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齑盐 拼音:jī yán
(1).腌菜和盐。借指素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杨斛山先生》:“ 三原 马谿田 光禄生日,声伎满堂,闻公至,急挥去,设虀盐相对而已。” 清 曹寅 《鲥鱼》诗:“三月虀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
(2).指清贫生活。 宋 叶适 《待制汤公挽词》:“繅藉知良玉,虀盐是大儒。”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未膺玉帛之求,且度虀盐之况。”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卅载虀盐甘澹泊,一宵风雪了因缘。”词语解释:鱼盐 拼音:yú yán
(1).鱼和盐。都是滨海的出产。《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利鱼盐。” 孙诒让 正义:“鱼亦谓海鱼,盐即煑海之盐。”《左传·昭公三年》:“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唐 耿湋 《登锺山馆》诗:“野市鱼盐隘,江村竹苇深。”
(2).借指经营鱼盐的商人。《孟子·告子下》:“ 胶鬲 举於鱼盐之中。” 赵岐 注:“ 胶鬲 , 殷 之贤臣,遭 紂 之乱,隐遁为商。 文王 於鬻贩鱼盐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也。”词语解释:无盐 拼音:wú yán
(1).缺盐。《管子·地数》:“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 宋 苏轼 《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2).亦称“ 无盐女 ”。即 战国 时 齐宣王 后 钟离春 。因是 无盐 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 钟离春 者, 齐 无盐 邑之女, 宣王 之正后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髮。”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钟离春 者, 齐 妇人也,极丑无双,号曰 无盐女 。”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不可以 无盐 宿瘤 之丑,而谓在昔无 南威 西施 之美。”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只因 王待诏 没有贿赂给我父亲,所以他便故意把她画成了 无盐 一样。”
(3).亦称“ 无盐女 ”。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八出:“把 西子 比 无盐 ,那里有佳人将四德兼?”
(4).古地名。 战国 时为 齐 邑, 汉 置县,治所在今 山东 东平 。 北齐 时废。《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 ﹞乃遣其子相 齐 ,身送之至 无盐 ,饮酒高会。”《后汉书·郡国志三》:“ 东平国 …… 无盐 ,本 宿国 , 任 姓,有 章城 。”
(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 无盐氏 。词语解释:米盐 拼音:mǐ yán
(1).喻繁杂琐碎。《史记·天官书》:“ 皋 、 唐 、 甘 、 石 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张守节 正义:“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汉书·酷吏传·咸宣》:“ 宣 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 颜师古 注:“米盐,细杂也。”
(2).米和盐。《旧唐书·李珏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於人所资,远近同俗。”词语解释:白盐 拼音:bái yán
(1).即食盐。《南史·周颙传》:“卫将军 王 俭 谓 顒 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 曰:‘赤米白盐,緑葵紫蓼。’”
(2).山名。在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 盐崖 ,高可千餘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 唐 杜甫 《入宅》诗:“奔峭背 赤甲 ,断崖当 白盐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 白盐 古戍烽, 赤甲 严关柝。”词语解释:吴盐 拼音:wú yán
(1). 吴 地所产的盐。以洁白著称。为四方所食。 唐肃宗 时,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于两 淮 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 淮 生产的盐为 吴 盐。 唐 李白 《梁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 吴 盐如花皎白雪。” 宋 周邦彦 《少年游·商调》词:“ 并 刀如水, 吴 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一:“篱笋细醃红缕豉, 吴 盐小下银丝鯽。”
(2).喻白发。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词:“我在京华沦落久,恨 吴 盐只点愁人髮。” 清 黄景仁 《发颍州》诗:“预恐清镜里,两鬢堆 吴 盐。”词语解释:撒盐 拼音:sā yán
(1).喻降雪。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 班妃 ‘裂素’之咏, 谢氏 ‘撒盐’之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时风雨犹未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极矣。”
(2).喻飘柳絮。 清 汪如洋 《疏影·赋柳絮》词:“又惹他林下诗情,记起撒盐庭院。”词语解释:红盐 拼音:hóng yán
(1).红色粉末。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
(2).食盐的一种。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徐师川 云:‘……世只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 北海 青, 南海 赤。橄欖生於 南海 ,故用红盐也。’” 清 曹寅 《麦炒》诗:“油瞿焙磨出僧家,细糝红盐滴乳花。”词语解释:梅盐 拼音:méi yán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唐 韩愈 《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参见“ 盐梅 ”。
词语解释:盐梅 拼音:yán méi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词语解释:私盐 拼音:sī yán
与官盐相对。谓未纳盐税而私自贩运出售的盐。《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王建 ﹞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予所得船,乃并缘北船贩私盐者。”《明律·户律·盐法》:“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 何云祥 《嫂嫂》:“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词语解释:海盐 拼音:hǎi yán
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食盐。《史记·货殖列传》:“﹝ 吴 ﹞东有海盐之饶, 章山 之铜,三江、五湖之利。” 唐 柳宗元 《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海盐增筭,邦赋大减。”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 河东 食土盐,其餘皆食海盐。”词语解释:调盐 拼音:diào yán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以“调盐”喻任宰相治理国政。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治装行入覲,金鼎重调盐。”参见“ 调梅 ”。
词语解释:调梅 拼音:diào méi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唐 李乂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 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词语解释:形盐 拼音:xíng yán
特制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周礼·天官·笾人》:“朝事之籩,其实麷、蕡、白、黑、形盐,膴、鲍、鱼、鱐。” 郑玄 注:“形盐,盐之似虎者。”《左传·僖公三十年》:“王使 周公閲 来聘,饗有昌歜、白、黑、形盐。” 杜预 注:“形盐,盐形象虎。” 唐 陈至 《荐冰》诗:“形盐非近进,玉豆为潜英。”词语解释:水精盐 拼音:shuǐ jīng yán
亦作“ 水晶盐 ”。 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秖有水精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魏主 ﹞赐 浩 御縹醪十觚,水精盐一两。”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环庆 之墟有盐池,产盐皆方块,如骰子,色莹然明彻,盖即所谓水晶盐也。”词语解释:精盐 拼音:jīng yán
精制的盐词语解释:水晶盐 拼音:shuǐ jīng yán
见“ 水精盐 ”。
词语解释:水精盐 拼音:shuǐ jīng yán
亦作“ 水晶盐 ”。 一种晶莹明澈如水晶的盐。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秖有水精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魏主 ﹞赐 浩 御縹醪十觚,水精盐一两。”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环庆 之墟有盐池,产盐皆方块,如骰子,色莹然明彻,盖即所谓水晶盐也。”词语解释:煮盐 拼音:zhǔ yán
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管子·轻重甲》:“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史记·平準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词语解释:金盐 拼音:jīn yán
指五加皮。 宋 无名氏 《谢氏诗源》:“近有士子作《游女诗》,中一联云:‘不曾怜玉笋,相竞採金盐。’人多不解‘金盐’二字。余近读《煑石经》云:‘五加皮,一名金盐。’始知‘玉笋、金盐’对极妙,而初不合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五加》﹝发明﹞引 唐慎微 曰:“ 东华真人 《煑石经》云:‘昔有西域真人 王屋山人 王常 云:“何以得长久?何不食石蓄金盐。”……金盐,五加也。皆是煑石而饵得长生之药也。’” 清 李符 《生查子》词:“素手摘金盐,苔印弓弓步。”词语解释:散盐 拼音:sàn yán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末盐。一种用海水煮成的粉状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郑玄 注:“散盐,鬻水为盐。” 贾公彦 疏:“散盐,煮水为之,出於 东海 。”《宋史·食货志下三》:“盐之类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盐,《周官》所谓散盐也。”词语解释:驾盐 拼音:jià yán
喻大材小用,境遇困厄。 宋 王安石 《答陈正叔》诗:“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李壁 注引《战国策》:“夫驥服盐车,上 泰行 ,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下车哭之者也。”亦作“ 驾盐车 ”。 明 李梦阳 《乙丑除夕追往写愤五百字》诗:“騏驥驾盐车,虚名缚骯脏。”词语解释:买盐 拼音:mǎi yán
宋 代一种变相的收税制度。指盐商先上交现金,换取官府的盐引(运盐执照)。《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常赋之外,泛科名色,容或循习。讼牒不问大小轻重,或罚使输金,或抑使买盐。”词语解释:虎盐 拼音:hǔ yán
(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 宋 王禹偁 《仲咸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虎盐宜燕享,猴棘谩雕鐫。我笔非 江氏 ,君才胜 孟坚 。”
(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 宋 韩琦 《喜雪》诗:“凝霤收冰乳,堆庭鏤虎盐。”词语解释:官盐 拼音:guān yán
旧时凡由官府生产经销或向官府纳税后销售的食盐均称官盐。 唐 杜甫 《盐井》诗:“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令州府差人自糶官盐,收实估匹段,省司準旧例支用,自然获利一倍已上者。”参阅《汉书·食货志》、《文献通考·征榷三》。词语解释:拟盐 拼音:nǐ yá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词语解释:牵盐 拼音:qiān yán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词语解释:榷盐 拼音:què yán
原指 汉武帝 时官府垄断食盐产销的政策。后世亦指把盐税并入盐价来征收的措施。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国家榷盐,糶与商人,商人纳榷,糶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於官矣。”参见“ 榷盐法 ”。
词语解释:榷盐法 拼音:què yán fǎ
唐 代中叶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初变盐法, 宝应 元年(公元762年)时盐铁使 刘晏 继续推行。其主要内容: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向盐户统购盐,加价出售。后再将盐税加入卖与商人。听其运销。产盐区较远地区又设常平盐予以调济。 刘晏 诛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弛。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词语解释:椒盐 拼音:jiāo yán
把焙过的花椒和盐轧碎制成的调味品。 唐 寒山 《诗》之二○六:“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烦你买一百钱熬肉,多讨椒盐,买五十钱蒸饼,剩五十钱,与你买碗酒吃。”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这大苦痛,便是社会的可怜的椒盐,和战士孤儿等辈一同,给无聊的社会一些味道,使他们无聊地持续下去。”词语解释:韲盐 拼音:jī yán
指穷苦人的素食。泛指粗食。 清 张廷璐 《南归》诗之四:“奉席儿能谢簪紱,扶笻妇尚理韲盐。”词语解释:生盐 拼音:shēng yán
(1).出产盐。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咸》:“凡西省 阶 凤 等州邑,海井交穷,其巖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2).未经精制的盐。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三:“屋随冰上下,山趁雪高低。乾酪瓶争挈,生盐斗可提。”
(3).即岩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光明盐》:“石盐有山产、水产二种。山产者即厓盐也,一名生盐,生山厓之间,状如白矾。”词语解释:石盐 拼音:shí yán
即岩盐。也称矿盐。《周礼·天官·盐人》“王之膳羞共飴盐” 唐 陆德明 释文:“即石盐是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水甘,故曰 甘水 ,有石盐,白如水精,大段则破而用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四·光明盐》:“石盐有山产、水产二种,山产者即厓盐也……水产者生池底。”词语解释:浮盐 拼音:fú yán
宋 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额外所馀谓之“浮盐”,与“正盐”相对。《宋史·食货志下四》:“环海之湄,有亭户,有锅户,有正盐,有浮盐,正盐出於亭户,归之公上者也;浮盐出於锅户,鬻之商贩者也。”词语解释:青盐 拼音:qīng yán
(1).盐的一种。多产于西南、西北各地的盐井、盐池之中。大而青白,故称。也称戎盐。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其为郡也,惟取赤土封书;其为州也,惟以青盐换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将这五千人做一顿馒头馅……包残餘肉把青盐蘸。”《红楼梦》第二一回:“ 宝玉 也不理他,忙忙的要青盐擦了牙。” 沉从文 《边城》:“油行屯桐油。盐栈堆 四川 火井出的青盐。”
(2).喻白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雪飘飘,雪飘飘,翠玉封梅萼,青盐压竹梢。”词语解释:毋盐 拼音:wú yán
复姓。 汉 有 毋盐氏 。见《汉书·货殖传》。一本作“ 无盐 ”。词语解释:煎盐 拼音:jiān yán
煮盐。《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旧唐书·文宗纪上》:“ 京兆府 奉先县 界卤池侧近百姓,取水柏柴烧灰煎盐,每一石灰得盐一十二斤一两,乱法甚於咸土,请行禁絶。”词语解释:印盐 拼音:yìn yán
一种呈方形结晶的食盐。盐粒较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久不接取,即成印盐,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苏恭 曰:“大盐即 河东 印盐也,人之常食者,形粗于食盐。” 清 顾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诗之四:“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茶凝。”词语解释:成盐 拼音:chéng yán
纯盐。《管子·轻重甲》:“十月始正,至於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 马非百 新诠:“‘成盐’上脱‘得’字……成即《礼记·檀弓》‘竹不成用’之成,注云:‘成,犹善也。’谓善盐善金,犹言纯盐纯金。”词语解释:刮骨盐 拼音:guā gǔ yán
曲调名。盐犹“引”。 唐 权德舆 《杂兴》诗之五:“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词语解释:解盐 拼音:jiě yán
山西 解池 出产的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旧制 河南 、 河北 、 曹濮 以西、 秦 凤 以东,皆食 解 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食盐》﹝集解﹞引 苏颂 曰:“大盐生 河东 池泽,粗于末盐,即今 解 盐也。”词语解释:赤盐 拼音:chì yán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 金楼先生 所从 青林子 受作黄金法: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令通厚一分,累置於赤土釜中。率锡十斤,用赤盐四斤,合封固其际,以马通火煴之,三十日,发火视之,锡中悉如灰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
(2).赤色的盐。古代 西域 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北史·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其味甚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多出赤盐,色如赤石。”词语解释:熬盐 拼音:áo yán
提炼盐。 宋 梅尧臣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诗:“ 壶头山 下俗, 巴 妇曲中听,汲井熬盐白,烧田种穀青。”参见“ 熬波 ”。
词语解释:熬波 拼音:áo bō
指煮海水为盐。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若乃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盖自 岱山 及二 天富 皆取海水炼盐,所谓熬波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十:“地滷矜不能艺稷黍,践斯土者,大抵盖苫熬波,掛席钓海。”词语解释:蚕盐 拼音:cán yán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先是 河 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緡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 胡三省 注:“蚕盐所以裛茧。 唐 天成 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 宋 陆游 《村兴》诗:“园丁上牛米,村婢博蚕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鹻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蚕盐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词语解释:食盐 拼音:shí yán
(1).吃盐。《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贫家食盐至少,或有淡食动经旬月。”
(2).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钠。无色或白色结晶体,呈粒状或块状,味咸,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并可供药用和工业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食盐》:“此五种皆食盐也,上供国课,下济民用。海盐、井盐、鹻盐三者出于人,池盐、崖盐二者出于天。”词语解释:卵盐 拼音:luǎn yán
大盐块。《礼记·内则》:“醢酱、桃诸、梅诸、卵盐。” 郑玄 注:“卵盐,大盐也。” 孔颖达 疏:“以其盐形似鸟卵,故云大盐也。”词语解释:苦盐 拼音:kǔ yán
粒状盐,粗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贾公彦 疏:“苦当为盬,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词语解释:花盐 拼音:huā yán
精制的细而洁白的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五六月中,旱时,取水二斗,以盐一斗投水中,令消尽,又以盐投之。水咸极,则盐不復消融。易器淘治沙汰之。澄去垢土,泻清汁於浄器中……好日无风尘时,日中曝令成盐,浮,即接取,便是‘花盐’;厚薄光泽似钟乳。”词语解释:厘盐 拼音:lí yán
谓治理盐务。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又督漕 於潞河 ,釐盐於 天津 ,荡涤田赋积亏於 两浙 。”词语解释:原盐 拼音:yuán yán
指初步经过晒制或熬制的盐,杂质多,一般为工业用盐词语解释:卤盐 拼音:lǔ yán
用咸土熬制而成的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卤咸》:“ 山西 诸州平野,及 太谷 、 榆次 高亢处,秋间皆生卤,望之如水,近之如积雪。土人刮而熬之为盐,微有苍黄色者,即卤盐也。”词语解释:伞子盐 拼音:sǎn zǐ yán
伞子盐:四川 井盐名。其形如伞,故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伞子盐,生於井。”
繖子鹽:即伞子盐。井盐的一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汤谿水 ﹞翼带盐井一百所, 巴川 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繖,故因名之曰繖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於常盐矣。”词语解释:边盐 拼音:biān yán
销往边地之盐。《大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再查该督前奏边盐增收银两,除本省支留外,尚能肆应有餘。”词语解释:陆盐 拼音:lù yán
陆地所产的盐,岩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昆吾国 陆盐周十餘里,无水自生末盐,月满则如积雪,味甘;月亏则如薄霜,味苦;月尽亦全尽。”词语解释:阿鹊盐 拼音:ā què yán
古乐曲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唐 曲有《突厥盐》、《阿鹊盐》。” 元 张可久 《金字经·春怀》曲:“瘦影孤鸞鑑,怨声《阿鹊盐》。”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词语解释:飞盐 拼音:fēi yán
指飘飞的雪。 南朝 梁简文帝 《咏雪》:“匳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词语解释:香盐 拼音:xiāng yán
盐的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洗以 三危 之露水,调以 大夏 之香盐。”词语解释:饴盐 拼音:yí yán
一种带甜味的岩盐。《周礼·天官·盐人》:“王之膳羞共飴盐。” 郑玄 注:“飴盐:盐之恬者,今戎盐有焉。” 贾公彦 疏:“即石盐是也。” 孙诒让 正义:“盐味甘者,亦谓之飴盐……恬即甜字。”《隋书·食货志》:“掌盐掌四盐之政令。一曰散盐,煑海以成之;二曰盬盐,引池以化之;三曰形盐,物地以出之;四曰飴盐,於戎以取之。”词语解释:颗盐 拼音:kē yán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周礼·天官·盐人》“苦盐” 唐 贾公彦 疏:“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 孙诒让 正义:“盖以味言则曰苦盐,以形言则曰颗盐。”《宋史·食货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词语解释:蜀盐 拼音:shǔ yán
四川 所产的食盐。打井汲水制成。 清 陈祥裔 《蜀都碎事》卷一:“ 蜀 盐与天下异:凿井得泉,深数十寻,径广数寸……以竹作云梯十数丈於井口,復以一竹筒长丈,为汲水之具。旁设灶,煮一昼夜,始成盐块。”词语解释:过盐 拼音:guò yán
一种酸式盐词语解释:井盐 拼音:jǐng yán
食盐的一种。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史记·货殖列传》“ 猗顿 用盬盐起” 唐 张守节 正义:“ 盐州 和 乌池 ,犹出三色盐,有井盐、畦盐、花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若 荣州 则井絶小,仅容一竹筒,真海眼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成都 和 梓 、 利 、 夔州 ,凿井取卤,煎煮,称煮井,盐叫井盐。”词语解释:五盐 拼音:wǔ yán
五色盐。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加以五盐具足,七菜芳软。” 吴兆宜 注引《海录碎事》:“五色盐出 安息国 。”词语解释:柴米油盐 拼音:chái mǐ yóu yán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词语解释:桃花盐 拼音:táo huā yán
盐的一种。色如桃花,俗名红盐。产于 甘肃 张掖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盐》:“ 郑公虔 云:‘ 琴湖池 桃花盐,色如桃花,随月盈缩,在 张掖 西北。’”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盐》:“ 琴湖池 中有桃花盐,色如桃花。”词语解释:末盐 拼音:mò yán
细末状的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盐之品种甚多……今公私通行者四种:一者末盐,海盐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散盐,即末盐,出於海及井,并煮鹻而成者,其盐皆散末也。”词语解释:引盐 拼音:yǐn yán
即官盐。按引法规定运销的食盐。 明 清 制:以盐若干斤为一引,每引纳税若干。引与税的轻重,各地不同。已按引纳税的引盐为官盐,未纳税的为私盐。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中官以迎佛,以织造,滥讨引盐,暴横道路。”《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二十二年奏准, 长芦 引盐,每斤加价二文。”词语解释:返盐 拼音:fǎn yán
犹返碱。详“ 返碱 ”。
词语解释:返碱 拼音:fǎn jiǎn
盐碱地深层的盐分为水溶解后,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表面。严重时形成一层白色结晶。词语解释:常平盐 拼音:cháng píng yán
唐 盐铁使 刘晏 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新唐书·食货志四》:“ 江 岭 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糶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词语解释:光明盐 拼音:guāng míng yán
即岩盐。纯净者无色透明,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石盐》﹝集解﹞引 苏颂 曰:“今 阶州 出一种石盐,生山石中,不由煎炼,自然成盐,色甚明莹,彼人甚贵之,云即光明盐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咸》:“凡产盐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种,而东夷树叶,西戎光明不与焉。”词语解释:并盐 拼音:bìng yán
山西省 北部所产土盐,古称并盐,一名河东盐。词语解释:黄血盐 拼音:huáng xuè yán
无机化合物。浅黄色晶体,溶于水,与铁盐溶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沉淀。在化学分析中用作试剂,也用于制造颜料及作淬火剂等。词语解释:龙盐 拼音:lóng yán
药名。传说乃龙精液生成。又称吉吊脂、紫稍花。 唐 韩偓 《金銮密记·士林纪实》:“龙盐,士大夫共知之。龙方交,有所遗。用盐渍之,服之,治虚败,有益幃簿之事。” 明 杨慎 《升庵全集》卷八一:“龙生三卵,一为吉弔。上岸与鹿交,或在水边遗精,流槎过粘裹,浮木如蒲桃焉,号紫稍花,道枢所谓龙盐。有益帷箔者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动物·虫》:“吉弔脂、紫稍花,龙盐也。”词语解释:黑盐 拼音:hēi yán
古代的一种药用盐。《北史·李孝伯传》:“白盐食盐,主上自所食;黑盐疗腹胀气满,末之六銖,以酒而服。”词语解释:骏骨牵盐 拼音:jùn gǔ qiān yán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羃之。”后以“骏骨牵盐”谓才华遭到抑制。 清 袁枚 《与汪可舟书》:“悠悠人世,本少知音,骏骨牵盐,玄文覆酱……丈人之所以没没人间,含光隐耀者,身列布衣,未遇真知风雅人故也。”词语解释:酸式盐 拼音:suān shì yán
酸中一部分的氢被金属代替所生成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氢钠。词语解释:泻盐 拼音:xiè yán
无机化合物,是含有七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镁(MgSO&-{4}·7H&-{2}O),细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无色,味清凉而苦。医药上用做泻药,又可做媒染剂。也叫“硫苦”词语解释:淅淅盐 拼音:xī xī yán
即《昔昔盐》。乐府《近代曲》名。 隋 薛道衡 作。“昔昔”是“夜夜”之意;“盐”是“曲”的别名。内容写女子怀念出征的丈夫。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诗:“ 华奴 歌《淅淅》, 媚子 舞卿卿。”自注:“歌者 华奴 ,善歌《淅淅盐》。”词语解释:小盐 拼音:xiǎo yán
即硝盐。用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元史·奸臣传·阿合马》:“ 太原 民煮小盐,越境贩卖,民贪其价廉,竞买食之。”词语解释:正盐 拼音:zhèng yán
宋 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凡额内的盐谓之正盐,与额外之“浮盐”相对。《宋史·食货志下四》:“环海之湄,有亭户,有锅户,有正盐,有浮盐,正盐出於亭户,归之公上者也;浮盐出於锅户,鬻之商贩者也。”词语解释:畦盐 拼音:qí yán
盐池中提取的盐。《史记·货殖列传》“ 猗顿 用盬盐起” 唐 张守节 正义:“ 河东 盐池是畦盐。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中,深一尺许坑,日暴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如双陆及棊,则呼为畦盐。”词语解释:炼盐 拼音:liàn yán
谓从海水中提炼盐。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盖自 岱山 及二 天富 ,皆取海水炼盐,所谓熬波也。”词语解释:戎盐 拼音:róng yán
即岩盐。因产于 戎 地,故名。《周礼·天官·盐人》“王之膳羞,共飴盐” 汉 郑玄 注:“飴盐,盐之恬者,今戎盐有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戎盐》:“《本草·戎盐》云:医方但用青盐,而不用红盐,不知二盐皆名戎盐也。所谓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非炎方之南海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戎盐》﹝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戎盐,虏中甚有,从 凉州 来,亦从 敦煌 来。其形作块片,或如鷄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 清 姚鼐 《闻禹卿以书名上达因寄》诗:“家作道民输斗米,身惟服食乞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