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首字词组
疙童疙皱疙瘩汤疙巴疙疸   
疙秃疙里疙瘩疙疙瘩瘩疙瘩疙疤   

词语解释:疙童  拼音:gē tóng
长黄癣的未成年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丑扮疙童,持锹上。”
词语解释:疙秃  拼音:gē tū
头上突起的疮疖。《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扢秃,血流至耳,见者以为爱之至也。”《正字通·疒部》引作“疙秃”。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一:“不是头部生疙秃,便是眼睛患红肿。”
词语解释:疙皱  拼音:gē zhòu
苦恼;发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双儿心意两相投,夫人白甚閒疙皱!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词语解释:疙里疙瘩  拼音:gē lǐ gē dā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词语解释:疙瘩汤  拼音:gē dā tāng
带汤的面食,将面粉用水拌成面疙瘩,放入开水锅中,煮熟连汤吃
词语解释:疙疙瘩瘩  拼音:gē gē dā dá
见“ 疙里疙瘩 ”。
词语解释:疙里疙瘩  拼音:gē lǐ gē dā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词语解释:疙巴  拼音:gē bā
犹锅巴。 任红举 《苏环打虎》:“这大嫂赶紧往回跑,心想:‘哎哟,灶里该退火啦!红枣稀饭八成都煮成干疙巴罗!’”
词语解释:疙瘩  拼音:gē dā
(1).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2).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3).特指结子。
(4).方言。指某一处所或时间。
(5).堆;块。
(6).麻烦;别扭。
(7).不爽气,爱挑剔。
(8).疑虑或不易解决的问题。
词语解释:疙疸  拼音:gē dǎn
同‘疙瘩’。
词语解释:疙疤  拼音:gē bā
疮口或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梁斌 《红旗谱》八:“ 冯老兰 这么一说,像揭着 冯贵堂 头上的疮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