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痿痹痿倒疲倦痿症痿瘘痿蹶痿疲痿病痿弱
痿黄痿顿痿瘁痿躄痿者不忘起痿易痿损痿厥
痿废痿不忘起痿痿羸羸痿阳痿疾痿痟痿人不忘起 

词语解释:痿痹  拼音:wěi bì
亦作“ 痿痺 ”。
(1).肢体不能动作或丧失感觉。《汉书·哀帝纪赞》:“即位痿痺,末年寖剧,饗国不永。”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痺,肘腋生臊膻。”《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高宗 ﹞忽然患了个痿痺的症候,两隻脚都站不起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晚得奇疾,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四支不能动,周身并痿痺,不知痛痒。”
(2).犹麻木不仁。比喻对事物的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人主被其薰陶渐摩,亦潜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觉。”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四:“又我国虽号称专制,而此痿痹之政府,其专制之根础脆弱殊甚。”
(3).喻指柔靡的风格。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五六:“在当时,‘文必 秦 汉 ’的口号,事实上是同 江西 诗人之讲句法诗律是同样的纯艺术的观点,而且也是同样的手法,都是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风格来振起痿痹,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
词语解释:痿黄  拼音:wěi huáng
痿痹发黄。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黄疸》:“腹满,身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词语解释:痿废  拼音:wěi fèi
痿缩残废。 明 高攀龙 《〈营政纪言〉序》:“是故山川土田,肢体也,有不修飭,是肢体之有痿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木箍颈》:“然颈已痿废,不能振起,故以木板箍之而加铁焉。”《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集注引 喻昌 曰:“《金匱》治法,贵得其精意……如半身痿废及手足痿软,治之得法,亦能復起。”
词语解释:痿倒疲倦
百病缠身,精神不振
词语解释:痿顿
委靡不振
词语解释:痿不忘起
身体麻痹行动不便的人也不忘起行
词语解释:痿症
阳痿
词语解释:痿瘁  拼音:wěi cuì
痿缩枯槁。《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注:“唇、舌,血华之处也。血病不荣,故痿瘁色变也。”
词语解释:痿痿羸羸  拼音:wěi wěi léi léi
萎缩瘦弱。 清 翟灏 《通俗编·性情》:“《传灯録》:‘ 药山 惟儼 曰:我痿痿羸羸,且恁么过时。’”
词语解释:痿瘘  拼音:wěi lòu
痿痹和颈肿。《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肺脉﹞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瘻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
词语解释:痿躄  拼音:wěi bì
下肢萎弱不能行。《素问·痿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王冰 注:“躄谓挛躄,足不得伸以行也。”《吕氏春秋·重己》“多阳则痿” 汉 高诱 注:“痿躄,不能行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上·痿》:“治痿躄,强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痿病总括》:“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肺热叶焦皮毛瘁,发为痿躄不能行。”
词语解释:痿阳  拼音:wěi yáng
(1).萎缩的阳气。《史记·律书》:“五月也,律中蕤宾。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痿阳不用事,故曰宾。” 张守节 正义引《白虎通》:“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2).使阳痿。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梦中语兆》:“ 泰兴 季因是先生 ,蓄女优数辈,倩名师教授,必饮以痿阳之剂,乃听为师。”
词语解释:痿蹶  拼音:wěi jué
亦作“ 痿蹷 ”。
(1).指手足萎弱无力,动作行走不便的病症。亦特指下肢麻痹。 晋 王叔和 《脉经·诊百病死生诀》:“诊人被风不仁痿蹷,其脉虚者生,坚急疾者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菀》:“去蛊毒痿蹶,安五臟。”
(2).泛指废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復振。”
词语解释:痿者不忘起  拼音:wěi zhě bù wàng qǐ
见“ 痿人不忘起 ”。
词语解释:痿人不忘起  拼音:wěi rén bù wàng qǐ
痿痹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情切。《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韩王 信 报 柴将军 书:﹞僕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 清 陈维崧 《〈溉堂前集〉序》:“今年 孙子 ( 孙枝蔚 )年四十餘,髮毿毿然白……然犹时时为 秦 声,其思乡土而怀宗国,若盲者不忘视,痿人不忘起,非心不欲,势不可耳。”亦作“ 痿者不忘起 ”。 唐 柳宗元 《种仙灵毗》诗:“痿者不忘起,穷者寧復言?”
词语解释:痿疾  拼音:wěi jí
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特指阳痿。《晋书·废帝海西公纪》:“﹝ 桓温 ﹞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 相龙 、 计好 、 朱灵寳 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 田氏 、 孟氏 生三男,长欲封树。”《宋书·后妃传·明帝陈昭华》:“ 太宗 晚年,痿疾不能内御。”
词语解释:痿疲  拼音:wěi pí
谓疲弱不振。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 孟子 之‘睟面’‘盎背’‘四体不言而喻’,方是‘践身’,他人都是疲癃残疾痿疲不仁之人。” 张锺瑞 《土耳基立宪说》:“然人民之精神,苟不以全力注之,徒弄口头语言以为争辨,而行为进行或乃以逊懦痿疲出之,则其权利亦终无取得之一日,且反因此而获最大之痛苦。”
词语解释:痿易  拼音:wěi yì
谓痿弱无力。《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王冰 注:“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餘,则为痿易。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 张志聪 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
词语解释:痿痟  拼音:wěi xiāo
萎缩,机能减退。《脉经·诊损至脉》:“气浮濇,经行血气竭尽,不守於中,五藏痿痟,精神散亡。”
词语解释:痿病  拼音:wěi bìng
肢体动作不便之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上》:“生时落水死者,头面仰,肉色溃白……手拳曲。若非痿病之人,水深七尺以上。”《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痿痹辨似》:“痿病足兮痹病身。”注:“痿痹之证,今人多为一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疼痛。”
词语解释:痿损  拼音:wěi sǔn
枯萎损伤。《南史·徐嗣伯传》:“明旦癕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餘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斗餘,树为之痿损。”
词语解释:痿人不忘起  拼音:wěi rén bù wàng qǐ
痿痹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情切。《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韩王 信 报 柴将军 书:﹞僕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 清 陈维崧 《〈溉堂前集〉序》:“今年 孙子 ( 孙枝蔚 )年四十餘,髮毿毿然白……然犹时时为 秦 声,其思乡土而怀宗国,若盲者不忘视,痿人不忘起,非心不欲,势不可耳。”亦作“ 痿者不忘起 ”。 唐 柳宗元 《种仙灵毗》诗:“痿者不忘起,穷者寧復言?”
词语解释:痿弱  拼音:wěi ruò
肢体萎缩软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痿》:“白胶、鹿茸、鹿角、麋角、腽肭脐,并强阴气,益精血,补肝肾,润燥养筋,治痿弱。”
词语解释:痿厥  拼音:wěi jué
痿弱气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 王冰 注:“湿气内攻於藏府则欬逆,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厥谓逆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