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盂兰 拼音:yú lán
见“ 盂兰盆 ”。
词语解释:盂兰盆 拼音:yú lán pén
(1).[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 目连 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盂兰盆经》。 南朝 梁 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祭祀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三:“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於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
(2).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于超度亡人的供器。《旧唐书·王缙传》:“ 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掛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亦省称“ 盂兰 ”。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3).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词语解释:盂安 拼音:yú ān
《史记·滑稽列传》:“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於覆盂。”后以“盂安”喻国势太平。 王闿运 《哀江南赋》:“蒸重熙以慈驭,祀二百而盂安。”词语解释:盂兰会 拼音:yú lán huì
佛教指在盂兰节所举行的法会。 唐 孙思邈 《千金月令》:“七月十五日营盆供寺为盂兰会。” 明 王叔承 《宫词》之四五:“女僧闻作盂兰会,乞假中元施寳簪。”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盂兰会》:“中元日各寺院设盂兰会,燃灯唪经,以度幽冥之沉沦者。”词语解释:盂覆 拼音:yú fù
犹盂安。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师如时雨,人解倒悬。仗至仁而伐不仁,八紘盂覆;去无道而就有道,兆民子来。” 宋 王禹偁 《谕交趾文》:“今兹圣朝,盂覆万国,太平之业,亦既成矣。”参见“ 盂安 ”。
词语解释:盂安 拼音:yú ān
《史记·滑稽列传》:“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於覆盂。”后以“盂安”喻国势太平。 王闿运 《哀江南赋》:“蒸重熙以慈驭,祀二百而盂安。”词语解释:盂方水方 拼音:yú fāng shuǐ fāng
谓水因器成形。喻上行下效。《荀子·君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词语解释:盂兰节 拼音:yú lán jié
旧俗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超度亡灵,是日称“盂兰节”。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今天已经七月十五,盂兰节,没有你的份!” 晓立 《节序、风俗和艺术》:“七月十五盂兰节,孩子们踏着月光,擎举着灯笼,最引人入胜的是荷花中、荷叶上点燃起蜡烛的莲灯。”词语解释:盂兰盆 拼音:yú lán pén
(1).[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 目连 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盂兰盆经》。 南朝 梁 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祭祀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三:“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於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
(2).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于超度亡人的供器。《旧唐书·王缙传》:“ 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掛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亦省称“ 盂兰 ”。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3).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