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共19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盐梅盐筴盐酸盐场盐鹾盐滩盐运使盐绿
盐车盐池盐茗盐居盐人盐课银盐道票盐菜银
盐酪盐花盐海盐官枣盐引盐课提举司盐道盐精石
盐齑盐酱盐利盐泉盐辎盐酥盐运同盐署
盐米盐田盐桥盐法盐物盐酢盐角儿盐蠹
盐官盐井盐坂盐民盐砖盐酱口盐脉盐纲
盐铁盐丁盐水盐风盐监盐酰盐胆水盐蛋
盐絮盐策盐卤盐菜盐湖盐酒蟹盐肤木盐规
盐商盐客盐灶盐裹盐知事盐运司盐脚盐藏
盐豉盐子盐南风盐盘盐直盐运判盐羡盐荽

词语解释:盐梅  拼音:yán méi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词语解释:盐车  拼音:yán chē
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天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驥垂两耳,服盐车兮。”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请看垂耳盐车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孙枝蔚 《君马黄》诗:“耻遭众口夸,寧受盐车厄。”
词语解释:盐酪  拼音:yán lào
盐和乳酪。《礼记·杂记下》:“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不能食食,盐酪可也。”《宋书·刘瑜传》:“三年不进盐酪,号泣昼夜不絶声。” 宋 陆游 《书意》诗:“秋江菰菜喜新尝,盐酪亲调七箸香。”《明史·朱燮元传》:“ 鸭池 、 安庄 傍河可屯之土,不下二千顷,人赋土使自赡,盐酪芻茭出其中。”
词语解释:盐齑  拼音:yán jī
亦作“ 盐韲 ”。 切碎后腌渍的菜。常喻指生活清苦。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我今俸禄饱餘賸,念子朝夕勤盐虀。”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只今病卧况兼旬,朝夕盐虀愁屡空。”
词语解释:盐米  拼音:yán mǐ
(1).盐与米。《宋书·自序》:“乃修城垒,浚重隍,聚财石,积盐米。”《魏书·宋繇传》:“於 繇 得书数千卷,盐米数十斛而已。”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米凡用几钱,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媪,无留也。”
(2).借指家庭饮食之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金凤 媳妇是个细腻风光,便叫他料量盐米。”
(3).古代农民缴给官府代替田赋及借以换取官盐的米。 清 吴任臣 《十国春秋·吴·汪台符》:“ 台符 尝请括定田赋,每正苗一斛,别输三斗,官授盐一斤,谓之盐米。”
词语解释:盐官  拼音:yán guān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 汉 代。《汉书·王尊传》:“太守察 尊 廉,补 辽西 盐官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 汉武帝 从豪强手中收回煮盐业,全国设立盐官。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
词语解释:盐铁  拼音:yán tiě
(1).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管子·山国轨》:“盐铁之筴,足以立轨官。”《史记·平準书》:“於是以 东郭咸阳 、 孔仅 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城 在 炭山 东南 滦河 上,有盐铁之利,乃 后魏 滑盐县 也。”
(2).见“ 盐铁使 ”。
词语解释:盐铁使  拼音:yán tiě shǐ
古代官名。 唐 代中叶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采冶。为握有财权的重要官职。《新唐书·食货志四》:“自兵起,流庸未復,税赋不足供费,盐铁使 刘晏 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亦省称“ 盐铁 ”。《宋史·职官志二》:“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词语解释:盐絮  拼音:yán xù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 谢安 侄女 道韫 ,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 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 宋 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乞得 汤休 奇絶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2).以指诗才。 宋 李清照 《青玉案》词:“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餘双泪,一似黄梅雨。”
词语解释:盐商  拼音:yán shāng
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宋史·食货志下四》:“议者谓:‘异时盐商於榷货务入纳转廊,惟视东南诸郡积盐多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原来 扬州 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造的。”
词语解释:盐豉  拼音:yán chǐ
食品名。即豆豉。用黄豆煮熟霉制而成。常用以调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请处 蜀郡 严道 邛 邮,遣其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廩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晋书·陆机传》:“又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称为名对。”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盐豉下鱼羹,椒兰糝鳧臛。” 潘飞声 《袁仲濂判官招集第一楼》诗:“沙鸟风帆归画幌,刀鱼盐豉上晶盘。”
词语解释:盐筴  拼音:yán jiā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 策 ”。《管子·海王》:“海王之国,谨正盐筴。” 宋 李纲 《理财论中》:“ 齐 以盐筴富, 吴 以铸钱强。”《明史·周经传》:“盐筴佐边,不宜滥给。”
(2).盐务。 清 刘毓崧 《〈古谣谚〉序》:“虽永司盐筴,未握臺纲,而遇閭阎有控诉於前者,必善为绥抚。” 清 刘大櫆 《诰赠通奉大夫程君传》:“故 程君 年二十,即奉其父命,理盐筴於 豫章 。”
词语解释:盐池  拼音:yán chí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词语解释:盐花  拼音:yán huā
(1).盐霜;细盐粒。 唐 章孝标 《归海上旧居》诗:“人衣披蜃气,马跡印盐花。” 宋 文天祥 《卖鱼湾》诗:“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
(2).指白细如盐之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乳穴水》﹝集解﹞引 陈藏器 曰:“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有水浓者,秤之重於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3).指极少量的盐。 王西彦 《寻常事》:“半晌后, 洪发 婶婶把菜拌上盐花。”
词语解释:盐酱  拼音:yán jiàng
面粉之类制成的酱。《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姑奶奶你可不要白费事呀!我不吃。别説锅渣麪筋,我连盐酱都不动,我许的是吃白斋。”
词语解释:盐田  拼音:yán tián
不排水的天然的洼地,其中聚集水和蒸发后留下沉积盐
借助于蒸发制盐的大盐池
词语解释:盐井  拼音:yán jǐng
(1).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用以制盐而挖的井。我国 四川 、 云南 诸省甚多。《汉书·货殖传·程郑》:“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 唐 杜甫 《出郭》诗:“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峯西。” 宋 高似孙 《纬略·盐田》:“ 蜀 都 临卭县 二井:一是火井;一是盐井。”
(2).盛盐卤的大木桶。 阿英 《盐乡杂信》六:“把海水一担担的挑来,向池里的泥土上浇,使这些水带着泥土的盐汁流到芦柴下,再流入盛卤的大木桶中,这就成了‘盐卤’。凝成了卤,流入桶内,这木桶,名字叫做‘盐井’。”
词语解释:盐丁  拼音:yán dī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宋史·食货志下四》:“其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户有盐丁。”
词语解释:盐策  拼音:yán cè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策"。
2.盐务。
词语解释:盐客  拼音:yán kè
即盐商。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尤水村》:“﹝ 尤水村 ﹞用浓墨作黑竹,琅玕百尺,颇有凌云之势,江乡诸盐客多珍重之,名与 王梦楼 相埒。”参见“ 盐商 ”。
词语解释:盐商  拼音:yán shāng
经营食盐买卖的商人。旧时须纳税于官,官给票引,其引地需用之盐,即由他专卖。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宋史·食货志下四》:“议者谓:‘异时盐商於榷货务入纳转廊,惟视东南诸郡积盐多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原来 扬州 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造的。”
词语解释:盐子  拼音:yán zǐ
贩卖私盐的人。
词语解释:盐酸  拼音:yán suān
一种带腐蚀性和刺激气味的液体强酸HCl
词语解释:盐茗  拼音:yán míng
盐与茶。 宋 秦观 《田居》诗之二:“倒筒备青钱,盐茗恐垂槖。”《宋史·兵志五》:“无事放营农,月给盐茗。有警召集防守,即廩给之,无出本路。”
词语解释:盐海  拼音:yán hǎi
指盐湖。 唐 皎然 《陇头水》诗:“素从盐海积,緑带柳城分。”
词语解释:盐利  拼音:yán lì
卖盐的利益。《后汉书·朱暉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姦盗。”《宋史·食货志下三》:“ 宋 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
词语解释:盐桥  拼音:yán qiáo
盐船装卸停泊之桥。 宋 张先 《木兰花》词:“插花劝酒盐桥馆,召节促行龙闕远。”
词语解释:盐坂  拼音:yán bǎn
指 虞坂 。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北 中条山 。传说 伯乐 逢骐骥困盐车于此。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一:“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词语解释:盐水  拼音:yán shuǐ
含盐的水;尤指含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镁的矿质水
一种腌泡汁,通常含有醋或酒、油、香辛料与芳香药草,用以浸渍食物(如肉或鱼)以便加重味道
用普通食盐饱和的或浸浓的水,由氯化氢溶于水生成
词语解释:盐卤  拼音:yán lǔ
(1).盐的一种。亦泛指食盐。《史记·货殖列传》:“ 山 东食海盐, 山 西食盐卤。”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引《说文》:“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2).即盐碱。《宋史·食货志下三》:“ 河 朔土多盐卤,小民税地,不生五穀,惟刮鹻煎盐以纳二税。”
(3).漉清后用来烧盐或晒盐的卤水。 阿英 《盐乡杂信》六:“把海水一担担的挑来,向池里的泥土上浇,使这些水带着泥土里的盐汁流到芦柴下,再流入盛卤的大木桶中,这就成了盐卤。”
(4).见“ 盐滷 ”。
亦作“盐卤”。 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是氯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通常用以制豆腐。 清 袁枚 《新齐谐·尸香》:“ 秀姑 不胜忿,遂密缝内外衣重重牢固,而私服盐滷死。” 建南 《盐场》:“生了他的父亲,也是一个盐民,不知甚样地有一次被暗巷里的债主迫急了,便吞了盐卤自杀。”
词语解释:盐灶  拼音:yán zào
烧盐的灶。《宋史·食货志下》:“ 二浙 课额一百九十七万餘石,去年两务场卖 浙 盐二十万二千餘袋,收钱五百一万二千餘贯,而盐灶乃计二千四百餘所。” 阿英 《盐乡杂信》五:“这里,有一说‘盐灶’构成的必要了。一般的灶是很大的,总要占三间屋的地位。”
词语解释:盐南风  拼音:yán nán fēng
犹盐风。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解州 盐泽 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
词语解释:盐场  拼音:yán chǎng
制盐的场所。《宋史·食货志下三》:“诸路盐场废置,皆视其利之厚薄,价之赢缩,亦未尝有一定之制。”《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子春 又道:‘我祖上遗下海边上盐场若干所。’” 建南 《盐场》:“他们准备把整个盐场都防守住。”
词语解释:盐居  拼音:yán jū
居住在产盐的地方。 唐 皎然 《送卢仲舒移家海陵》诗:“海岛无邻里,盐居少物华。”
词语解释:盐官枣  拼音:yán guān zǎo
枣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枣》:“《万历杭州府志》:‘盐官枣,今俗呼羊冠枣。’”
词语解释:盐泉  拼音:yán quán
含有多量盐质的泉水。亦指含盐分甚多的矿泉。 晋 左思 《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连然县 有盐泉。”
词语解释:盐法  拼音:yán fǎ
官府管理盐务所制定的政策法令、产销制度和有关则例。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况绢之贵贱,皆不缘盐法。”《新唐书·食货志四》:“ 乾元 元年,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傜。”《元史·食货志五》:“盐法隳坏,亭民消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盐运使》:“嗣后 耿清惠 以故都运转侍郎,仍出理盐法,歷朝皆特差都转运使董其事。”
词语解释:盐民  拼音:yán mín
从事盐业生产的人。 建南 《盐场》:“可是那米店,平时还弄些和着一半石屑一半青糠的米赊给盐民。” 阿英 《盐乡杂信》五:“潮退了,这儿留给盐民的,是一块块的湿漉漉的田,盐民对于这是感到欢喜。”
词语解释:盐风  拼音:yán fēng
吹卤水成盐之风。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验》:“今 解梁 盛夏以池水入畦,谓之种盐。不得南风,则盐不成,俗谓之盐风。”
词语解释:盐菜  拼音:yán cài
(1).盐和蔬菜。《周礼·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大羹不致五味也,鉶羹加盐菜矣。”《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亲人不识之。”
(2).盐渍的蔬菜。《晋书·皇甫谧传》:“ 謐 曰: 柳 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北史·高允传》:“是日,幸 允 第,唯草屋数间,布被緼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
词语解释:盐裹  拼音:yán guǒ
一包盐。 宋 陆游 《赠猫》诗:“盐裹聘貍奴,常看戯座隅。”
词语解释:盐盘  拼音:yán pán
煮盐用的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食盐》:“其煮盐之器, 汉 谓之牢盆,今或鼓铁为之。 南海 人编竹为之,上下周以蜃灰,横丈深尺,平底,寘于灶背,谓之盐盘。” 阿英 《盐乡杂信》六:“上面有小的卤桶,接近着盛盐盘的一个桶,以小竹筒直达盘内。”
词语解释:盐鹾  拼音:yán cuó
盐务。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予乡达 卢瑞臣 分司 嘉兴 盐鹺。”
词语解释:盐人  拼音:yán rén
周 代官名。《周礼·天官·盐人》:“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
词语解释:盐引  拼音:yán yǐn
(1).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始于 宋 代。《宋史·食货志下三》:“又以内藏钱二百万緡假三司,遣市易吏行四路请买盐引,仍令 秦凤 、 永兴 盐钞,岁以百八十万为额。”《金史·食货志四》:“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
(2).指盐包。每引四百斤或七百斤不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快準备着五千船盐引,十万担茶挑。”
词语解释:盐辎  拼音:yán zī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
词语解释:盐物  拼音:yán wù
盐制品。《魏书·卢昶传》:“海利盐物,交闕常贡。”
词语解释:盐砖  拼音:yán zhuān
成砖状的盐块。《清通典·食货十二》:“ 顺治 十五年,礼部议准 长芦 运司所解青白盐砖存贮光禄寺库者,歷年存剩六十餘万斤,现在足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 恩县 白麵、掛麵、耿饼、焦枣儿、巴鱼子、盐砖。”
词语解释:盐监  拼音:yán jiān
指产盐的行政地区。 宋 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孟知祥 累表请割 云安 等十三盐监隶 西川 ,以盐直赡 寧江 屯兵。”
词语解释:盐湖  拼音:yán hú
湖泊的一种。含盐量超过百分之三点五的咸水湖。
词语解释:盐知事  拼音:yán zhī shì
“盐运司知事”的简称。盐运司的属官,分辖某一地区的盐场。又称盐场知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那后生道:‘他捐了个盐知事,到两 淮 候补去了。’”
词语解释:盐直  拼音:yán zhí
盐价。《新唐书·陆长源传》:“ 叔度 希望又偿直以盐,乃高盐直,贱帛估,人得盐二斤,举军大怒。”《宋史·食货志下三》:“虚费池盐,不可胜计,盐直益贱,贩者不行,公私无利。”
词语解释:盐滩  拼音:yán tān
用来晒盐的海滩。
词语解释:盐课银  拼音:yán kè yín
征收盐课所得的银子。《明史·食货志四》:“ 万历 时与 洪武 同。盐行境内,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餘两。”亦省称“ 盐银 ”。《明史·食货志四》:“岁入太仓餘盐银十二万两。”
词语解释:盐课提举司  拼音:yán kè tí jǔ sī
掌盐税的官署。《明史·职官志四》:“盐课提擧司,提擧一人,其职掌如都转运司。”
词语解释:盐酥  拼音:yán sū
用牛羊奶加盐制成的食品。《宣和遗事》后集:“帝( 宋钦宗 )曰:‘吾母心疾,汝有汤药?’ 阜老 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词语解释:盐酢  拼音:yán cù
盐和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菹并藏生菜法》:“蕨菹:取蕨暂经汤出,蒜亦然,令细切,与盐酢。”《南史·孝义传上·王虚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
词语解释:盐酱口  拼音:yán jiàng kǒu
指说不吉利的话有应验。《西游记》第六七回:“慌得那八九个老者,战战兢兢道:‘这和尚盐酱口,説妖精,妖精就来了。’”
词语解释:盐酰  拼音:yán xī
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能无食,当务减节,盐醯以济百味。” 宋 陆游 《书怀》诗:“但令烂熟如蒸鸭,不著盐醯也自珍。”
词语解释:盐酒蟹  拼音:yán jiǔ xiè
指醉蟹。把螃蟹放在盐酒中泡渍而成。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淮 南人藏盐酒蟹,凡一器数十蟹,以皁荚半挺置其中,则可藏经岁不沙。”
词语解释:盐运司  拼音:yán yùn sī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元史·食货志五》:“京师自 大德 七年,罢 大都 盐运司,设官卖盐,置局十有五处。”《明史·食货志四》:“ 明 初,置 北平 河间 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
(2).指盐运使。《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季苇萧 道:‘我因盐运司 荀大人 是先君文武同年,我故此来看年伯。’”
词语解释:盐运判  拼音:yán yùn pàn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不多两年,他便改捐了个盐运判,到 两淮 候补,近来听説可望补缺了。”参见“ 盐运使 ”。
词语解释:盐运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 元 代。《元史·食货志二》:“五年,乃免 河南 、 怀孟 、 南阳 三路今岁 陕西 盐课,仍授盐运使暨所临路府州县正官兼知渠堰事,责以疏通壅塞。”《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傍边一行‘ 两淮 盐运使司盐运使 荀玫 书’。”
词语解释:盐运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 元 代。《元史·食货志二》:“五年,乃免 河南 、 怀孟 、 南阳 三路今岁 陕西 盐课,仍授盐运使暨所临路府州县正官兼知渠堰事,责以疏通壅塞。”《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傍边一行‘ 两淮 盐运使司盐运使 荀玫 书’。”
词语解释:盐道票  拼音:yán dào piào
即盐票。《清史稿·食货志四》:“西路以引商为票商,县澳以朴户为贩户,用盐道票代引,名曰‘贩单’。”参见“ 盐票 ”。
词语解释:盐票  拼音:yán piào
即盐引。 明 清 时有的地方引、票并行。 清 代由户部印发的称盐引,由各地盐政所发的称“盐票”。《清史稿·食货志四》:“近来栈盐出湖,皆在 西坝 改捆,大包重百三十斤,盐票不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此刻有盐票的人,自己不愿做生意,还可以拿这票子租给人家呢。”参见“ 盐引 ”。
词语解释:盐道  拼音:yán dào
见“ 盐法道 ”。
词语解释:盐法道  拼音:yán fǎ dào
官名。掌管一省盐政。 清 代于不设盐运使各省设置,或以分巡各道兼理。《清史稿·职官志三》:“明年( 宣统 三年),改各省运使为盐务正监督,省盐法道,改置副监督,统辖於盐政大臣。”亦省称“ 盐道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併飭盐道不时查察。”
词语解释:盐运同  拼音:yán yùn tóng
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我们局里前几年,上头委了一个盐运同来做总办。”参见“ 盐运使 ”。
词语解释:盐运使  拼音:yán yùn shǐ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 元 代。《元史·食货志二》:“五年,乃免 河南 、 怀孟 、 南阳 三路今岁 陕西 盐课,仍授盐运使暨所临路府州县正官兼知渠堰事,责以疏通壅塞。”《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傍边一行‘ 两淮 盐运使司盐运使 荀玫 书’。”
词语解释:盐角儿  拼音:yán jué ér
亦称“ 盐角儿令 ”。 词牌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盐角儿》:“盐角儿,《嘉祐杂志》云: 梅圣俞 説: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之,遂以名,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 欧阳永叔 尝製词。”
词语解释:盐脉  拼音:yán mài
地下盐卤的系脉。也称卤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陵州 盐井,旧深五十餘丈,凿石而入。其井上土下石,石之上凡二十餘丈,以楩柟木四面锁叠,用障其土,土下即盐脉,自石而出。”
词语解释:盐胆水  拼音:yán dǎn shuǐ
盐槽中沥下的黑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盐胆水》﹝释名﹞引 陈藏器 曰:“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
词语解释:盐肤木  拼音:yán fū mù
漆树属(Rhus)的一种灌木或乔木——通常是此属的无毒的种类
词语解释:盐脚  拼音:yán jiǎo
搬运盐包的脚夫。《元典章·户部八·盐课》:“除将不干碍 童文彬 事理盐脚 陈文聪 等五名摘断前去 胡广 行省拯治。”
词语解释:盐羡  拼音:yán xiàn
指盐税中扣除运销损耗之外的盈馀税款。《清史稿·食货志四》:“盖 粤 盐至 西省 ,每包申出盐十餘斤,嗣又添买餘盐万包,发埠运销,按九折较羡,是为秤头盐羡,约二万七千餘两。”
词语解释:盐绿  拼音:yán lǜ
即绿盐。《魏书·西域传·龟兹》:“又出细毡、鐃铜、铁、铅、麖皮、氍毹、鐃沙、盐緑、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犎牛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绿盐》
词语解释:盐菜银  拼音:yán cài yín
泛指日用菜金。《清史稿·食货志一》:“ 新疆 军屯分数,人穫细粮十五石至十八石,官议敍,兵丁赏一月盐菜银,二十五石倍之。”
词语解释:盐精石  拼音:yán jīng shí
药名。又名凝水石。生卤地积盐下,为卤液渗入土中年久凝结而成。色佳者清莹如水精。辛寒无毒,可祛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凝水石》:“凝水即盐精石也……生於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
词语解释:盐署  拼音:yán shǔ
掌管盐务的官署。《宋书·州郡志一》:“ 南沙 令,本 吴县 司盐都尉署。 吴 时名 沙中 。 吴 平后,立 暨阳县 ,割属之。 晋成帝 咸康 七年,罢盐署,立以为 南沙县 。”
词语解释:盐蠹  拼音:yán dù
贩卖私盐的奸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开琐事杂记》:“﹝ 郑之惠 ﹞有病閒住,被参未结,盐蠹 赵文渊 具告,反噬公。”
词语解释:盐纲  拼音:yán gāng
旧时成批运输食盐的组织。《宋史·食货志下四》:“其后 两浙 转运使 沉立 、 李肃之 奏:‘……请裁官估,罢盐纲,令铺户衙前自趋山场取盐,如此则盐善而估平。’”
词语解释:盐蛋  拼音:yán dàn
用食盐腌制成的蛋品。《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去买了些笋乾、盐蛋、熟栗子、瓜子之类,以为下酒之物。”
词语解释:盐规  拼音:yán guī
旧时盐商按成例付给地方官府的津贴。《儒林外史》第九回:“知县听了 娄府 这番话,心下着慌,却又回不得盐商,传进书办去细细商酌,只得把几项盐规银子凑齐,补了这一项。”《清史稿·食货志四》:“课归地丁,朕早虑及地方官曾受盐规,必持异议。”
词语解释:盐藏  拼音:yán cáng
用盐腌渍起来,以便贮藏。《尔雅翼·释木一》:“椇,枳椇也,其子味甚甘, 江 东谓之木蜜, 荆楚 之俗,亦盐藏荷裹,以为冬储。”
词语解释:盐荽  拼音:yán suī
蔬菜名。《事物异名录·蔬穀·荽》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勒 改胡荽为香荽,今呼为盐荽。”
共19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