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老病 拼音:lǎo bìng
(1).年老多病。《汉书·韦贤传》:“时 贤 七十餘,为相五岁,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旧病。曾经患过而未根治的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陈先生 因拳术医好了老病,所以赞不绝口。”词语解释:衰病 拼音:shuāi bìng
衰弱抱病。 唐 吴融 《阌乡寓居·阿对泉》诗:“六载抽毫侍禁闈,不堪衰病决然归。”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二:“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老夫衰病,不久於世。”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这位衰病侵寻的老太太,还得把她消磨且尽的精力,灌注到全家的一切,作全家的中枢呢!”词语解释:卧病 拼音:wò bìng
因病卧床。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子容》诗:“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而先生自劾罢都御史 彭茶陵 ,直声震天下。后竟卧病不起,悲夫!”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四》:“当他( 李四光 )在 重庆 卧病时,一天早晨忽然接到 印度 的 萨尼 教授来信。”词语解释:贫病 拼音:pín bìng
(1).既穷且病。《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宋 陆游 《秋夜读书》诗:“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凡是稍有天赋的人,总要为贫病忧患所苦。”
(2).指既穷且病的人。《管子·轻重丁》:“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賑贫病。”词语解释:酒病 拼音:jiǔ bìng
犹病酒。因饮酒过量而生病。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养生非酒病,难隐题诗名。” 清 黄景仁 《钱塘舟次》诗:“风雪衣单知岁晚,江湖酒病与年深。”词语解释:扶病 拼音:fú bìng
支撑病体。亦指带病工作或行动。《礼记·问丧》:“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唐 包佶 《答窦拾遗卧病见寄》诗:“今春扶病移沧海,几度承恩对白光。”《明史·杨慎传》:“扶病驰万里,惫甚。”《红楼梦》第一○八回:“ 凤姐 也不敢推辞,在 贾母 前扶病承欢。”词语解释:疾病 拼音:jí bìng
(1).泛指病。《周礼·天官·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贾公彦 疏:“疾病两言之者,疾轻病重。” 汉 王充 《论衡·谴告》:“血脉不调,人生疾病。”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疾病之隐伏,必有骤发之日。”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到处是成群的跳蚤,打成团的蚊子,和数不过来的臭虫,黑压压成片的苍蝇,传染着疾病。”
(2).指病人。《史记·乐书》:“是故彊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3).病重。《论语·子罕》:“子疾病, 子路 使门人为臣。” 何晏 集解:“ 包 曰:‘疾甚曰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年八月, 亮 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族孙 立 疾病,以儿女託。”词语解释:抱病 拼音:bào bìng
有病在身;患病。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夜则忍飢卧,朝则抱病眠。”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有苍头至,云 盼奴 于月前已抱病殁。” 温见 《寄锺寒云》诗:“十年同抱病,万里各求生。” 冰心 《寄小读者》一:“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词语解释:百病 拼音:bǎi bìng
各种疾病。《吕氏春秋·情欲》:“百病怒起,乱难时至。” 汉 枚乘 《七发》:“精神越渫,百病咸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词语解释:谢病 拼音:xiè bìng
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战国策·秦策三》:“ 应候 因谢病,请归相印。” 宋 陆游 《农家》诗:“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某惭恧谢病归。”词语解释:久病 拼音:jiǔ bìng
长期患病。例如:久病不起。词语解释:同病 拼音:tóng bìng
(1).患同一疾病。《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张茜 《陈毅同志诗词选集编成题后》诗之一:“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遗作见生平。”
(2).比喻遭遇相同。 唐 杜甫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窜身来 蜀 地,同病得 韦郎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方同病,詎忍波累?”
(3).指遭际相同者。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参见“ 同病相怜 ”。
(4).有同样毛病、缺点。 明 李贽 《与弱侯书》:“今兄之认真,未免与僕同病,故敢遂以此説进。”词语解释:成病 拼音:chéng bìng
得病,生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卫 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氏 思想不过,成病而死。”词语解释:养病 拼音:yǎng bìng
因患病而调理休养。《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沙汀 《风浪》:“吃过早饭她就背上奶娃,到磨盘上参加土改, 申大哥 留在家里继续养病。”词语解释:羸病 拼音:léi bìng
衰弱生病。《韩非子·十过》:“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身体羸病,故杖以扶身。” 唐 韩偓 《伤乱》诗:“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词语解释:民病 拼音:mín bìng
民众的苦难。《周礼·地官·司救》:“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宋 张孝祥 《与胡帅书》:“ 孝肃公 一代伟人,名盖夷虏,其忠言嘉謨,既已行之当时,补衮职而起民病,遗稿所传,又当使凡为士大夫者家有而日见之。” 明 宋濂 《赠吴府伴读陈生孟旸序》:“且察夫民病,请免夏赋之丝,频役之军,与夫輓运芻茭之艰。”词语解释:生病 拼音:shēng bìng
发生疾病。《水浒传》第六七回:“ 李逵 道:‘兄弟若闲,便要生病,若不叫我去时,独自也要去走一遭。’”《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是 雯青 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何况此时是 雯青 自己生病呢!”词语解释:作病 拼音:zuò bìng
发生疾病,致病。《晋书·顾荣传》:“﹝ 顾荣 ﹞恒纵酒酣畅,谓友人 张翰 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词语解释:竞病 拼音:jìng bìng
南朝 梁 曹景宗 ,破 魏 而归, 武帝 于 华光殿 宴饮联句,令 沉约 赋韵。至 景宗 ,韵已用尽,唯馀竞、病二字, 景宗 操笔立成一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 武帝 及群臣惊叹不已。见《南史·曹景宗传》。后因以“竞病”指作诗押险韵。 宋 苏轼 《王巩以诗送将官梁交且见寄次韵答之》:“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将军竞病诗成处,南浦春归兰玉丛。”词语解释:肺病 拼音:fèi bìng
肺部的疾病。今多指肺结核。 唐 杨巨源 《答振武李逢吉判官》诗:“近来时辈都无兴,把酒皆言肺病同。”《儒林外史》第八回:“家君年老,常患肺病,不耐劳烦。” 冰心 《两个家庭》:“大夫说他已得了第三期肺病,恐怕不容易治好。”词语解释:春病 拼音:chūn bìng
(1).春季发生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唐 王涣 《惆怅》诗:“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万事乖。” 唐 白居易 《自问》诗:“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2).相思之病。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长有梦魂迷别浦,岂无春病入离心。”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五章:“女弟此言非确,实则人传彼姝春病颇剧耳。”词语解释:移病 拼音:yí bìng
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汉书·公孙弘传》:“使 匈奴 ,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 弘 乃移病免归。” 颜师古 注:“移病,谓移书言病也。”《新唐书·房琯传》:“ 琯 方日引 刘秩 、 严武 与宴语,移病自如。” 宋 曾巩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闻君至,移病不出。”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于鳞 不乐,移病乞归。”词语解释:忧病 拼音:yōu bìng
犹言忧愁痛苦。《诗·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汉 郑玄 笺:“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词语解释:诗病 拼音:shī bìng
(1).谓好诗成癖。 唐 司空图 《即事》诗之五:“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二折:“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诗百篇。”
(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宋 刘攽 《中山诗话》:“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参见“ 八病 ”。
词语解释:八病 拼音:bā bìng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南 齐 永明 中 沉约 等倡声病说,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沉氏四声考》下。词语解释:得病 拼音:dé bìng
患病,生病。《太平广记》卷一六一引《灵鬼志》:“ 晋 南郡 议曹掾姓 欧 ,得病经年,骨消肉尽,巫医备至,无復方计。”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反正咱不能眼看着老乡的孩子得病不管。”词语解释:利病 拼音:lì bìng
(1).犹利弊,利害。《淮南子·要略》:“兆见得失之变,利病之反,所以使人不妄没於势利,不诱惑於事态。”《新唐书·杨瑒传》:“帝尝召宰相大臣议天下户版 延英殿 , 瑒 言利病尤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文学之士,不至遗弃,又通知民间利病,以其曾试於外也。”
(2).优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季绪 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3).利于治病。《越绝书·外传计倪传》:“苦药利病,苦言利行。”词语解释:鹤病 拼音:hè bìng
指妻子卧病。 唐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犬书曾去 洛 ,鹤病悔游 秦 。” 王琦 汇解:“古诗:‘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方。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啣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自摧頽。’诗用此事,当因其妇卧病故歟?”词语解释:起病 拼音:qǐ bìng
(1).病愈。《晏子春秋·谏上九》:“ 晏子 起病而见公。” 张纯一 注:“起病,病愈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县一来是新起病的人,元神未復;二来连日沉酣糟粕,趁着酒兴,未免走了酒字下这道儿;三来这晚露坐夜深,着了些风寒:三合凑又病起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余起病补官,年未四十。”
(2).谓人病愈后亲友设宴招待、赠送物品表示祝贺。《水浒传》第六四回:“这里却説 梁中书 在城中,正与 索超 起病饮酒。”《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太尉夫妻好生欢喜,办下酒席,一当起病,一当送行。”
(3).治病。 明 叶宪祖 《丹桂钿盒》第五折:“起病从来须妙药,合婚必定用良媒。” 明 李贽 《曹公》之二:“夫文章可以起病,是天下之良药不从口入而从心授也。”
(4).生病;得病。《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夫人备将起病根由尽数説与太医知道。” 明 高攀龙 《语》:“千病万痛,有一不起病於身者乎?” 巴金 《春》二五:“不晓得是怎样起病的。”词语解释:禅病 拼音:chán bìng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圆觉经》:“ 大悲世尊 快説禪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稳。”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明 李贽 《杂说》:“种种禪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於天下之至文也。”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 南朝 宋 沮渠京声 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清 曹寅 《七月十日天池柳下纳凉分韵》之二:“欲除内热生禪病,乍茹新凉胜蔗甘。”词语解释:贫非病 拼音:pín fēi bìng
孔子 弟子 原宪 居 鲁 而贫, 子贡 轩车大马而见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 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 应之曰:‘ 宪 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 宪 贫也,非病也。’ 子贡 逡巡而有愧色。”见《庄子·让王》。后因以“贫非病”作安贫乐道之典。 宋 陆游 《题庵壁》诗:“身存但倚贫非病,齿落方惭豁可憎。”词语解释:维摩病 拼音:wéi mó bìng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词语解释:救病 拼音:jiù bìng
治病。《吕氏春秋·劝学》:“夫弗能兑而反説,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 高诱 注:“救,治也。”词语解释:余病 拼音:yú bìng
(1).未痊愈的病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復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餘病。”
(2).后遗症。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脑袋又恰巧磕在石头上,便晕过去了……他们回到养老堂里,倒也并没有什么余病,到第三天, 伯夷 就能够起床了。”词语解释:心病 拼音:xīn bìng
(1).心有病;心脏病。《素问·标本病传论》:“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有心病,你不信,再摸摸,你听听,扑腾扑腾的。”
(2).心中忧虑而引起疾病。亦指心中忧虑引起的疾病。《易·说卦》:“坎为水,为沟瀆,为隐伏……其於人也,为加忧,为心病。” 孔颖达 疏:“为心病,忧其险难,故心病也。”《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唐 孔颖达 疏:“既久而不来,每有所言,思此伯也,使我心病。”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多日以来, 潘区长 受的刺激太多太深,遂成心病。”
(3).特指相思病。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司户不遂其愿,成了相思之病。自古説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 盼奴 来,医药怎得见效?” 清 李渔 《蜃中楼·寄恨》:“我害的是心病,岂是饮食药饵调剂得好的。”
(4).指隐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一句话,正中了 法轮 的心病,如何应承得?”
(5).精神病。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狱成,知諫院 张择行 録问,驳 繁用 非心病,詔復騐,定 繁用 配 广南 牢城。”词语解释:旧病 拼音:jiù bìng
经历时间很长、时犯时愈的病;宿疾。例如:旧病复发。词语解释:问病 拼音:wèn bìng
问候病人。《史记·佞幸列传》:“太子入问病, 文帝 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谁知我伯母病了,伯父正在那里纳闷,少不免到上房去问病。”词语解释:渴病 拼音:kě bìng
即消渴病。 唐 罗隐 《听琴》诗:“不知一盏 临邛 酒,救得 相如 渴病无?”词语解释:时病 拼音:shí bìng
(1).当时的弊病。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所以顺人情而急时病也。”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今所属有此灾异,故当忧思本朝,建言时病以箴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措置失宜》:“道路之言,切中时病。”
(2).时疫;流行病。《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 王春春 ﹞数日前,时病死了。”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此间已大有夏意……但时病尚不及 北平 之盛。”词语解释:声病 拼音:shēng bìng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词语解释:大病 拼音:dà bìng
(1).死的婉辞。《庄子·徐无鬼》:“ 仲父 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陆德明 释文:“大病,谓死也。”《礼记·檀弓上》:“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 陈澔 集说:“大病,死也,讳之之辞。”
(2).重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常抱刻骨之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哎!’ 老韩 应了一声,声音就象是大病当中的呻吟。”词语解释:中病 拼音:zhōng bìng
击中时弊。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储思必深,摛词必高,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趋怪走奇,中病归正。”词语解释:称病 拼音:chēng bìng
借口生病。《战国策·秦策二》:“ 张仪 至,称病不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病閒居,不慕官爵。”词语解释:诟病 拼音:gòu bìng
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郑玄 注:“詬病,犹耻辱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若夫 文王 日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詬病矣。” 元 揭傒斯 《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正序》:“而犹未能浸淫乎 三代 之教者,旬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詬病之风未除也。” 夏衍 《也谈戏剧语言》:“‘戏剧语言’之受人诟病,说来也已经是‘老奶奶的被窝--盖有年矣’的事了。”词语解释:急病 拼音:jí bìng
(1).急于解救困难;解难。《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今我不如 齐 ,非急病也。”《宋书·何尚之传》:“泉布废兴,未容骤议……自非急病权时,宜守久长之业。” 明 唐顺之 《读〈春秋〉》:“使 桓 文 而试於勤王,诚於攘夷急病,而其柄则倒持也,其分则上陵也……况其借名勤王,而实则自殖;阳为急病,而阴欲养乱也。”
(2).指突然发作、来势凶猛的疾病。如:急性脑膜炎、急性阑尾炎。词语解释:国病 拼音:guó bìng
国疾。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由绩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国》:“种萱盈九畹, 苏子 忧国病。”参见“ 国疾 ”。
词语解释:国疾 拼音:guó jí
国家的祸患。《后汉书·荀彧传赞》:“ 彧 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迹疑心一。”词语解释:相思病 拼音:xiāng sī bìng
指男女相思所引起的烦恼、郁闷,以至憔悴、瘦损等现象。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孙五哥》:“世俗所言相思病,有之否?我比日厌厌不聊赖,肠皆掣痛如寸截,必以此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休道这生,年纪儿后生,恰学害相思病。”《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可知道这秃驴词内都有赏‘新荷’之句,他不是害什么心病,是害的相思病。” 沉从文 《主妇集·王谢子弟》:“ 湘云 这小孩子,真是害了相思病。”词语解释:死病 拼音:sǐ bìng
不治之症。《孔丛子·嘉言》:“夫死病不可为医。” 宋 张畋 《九河公语录》:“头上疮,公勿疑,不是死病。”词语解释:疲病 拼音:pí bìng
(1).困穷。《韩非子·初见秦》:“是故兵终身暴露於外,士民疲病於内,霸王之名不成。”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是时军旅暴兴,运路险涩,公随宜区处,资粮丰给,而民不疲病。”
(2).疾病;疲乏。 三国 魏 嵇康 《诣蒋公文》:“负薪疲病,足力不彊。”《南史·隐逸传下·沉麟士》:“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是以披褐负杖,忘其疲病。”《水浒传》第一○五回:“如此溽暑,军士往来疲病。”词语解释:宿病 拼音:sù bìng
旧病。《新唐书·李百药传》:“会 高祖 遣使招 伏威 , 百药 劝朝京师,既至 歷阳 ,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宋 司马光 《其夕宿独乐园诘朝将归赋诗》:“宿病岑岑犹带酒,无眠耿耿不禁茶。” 清 周亮工 《阿丘僧舍坐雨怀人》诗:“宿病未痊寒食近,无端更梦 浣纱溪 。”词语解释:辞病 拼音:cí bìng
(1).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不就某种职务或不做某件事。《后汉书·郭丹传》:“大司马 严尤 请 丹 ,辞病不就。”
(2).谓害怕生病而推辞做某种有损健康的行为。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词语解释:四病 拼音:sì bìng
佛教语。指修行中的四种弊病。 宋 苏轼 《送寿圣聪长老偈》序:“佛説:作、止、任、灭,是谓四病。”词语解释:世病 拼音:shì bìng
时弊。 宋 梅尧臣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诗:“安能小 仲尼 ,岂不识世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金应珪 《词选后序》云:‘近世为词,厥有三蔽……故论诗则古近有祖禰,而谈词则《风》《骚》若河汉,非其惑歟!’此论深中世病。”词语解释:染病 拼音:rǎn bìng
患病。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这里有个 李德昌 ,他去 南昌 做买卖回来,利增百倍,如今在城南五道将军庙里染病。”《水浒传》第五八回:“ 林冲 答道:‘……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是时炎瘴已炽,官兵染病者相继。”《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词语解释:文园病 拼音:wén yuán bìng
汉 司马相如 曾任 孝文园 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二:“ 河阳 官罢文园病,触绪萧然。”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张医》诗之二:“独抱文园病,逢君试一谈。” 清 曹寅 《怀高澹人学士》诗:“易痼文园病,曾分萧寺灯。”亦作“ 文园病渴 ”、“ 文园渴病 ”。 清 宋琬 《书成伾岚年兄异梦卷》诗:“苕荣入梦事偏奇,萧瑟文园病渴时。” 吴虞 《谢素卿自灌县寄雪梨兼呈玉叔》诗之四:“甘芳也抵金茎露,解得文园渴病无?”词语解释:应病 拼音:yìng bìng
唐 时传说中的一种怪病,患者说话,体内即有应声。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洛州 有士人患应病,语即喉中应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有患应病者,问医官 苏澄 ,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此中輒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復应如初。 澄 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参见“ 应声虫 ”。
词语解释:应声虫 拼音:yīng shēng chóng
(1).传说 唐 宋 时有人患怪病,腹内生虫;人说话,虫即小声应之,是为应声虫。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余友 刘伯时 ,尝见 淮西 士人 杨勔 ,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輒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之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所不应者,当取服之。’ 勔 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等亦记载此事。最早的记载见于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与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但未提及应声虫。参见“ 应病 ”。
(2).比喻自己无主见,只知随声附和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杨用修 笑今之儒者,皆 宋 儒之应声虫。吾以为 孔颖达 ,真 郑康成 之应声虫也。” 沙汀 《困兽记》十五:“只有 吕康 一点不肯让步,申言他要坚持他的意见到底,不愿做应声虫。”
词语解释:应病 拼音:yìng bìng
唐 时传说中的一种怪病,患者说话,体内即有应声。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洛州 有士人患应病,语即喉中应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有患应病者,问医官 苏澄 ,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此中輒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復应如初。 澄 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参见“ 应声虫 ”。词语解释:原宪病 拼音:yuán xiàn bìng
见“ 原宪贫 ”。
词语解释:原宪贫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 , 孔子 弟子,为古之清高贫寒之士。《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子贡 乘大马,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 原宪 。 原宪 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 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 ,应之曰:‘ 宪 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 宪 ,贫也,非病也。’ 子贡 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宪贫”为文士清贫的典故。 唐 王维 《山中示弟等》诗:“莫学 嵇康 懒,且安 原宪 贫。”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之十二:“处士 禰衡 俊,诸生 原宪 贫。”亦作“ 原宪病 ”。 明 何景明 《上李石楼方伯》:“未除 原宪 病,空负 乐生 愆。”词语解释:受病 拼音:shòu bìng
(1).遭受损伤。《周礼·考工记·弓人》:“斲目不荼,则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 贾公彦 疏:“筋代之受病者,以筋在弓皆以干为力,必须筋干相得。今弓干有节目,用力不得其所,则干不用力,故筋代干受病,以其偏用力故也。”
(2).受诟病,受指斥。 清 郑燮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爱人是好处,駡人是不好处。 东坡 以此受病,况 板桥 乎!”
(3).指身体致病。《老残游记》第十回:“山地多潮湿,所以先用云母铺了,再加上这蓑毯,人就不受病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 姚长庚 曾经怪他们不怕穿着湿衣裳受病,叫他们脱下。”词语解释:疗病 拼音:liáo bìng
治疗疾病。《后汉书·王符传》:“《述赦篇》曰:‘凡疗病者,必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病可愈而寿可长也。’”《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 唐 胡璩 《谭宾录·许裔宗》:“以此疗病,不亦疎乎!”词语解释:看病 拼音:kàn bìng
医生诊视疾病;找医生治病。《优婆塞戒经》卷五:“既了医方,遍行看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既来看病,盍早看之,省却忍受痛楚。”如:他到医院看病去了。词语解释:沉病
重病;久病词语解释:却病 拼音:què bìng
亦作“却病”。 消除病痛。 清 曾国藩 《与李眉生书》:“ 申夫 新刻之《聪训斋语》,与 吴漕帅 所刻之《庭训格言》,不特可以进德,可以居业,并可以惜福,可以养身却病。”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惟有服鱼肝油,延年却病以待之耳。”词语解释:诈病 拼音:zhà bìng
假称患病。《史记·孝文本纪》:“ 吴王 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隋书·韦艺传》:“ 孝宽 将至 鄴 ,因诈病止传舍,从 迥 求药,以察其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至四年 吕原 再主会试,则 浚 先因 亨 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词语解释:痴病 拼音:chī bìng
(1).指为人刚直而呆板。《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参车骑将军 张温 军事西讨 韩遂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谦 仰曰:‘ 谦 自谢朝廷,岂为公邪!’ 温 曰:‘ 恭祖 痴病尚未除邪!’”
(2).多情善感达到痴心的程度。《红楼梦》第二九回:“原来 宝玉 自幼生成来的有一种下流痴病……那 黛玉 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词语解释:被病 拼音:bèi bìng
谓疾病缠身。 汉 班昭 《为兄超求代疏》:“ 超 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扶杖乃能行。”《新唐书·郑权传》:“ 昌 被病入朝,度其军必乱,以 权 宽厚容众,檄主后务。”词语解释:告病 拼音:gào bìng
(1).称说有病。《穆天子传》卷六:“天子舍於泽中, 盛姬 告病,天子怜之。”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
(2).官吏因病请求退休。《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尝告归之田” 唐 颜师古 注:“今官吏因病乞休曰告病始此。”《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沉端恪 ﹞以告病同知而特用京员,以五品司官而赐第赐帑……皆自来未有之旷典。”
(3).泛指因病请假。《红楼梦》第一一○回:“你想,这些奴才,有钱的早溜了,按着册子叫去,有説告病的,有説下庄子去了的。”词语解释:积病 拼音:jī bìng
犹久病。 唐 包佶 《立春后休沐》诗:“积病攻难愈,衔恩报转微。”《旧唐书·刘洎传》:“至於懿戚元勋,但优其礼秩,或年高耄及,或积病智昏,既无益於时宜,当致之以閒逸。” 清 金农 《秋雨》诗:“秋雨如尘多,积病抱幽耿。”词语解释:罢病 拼音:bà bìng
疲困;贫病交加。《左传·襄公八年》:“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逸周书·大匡》:“政事不时,国家罢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唐 杜甫 《愁》诗:“ 渭水 秦 山得见否?人皆罢病虎纵横。”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愁伤意已败,罢病恐难瘳。”词语解释:长卿病 拼音:zhǎng qīng bìng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后以“长卿病”形容文人之病。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诗:“我多 长卿 病,日夕思朝廷。” 唐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 长卿 病,从来 原宪 贫。”亦作“ 长卿疾 ”。 唐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诗:“谁知 长卿 疾,歌赋不还 邛 。”词语解释:风病 拼音:fēng bìng
(1).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 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
(2).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魏书·元脩义传》:“ 脩义 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明昏丧。”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 尉迟 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
(3).疯病。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西游记》第四四回:“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説了。’”词语解释:种病 拼音:zhǒng bìng
红肿,发炎。种,通“ 肿 ”。 章炳麟 《菌说》:“再种之,则有无数白色血轮,行至种病之处,围其微生物,或噬蚀以杀之。”词语解释:发病 拼音:fā bìng
某种疾病在体内开始发作。《史记·五宗世家》:“ 寄 於上最亲,意伤之,发病而死。”《北史·于仲文传》:“帝大怒,释诸将,独繫 仲文 。 仲文 忧恚发病,困篤,方出之。” 巴金 《衷心感谢他》:“听 牟决鸣 同志说他( 何其芳 )不知休息地带病写作,每天写到深夜,一直到发病进医院。”词语解释:暑病 拼音:shǔ bìng
中医指感受暑热邪气所生的疾病。 清 杜濬 《同心念一老歌》:“岂独二物性所爱,日来暑病都除根。”词语解释:疑病 拼音:yí bìng
多疑的心理状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散骑常侍 李益 ,少有疑病,亦心疾也。”词语解释:瘦病 拼音:shòu bìng
瘦弱憔悴。《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 汉 郑玄 笺:“君子仕於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寧非天。”词语解释:婴病 拼音:yīng bìng
缠绵疾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照邻》:“后迁 新都 尉,婴病去官。” 明 徐渭 《赠沉母序》:“太君归 沉 ,甫二十五而寡。有姑尝婴病,太君至糜股以疗之,得不死。”词语解释:沈病 拼音:shěn bìng
亦作“沉病”。 久病;重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少年名士,沉病而死,隔夜復苏,曰:‘我悟道矣。’”词语解释:癃病 拼音:lóng bìng
衰弱疲病。《周礼·地官·小司徒》“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 汉 郑玄 注:“废疾谓癃病也。”《汉书·高帝纪下》:“年老癃病,勿遣。” 颜师古 注:“癃,疲病也。”《北齐书·废帝纪》:“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 宋 欧阳修 《回颍州吕侍读远迎状》:“某比者误恩擢任,嗟癃病之不堪,危恳力辞。”词语解释:羁病 拼音:jī bìng
羁旅病困。 南朝 梁 张缵 《与陆云公叔襄兄晏子书》:“行役数年,羈病侵迫。” 唐 骆宾王 《夏日夜忆张二》诗:“欢娱百年促,羈病一生侵。”词语解释:毛病 拼音:máo bìng
(1).牲畜的毛色有缺陷。旧题 宋 苏轼 《续杂纂》:“怕人知:卖马有毛病。” 明 徐咸 《相马书》:“马旋毛者,善旋五,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 清 袁枚 《新齐谐·来文端公前身是伯乐》:“每值挑马,百十为羣,瞥眼一过,其毛病纤悉无不一一指出。”
(2).指疾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身上的五官四肢没有一件不带些毛病。”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3).谓器物损坏或发生故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上个月祠堂的房子出了毛病,大家説要各房派了银子好修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细心地给她检查车子,看有啥地方出了毛病。”
(4).指事物中存在的问题或弊害。《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本不知道里头有砒霜,因疑心月饼里有毛病,所以揭开来细看。”沪剧《罗汉钱》第二幕第四场:“我早就看出这对婚事有毛病。”
(5).缺点;错误。《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招贤》:“但此弟长有一点妬心,也是他平生毛病。” 巴金 《灭亡》第十章:“我想你底毛病就在抛弃了爱,只从憎那方面去着想,所以觉得世间的一切是可憎、可悲的。”词语解释:残病 拼音:cán bìng
(1).谓衰残多病。《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属到市观见所斥卖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残病,所谓天民之穷者也。”
(2).未愈的疾病。 明 文徵明 《乙卯除夕》诗:“餘穷不用焚车送,残病都从爆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