉献帝 初平 二年 孙坚 进兵入 洛 ,扫除宗庙, 坚 军城南 甄官井 上,令人入井,探得 汉 传国玺。参阅《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裴松之 注。亦省作“ 甄井 ”。 三国 吴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破 董卓 於 阳人 ,济神器於 甄井 。”词语解释:甄复 拼音:zhēn fù
经审查后复职。 宋 陆游 《上殿札子》:“庆典之行,所及至广,贴职以上,例皆甄復。”词语解释:甄举 拼音:zhēn jǔ
犹阐扬,阐明。《晋书·裴頠传》:“ 老子 既著五千之文,表摭秽杂之弊,甄举静一之义。”《北齐书·魏收传》:“辨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採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词语解释:甄奇录异 拼音:zhēn qí lù yì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於是条于时事业在 荆州 界者, 诸葛瑾 …… 李肃 、 周条 、 石干 十一人,甄别行状”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李肃 ﹞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録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词语解释:甄察 拼音:zhēn chá
审察鉴别。《旧唐书·魏玄同传》:“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词语解释:甄叙
经甄别而加以提升或任用。 唐 陆贽 《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将士等俱以纯诚,奋其勇节……其已经甄敍者,更与超三资进改。”《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选人﹞取歷任中多课绩而无闕失者,当与量材甄敍。” 清 朱琦 《感事》诗:“微劳获甄敍,廝卒溷青紫。”词语解释:甄奖 拼音:zhēn jiǎng
(1).嘉奖。 唐 白居易 《除卢仕玫刘从周等官制》:“;﹝ 卢仕玫 、 刘从周 等﹞时所称论,并宜甄奬。”《旧唐书·宪宗纪下》:“詔毁家徇国故 徐州 刺史 李洧 等十一家子孙,并宜甄奬。”《宋史·河渠志一》:“并许诣闕上书,附驛条奏,朕当亲览,用其所长,勉副询求,当示甄奬。”
(2).赏识称扬。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所作《京都十景》律诗,精刻有法,为 呆斋 刘公 、 竹嵒 柯公 所甄奬。”词语解释:甄免 拼音:zhēn miǎn
甄别免除。《北史·刘延明传》:“推检所属,甄免碎役。”词语解释:甄审 拼音:zhēn shěn
鉴别审定词语解释:甄女 拼音:zhēn nǚ
指 洛神 。 明 何景明 《结肠赋》:“诵麻枲之微词兮,知 甄女 之託志。”参见“ 甄神 ”。
词语解释:甄神 拼音:zhēn shén
旧说 三国 魏 曹植 感念 甄后 作《洛神赋》,因称 洛神 为 甄神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那些个《阳春白雪》调偏高,赋写 甄神 醉里迷,风流难过 五陵 豪。”参见“ 洛神 ”。
词语解释:洛神 拼音:luò shén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温庭筠 《莲花》诗:“应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赋诗二十首,歌以当哭,节録其半……‘一枝冷艷谁堪似,妙手玲瓏写 洛神 。’”词语解释:甄载 拼音:zhēn zǎi
分别记述。 梁启超 《袁崇焕传·发端》:“督师当时,所以对待敌军及敌之所以委曲行反间者,一切重要关目,必能甄载无遗。”词语解释:甄拔 拼音:zhēn bá
甄别选拔。《晋书·山涛传》:“ 涛 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名当时。”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爱养人材,奬成诱掖,甄拔寒素,振兴滞屈,以为己任,无有废咈。” 清 钮琇 《觚賸·英豪举动》:“ 熊公 廷弼 当督学 江 南时……凡有嶲才宿学,甄拔无遗。”词语解释:甄心动惧 拼音:zhēn xīn dòng jù
敬慎而保持警惕。《逸周书·谥法》:“甄心动惧曰顷。”《文献通考·经籍五》:“独 顷公 ( 卫顷侯 )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諡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 汉 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謫,然后加以此諡,以是意其必有弃贤用佞之失。”词语解释:甄事 拼音:zhēn shì
审察事理。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 郑君 言:‘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词语解释:甄引 拼音:zhēn yǐn
审察引用。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舍 沉 书而外,《世説新语》 刘 注、《文选》 李 注以及《北堂书钞》各书,并多甄引。”词语解释:甄物 拼音:zhēn wù
陶冶百姓。 汉 徐干 《中论·考伪》:“考其所由来,则非 尧 之律也;核其所自出,又非 仲尼 之门也。其回遹而不度,穷涸而无源,不可经方致远,甄物成化,斯乃巧人之雄也,而伪夫之杰也。”词语解释:甄沐 拼音:zhēn mù
表彰,赏赐。《南齐书·褚渊传》:“褒嘉之典,偏见甄沐,贵登端戎,秩加爵土。”词语解释:甄正 拼音:zhēn zhèng
犹审定。 唐 杨炯 《〈王勃集〉序》:“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词语解释:甄甄 拼音:zhēn zhēn
小鸟飞貌。词语解释:甄部 拼音:zhēn bù
排成长阵。《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灼甄部,駔骏函列。” 李善 注:“《孙子兵法》曰:长陈为甄。”词语解释:甄选 拼音:zhēn xuǎn
甄别选择。 郭沫若 《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版本务求精良,因而成本也就自然增高,这便产生了那样严格的甄选。”词语解释:甄述 拼音:zhēn shù
阐扬叙述。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建碑於墓,甄述景行。”词语解释:甄晰 拼音:zhēn xī
辨析精审。 明 陈子龙 《明司马张公行状》:“ 当阳公 博综经史,驰骋甄晰。”词语解释:甄显 拼音:zhēn xiǎn
选拔重用。《南齐书·王僧虔传》:“ 夏侯惇 , 魏 氏勋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显。”《南齐书·东南夷传》:“﹝ 姐瑾 等四人﹞论功料勤,宜在甄显。”词语解释:甄酬 拼音:zhēn chóu
表彰赏赐。 宋 王禹偁 《云州节度使加使相麻》:“虽 匈奴 畏惮,已知域外之雷霆;而黔首燋熬,更作人间之霖雨,詎云优异,姑示甄酬。”词语解释:甄陀罗 拼音:zhēn tuó luó
[梵kimnara]谓似人非人。佛教谓天龙八部中的歌神、乐神。亦泛称为听佛说法而化现人形的诸天龙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八:“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山一枝簫。”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词语解释:甄录试 拼音:zhēn lù shì
旧时考试前的一种非正式考试,录取后,始准应正式考试。词语解释:甄进 拼音:zhēn jìn
选拔任用。 宋 曾巩 《磨勘转官制》之一:“吏之在其位者,积岁月之勤,应有司之格,必有甄进,以明劝奬。”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听举二人,其一不中选者,亦以次甄进。”词语解释:甄擢 拼音:zhēn zhuó
遴选擢用。《南史·刘之遴传》:“此 南阳 刘之遴 ,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新唐书·选举志下》:“名迹稍著者,吏部随材甄擢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 徐 既贵,每奉命握文柄,太夫人必以矢慎矢公,甄擢寒畯为勗。”词语解释:甄搜 拼音:zhēn sōu
有选择地搜集。 清 龚自珍 《二哀诗》:“手墨浩盈把,甄搜难为心。”词语解释:甄土 拼音:zhēn tǔ
揉捏泥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万邦人之肉身,是当初天父甄土以造之,故人死仍归土也。”词语解释:甄藻 拼音:zhēn zǎo
谓鉴别人才。《后汉书·郭太符融等传赞》:“ 林宗 怀宝,识深甄藻。” 唐 温庭筠 《上崔相公启》:“道惟熙载,皆资甄藻之时;德迈賡歌,必用搜罗之道。”词语解释:甄擿 拼音:zhēn tī
选录。《晋书·裴秀传》:“於是甄擿旧文,疑者则闕。”词语解释:甄序 拼音:zhēn xù
(1).分别叙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子长 继志,甄序帝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宋 代逸才,辞翰鳞萃,世近易明,无劳甄序。”
(2).犹铨叙。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甄序群材,蒐扬众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天子甄序劳臣,有列爵至五等者。”词语解释:甄工 拼音:zhēn gōng
制陶工人。 明 陈沂 《报恩琉璃浮图记》:“ 文皇 詔天下,尽甄工之能者,造五色琉璃。”词语解释:甄明 拼音:zhēn míng
(1).辨明;明察。《后汉书·鲁丕传》:“论难於前,无所甄明。” 李贤 注:“甄,别也。”《晋书·崔洪传》:“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謁。”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甄明大义,矫正末流。”
(2).通晓。《晋书·儒林传·崔游》:“少好学,儒术甄明。”《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后以儒术甄明,擢授太学博士。”
(3).显明。《北史·艺术传上·信都芳》:“又私撰历书,名曰《灵宪历》,算月频大频小,食必以朔,证据甚甄明。”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其或久更事任、绩効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词语解释:甄升 拼音:zhēn shēng
亦作“ 甄陞 ”。亦作“ 甄昇 ”。 甄别提升,晋升。 唐 陆贽 《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将士官吏百姓等……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理当甄升,以示褒劝。” 唐 元稹 《授赵宗儒尚书左仆射制》:“顾朕冲昧,实赖老成;不有甄陞,孰明勤尽。”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其主驛 戴克勤 ,堂牒本道节度,甄昇至於显职。”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齷齪文墨之间,愧负宠禄之厚,岂期过听,特有甄升。”词语解释:甄综 拼音:zhēn zōng
综合分析,鉴定品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顾子 ( 顾劭 )可谓駑牛能负重致远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劭 就 统 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 统 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祕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甄综人物,蒐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 清 李慈铭 《王选〈续古文辞类纂〉跋》:“盖自为一家之学而已,非甄综古人也。”词语解释:甄辨 拼音:zhēn biàn
辨明。 章炳麟 《论式》:“甄辨性道,极论空有。”词语解释:甄采 拼音:zhēn cǎi
鉴别采用,选择采用。《宋史·选举志一》:“其屡不中科则衰迈而无成……故常数之外特为之甄采。” 清 曾国藩 《〈湖南文徵〉序》:“兹编所録,精於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駢体亦颇有甄采。” 黄侃 《汉唐玄学论》:“此时道家言论可供甄采者,良堇堇也。”词语解释:甄纪 拼音:zhēn jì
审察记载。《后汉书·杨终李法等传论》:“撰著篇籍,甄纪异知,虽云小道,亦有可观者焉。”词语解释:甄称 拼音:zhēn chēng
表扬。 唐 陆贽 《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至如徇主忘家固是臣子常分,追陪輦蹕,曷足甄称!”词语解释:甄育 拼音:zhēn yù
犹培养。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臣草茅微柔,蒙先朝甄育。”词语解释:甄者 拼音:zhēn zhě
甄工。《汉书·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 颜师古 注:“甄,作瓦之人也。”词语解释:甄访 拼音:zhēn fǎng
犹察访。《宋书·前废帝纪》:“甄访郡国,招聘閭部。”词语解释:甄论 拼音:zhēn lùn
审察论定。《晋书·刘琨传》:“ 琨 受害非所,冤痛已甚,未闻朝廷有以甄论。”词语解释:甄被 拼音:zhēn bèi
谓广施恩泽。《陈书·世祖纪》:“今气祲廊清,宜有甄被。可蠲復丁身。夫妻三年,於役不幸者,復其妻子。”词语解释:甄赏 拼音:zhēn shǎng
简拔奖励。《晋书·张光传》:“﹝ 光 ﹞处絶围之地,有 耿恭 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奬劝。”《晋书·孔严传》:“﹝ 孔严 ﹞善於宰牧,甚得人和……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 明 李东阳 《华编修伯瞻墓志铭》:“入翰林为庶吉士, 汪寅轩 、 傅体齐 二公奉詔授业,大见甄赏。”词语解释:甄识 拼音:zhēn shí
犹辨识。《三国志·吴志·张承传》:“ 承 为人壮毅忠讜,能甄识人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予尝谓风鑑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词语解释:甄表 拼音:zhēn biǎo
(1).犹旌表,表彰。《隶释·汉北军中侯郭仲奇碑》:“刊石甄表,以昭罔极。”《后汉书·安帝纪》:“詔贞妇有节义,赐穀十斛,甄表门閭,旌显厥行。”《晋书·周访传》:“甄表义节,国之典也。”
(2).表明。《隋书·天文志上》:“乃命 庾季才 等,参校 周 、 齐 、 梁 、 陈 及 祖暅 、 孙僧化 官私旧图,刊其大小,正彼疎密,依準三家星位,以为盖图。旁摛始分,甄表常度,并具赤黄二道,内外两规。”词语解释:甄饬 拼音:zhēn chì
犹整饬。《宋书·后废帝纪》:“岁往事留,理至逋壅,在所参差,多违甄飭,赏未均洽,每疚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