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哿上声 [nà nuó][hè,负荷][稍也,副词][bǒ bò][kě][详注1][chuāi chuǎi chuài][详注2][《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nuó][dān dàn][婀娜][详注3][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娿粿


注1: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首字词组
瘅暑瘅恶彰善瘅疟瘅热瘅疾瘅疽瘅恶司瘅恶

词语解释:瘅暑  拼音:dàn shǔ
酷热。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雨凉感怀》:“穷山更癉暑,惫卧不举头。”
词语解释:瘅恶彰善  拼音:dàn è zhāng shàn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例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薛道衡《隋唐祖颂》
词语解释:瘅疟  拼音:dàn nüè
中医指只发高烧而不打寒战的一种疟疾。《素问·疟论》:“其但热不寒者,阴气先絶,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寃,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癉疟。” 王冰 注:“癉,热也,极热为之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柴胡白虎汤》:“癉疟但热柴白虎。”注:“阳气盛,阳独发,则但热而不寒,谓之癉疟,宜用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也。”
词语解释:瘅热  拼音:dàn rè
盛热。《灵枢经·论疾诊尺》:“冬伤於寒,春生癉热。”《汉书·严助传》:“﹝ 淮南王 安 上书﹞南方暑湿,近夏癉热。”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人形长七尺,形中有五常,有癉热之病,深自剋责,犹不能愈。”
词语解释:瘅疾  拼音:dān jí
热病。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其有旱也,何以知不如人有癉疾也。”
词语解释:瘅疽  拼音:dān jū
恶疮。《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于头。” 杜预 注:“癉疽,恶创。”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李氏 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词语解释:瘅恶司  拼音:dàn è sī
旧传阴间中惩治恶人的部门。 清 袁枚 《新齐谐·火烧盐船一案》:“妇曰:‘鬼妇当年六月二十日,送银五十两到公所,係一 严 姓生员接去……册上不肯留名,故尊神有所未知。’神随命癉恶司细查原委。”
词语解释:瘅恶  拼音:dàn è
憎恨坏人坏事。《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 象 既攘善, 秀 惟癉恶。”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癉恶用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其于圣明癉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