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留连 拼音:liú lián
亦作“ 留联 ”。
(1).犹滞留,滞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疏五过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犹流离,流浪。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蹇》:“留连多难,损其食粮。”
(3).耽搁;拖延。《后汉书·刘陶传》:“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魏书·宗钦传》:“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训,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长春集·跨上火箭篇》:“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连?”
(4).留恋不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礼闈,留联臺阁。”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题情》曲:“我就生也留连,死也留连,爱你心生死都不变。”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5).指沉醉逸乐之事。 宋 苏轼 《骊山》诗:“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公﹞言为世范,行为士则,留连《坟》《索》,怊悵文词。”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凡古人之诗,莫不为之留连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7).绵延;连续不断。《文选·嵇康〈琴赋〉》:“忽飘颻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吕延济 注:“留联,相连声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员外》诗:“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悵望近人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涛 ﹞居 浣花里 ,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 长安 道也,往来车马留连。”
(8).指连在一起。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9).挽留。 宋 梅尧臣 《翠羽辞》:“主人重客苦留连,急走鈿车令去取。”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公恐虏猝犯之,败其功,乃留连其使,数与之讲议,虽抑止其僭,亦不决然絶也。”
(10).水果名。产于 南洋 。 清 黄遵宪 《新加坡杂诗》之九:“絶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自注:“留连,果最美者。”词语解释:留客 拼音:liú kè
(1).使人留连忘返。《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记·滑稽列传》:“ 豹 曰:‘廷掾起矣。状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陈遵投辖》:“ 陈遵 閒尝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车辖投井中,史家记此一事,以见 遵 平时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瓒 《送张天民》诗:“湖鱼入饌常留客,沙鸟缘阶不畏人。”词语解释:留滞 拼音:liú zhì
亦作“ 留蹛 ”。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词语解释:留取 拼音:liú qǔ
犹留存。取,语助词。 宋 牟巘 《木兰花慢·饯公孙倅》词:“留取去思无限,江蘺香满汀洲。”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干戈尽戢文教崇,人间此时鱼化龙。留取 琼林 ,胜景无穷。”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贺程昆仑生日并送其之任皖城》词:“留取臂间长命缕,筭节过五日刚踰九,重为我先生寿。”词语解释:留住 拼音:liú zhù
(1).等待。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2). 宋 元 时一种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诣 德寿宫 恭请两殿往 浙江亭 观潮……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儿、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单则我家有个孩儿,唤做‘石留住’,今年二十岁了。”词语解释:留侯 拼音:liú hòu
秦 末, 张良 运筹帷幄,佐 刘邦 平定天下,以功封 留侯 。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白帝 幸 曲逆 , 鸿门 赖 留侯 。” 唐 张九龄 《送张说》诗:“ 山甫 归应疾, 留侯 功復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筌 註《黄帝阴符经》,推演幽奥,僉谓 鬼谷 留侯 復生。”词语解释:留待 拼音:liú dài
拖下来等待。例如:这事留待他明天回来再定。词语解释:留题 拼音:liú tí
(1).题字留念。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张天觉 ﹞过 汝州 香山 ,謁 大悲 ,留题於寺中。” 金 元好问 《李仲华〈湍流高树图〉》诗之二:“小景风流恰入时,留题纸尾竟何辞。”《红楼梦》第十七回:“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
(2).指题字的文字内容。 宋 陆游 《客怀》诗:“道左忽逢曾宿驛,壁间闲看旧留题。”词语解释:留心 拼音:liú xīn
(1).留下不走的心意。《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 吴起 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 秦 壤界,臣窃恐 起 之无留心也。”
(2).关注;关心。《文子·微明》:“圣人常从事於无形之外,而不留心於已成之内。”《宋书·何尚之传》:“刑罚得失,治乱所由,圣贤留心,不可不慎。” 金 元好问 《善人白公墓表》:“子男五人,长曰 彦升 ,留心典籍而不就举选。” 邹韬奋 《经历》四四:“稍稍留心 中国 救国运动的人,没有不知道有 沉钧儒 先生其人。”
(3).小心;当心。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边走边嘀咕,一个不留心,滑的一下掉在一个半人深的臭水沟里。”词语解释:留意 拼音:liú yì
关心;注意。《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汉书·元后传》:“上亦以皇后素谨慎,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废。”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转於文墨须留意,贵向烟云早致身。” 邹韬奋 《青年运动与抗战》:“但是我们如稍稍留意近代各国政治运动中青年所占的位置,便应该恍然大悟,深刻认识青年运动的重要。”词语解释:留恋 拼音:liú liàn
不忍离开或舍弃。 唐 韩愈 《惑春》诗之五:“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迴。”《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姐 难捨 王公子 ,公子留恋 玉堂春 。” 巴金 《杨林同志》:“这个 山东 小青年握着我的手一再说:‘你要再来啊!’我也感到留恋。我连声回答:‘我一定再来。’”词语解释:留行 拼音:liú xíng
(1).挽留,使不离去。《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 赵岐 注:“欲为王留 孟子 行。”
(2).停止行进。《韩非子·存韩》:“ 秦 发兵不留行,而 韩 之社稷忧矣。”《汉书·李广利传》:“ 贰师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诈,乃先至 宛 。” 颜师古 注:“留行,谓留止军,废其行。”
(3).指阻挡,阻碍。《汉书·韩安国传》:“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癕也,必不留行矣。” 颜师古 注:“留,止也。言无所碍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4).停止与前进。《隋书·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词语解释:留情 拼音:liú qíng
(1).留心;留意。《晋书·郭璞传》:“ 璞 復上疏曰……计去微臣所陈,未及一月,而便有此变,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恳恳之至也。”《周书·韦敻传》:“少爱文史,留情著述,手自抄録数十万言。”
(2).倾心;留注情意。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若教瞥见 红儿 貌,不肯留情付 洛神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留情一笑间,两人俱有意。”
(3).照顾情面而予以宽恕。《西游记》第九五回:“有人叫道:‘ 大圣 莫动手!莫动手!棍下留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 浩然 《艳阳天》第五五章:“越爱护一个领导,对他身上的错误越不留情。”词语解释:留宿 拼音:liú sù
(1).留下来住宿。《韩非子·十过》:“ 师涓 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復一宿习之。’ 灵公 曰:‘诺’,因復留宿。”《法苑珠林》卷一○八:“我已受三归五戒,心不懈怠,何畏惧乎?遂自留宿。”
(2).留人住宿。《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见之甚欢……因留宿閒语。”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 武举 ﹞见此女,投所好,强欲留宿。”词语解释:留欢 拼音:liú huān
留客欢宴。 唐 杜甫 《宴王使君宅题》诗之二:“泛爱容霜鬢,留欢卜夜阑。” 唐 罗隐 《寄前宣州窦常侍》诗:“往年西謁 谢玄暉 ,罇酒留欢醉始归。”词语解释:留作 拼音:liú zuò
留待以后用或有特别需要时用。例如:房里这块地方留作游戏室。词语解释:留下 拼音:liú xià
(1).谓把东西搁下。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八出:“你要好时,留下金珠买路,我便饶你去。”《水浒传》第四三回:“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
(2).留住下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房子﹞原备 安老爷 、太太、公子有事进城住的,平日自有留下的人家看守。”
(3).收受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 何小宋 ﹞又逼着他把满城文武所送的礼都一一退了,不许留下一份。”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们找出些破旧的东西,教他去换洋火……而他也就自己留下。”
(4).指付钱买下。 老舍 《骆驼祥子》三:“留下吧,给多少是多少;我把它们出了手,好到城里去谋生!”
(5).停留而攻下。《史记·吴王濞列传》:“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 汉 军车骑至,驰入 梁 楚 之郊,事败矣。”词语解释:留遗 拼音:liú yí
(1).留给;留存。 清 戴名世 《与弟书》:“宇宙间物,人尽取之,独读书一事留遗我辈。” 清 恽敬 《碧玉说》:“先生诗言玉失而復得,其诸先人之所留遗歟?” 鲁迅 《坟·人之历史》:“《创世记》谓今之生物,皆造自世界开闢之初,故《天物系统论》亦云免 诺亚 时洪水之难而留遗于今者,是为物种。”
(2).留存下来的事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中》:“惟三五之留遗,多存于《周官》之职守。”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词语解释:留眼 拼音:liú yǎn
谓留待以后目睹。 唐 杜甫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诗:“船经 一柱观 ,留眼共登临。” 张远 笺:“留眼,公留眼以待 严 耳。”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望乡从此始,留眼未须穿。” 宋 苏轼 《赠山谷子》诗:“ 黄 家小子名 小德 ,眉如长松眼如漆;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词语解释:留田 拼音:liú tián
屯田。《汉书·赵充国传》:“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词语解释:留香 拼音:liú xiāng
(1).保留香味。《初学记》卷二五引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 刘公 闻之见锡, 粤 女惹之留香。” 宋 陆游 《灯下对梅花独酌累日劳甚》诗:“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
(2).传说中的留香草。因其能留下芳香,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隋书·长孙晟传》:“ 晟 以牙中草秽,欲令 染干 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 染干 遽嗅之曰:‘殊不香也。’ 晟 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染干 乃悟。”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七:“新张锦幄间垂杨,四角觚稜八寳装。藉地煖茵趺坐輭,茸茸春草是留香。”词语解释:留难 拼音:liú nàn
指流连颠沛的艰难。 汉 焦赣 《易林·观之震》:“盘迂九迴,行道留难。”
无端阻留;故意刁难。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法苑珠林》卷三一:“智者若见有人欲出家,应勤方便,勿作留难。”《明史·邹缉传》:“前岁买办颜料……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因为 伦敦 美 领署的公文已到,所以略谈几句便算了事,未曾受到什么留难。”词语解释:留落 拼音:liú luò
(1).谓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驃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任忠厚 ﹞后坐上书入籍,留落不调者久之。”
(2).泛指东西沉落。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下:“然而到处都射着不安宁的苍白的光线--浓黑的夜色留落在下面,在溪谷里。”
(3).犹流落。谓穷困而随处飘泊。《新唐书·王琚传》:“ 李邕 故与 琚 善,皆华首外迁,书疏往復,以谴謫留落为慊。”《孽海花》第十二回:“这人如今穷了,留落在这里。”
(4).木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留落胥餘,仁频并閭。”或曰留即刘子,落即檴。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落,檴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司马相如列传》:“按,《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实如梨。’即此‘留’也。”词语解释:留影 拼音:liú yǐng
(1).留存影子、形迹。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怀风阴而送声,当月露而留影。”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明 徐渭 《画鹤赋》:“形骸易泯,不胜留影之难;楮墨如工,返寿终身之玩。”
(2).指照相留念。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照片的一张的上端,还题了‘党训班同学留影’七个小字。”词语解释:留芳 拼音:liú fāng
留下芳香。亦指留下好名声。 宋 欧阳修 《答钱寺丞忆伊川》诗:“惟有嵓桂花,留芳待归客。” 明 危素 《挽达兼善》诗:“要知汗竹留芳日,只在孤舟浅水时。”《花月痕》第四四回:“留芳眉史,歌蒿借孔雀之词;证果情天,文梓起鸳鸯之塚。”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如今富贵荣华在你的眼前,死也在你的眼前;留芳百世也在你,遗臭万年也在你,你要仔细的想想。”词语解释:留处 拼音:liú chǔ
留住,定居。《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汉书·食货志下》:“令饥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间,欲留,留处。” 颜师古 注:“至所在,有欲住者,亦留而处之。”词语解释:留中 拼音:liú zhōng
(1).指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 未央宫 ,留中不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诲 前后三奏,皆留中不行。”《孽海花》第二十回:“上头震怒,幸亏 龚尚书 善言解説,才把折子留中了。”
(2).指留在朝中任职。 唐 戴叔伦 《奉天酬别郑谏议》诗:“拜闕奏良图,留中沃圣謨。”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 吴畏斋 自 鄂 召,过 京口 ……既而留中为大蓬,未几,遂以秘撰帅 荆 。”词语解释:留守 拼音:liú shǒu
(1).居留下来看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上书:愿留守坟墓,独不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北征,伯叔留守故居。” 郁达夫 《出奔》:“﹝ 董玉林 ﹞向立在岸上送他们出发、替他们留守的长工,嘱咐了许多催款、索利、收取花息的琐事。”
(2).指军队进发时,留驻部分人员以为守备。《汉书·张良传》:“ 沛公 乃令 韩王成 留守 阳翟 。”《宋书·武帝纪上》:“五月,至 下邳 ,留船,步军进 琅邪 ,所过筑城留守。”
(3).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谓之“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则常设留守,多以地方长官兼任。至 北魏 始为正式命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王 北会诸侯於 黄池 , 吴国 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后汉书·张禹传》:“ 和帝 南巡祠园庙, 禹 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魏书·东阳王丕传》:“﹝ 高祖 ﹞车驾南伐, 丕 与 广陵王 羽 留守京师,并加使持节。”《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曰:“留守之制因此。”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留守之官,居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于宫门外而衙之。”其后历代沿置,职掌不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词语解释:留空 拼音:liú kòng
书写物或印刷品的词间或行间空白词语解释:留神 拼音:liú shén
注意;当心。《汉书·谷永传》:“此五者,王事之纲纪,南面之急务,唯陛下留神。”《魏书·张衮传》:“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思陵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 老舍 《茶馆》第三幕:“去吧, 小花 ,在路留神吉普车。”词语解释:留别 拼音:liú bié
多指以诗文作纪念赠给分别的人。 唐 杜牧 《赠张祜》诗:“数篇留别我,羞杀 李将军 。”《花月痕》第三回:“ 潄玉 便向 痴珠 道:‘这便是 荷生 去年留别之作,沉痛至此!’”《诗刊》1978年第10期:“据我所知,当时主席为革命工作需要必须离开家乡,这首词是写给 杨开慧 同志的留别之作。”词语解释:留都 拼音:liú dū
古代帝都新迁后,于旧都常设官留守,行其政事,称留都。 明太祖 建都 南京 , 成祖 迁都 北京 ,以 南京 为“留都”。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府官始则措置乖方,致人怨忿,终则擅离职守,逃往留都。” 清 侯方域 《马伶传》:“ 金陵 为 明 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 林纾 《程太宜人六十寿言》:“ 黄太冲 先生构祸於留都。”词语解释:留句 拼音:liú jù
留题诗文。 宋 苏轼 《游三游洞》诗:“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词语解释:留传 拼音:liú chuán
(1).谓从前的事物留下来传给后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 伯石 让卿, 王莽 辞政,当於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何事老来犹赋咏,欲将酬和永留传。”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传下来的。”
(2).流布;传开。留,通“ 流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九云 赠以诗, 秋鸿 答和云:‘闺娃倩访南来信,边士留传塞北衷。’”词语解释:留年 拼音:liú nián
(1).犹延年。亦指长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 唐 施肩吾 《修仙词》:“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 宋 陈师道 《赠寇国宝》诗之二:“留年看举天南翼,过目先空 冀 北羣。”
(2).指守岁。 宋 杨万里 《腊后》诗之一:“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词语解释:留日 拼音:liú rì
(1).整天;终日。《逸周书·大匡》:“哭不留日。” 孔晁 注:“留,尽也。”
(2).延误时日。《晏子春秋·外篇下二》:“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之数以教民,以为烦民留日,故制礼不羡于便事。” 吴则虞 集释引 刘师培 曰:“《淮南·齐俗训》云‘……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即本此文。‘旷日’,即‘留日’也。”
(3).留住日光。 唐 李华 《含元殿赋》:“飞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词语解释:留白 拼音:liú bái
(1).犹留言。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八:“车站外面的壁上四处都是用粉笔写的留白,是某某团部、某某营部或某某政治部叫所属的人员在某处集合或者前进。”
(2).谓食薤留下藠头。白,指薤的根部,即藠头,味美。《晋书·庾亮传》:“ 亮 噉薤,因留白, 侃 问曰:‘安用此为?’ 亮 云:‘故可以种。’ 侃 於是尤相称叹云:‘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词语解释:留子 拼音:liú zǐ
留居下来的人。《后汉书·窦融传》:“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节也。及遣 伯春 ,垂涕相送,慈父恩也……忍而弃之,谓留子何?” 李贤 注:“留子谓见在之子,对 伯春 ,故曰留也。”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窦融传》:“留子谓留於 汉 之子耳。”《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悽悽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吕延济 注:“留子,谓 康乐 住也;行客, 惠连 自谓也。”词语解释:留藏 拼音:liú cáng
犹储存。《新唐书·刘德威传》:“ 德威 於闺门友睦,为人宽平;平生所得奉禄,以分宗亲,无留藏。”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陈希夷 先生一睡或半岁或三数月……留藏真息,饮纳玉液。”词语解释:留后 拼音:liú hòu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北齐书·鲜宇世荣传》:“﹝ 武平 ﹞七年, 后主 幸 晋阳 ,令 世荣 以本官判尚书右僕射事,贰右 北平王 北宫留后。”《北史·齐北平王贞传》:“位 司州 牧、京畿大都督、兼尚书令、録尚书事。帝行幸,总留臺事。积年,后主以 贞 长大,渐忌之……令 冯士干 劾,繫 贞 於狱,夺其留后权。”参见“ 留守 ”、“ 留臺 ”。
(2).官职名。 唐 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新唐书·兵志》:“兵骄则逐帅,帅彊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於朝。”《旧唐书·裴度传》:“节度副使 王智兴 自 河北 行营率师还,逐节度使 崔羣 ,自称留后。”
(3). 北宋 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柳亚子 《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词语解释:留饮 拼音:liú yǐn
(1).留客宴饮;留下宴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贾 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高祖 使 陆贾 赐 尉佗 印为 南越 王。 陆 生至…… 尉佗 乃大悦 陆生 ,与留饮数月。”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三:“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
(2).中医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词语解释:留命 拼音:liú mìng
犹延年,长命。 唐 李商隐 《海上》诗:“直遣 麻姑 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词语解释:留壁 拼音:liú bì
指驻军设防。壁,军垒。《史记·留侯世家》:“愿 沛公 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飢疲,宜留壁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復进,未晚也。”词语解释:留客住 拼音:liú kè zhù
(1).原为 唐 代教坊曲名。后发展为词牌名。双调,有九十八字、九十四字两体,见《词谱》卷二六。
(2).古兵器名。一种头端有倒钩的长枪。《水浒传》第二回:“外面火把光中,照得钢釵……留客住,摆得似麻林一般。”《说岳全传》第二七回:“我们何不把兵马两边摆开,等他们来时,俱使长枪挠钩,强弓硬弩,飞爪留客住,两边修削。”词语解释:留好 拼音:liú hǎo
留恋与爱好。《汉书·史丹传》:“ 建昭 之间, 元帝 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留意於音乐。”词语解释:留髡 拼音:liú kūn
(1).《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主人留 髠 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薌泽,当此之时, 髠 心最欢,能饮一石。”后因称留客为“留髠”。 唐 陈陶 《赠别离》诗:“杨柳听歌莫向隅,鸡鸣一石留 髠 醉。” 宋 苏轼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诗之一:“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 髠 。” 清 姚鼐 《怀陈伯思》诗:“奉粟几时能饱 朔 ,合尊何处更留 髠 。”
(2).旧时亦特指青楼留客。 清 冯班 《赠徐娘》诗:“留 髠 席上人初醉,窥 宋 墙边月正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綺芬芳,行酒纠觴,留 髠 送客。”词语解释:留司 拼音:liú sī
唐 人称分司 东都 洛阳 者为留司。 宋 因之。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夜饮遂作春酒歌》:“前年持节将 楚 兵,去年留司在 东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刘开扬 笺注:“ 唐 人谓分司 东都 者为留司。”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孝权 ﹞迁留司虞部员外郎。” 方崧卿 注:“谓分司 东都 也。” 宋 王禹偁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挽歌》之八:“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词语解释:留台 拼音:liú tái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唐 宋 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 留臺 ”。《晋书·惠帝纪》:“﹝ 张方 ﹞劫帝幸 长安 ……僕射 荀藩 、司隶 刘暾 、太常 郑球 、 河南 尹 周馥 与其遗官在 洛阳 ,为留臺,承制行事,号为东西臺焉。”《晋书·安帝纪》:“辛亥,帝蒙尘于 潯阳 。庚申, 刘裕 置留臺,具百官。”《宣和遗事》后集:“是时朝廷所用 汪伯彦 、 黄潜善 初无远略, 东京 委之御史, 南京 委之留臺……所报皆道听涂説之言。”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词语解释:留步 拼音:liú bù
(1).停步。 唐 宋之问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诗:“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唐 羊士谔 《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诗:“留步苍苔暗,停觴白日迟。”
(2).主人送客,客人辞让之语。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 子明 ,奶奶,都请留步吧!” 巴金 《寒夜》二六:“到了楼梯口, 钟老 客气地要他留步,他却坚持着把客人送到大门。”词语解释:留屯 拼音:liú tún
驻军屯田。《汉书·赵充国传》:“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穀,威德并行。”《后汉书·南匈奴传》:“ 冯柱 将虎牙营留屯 五原 。” 宋 崔与之 《水调歌头·题剑阁》词:“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词语解释:留驻 拼音:liú zhù
军队、机关等留在某地执行任务词语解释:留事 拼音:liú shì
(1).积压的公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吾使人视 即墨 ,田野闢,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寧。”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堆案有留事,听歌无懽声。”
(2).指留守、留后一类的官职。《后汉书·荀彧传》:“ 兴平 元年, 操 东击 陶谦 ,使 彧 守 甄城 任以留事。”《南史·范泰传》:“ 伯通 意鋭,当令拥戈前驱;以君持重,欲相委留事,如何?”
(3).特指 唐 代节度留后。《新唐书·李德裕传》:“ 泽潞 刘从諫 死,其从子 稹 擅留事,以邀节度。”词语解释:留停 拼音:liú tíng
停留;停止。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盃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红色歌谣·竹片歌》:“努力扩大铁红军,全体动员莫留停。”词语解释:留身 拼音:liú shēn
(1).拘留人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蜀王 妃父 杨誉 ,在省竞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
(2).谓朝臣退去,请准独留,向上面奏。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本朝宰执日同进呈公事,遇欲有所密启,必先语閤门,使奏知。进呈罢,乃独留身,谓之留身。”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 文靖 早朝,留身,奏曰:‘闻禁中贵人暴薨,丧礼宜从厚。’”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干局》:“ 丁晋公 执政,不许同列留身,唯 王文公 一切委顺,未尝忤其意。 文正 谓 丁 曰:‘欲面求恩泽,又不敢留身。’ 丁 曰:‘如公不妨。’”
(3).指保住性命。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春二公论战》:“因策马归,故身不预难,其后卒以灭敌,盖留身有待也。”词语解释:留马 拼音:liú mǎ
(1).指 汉 时西域 宛王 留匿善马事。 武帝 爱 大宛 贰师城 善马,派使者持重金以请, 宛王 匿马不予,并杀使者。 武帝 怒,派 李广利 为贰师将军围攻 宛城 ,取善马数十匹,中马三千馀匹而归。见《汉书·李广利传》。 汉 刘向 《理甘延寿陈汤疏》:“今 康居国 强于 大宛 , 郅支 之号重于 宛王 ,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 延夀 、 汤 不烦 汉 士,不费斗粮,比于 贰师 ,功德百之。”
(2).引申指留下有用之材。 唐 黄滔 《谢试官启》:“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词语解释:留碍 拼音:liú ài
犹阻碍,障碍。《晋书·马隆传》:“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鎧,行不得前, 隆 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词语解释:留时 拼音:liú shí
延误时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词语解释:留话 拼音:liú huà
当要找的人不在时写字条或请人转告的话语词语解释:留迟 拼音:liú chí
稽留延迟。《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 法, 博望侯 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郭淮 ﹞奉使贺 文帝 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羣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 禹 会诸侯於 涂山 , 防风氏 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词语解释:留念 拼音:liú niàn
(1).留心;关怀。《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陈书·高祖纪下》:“朕膺兹寳歷,代是天工,留念官方,庶允时中。” 宋 苏轼 《乞岁运额斛以到京定殿最状》:“伏望朝廷留念餽运事大,特赐检会前奏,一处详酌施行。”
(2).舍不得离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太平广记》卷十六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起曰:‘所以不即去,恐有留念。今既相厌,去亦何难。’”
(3).留为纪念。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当这几位新识的朋友,正在彼此签名留念时, 孙亮 已从那边兴冲冲地赶来。”词语解释:留言 拼音:liú yán
(1).访人不遇或自己离开时,留下要说的话。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部不在》诗之三:“ 德公 方上冢, 季路 独留言。”
(2).今多指用书面形式留下的话,如留言簿、留言牌。词语解释:留海 拼音:liú hǎi
即刘海。指妇女或儿童垂在额头上的短发。 朱自清 《阿河》:“她的头发早已是刷得光光的,覆额的留海也梳得十分伏贴。”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的留海。”参见“ 刘海 ”。
词语解释:刘海 拼音:liú hǎi
(1).见“ 刘海蟾 ”。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词语解释:留计 拼音:liú jì
(1).留意计算,仔细筹划。《战国策·齐策一》:“今无臣事 秦 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计。” 鲍彪 注:“留计,留意计之。”《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计!”
(2).谓搁置原定计划。《战国策·秦策五》:“使 秦 而欲屠 赵 ,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鲍彪 注:“留,不决也。”词语解释:留子嗟 拼音:liú zǐ jiē
(1). 春秋 时 周 大夫,贤而有功,曾被逐于朝,国人思之。《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 留子嗟 。” 郑玄 笺:“ 子嗟 放逐於朝,去治卑贱之职。所在则治理,所以为贤。”
(2).泛指不容于朝的贤者。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世间谁似老兄弟,篤爱不復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 留子嗟 。”词语解释:留黄 拼音:liú huáng
黑黄色。《后汉书·礼仪志下》:“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冠用留黄色。”词语解释:留种 拼音:liú zhǒng
留存种子词语解释:留幕 拼音:liú mù
古方言。长夹衣。《释名·释衣肢》:“留幕, 冀州 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安也;幕,络也;言牢络在衣表也。”一说,指裤。《事物异名录·服饰·袴》引 明 夏树芳 《词林海错》:“袴,谓之留幕, 冀州 所名。”词语解释:留犁 拼音:liú lí
古时 匈奴 人使用的饭匕。犁,也写作“犂”。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挠留犁之酒,经略不前;失 燕支 之山,下马而去。”参见“ 留犂挠酒 ”。
词语解释:留犁挠酒 拼音:liú lí náo jiǔ
《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与单于及大臣俱登 匈奴 诺水 东山 ,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犂挠酒,以 老上单于 所破 月氏王 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径路, 匈奴 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犂,饭匕也。挠,和也。契金著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 汉 时 汉 与 匈奴 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犂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犂挠酒得戎心,绣袷通欢岁月深。” 宋 秦观 《送林次中奉使契丹》诗:“留犂挠酒知胡意,尺牘貽书见 汉 情。”词语解释:留饭 拼音:liú fàn
留客用饭。《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若 冯 家留饭,坐得久时,千万劳你催促一声。”词语解释:留鸟 拼音:liú niǎo
动物学名词。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而不因季节不同而迁徙的鸟,如画眉、喜鹊等。相对于候鸟而言。词语解释:留爪 拼音:liú zhǎo
指燕子。 唐 李峤 《燕》诗:“勿惊留爪去,犹冀识 吴 宫。”原注:“《吴地记》:‘ 吴 宫中剪燕爪留之,以记更来。’”词语解释:留骖 拼音:liú cān
谓停车。 宋 苏轼 《东湖》诗:“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驂。”词语解释:留思 拼音:liú sī
(1).犹留心,关心。《淮南子·人间训》:“是故圣人者,常从事於无形之外,而不留思尽虑於成事之内。”《后汉书·杨震传》:“﹝陛下﹞留思庶政,无敢怠遑。”
(2).留念,怀恋。《楚辞·刘向〈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 王逸 注:“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顾而视 郢 都,想见乡邑,思念君也,故涕渐渐而下流。”
(3).谓文思滞涩。《新唐书·韦承庆传》:“﹝ 承庆 ﹞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詔令,未尝著藁。” 宋 陈亮 《〈谪仙歌〉序》:“欣观《李白集》,高吟数篇,皆古今不经人道语,骚章逸句,洒然无留思。”词语解释:留犊 拼音:liú dú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遂称疾篤”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载, 寿春 令 时苗 ,少清白。到任时乘薄軬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馀,牛生一犊。离任时,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 淮 南所生有也。”又《晋书·羊祜传》载, 鉅平侯 羊篇 “歷官清慎,有私牛於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后以留犊喻居官清廉,纤介不取。 南朝 梁元帝 《后临荆州》诗:“所冀方留犊,行当息饮羊。”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上有明王颁詔下,重选贤良恤孤寡。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词语解释:留款 拼音:liú kuǎn
挽留款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裕陵睠贤士》:“公遣舟邀取至郡,留款数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亲王迎谒》:“ 万历 六年,故相 江陵 张公 ,以葬父归。过 南阳 , 唐王 出郊謁,具宾主,及答拜留款。”《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他若好意留款,当然有些賫发。”词语解释:留使 拼音:liú shǐ
唐 制:赋税中应送缴节度、观察使府者,初名送使,后称留使。《旧唐书·食货志上》:“令州县铸钱……其铸本,请以留州、留使年支未用物充,所铸钱便充军府州县公用。”《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不欲令有积聚,係官财货留使之外, 延朗 悉遣取之。”《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唐 制:诸州财赋为三。一上供,输之京师以供上用也;二送使,输送於节度、观察使府;三留州,留为州家用度。其后天下悉裂为藩镇,支郡则仍谓之留州,会府则谓之留使。”词语解释:留邸 拼音:liú dǐ
指 唐 时节度留后的官署。 唐 杜牧 《赖师贞除怀州长史周少鄘除虢州司马等制》:“ 师贞 主大藩留邸之事, 少鄘 专史阁错杂之务,皆公谨岁久,官次宜迁。” 唐 杜牧 《景思齐等授官知宣武军进奏官制》:“诸侯之任,各有职贡,小者得循事例,大者决於朝廷,闻白啟导,属在留邸,尔等咸以谨密,能膺任使。”词语解释:留镇 拼音:liú zhèn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汉 孔融 《与张紘书》:“闻大军西征,足下留镇,不有居者,谁守社稷?”《后汉书·阴识传》:“帝每廵郡国, 识 常留镇守京师,委以禁兵。”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曾祖 载 ,为 宋王 司马,留镇 关中 。” 唐 李峤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万骑时巡,不陪游於 渭 北;四关镇守,独延欷於 周南 。”参见“ 留守 ”、“ 留臺 ”。词语解释:留目 拼音:liú mù
犹注目,注视。《南齐书·刘琎传》:“ 璡 与友人 孔澈 同舟入东, 澈 留目观岸上女子, 璡 举席自隔,不復同坐。”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遐墓志铭》:“ 日南 金柱, 合浦 珠泉,曾莫经怀,未尝留目。” 明 袁宏道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诗:“古鼎时留目,蛮音每塞聪。”词语解释:留止 拼音:liú zhǐ
(1).停留;居住。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孔子 周流,无所留止。” 北周 庾信 《齐王进苍乌表》:“无令赤凤留止,偏为瘞玉之歌。”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许 欲留止,寻伉儷之好,不可。”
(2).挽留。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