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益友 拼音:yì yǒu
有益的朋友。语本《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晏子春秋·杂上十二》:“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龟蒙 幼精六籍,弱冠攻文,与 颜蕘 、 皮日休 、 罗隐 、 吴融 为益友。” 清 刘大櫆 《〈倪司城诗集〉序》:“其后每相见,则每至於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词语解释:益州 拼音:yì zhōu
现在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例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词语解释:益知 拼音:yì zhī
见“ 益智 ”。
词语解释:益智 拼音:yì zhì
(1).亦作“ 益知 ”。增益智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 宋 叶适 《送赵几道邵武司户》诗:“书多前益智,文古后垂名。”
(2).植物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益智,叶似丛(蘘)荷,长丈餘,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无叶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
(3).龙眼的别名。参见《广雅·释木》。词语解释:益寿 拼音:yì shòu
增延寿命。《史记·孝武本纪》:“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词语解释:益智 拼音:yì zhì
(1).亦作“ 益知 ”。增益智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 宋 叶适 《送赵几道邵武司户》诗:“书多前益智,文古后垂名。”
(2).植物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益智,叶似丛(蘘)荷,长丈餘,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无叶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
(3).龙眼的别名。参见《广雅·释木》。词语解释:益算 拼音:yì suàn
增加岁数;延年。算,寿命。 唐 康骈 《剧谈录·说方士》:“付汝之药,每丸可益算十二。”词语解释:益稷 拼音:yì jì
禹 臣 伯益 与 后稷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益 稷 陈謨,亦垂敷奏之风。” 元 揭傒斯 《贫交行》:“时哉疏凿人,八年忘外留。出必 益 稷 俱,归与 夔 龙 儔。”词语解释:益复 拼音:yì fù
更加;越发。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与子别后,益復无聊。”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先时 银 之长不命於朝数十年矣,诸将摄理,夺其马牛,夷人苦,益復叛远。”词语解释:益遣 拼音:yì qiǎn
谓多次派人。《汉书·郊祀志下》:“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几遇之。” 颜师古 注:“益,多也。几读曰冀。言更遣人求之,冀必遇也。”词语解释:益龄 拼音:yì líng
犹益寿。 唐玄宗 《幸凤泉汤》诗:“益龄仙井合,愈疾醴泉通。”词语解释:益损 拼音:yì sǔn
增减;兴革。《战国策·宋卫策》:“子听吾言也以説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世贤士,上以知而进之矣,然未免於庸人邪人杂然而处也;於事之益损张弛有戾焉,不辨之,则道不明。”词语解释:益睡 拼音:yì shuì
犹宜睡。 唐 杜甫 《村雨》诗:“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词语解释:益母 拼音:yì mǔ
即茺蔚。草药名。《诗·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 毛 传:“蓷,《韩诗》云:茺蔚也。《广雅》又名益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茺蔚》:“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於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参见“ 茺蔚 ”。
词语解释:茺蔚 拼音:chōng wèi
益母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茺蔚》:“北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於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词语解释:益气 拼音:yì qì
中医采用的一种补益气虚的治病方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词语解释:益进 拼音:yì jìn
长进;增进。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序》:“惟 愈 也,业不益进,行不加修,顾惟未死耳。”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凡是 亚细亚 的民族被人并吞的都该解放,实行民族自决主义,然后结成一个大联合,与 欧 美 的联合鼎足而三,共同完成世界的联邦,益进人类的幸福。”词语解释:益军 拼音:yì jūn
犹益兵。《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荆 闻 王翦 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 秦 。”词语解释:益发 拼音:yì fā
(1).增派。《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 朔方之郡 ,益发甲兵,急其会日。”《汉书·郊祀志上》:“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 蓬莱 神人。”
(2).更加;越发。《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自从我病倒,日用益发艰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凭你把那舵攀足了,那个船只当不知;无可奈何,只得打倒车回来,益发走的慢了。” 郑振铎 《桂公塘》一:“他们站定了时,在静寂清鲜的夜间的空气里,这气味儿益发重,益发难闻,随了一阵阵的晚风直冲扑而来。”词语解释:益封 拼音:yì fēng
增加封邑。《史记·穰侯列传》:“ 秦 使 穰侯 伐 魏 ,斩首四万,走 魏 将 暴鳶 ,得 魏 三县。 穰侯 益封。”《汉书·孔光传》:“初, 光 以丞相封,后益封,凡食邑万一千户。”词语解释:益嗤 拼音:yì chī
多招讪谤。 汉 扬雄 《逐贫赋》:“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词语解释:益处 拼音:yì chù
犹好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况且这些事,究竟也不过是个虚文,於存者没者毫无益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对人民负责,就要在客观上使人民因为我们的服务而获得益处。”词语解释:益用伤悼
更加悲伤词语解释:益赋 拼音:yì fù
增加赋税。《汉书·食货志下》:“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词语解释:益虫 拼音:yì chóng
直接或间接有益于人类的昆虫。如吐丝的蚕,酿蜜和传播花粉的蜜蜂,捕食农业害虫的螳螂、瓢虫、蜻蜓等。词语解释:益边 拼音:yì biān
充实边境。词语解释:益智图 拼音:yì zhì tú
一种拼板玩具。将七巧板增加为十五块,合则成为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人物等图形。 清 童叶庚 创制,并著有《益智图》一书。词语解释:益母草 拼音:yì mǔ cǎo
益母草属(Leonurus)的一种植物,尤指欧州益母草,旧大陆一种有苦味的益母草属植物(L. cardiaca),叶楔形,具齿,花小、紫色,成腋生的轮词语解释:益食 拼音:yì shí
加赐食邑。《汉书·夏侯婴传》:“ 汉王 既至 滎阳 ,收散兵,復振,赐 婴 食邑 沂阳 ……至 鲁 ,益食 兹氏 。”《汉书·夏侯婴传》:“从击 代 ,至 武泉 、 云中 ,益食千户。”词语解释:益鸟 拼音:yì niǎo
能捕食害虫、害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如燕子、杜鹃、猫头鹰等。词语解释:益甲 拼音:yì jiǎ
增兵。《史记·韩世家》:“ 韩王 不听,遂絶於 秦 。 秦 因大怒,益甲伐 韩 。”词语解释:益爵 拼音:yì jué
增高爵位。《韩非子·难一》:“今 管仲 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 管仲 贪欲富贵,必闇而不知术也。”《史记·赵世家》:“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吏民皆益爵三级。”词语解释:益符 拼音:yì fú
虫名。又称无舌。中医入药。《本草纲目·虫四·附录诸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益符,主闭。一名无舌。”词语解释:益治 拼音:yì zhì
裨补政事。《魏书·高祖纪上》:“詔在位及民庶直言极諫,有利民益治,损政伤化,悉心以闻。”词语解释:益智粽 拼音:yì zhì zòng
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 循 遗 刘裕 益智粽, 裕 报以续命汤。” 胡三省 注引 顾微 《交州记》:“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词语解释:益刍 拼音:yì chú
给牛马牲口加草料。 汉 王褒 《僮约》:“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词语解释:益年 拼音:yì nián
犹益寿。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司禄益富,家国於是乎有餘;司命益年,臣人於是乎不夭。”词语解释:益兵 拼音:yì bīng
增加兵力;增援。《战国策·西周策》:“ 昭应 闻此,必劝 楚王 益兵守 雍氏 , 雍氏 必拔。”《后汉书·袁绍传》:“﹝ 袁谭 ﹞求益兵, 审配 等又议不与。”《南史·柳元景传》:“ 玄謨 求益兵,上使 元景 进屯 姑熟 。”词语解释:益实 拼音:yì shí
谓充实人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秦中 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词语解释:益决草 拼音:yì jué cǎo
草药名。《本草纲目·草十一·有名未用一百五十三种》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益决草,味辛温,无毒。主欬肺伤。生 山阴 。根如细辛。”词语解释:益宅 拼音:yì zhái
扩展住宅。《汉书·田蚡传》:“﹝ 蚡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遂取武库!’是后乃退。” 颜师古 注:“考工,少府之属官也,主作器械。上责其此请,故谓之曰:‘何不遂取武库!’ 蚡 乃退也。”词语解释:益奶草 拼音:yì nǎi cǎo
同“益嬭草”。
草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