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世界 拼音:shì jiè
(1).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 唐 王缙 《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万,世界满三千。”
(2).世上;人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竹柏禪庭古,楼臺世界稀。”《西游补》第十六回:“妖魔扫尽,世界清空。”
(3).天下;江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金腰带,银腰带, 赵 家世界 朱 家坏。”《前汉书平话》卷下:“老相公焉能怒乎?若不封了 吕氏 ,我恐灭了咱 汉 家世界。”《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我不共你争夺世界,损害乾坤。”
(4).指人们活动的某一领域或范围。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道士﹞既出,谓 虬髯 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收心》曲:“偏游春世界,交付锦排场。” 茅盾 《创造》一:“ 君实 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 娴娴 的世界了。”
(5).地球上所有地方;全球各国。 马君武 《从军行》诗:“祖国岂不美?世界昔第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它们是世界各大城市儿童送来的礼物。”
(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参见“ 世界观 ”。
(7).境界。 唐 方干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诗:“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宋 王禹偁 《日长简仲咸》诗:“ 子美 集开诗世界, 伯阳 书见道根源。”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五言律诗,其气脉犹与古诗相近;至於七言律诗,则别一世界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
(8).局面。《朱子语类》卷三七:“如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 伊尹 放 太甲 ,此是权也;若日日时时用之,则成甚世界了?”《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茅盾 《右第二章》三:“ 东洋 飞机的炸弹拣人多处乱掷。 闸北 成了一片瓦砾场, 闸北 成了恐怖世界!”
(9).时世。 唐 顾况 《经废寺》诗:“不知何世界,有处似 南朝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夫电话、铁路、汽船数事者,开创不及百数十年,今之疾速过前世界远矣。” 潘飞声 《壬子新岁作》诗:“一笑 陈摶 堕驴背, 唐 虞 世界説共和。”
(10).指世道,社会风气。《朱子语类》卷一三○:“世界不好,都生得这般人出来,可叹!”《儒林外史》第一回:“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周立波 《盖满爹》:“尤其是 楠森 ,要跟爹老子算账,说小时候打过他,这是么子话?在旧社会,世界不好,哪一个脾气不躁?他说要算账,又如何算法?”
(11).指众人。《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道:‘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词语解释:世界观 拼音:shì jiè guān
也称“宇宙观”。 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在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哲学上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词语解释:眼界 拼音:yǎn jiè
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宋 汪莘 《乳燕飞·感秋采楚词赋此》词:“云中眼界穷高厚,览山川, 冀州 还在, 陶唐 何有!”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来到这郊野外,是好眼界也呵。”《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乡下眼界浅,见 匡超人 取了案首,县里老爷又传进去见过,也就在庄上,大家约着送过贺分到他家来。” 巴金 《春》一:“每一个变化都在她的心上刻划了一条不可磨灭的痕迹,给她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词语解释:三界 拼音: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词语解释:法界 拼音:fǎ jiè
佛教语。梵语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华严经·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或称真如,或称法界,或称涅槃。”词语解释: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土地的界限。《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 汉 郑玄 笺:“ 召公 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脩其分理。”《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李存璋 引兵侵犯 山东 境界。” 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境界分 吴 楚 ,波涛混海天。”
(2).境况;情景。 宋 陆游 《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縈帘一缕香。”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
(3).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徐迟 《牡丹》:“那时被称为汉剧大王的老生 余洪元 已到达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每次演出,他都进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词语解释:上界 拼音:shàng jiè
(1).天界。指仙佛所居之地。 唐 张九龄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诗:“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云笈七籤》卷十三:“上界宫馆,生於窈冥,皆有五色之气而结成。”《西游记》第五一回:“又不知是那里降下来魔头,且须上界去查勘查勘。” 清 赵翼 《南天门》诗:“鐘鱼闻上界,沆瀣吸中宵。”
(2).犹上等,上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京都旧制,监官分两界:曰上界,造金银珠玉;曰下界,造铜铁竹木杂料。”词语解释:千界 拼音:qiān jiè
佛教语。大千世界的省称。 宋 朱熹 《导引》诗:“向来已悟藏千界,今日何劳倒五行。”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眼惊银色迷千界,梦断彤庭散百寮。”词语解释:下界 拼音:xià jiè
(1).指人间;对天上而言。 唐 白居易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诗:“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西游记》第四回:“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独 青邱 如半天朱霞,映照下界,至今犹光景常新,则其天分不可及也。” 徐迟 《财神和观音》:“后来,财神爷就用脚踢开了祥云,他们一起向下界看去。”
(2).指阴间,地府。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华光 ﹞以忆其母,访于地府,复因争执,大闹阴司,下界亦鼎沸。”
下凡。《宣和遗事》前集:“此上感得 火德星君 霹靂大仙 下界降生,於 西京 洛阳县 夹马营 赵洪恩 宅生下箇孩儿。”词语解释:色界 拼音:sè jiè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有精美的物质而无男女贪欲。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 唐 李绅 《龙宫寺》诗:“真相有无因色界,化城兴灭在莲基。”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王荆公 一日见婢持縑帛付外浣湅。公戏作谜云:‘虽居色界中,不染色界尘。一朝解缠缚,见性自分明。’”参见“ 三界 ”。
词语解释:三界 拼音: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词语解释:沙界 拼音:shā jiè
佛教语。谓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 李善 注:“《金刚般若经》曰:诸 恒河 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寧为多不?”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元 汤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张无尽 气冲冲待打折了鶯花寨, 韩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烟月牌,赢得虚名满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赞》之一:“神在丹青,遍诸沙界,无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祷不许。”词语解释:三千界 拼音:sān qiān jiè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元 乔吉 《水仙子·中秋后一日》曲:“坐金色三千界,倚天香十二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蔡寅 《游上野博览会》诗:“蓬仙游戏三千界,海客赢奇百万钱。”词语解释:空界 拼音:kōng jiè
佛教语。空大。谓虚空范畴。六界之五。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空界神仙,共来行道。” 唐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诗:“夜閒禪用精,空界亦清迥。”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浮生过九十,空界出三千。”词语解释:佛界 拼音:fó jiè
(1).佛教名词。十界之一。诸佛的境界。《梵网经》上:“现无量身无量口无量意,説无量法门,而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
(2).借指寺院。 宋 黄庭坚 《显圣寺庭枸杞》诗:“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词语解释:疆界 拼音:jiāng jiè
(1).国界;地界。《诗·周颂·思文》:“貽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陆德明 释文:“疆,竟也。”《诗·大雅·江汉》“彻我疆土” 汉 郑玄 笺:“治我疆界於天下。” 唐 元稹 《进西北边图状》:“伏缘臣先画《西极图》,疆界阔远,郡国繁多。”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湖上种菱人户,自来臠割葑地,如田塍状,以为疆界。”《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公 的公子 蒯敬共 与豪户 查 家争坟地疆界,嚷駡了一场。”
(2).泛指界限;范围。 宋 陆游 《雨中登安福寺塔》诗:“平生喜登高,醉眼无疆界。” 清 张怡 《由新盘路而下》诗:“下临絶壑无疆界,仰视诸峯自纵横。” 柯灵 《香雪海·真实、想象和虚构》:“为了表达人民的愿望,艺术家有时可能跳出现实的疆界,超脱自然的规律。”词语解释:仙界 拼音:xiān jiè
(1).仙人生活的地方;仙境。 唐 孟郊 《烂柯石》诗:“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唐 刘沧 《宿题天坛观》诗:“华表鹤声天外迥, 蓬莱 仙界海门通。” 唐 刘沧 《过铸鼎原》诗:“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
(2).借指景物幽雅绝尘之地。词语解释:玉界 拼音:yù jiè
(1).天空。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写作玉界破,吹为羽林旋。” 宋 张孝祥 《浪淘沙》词:“楼外卷重阴。玉界沉沉,何人低唱醉泥金?”
(2).指碧绿澄清的水域。 宋 文天祥 《乱礁津》诗:“万家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同妓游湖》:“琼田玉界,隐约碧澄千顷。”
(3).指仙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俺老道姑看守 杜小姐 坟菴,三年之上,择取吉日,替他开设道场,超生玉界。”词语解释:尘界 拼音:chén jiè
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为十八界之一科。六尘所构成的虚幻世界叫尘界。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皇心满尘界,佛跡现虚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十人称自古稀,残生不久留尘界。” 清 于颍 《丁酉秋客长干访友苍师次壁间韵》:“寥寥尘界外,永夜坐闻鐘。”词语解释:天界 拼音:tiān jiè
(1).犹天际。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清气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淹汉星墟,渗河天界。”
(2).佛教语。十界之一。包括六欲天、四禅天和四空天。 南朝 梁 刘潜 《平等寺刹下铭序》:“天界饰其四园,龙宫陈其七寳。”
(3).犹上界。《水浒传》第七一回:“三则上荐 晁天王 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九宫也是天界宫殿名,据云其中有九个小宫殿。”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怕她要离去这个尘寰,飞回天界去了呢!”词语解释:花界 拼音:huā jiè
(1).指佛寺。 唐 元稹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浄。” 唐 罗邺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诗:“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宫……皆佛寺名。”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殆 韦相 序《又元集》所云‘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者耶!”
(2).旧指妓女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惟我青楼一无举动,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几条办法,劝告我全国花界同胞,各本良心尽我国民应尽之天职。”词语解释:分界 拼音:fēn jiè
(1).界限。《荀子·礼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古诗之异於 齐 梁 体,固在声调矣,然其分界处,又在对与不对之间。” 徐铸成 《报海旧闻·烟赌娼》:“鸦片战争,是我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
(2).划分的界域。《汉书·王莽传上》:“ 汉 家地广 二帝 、 三王 ,凡十二州,州名及界多不应经。《尧典》十有二州,后定为九州……谨以经义正十二州名分界,以应正始。”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当此之际,陛下深詔边吏,敦信誓,保分界,严守备。”词语解释:金界 拼音:jīn jiè
佛地,佛寺。 唐 高适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宋 秦观 《观宝林塔张灯》诗:“势擎金界迥,影蘸玉奩寒。”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愿移大地为金界,便觉长河尽酪酥。”词语解释:宝界 拼音:bǎo jiè
佛教语。即净土。谓无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五浊垢染的清洁世界。 唐 广宣 《贺幸普济寺应制》诗:“南方宝界几由旬,八部同瞻一佛身。” 宋 秦观 《次韵公辟州宅月夜偶成》:“翠木玲瓏藏宝界,白烟浓淡琐华堂。” 元 张昱 《送天使僧》诗:“万间灵谷见,一切布金为。宝界山河大,璇题雨露垂。”词语解释:欲界 拼音:yù jiè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等。以色、食两欲炽盛而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灵光保得长明皎,万里秋毫,早则个轻身慾界超。”参见“ 三界 ”。
原为佛教语。三界之一。包括地狱、人间和六欲天等。以贪欲炽盛为其特征。后用以指尘世,人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明 唐顺之 《与张西磐尚书书》:“此身在欲界中,头出头没,乃知古人寡欲慎独工夫,真未敢屮艸论也。”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参见“ 三界 ”。
词语解释:三界 拼音: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
词语解释:三界 拼音: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词语解释:真界 拼音:zhēn jiè
指寺观。 唐 武元衡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诗:“瑶瑟含风韵,纱窗积翠虚,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唐 皎然 《奉同卢使君幼平游精舍寺》诗:“真界隐青壁,春山凌白云,今朝 石门 会,千古仰斯文。”词语解释:经界 拼音:jīng jiè
(1).土地、疆域的分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畮,正其经界。”《新唐书·解琬传》:“会 吐蕃 骚边,復召授左散骑常侍,詔与虏定经界,因谐辑十姓降户。”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谓宜通飭,边疆督抚,将沿边荒地派员探测,先正经界,详细丈量。”
(2).界限。 章炳麟 《文学总略》:“然《雕龙》所论列者,艺文之部,一切并包,是则科分文笔,以存时论,故非以此为经界也。”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说文引经考〉序》:“又或繁称博引,漫无经界,违失 许 旨。”词语解释:净界 拼音:jìng jiè
佛教指清净无垢的境界。多指寺院。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浄界无毁,金地永贞。” 宋 梅尧臣 《会善寺》诗:“琉璃开浄界,薜荔启禪关。”《再生缘》第三三回:“已托禪心归浄界,还遭俗累涉嚣尘。”词语解释:金色界 拼音:jīn sè jiè
见“ 金色世界 ”。
词语解释:金色世界 拼音:jīn sè shì jiè
佛教语。指佛所居住的世界。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四·法照》:“ 照 其日晚於道场外遇一老人,告 照 云:‘师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覲大圣,今何不去?’”亦省作“ 金色界 ”。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菊》词:“佛説诸天金色界,未必庄严如此。”参见“ 金地 ”。词语解释:斜界 拼音:xié jiè
(1).谓斜入一线。界,划线。《花间集·孙光宪〈清平乐〉词》:“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暉。” 华锺彦 注:“界,划线也,谓残暉一线,斜入晚窗也。”
(2).谓划出侧斜的界线。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左翼前端有疏篱斜界,有门通外院。”词语解释:耳界 拼音:ěr jiè
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草堂初成》诗之二:“从兹耳界应清浄,免见啾啾毁誉声。”词语解释:莲界 拼音:lián jiè
见“ 莲花世界 ”。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词语解释:江界 拼音:jiāng jiè
(1).沿江地区。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公暂临 江 界,已悉 南越 之兵;裁泛楼船,即善 昆弥 之战。”《宋史·祁廷训传》:“从征 淮南 ,赐以明光细甲,令董舟师巡 江 界。 吴 人伏兵 三江口 葭菼中,掩击 廷训 , 廷训 力战大破之。”
(2).江水形成的天然分界。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词语解释:新世界 拼音:xīn shì jiè
(1).新社会。 毛泽东 《事情正在起变化》:“资产阶级和曾经为旧社会服务过的知识分子的许多人总是要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总是留恋他们的旧世界,对于新世界总有些格格不入。”
(2).比喻未经见的新奇或新颖的境界。《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才得睡着,便恍惚间出了书房,来到街头,只见憧憧扰扰,眼前换了一番新世界。”
(3).新大陆。 梁启超 《新民说(续)·论自尊》:“ 美国 人自尊之言曰:旧世界者,腐败陈积之世界也。其有清新和淑之气者,惟我新世界。”词语解释:雪界 拼音:xuě jiè
(1).积雪的区域;亦指终年积雪之地。 元 虞集 《送人之剑阁倅》诗:“乡人游雪界,郡倅试冰衔。”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 德 、 俄 、 奥 之北鄙, 瑞典 、 那威 之雪界, 葡 班 之穷民,此则与 中国 蒙古 、 东三省 之穷民同其苦患。”
(2).比喻白色江面。 宋 文天祥 《题郁孤台》诗:“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词语解释:阴界 拼音:yīn jiè
即阴间。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色声何谓客,阴界復谁守。”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碑吞蛇》:“遂裹粮入阴界,行五十里许。”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六部使者是阴界的使者,文中的‘此’,即指阴界。”参见“ 阴间 ”。
词语解释:阴间 拼音:yīn jiān
(1).房宿北二星的中间。《史记·天官书》:“月行中道,安寧和平。阴间,多水,阴事。”
(2).迷信谓人死后灵魂所到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功父 对母妻把阴间所见之事,一一説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蔡必昌》:“ 蔡太守 必昌 任 四川 重庆 守,云能过阴间,预知冥中事。” 巴金 《家》二九:“三少爷, 鸣凤 也是你们的丫头,她服侍了你八九年,让我好好烧点钱纸,免得她在阴间受冻挨饿。”
暗中离间。《隋书·阴寿传》:“ 寿 患之,於是重购 寳寧 ,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 赵世模 、 王威 等。”词语解释:地界 拼音:dì jiè
(1).领土的边界。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 元祐 以来,朝廷怀柔 夏 人如恐不及,地界之议将成而絶者屡矣。” 宋 李心传 《旧闻正误》卷二:“ 熙寧 六年,北人遣 肃禧 来议地界事,詔 韩玉汝 馆伴。”
(2).田地的边界。 吴梦起 《兄弟俩》二:“没想到去年 玉祥 又闹着成立什么生产合作社,要把地界打乱。”
(3).地方,地区。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其宗长及地界职司,初无纠举。” 清 李渔 《意中缘·返棹》:“一路行来,已到 杭州 地界。” 杨朔 《铁骑兵》:“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要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4).土地神,掌管某一地区的神。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田先生 衣紫帔,据案而坐,左右解官等列侍。俄传教嘑地界。”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道士﹞厉声曰:‘此处有地界无?’欻有二人,长才三尺,巨首儋耳,唯伏其前。”词语解释:国界 拼音:guó jiè
国与国的分界;国家的疆界。《汉书·匡衡传》:“转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宋书·夷蛮传·诃罗陁国》:“伏承圣主,信重三寳,兴立塔寺,周满国界。” 唐 杜荀鹤 《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诗:“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词语解释:无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俱舍论·分别世品》:“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但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法苑珠林》卷四:“第三无色界,色絶欲劣,故名无色界。”参见“ 三界 ”。
词语解释:三界 拼音:sān jiè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唐 寒山 《诗》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庄子 见道十三四, 列子 见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东,皆未脱离三界。”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 唐 吕岩 《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2).犹三届,三期。《元史·选举志二》:“都监歷三界,陞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务使歷三界,陞提领。”词语解释:山界 拼音:shān jiè
犹山区。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陕西守策》:“故四戎以山界蕃部为强兵, 汉 家以山界属户及弓箭为善战。”《宋史·田况传》:“非欲深絶沙磧,以穷妖巢,但浅入山界,以挫贼气。”词语解释:限界 拼音:xiàn jiè
界限。《宋史·刘随传》:“ 随 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窃怪水之投水,自当混而为一,乃扬杓倾盆至半,知其自此始为 南泠 ,岂真有限界而不乱耶?”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词语解释:开眼界 拼音:kāi yǎn jiè
看到美好的或新奇珍贵的事物,增加了见识。《老残游记》第七回:“我想开一开眼界,不知道有法可以看得见吗?” 沙汀 《选灾》:“吃了这么贵的口粮,不去开开眼界,太冤枉了!”《花城》1981年第6期:“今天有幸遇到高手,看个痛快,今世也算开眼界啦。”词语解释:青莲界 拼音:qīng lián jiè
即青莲宇。 唐 朱宿 《宿慧山寺》诗:“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絶。”参见“ 青莲宇 ”。
词语解释:青莲宇 拼音:qīng lián yǔ
佛寺。 唐 李绅 《望鹤林寺》诗:“鹤栖峯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诗之二:“岧嶤碧巖际,縹緲青莲宇。”词语解释:香界 拼音:xiāng jiè
指佛寺。 唐 沉佺期 《绍隆寺》诗:“香界縈北渚,花龕隐南峦。”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罗袜无尘香界迥,云中君本楚骚传。”参见“ 香国 ”。
词语解释:香国 拼音:xiāng guó
(1).《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 众香 ,佛号 香积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虽果谢菴园,飰非香国,而野粒山蔬,可同属饜。”
(2).犹花国。 宋 许月卿 《木犀》诗:“分封在香国,筮仕得黄裳。” 金 元好问 《紫牡丹》诗之三:“已从香国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词语解释:中界 拼音:zhōng jiè
(1).交界处。 明 杨循吉 《苏谈·韩公有度量》:“ 梧州 ,两 广 中界也。”
(2).指人间。与上界(仙境)、下界(阴间)相对。《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乞我主宽恩,容 华光 去中界,助收黑气,若有功之日,将功折罪。”《说岳全传》第八十回:“臣查得中界 道君皇帝 元日郊天,误写表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玄天上帝 以水服之,使走人间,托生 萧氏 ,是为 华光 ,仍有神通,与神魔战,中界亦鼎沸。”词语解释:诗界 拼音:shī jiè
写作诗歌的人的总体。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词语解释:莲花界 拼音:lián huā jiè
见“ 莲花世界 ”。
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词语解释:浊界 拼音:zhuó jiè
佛教语。指尘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然,遂与尘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浊界汩没,一时记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来指你个境头,等你心下洞澈罢了。”词语解释:区界 拼音:qū jiè
区别,界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昔 子政 品文,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词语解释:过界 拼音:guò jiè
(1).超过限度。《歧路灯》第二三回:“ 阎楷 道:‘连年我的劳金,都支的过界了。’”
(2).越过地界。《中国歌谣资料·不会唱歌我不来》:“牛角不尖不过界,马尾不长不扫街。”词语解释:凡界 拼音:fán jiè
人世间。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 叶真人 挈 唐天子 、 杨贵妃 、从臣 李白 来游月宫,此三人并是仙班,謫居凡界。”词语解释:十方界 拼音:shí fāng jiè
见“ 十方世界 ”。
词语解释:十方世界 拼音:shí fāng shì jiè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 阿难 , 无量寿佛 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衣和庵主 , 苏州 崑山 人也……有四偈,《咏藤龕》偈云:‘十方世界目前宽,抛却 云庵 过别山。’”亦省作“ 十方界 ”。 宋 陈师道 《观音菩萨画赞》之二:“愿我众生,从闻反原;尽十方界,一观世音。”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四》:“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徧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词语解释:水界 拼音:shuǐ jiè
水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岛中有国名 陀汗 ,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词语解释:楚界 拼音:chǔ jiè
指古 楚国 的疆界。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北截 吴 门疑地尽,南连 楚 界觉天低。”词语解释:景界 拼音:jǐng jiè
犹境界。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阴司景界好与人世不同呵。” 明 徐渭 《读龙惕书》:“虽若互发无端,而景界顿别,迷觉易知。”参见“ 境界 ”。
词语解释: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土地的界限。《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 汉 郑玄 笺:“ 召公 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脩其分理。”《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李存璋 引兵侵犯 山东 境界。” 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境界分 吴 楚 ,波涛混海天。”
(2).境况;情景。 宋 陆游 《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縈帘一缕香。”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
(3).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徐迟 《牡丹》:“那时被称为汉剧大王的老生 余洪元 已到达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每次演出,他都进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词语解释:女界 拼音:nǚ jiè
对妇女的总称。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女子军之跃起》:“数年以来,教育益溥,女界虽渐放光明,而扩张职权,尚无端倪。” 柳亚子 《放歌》:“女权痛零落,女界遭厄殃。”词语解释:田界 拼音:tián jiè
田地的边界。多置界石,以标志范围。《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因与 许国 争田界, 许 君诉於 楚 , 楚共王 为 许 君理直,使人责 郑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禄东赞 令 吐谷浑 降王 达延芒波结 划定田界。” 茹志鹃 《百合花》:“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词语解释:四界 拼音:sì jiè
(1).周围的界限。《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商南县推行山地包工的经验》:“在登记的时候,主要注明各块土地的座落、四界、土质。”参见“ 四至 ”。
(2).佛教语。即地、水、火、风。《俱舍论·界品一》:“颂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 唐 广宣 《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参见“ 四大 ”。
词语解释:四至 拼音:sì zhì
(1).从四方来到。《吕氏春秋·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
(2).犹四极。指四方极远之地。
(3).旧指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 清 《碑版文广例·书地界四至例》:“书地界四至,虽自 晋 太康 瓦莂有之, 唐 人则见於 开元 二十八年 王守泰 《记石浮屠》。后书东西南北四至之下,又总之曰,四至分明,永泰无穷。”《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的明白。”
词语解释:四大 拼音:sì dà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词语解释:边界 拼音:biān jiè
亦作“邉界”。
(1).指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西游记》第十三回:“此乃是大 唐 的山河边界。”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奉命勘定 中 俄 边界,立铜柱识之。”
(2).犹边境。《晋书·殷仲堪传》:“必使边界无贪小利,强弱不得相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李国英 徙治 重庆 ,二年奏言 蜀 寇逋窜 川 、 湖 、 陕 边界。”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光是最近两个月里头,他们就钻过两回 陕 甘 边界的大森林。”词语解释:租界 拼音:zū jiè
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口岸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老残游记》第十一回:“他却必须住在租界或外国,以骋他反背国法的手段。”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 中国 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八:“华界和租界成为两个国度似的,要越过那国界一般的铁丝网有各色各样的麻烦。”词语解释:管界 拼音:guǎn jiè
辖区
辖区的边界词语解释:瑶界 拼音:yáo jiè
犹玉界,仙境。 元 张翥 《苏武慢·对雪》词:“趁湖山晴晓,吟魂飞上,玉峯瑶界。”词语解释:竟界 拼音:jìng jiè
边缘;边界。竟,通“ 境 ”。《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 汉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公羊传·昭公元年》“与 莒 为竟也” 汉 何休 注:“与 莒 是正竟界,若言城中丘。”词语解释:碧落界 拼音:bì luò jiè
谓深绿色的海面。词语解释:百界 拼音:bǎi jiè
佛教语。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十界;十界中之各界亦皆具有十界,故总称百界。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尝欲改百界为九十一界,改千如为九百十如,改三千门为二千七百三十门。”词语解释:末界 拼音:mò jiè
指与人类相对而言的动物界。《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晋 杜预 注:“牛马风逸,盖末界之微事。”词语解释:犯界 拼音:fàn jiè
侵犯边界。《说岳全传》第二四回:“ 岳飞 因 金 兵犯界,守住要地。”京剧《将相和》第二三场:“你二人,一文一武,一将一相,同心辅 赵 , 秦 兵不敢犯界。”词语解释:各界 拼音:gè jiè
各种不同职业社会成员的总括。例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词语解释:器界 拼音:qì jiè
见“ 器世间 ”。
词语解释:器世间 拼音:qì shì jiān
佛教语。谓一切众生可居住之国土世界。《楞严经》卷二十:“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 真鉴 述:“世界即世间。别经云,世间有二:一者众生世间,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间,即无情器界。”亦省作“ 器界 ”、“ 器世 ”。 清 唐甄 《潜书·思愤》:“求道不与器界同,用力不与手足同。求道在我,用力在心。”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七章:“人人既享世俗之乐,则又当知器世虚假,躯壳无常。”词语解释:心界 拼音:xīn jiè
想象中的境界。 宋 苏辙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诗之一:“枉将眼界疑心界,不见中宵气浩然。”词语解释:龙界 拼音:lóng jiè
帝都,京都。 唐 崔湜 《登总持寺阁》诗:“宿雨清龙界,晨暉满凤城。”词语解释:郡界 拼音:jùn jiè
亦作“ 郡堺 ”。 谓郡治范围之内。《后汉书·袁閎传》:“﹝ 閎 ﹞父 贺 ,为 彭城 相。 閎 往省謁……既而辞去, 贺 遣车送之, 閎 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宋史·褚湛之传》:“ 孝建 元年,为中书令, 丹阳 尹。坐 南郡王 义宣 诸子逃藏郡堺, 建康 令 王兴之 , 江寧 令 沉道源 下狱, 湛之 免官禁錮。”词语解释:川界 拼音:chuān jiè
水际;水域。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 南朝 宋武帝 《游覆舟山》诗:“川界泳游鳞,巖庭响鸣鹤。”词语解释:俗界 拼音:sú jiè
凡界,尘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中丞存诚》:“中丞元是 须弥山 东峰 静居院 罗汉大德……謫来俗界五十年,年足合归,故来迎耳。非汝辈所知也。”词语解释:画界 拼音:huà jiè
划定疆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后汉书·史弼传》:“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先王建万国……分疆画界,各守土境。”词语解释:小世界 拼音:xiǎo shì jiè
局部天地词语解释:周界 拼音:zhōu jiè
球体或圆形体的表面或外部界限
圆的或曲线的围界。例如:在外墙的周界以内。词语解释:定界 拼音:dìng jiè
轮廓或界限的清晰区分。例如:一个清晰定界的问题。词语解释:阎浮界 拼音:yán fú jiè
即阎浮提。多泛指人世间。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阎浮界,阳世栽埋,又把俺这里门桯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须索向阎浮界中去走一遭!受享些荣华富贵,就中做些好事。”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中分统四大洲,亿万百千阎浮界,岳瀆山川。”参见“ 阎浮提 ”。
词语解释:阎浮提 拼音:yán fú tí
梵语,即 南赡部洲 。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 阎浮提 。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晋 法显 《佛国记》:“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有一僧﹞自作祭文云:‘唯灵生在阎浮提,不贪不妬。’” 清 钱谦益 《〈宋文宪公护法录〉序》:“抑岂知其夙受付嘱,开华严法界於阎浮提,其为云龙风虎,又有大焉者乎?”词语解释:学界 拼音:xué jiè
(1).指学术界。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 孔 北 老 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蹟也。”
(2).指教育界。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看 北平 学界,是非蜂起,难办之至。” 柳亚子 《十月十日纪事》诗之二:“胡姬也学祝华封,歌舞升平处处同。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自注:“闻民立某校以是日輟业。”词语解释:灵界 拼音:líng jiè
(1).谓最高境界。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沙士比 、 弥尔顿 、 田尼孙 以及 美 之 郎弗劳 诸子,只可与 杜甫 争高下,此其所以为国家诗人,非所语於灵界诗翁也。”
(2).神灵世界。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于是就有些人抛了地上的生活、人间的生活,逃入宗教的灵界,因为宗教是一个无知的隐遁地方。”词语解释:莲花世界 拼音:lián huā shì jiè
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安得三轮尽空,化作莲花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孔子 之太平世,佛之莲花世界……实境而非空想焉。”亦作“ 莲华世界 ”。 唐 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 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莲界千峯静,梅天一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