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轸上声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末字词组
畦畛郊畛封畛蹊畛隐畛疆畛  
连畛径畛防畛区畛畛畛   

词语解释:畦畛  拼音:qí zhěn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词语解释:连畛  拼音:lián zhěn
(1).满田;连片。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唐 湛贲 《日五色赋》:“祥光旁烛,偏宜连畛之瓜;瑞彩下临,更并建社之土。” 宋 梅尧臣 《希深所居官舍新得府相蔬圃以广西园》诗:“烟畦偶连畛,蕙圃得增墟。”
(2).接连不断。 唐 柳宗元 《送辛生下第序略》:“其沉没厄困之士,闔户塞竇而得荣名者,连畛而起。”
词语解释:郊畛  拼音:jiāo zhěn
郊界,郊野。《文选·张衡〈东京赋〉》:“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返乎郊畛。” 薛综 注:“郊畛,谓郊界也。” 唐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百泉縈草木,万井布郊畛。”
词语解释:径畛  拼音:jìng zhěn
田间道路。语本《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唐 孔颖达 疏:“一夫之间有通水之遂,广深各二尺也,此遂上即有一步径以通牛马;其十夫有通水之沟,广深各四尺也,此沟上即有一径畛,以通大车。” 清 林颐山 《经述·释井田一》:“ 汉 魏 时井田之制虽亡,其沟洫径畛或有存者。”
词语解释:封畛  拼音:fēng zhěn
(1).封地的边界。《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五等之礼,不革于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者,岂玩二王之祸而闇经世之筭乎?”
(2).泛指疆界。《新唐书·裴度传》:“ 魏博 军度 黎阳 ,即叩贼境,封畛毗联,易生顾望,是自战其地。” 章炳麟 《序种姓上》:“古者民知渔猎,其次畜牧,逐水草而无封畛。”
词语解释:防畛  拼音:fáng zhěn
犹畛域。喻隔阂。 宋 王安石 《大理丞杨君墓志铭》:“然恃其能,奋其气,不治防畛以取通於世,故终於无所就以穷。”
词语解释:蹊畛  拼音:qī zhěn
指小路。 清 张庚 《倪云林〈溪山无尽图〉》诗:“崇峰侧岭絶蹊畛,荒寒似写乱后村。”
词语解释:区畛  拼音:qū zhěn
区域范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清 王夫之 《君相可以造命论》:“至大而无区畛,至简而无委曲,至常而无推移者,命也。”
词语解释:隐畛  拼音:yǐn zhěn
犹隐赈。 王闿运 《衡阳常氏家庙碑》:“东临 湘 川,西眺城邑,流泽浩汗,增福隐畛。”参见“ 隐賑 ”。
词语解释:隐赈  拼音:yǐn zhèn
众盛;富饶。隐,通“ 殷 ”。《文选·左思〈蜀都赋〉》:“邑居隐賑,夹江傍山。” 刘逵 注:“隐,盛也。賑,富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王都隐賑而封。” 周振甫 注:“隐賑:即殷賑,指富有。” 严复 《原强》:“东土之人,见西国今日之财利,其隐賑流溢如是,每疑之而不信。”
词语解释:畛畛  拼音:zhěn zhěn
平坦整齐貌。 明 宋濂 《燕书》之九:“ 腹击 至 赵 , 赵 苫成 常与之出游,指河山曰:‘畛畛乎有截也。’指民物曰:‘棼棼乎众多也。’”
词语解释:疆畛  拼音:jiāng zhěn
地界;界限。《新唐书·元载传》:“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地广袤际,西不见疆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