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痹顽 拼音:bì wán
亦作“痺顽”。 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游为痺顽,尼为否塞。”《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癣》“癣证情形有六般”注:“三曰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则痹顽,不知痛痒。”词语解释:痹医 拼音:bì yī
诊治痹病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过 雒阳 ,闻 周 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词语解释:痹湿 拼音:bì shī
由湿气侵入肌体而导致肢节疼痛、麻木的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痹湿。”词语解释:痹厥 拼音:bì jué
肢体疼痛麻木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冬善病痹厥。”《素问·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词语解释:痹民 拼音:bì mín
下民;平民。痺,通“ 庳 ”。 清 龚自珍 《臣里》:“ 黄帝 之所谓痺民也者,尽子之客也……痺民之言,不与圣智之言并寿,不知古名姓之博。”词语解释:痹痼 拼音:bì gù
亦作“痺祻”。 泛指风湿病。《新唐书·田弘正传》:“ 弘正 阳痺痼,卧家不出,乃免。” 清 黄景仁 《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诗:“痹痼去无賸,酷馥嗅非乍。”词语解释:痹下 拼音:bì xià
低下。痺,通“ 庳 ”。《大戴礼记·劝学》:“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 王聘珍 解诂:“痺读曰卑。” 明 归有光 《水利论》:“ 吴 地痺下,水之所都,为民利害尤剧。”词语解释:痹症 拼音:bì zhèng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