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监州 拼音:jiān zhōu
(1).监察州县。 唐 薛能 《荔枝诗》:“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2).指监察州县之官。 元 虞集 《户部尚书马公墓碑》:“公行部,劾治其暴横者监州一人。”
(3). 宋 代于诸州置通判,亦称监州。 宋 范仲淹 《送向综国博通判桂州》诗:“通籍三公后,监州 五岭 深。”词语解释:监河 拼音:jiān hé
《庄子·外物》:“ 庄周 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后因以“监河”或“监河侯”泛指出贷钱物的人。 唐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诗:“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宋 陆游 《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诗:“会当拂衣归故丘,代书贷粟监河侯。”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相公,你赋《长门》不媿 相如 ,贷监河真同 庄叟 。” 清 朱奕恂 《秋日杂感》诗:“监河赊许供江水,营室虚偿贷聘钱。”词语解释:监观 拼音:jiān guān
观察;观览。监,通“ 鉴 ”。《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淮南子·泰族训》:“旷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閒,无所繫戾。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宋书·王华传》:“监观民瘼,翼化宣风。”《西游记》第八七回:“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词语解释:监郡 拼音:jiān jùn
监察郡县。亦指监察郡县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序》:“监御史, 秦 官,掌监郡。”《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诗谈》:“ 魏公 开宴召三人者同赏,时 王禹玉 作监郡, 王荆公 为幕官, 陈秀公 初授卫尉寺丞为过客,其后四人皆相继登台辅。” 元 虞集 《福州总管刘侯墓碑》:“﹝ 至元 ﹞二十二年,盗起其属县,监郡几陷贼手,侯破贼出之。”《剪灯新话·申阳洞记》:“ 天歷 间,父友有任 桂州 监郡者,因往投焉。”词语解释:监军 拼音:jiān jūn
(1).监督军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 若麒 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2).监督军队的官员。《后汉书·袁绍传》:“ 绍 遂以 岱 为监军。” 唐 房千里 《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词语解释:监官 拼音:jiān guān
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诸侯王, 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 、 刘孟安 、 阮结 、 富阳 闻人宇 、监官 徐及 、 新城 杜稜 、 餘杭 凌文举 、 临平 曹信 ,俱为都将,号称‘ 杭州 八都’。”
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旧唐书·礼仪志四》:“贷钱一万贯,五分收钱,以供监官、学生之费。” 宋 欧阳修 《濮议一》:“第一札子催修营房,责中书何不速了,因请每营差监官一员。”《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又定监官散官。”《清史稿·职官志二》:“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词语解释:监河侯 拼音:jiān hé hòu
见“ 监河 ”。
词语解释:监河 拼音:jiān hé
《庄子·外物》:“ 庄周 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后因以“监河”或“监河侯”泛指出贷钱物的人。 唐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诗:“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宋 陆游 《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诗:“会当拂衣归故丘,代书贷粟监河侯。”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相公,你赋《长门》不媿 相如 ,贷监河真同 庄叟 。” 清 朱奕恂 《秋日杂感》诗:“监河赊许供江水,营室虚偿贷聘钱。”词语解释:监临 拼音:jiān lín
(1).监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 楚王 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徵》:“至于藩镇,经管内支郡,则俱是古南面诸侯,但以使职监临,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张郃 被迫,必投 西蜀 ;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鑕,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2).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 唐 薛能 《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几日监临向 蜀 春,错抛歌酒强忧人。”《旧唐书·杨炎传》:“宰臣於庶官,比之监临,官市贾有羡利,计其利以乞取论罪,当夺官。”《宋史·王化基传》:“臣任 扬州 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
(3).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儿子已做了大位,他还要科举。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位监临大人,便把他的硃卷捧在手裡,吟哦他那首排律的诗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説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词语解释:监本 拼音:jiàn běn
国子监刻印的书本。 五代 后唐 宰相 冯道 命判国子监事 田敏 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其后历代国子监都刻印图书,以经史为主。 明 代南北两京国子监分别刻书,故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别。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若乃据石经刊监本,復立之学官,以习士子。” 王国维 《观堂集林·宋刊本〈尔雅疏〉跋》:“盖南渡初监中不自刊板,悉令 临安府 及他州郡刻之,而以其板入监,此即 南宋 监本也。” 王绍曾 《记张元济先生》:“南、北监本多出 宋 元 旧椠, 汲古阁 本也多以 宋 版精本考校。”词语解释:监察 拼音:jiān chá
(1).监督察看。 汉 王逸 《〈离骚〉序》:“ 屈原 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羣下,应对诸侯。”《后汉书·窦融传》:“ 融 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红楼梦》第十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小朋友,请你们监察我,催我自强不息的奔赴这理想的最高的人格!”
(2).负有监督察看之责的官吏。 唐 元稹 《寄隐客》诗:“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初 巖 为 淮南 崔鉉 度支使,除监察,十年不出京师,致位宰相。”《宋史·刘挚传》:“諫官御史员缺未补,监察虽满六员,专以察治官司公事,而不预言责。”
鉴别;辨别。监,通“ 鉴 ”。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二折:“你将那无显验的文书是监察,须不是俺 孔宣圣 遗留下。”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你岂知他那有志题桥 汉 司马 ,怎不教人嗔怒发,是和非你心中自监察。”词语解释:监司 拼音:jiān sī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 汉 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明 杨珽 《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 清 李调元 《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 河 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 章炳麟 《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
(2).监察。《后汉书·贾宗传》:“ 宗 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词语解释:监寺 拼音:jiān sì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诸童,九岁投 玉涧寺 监寺 神皎 出家。”《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监寺见长老发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参阅《释氏要览》卷下。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唐 常衮 《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 杨洪 、 公孙贺 ,皆以儒术居于少府、国朝监寺之列,亦称通显,贰于其长,所任匪轻。”词语解释:监谤 拼音:jiān bàng
《国语·周语上》:“ 厉王 虐,国人谤王。 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衞 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韦昭 注:“监,察也。”后以“监谤”谓压制舆论。 宋 王安石 《杨刘》诗:“ 厉王 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宋 王十朋 《轮对札子》之一:“皇城置逻卒旁午察事,甚於 周 之监谤;内外将帅剥下赂上,结怨於三军。”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自 清 室滑 夏 ,君臣以监谤为务。”词语解释:监书 拼音:jiān shū
国子监所刻的书。 宋 陆游 《荷锄》诗:“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词语解释:监门 拼音:jiān mén
(1).监守门户。《荀子·荣辱》:“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 杨倞 注:“监门,主门也。”《后汉书·董卓传》:“ 傕 使校尉监门,隔絶内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监门》:“ 雍熙 二年正月,詔礼部试九经诸科,轮番差官二人,在省门监守,此试院监门之始也。”
(2).守门小吏。《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繫焉,监门养之。” 郑玄 注:“监门,门徒。”《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 陈餘 乃变名姓,俱之 陈 ,为里监门以自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监门,里正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漳水》:“ 路温舒 ,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 温舒 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 清 王夫之 《和高季迪风雨》:“目彼 信陵 客,曾为 陈 监门。”
(3).禁卫宫门之官。《隋书·百官志下》:“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诸门禁。” 唐 王涯 《宫词》之四:“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宋 代六部及三省枢密院亦设监门官。《宋史·职官志三》:“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 绍兴 二年,选升朝文臣有才力人充,仍令六门踏逐奏差。” 清 谭莹 《妖氛》诗之七:“防海千帆集,筹边两鬢苍;监门谁 郑侠 ?挥泪绘流亡。”
(4).监狱的门。《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王太 ﹞将 房德 放起,开了枷锁,又把自己旧衣帽与他穿了,引至监门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禁中原有女监,早间放风,禁卒拘管出入,不许男犯近前,晚须监门锁闭。”
(5).指监狱。《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还亏那 山阳县 因他是个清官,又是官犯,不曾下在监里,就安顿在监门里一个土地祠居住。”词语解释:监牧 拼音:jiān mù
(1).监督牧放。 唐 杜甫 《天育骠图歌》:“伊昔太僕 张景顺 ,监牧攻驹閲清峻。”《宋史·薛向传》:“兼提举买马,监牧 沙苑 养马,岁得驹三百。”
(2).负有督察之责的地方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惧宰官之不脩,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宋 叶适 《送郑景望》诗之一:“两地旌旗一闰中,十年监牧九卿崇。”
指养马的制度或机构。《新唐书·兵志》:“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於近世。” 宋 欧阳修 《论监牧札子》:“臣以谓监牧之设,法制具存,条目既繁,弊病亦众。”词语解释:监国 拼音:jiān guó
(1).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史记·晋世家》:“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旧唐书·高宗纪下》:“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其书是 明仁宗 东宫所閲,上有监国之寳。”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回:“﹝ 太祖 ﹞命太子 皇太极 监国,自率二万劲旅,到 天坛 祭天。”
(2).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汉 ﹞太后制以 威 ( 郭威 )监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我只为君王幼小权监国,除此别无他意。”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九回:“我今朝才晓得你的心肝了。你想儿子即位,你好监国,这等痴心妄想,劝你趁早罢休!”词语解释:监知 拼音:jiān zhī
监督主持。《北史·儒林传上·权会》:“ 会 性恬静,不慕荣势,耻於左宦,固辞。 暹 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追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隋书·裴矩传》:“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词语解释:监主 拼音:jiān zhǔ
(1).谓监临主守的官员。《唐律·名例五·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 长孙无忌 等疏议:“假有外人发意,共左藏官司主典盗库绢五疋,虽是外人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处徒二年,外人依常盗从,合杖一百。”
(2).主管监狱的官员。《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记·嘉兴绳技》:“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於监主。”词语解释:监抚 拼音:jiān fǔ
(1).监察安抚。《诗·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 唐 孔颖达 疏:“命为太师之公者,皇父使之监抚军众。” 唐 杜牧 《周元植除凤翔监军制》:“控 秦 塞之西,扼 胡 苑之左,乃睠 岐 陇 ,为国藩墙,命以监抚,宜崇班秩。” 清 沉复 《浮生六记·中山记历》:“本岛能 中山 语者,给黄帽,为酋长,岁遣亲云上,监抚之,名奉行官。”
(2).指监国、抚军,为太子的职责。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皇上垂拱巖廊,积成庶务,式总万机,副是监抚。”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彤闈问竖,礼崇监抚之威;黼席兴贤,义极君亲之爱。”《旧唐书·韦皋传》:“伏望权令皇太子监抚庶政,以俟圣躬痊平。”词语解释:监宫 拼音:jiān gōng
宫监;太监。 唐 杜牧 《宫词》之二:“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词语解释:监院 拼音:jiān yuàn
(1).即监寺。《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厮做小师。” 清 汪琬 《广福院藐庵谷禅师塔铭》:“一日忽示微疾,即豫尅化期,且諭监院某俾主院事。”《人民日报》1982.2.12:“在 玉佛寺 的客堂里,住持和监院介绍了 玉佛寺 的变化。”参见“ 监寺 ”。
(2).书院的主持者。《野叟曝言》第一三七回:“屡经劝导,并戒飭数次, 坚行 总称‘宁蹈 东海 而死不愿归儒’,主讲、监院实在没法,故请公相钧示。”
唐 代监管盐业的官署。《新唐书·食货志四》:“ 乾元 元年,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傜。”
词语解释:监寺 拼音:jiān sì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师生于 建中 二年辛酉,齠齓即颖悟,异於诸童,九岁投 玉涧寺 监寺 神皎 出家。”《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西湖佳话·南屏醉迹》:“监寺见长老发性,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参阅《释氏要览》卷下。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唐 常衮 《授薛伯高少府少监制》:“昔 杨洪 、 公孙贺 ,皆以儒术居于少府、国朝监寺之列,亦称通显,贰于其长,所任匪轻。”词语解释:监宅 拼音:jiān zhái
唐 杜甫 有《李监宅》诗。 李监 据传即 李令问 , 开元 中为秘书监。其人好美服珍馔,以奢侈闻名。后以“监宅”喻豪门。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若重唱随之义,当尽定省之仪。彼荆釵布裙,既已独奉亲闈之甘旨;此金屏绣褥,岂可久恋监宅之欢娱。” 清 孔尚任 《和答李艾山》:“监宅平临秋浩渺,髯公全具古威仪。”词语解释:监当 拼音:jiān dāng
宋 代掌管税收、冶铸等事务的地方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有 萧守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絀为外郡监当。”《宋史·职官志七》:“监当官掌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词语解释:监视 拼音:jiān shì
(1).监督视察。语本《汉书·韦贤传》:“四方羣后,我监我视,威仪车服,唯肃是履!”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勑近制选内臣之善於其职者监视诸镇,盖所以将我腹心之命达于爪牙之士也。”《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郭世广 使人賫至 三大王 府裡,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原来这处搜检不过虚应故事,那监视搜检的只有几位散秩大臣副都统。”
(2).指严密注意。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我的行动以后一直是受着了两重的监视:一重是刑士,一重是宪兵。”
(3).犹看管。《宣和遗事》后集:“由是 阿计替 復监视二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四条:“对需要逮捕而证据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4). 明 末宦官所任官名。负监察文武官吏之责。《明史·陈新甲传》:“巡抚 方一藻 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 马云程 亦以为言,乃报可。”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天子又奬其忠勤,嘉其才志,使出入边廷之间,拱揖部曹之上,皆尊以监视之名。”词语解释:监督 拼音:jiān dū
(1).监察督促。《周礼·地官·乡师》“大丧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 汉 郑玄 注:“治谓监督其事。” 贾公彦 疏:“谓监当督察其事。”《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二年春正月辛酉, 东京 成,赐监督者各有差。”《水浒传》第五六回:“叫 汤隆 打起一把钩镰鎗做样,却教 雷横 提调监督。”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
(2).指督察军事。《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斯固国史之所详,今可得而略也。” 刘良 注:“监督,谓监督军事也。”
(3).旧时官名。如 清 代设十三仓监督、 崇文门 左右翼监督。 清 末学堂亦设监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花鱼》:“京师三月有黄花鱼,即石首鱼。初次到京时,由 崇文门 监督照例呈进,否则为私货。”《文明小史》第四一回:“ 逢之 进堂以后,幸喜本堂监督,早奉了太守之命,派他暂充西文教习。”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适因本府中学腐败,监督 秦公 受当局宠任,荣膺整理之责。”词语解释:监眄 拼音:jiān miǎn
犹监察。监,通“ 鉴 ”。《宋史·乐志十》:“发祥有自,介福无疆。纷纶丕应,保佑下方。嘉荐斯备,雅奏具扬。寅威洞达,监眄昭章。”参见“ 监观 ”。
词语解释:监观 拼音:jiān guān
观察;观览。监,通“ 鉴 ”。《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淮南子·泰族训》:“旷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閒,无所繫戾。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宋书·王华传》:“监观民瘼,翼化宣风。”《西游记》第八七回:“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词语解释:监盟 拼音:jiān méng
监督盟誓。《云笈七籤》卷八十:“诸天大圣 无极天尊 、 飞天神王 、 三天真人 同时监盟,烧香散花,诵咏灵章。”词语解释:监抄 拼音:jiān chāo
监督搜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粮食也要派人监抄,避免随意抛撒或私自取用。”词语解释:监搜 拼音:jiān sōu
(1).监视搜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六殿门外有药树,监察御史监搜之位在焉。 唐 制,百官入宫殿门,必搜,监察所掌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自 晋 魏 以来,凡入殿奏事官,以御史一人,立殿门外搜索,而后许入,谓之监搜御史,立药树下,至 唐 犹然, 太和 中始罢之。”
(2).指监搜御史。词语解释:监斋 拼音:jiān zhāi
(1).道观执事者之一。主管斋醮诸事。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上座,监斋某等,并流迴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气中升,养天倪於紫室。”《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位在监斋成神道, 一气 仙名旧有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监斋》:“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摄众事。”
(2).见“ 监斋使者 ”。
词语解释:监斋使者 拼音:jiān zhāi shǐ zhě
寺观厨房里供的神。《水浒传》第六回:“ 智深 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禪仗,到处寻去。”亦省作“ 监斋 ”。《剪灯馀话·听经猿记》:“﹝ 袁逊 ﹞有时箕踞龕中,以靛涂面,令厨人致敬,曰:‘此 洪山大圣 监斋也。’”词语解释:监人 拼音:jiān rén
监守之人。《宣和遗事》后集:“帝泣不能出声,是日饮食不至,惟监人私以浆水进之。”词语解释:监史 拼音:jiān shǐ
(1).谓 汉 廷尉的属官监与掾史。《史记·酷吏列传》:“﹝廷尉 张汤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
(2).指刺史。 三国 魏 曹操 《表刘琮令》:“监史虽尊,秩禄未优。”
(3).监修史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大抵监史为难,斯乃尤之尤者。”词语解释:监守 拼音:jiān shǒu
(1).监临主守;监督看守。《唐律·名例二·十恶反逆缘坐》:“即监临主守,於所监守内犯姦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 唐 杨炯 《庭菊赋》序:“天子幸於 东都 ,皇储监守於 武德之殿 。”《宣和遗事》后集:“当时北国皇帝专使我二人监守你父子。”《水浒传》第五四回:“小人是当牢节级 藺仁 前日蒙知府 高廉 所委,专一牢固监守 柴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我到这里陪你,就是要监守住你,防到你有三长两短的意思。”
(2).指监督看守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然又有行枷,其製薄少,可戴负而行无难也,孰知仇奸买浼监守,倾仆其人,颈喉断絶。” 胡道静 《片断回忆业师陈乃乾》:“老师归仙之日,我陷狱中。老伴每月得一探监,见面时间不逾十分钟,左右又有监守。”词语解释:监子 拼音:jiān zǐ
犹宦者。《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既至省, 杨太妃 骤遣监子去来参察。”《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词语解释:监奴 拼音:jiān nú
(1).为权贵豪门监管家务的奴仆头子。《汉书·霍光传》:“ 光 爱幸监奴 冯子都 ,常与计事。” 颜师古 注:“监奴,谓奴之监知家务者也。”《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让 有监奴,典任家事。”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钱公神道碑铭》:“乃有緹骑、监奴、苍头、养子擅开府署,横行屠僇,公禽其爪牙,落其角距。”
(2).泛指奴仆。 明 屠隆 《昙花记·定兴开宴》:“监奴撤席收金盏,侍儿拂枕铺罗荐。”词语解释:监市 拼音:jiān shì
(1).管理市场的牙人。《庄子·知北游》:“正 获 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2).监察市场。《宋史·太宗纪一》:“辛巳,侍御史 赵承嗣 坐监市征隐官钱,弃市。”词语解释:监戒 拼音:jiān jiè
鉴察往事,警戒将来。监,通“ 鉴 ”。《国语·楚语下》:“人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汉书·诸侯王表序》:“是以究其终始彊弱之变,明监戒焉。”《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常以列女图画置於左右,以自监戒。” 宋 陆游 《悲歌行》:“见事苦迟已莫悔,监戒尚可貽儿曹。”词语解释:监学 拼音:jiān xué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 宣统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来函以监学相委,以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国子监。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宋史·职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学成,增置博士、正、録。参用 元祐 、 绍圣 监学法,修立监学新法。” 元 虞集 《请吴先生书》:“先生抱道怀德,经明行脩,係乎监学者匪轻。”词语解释:监比
坐监追征词语解释:监送 拼音:jiān sòng
监督护送。《旧唐书·卢杞传》:“会 朱滔 、 朱泚 弟兄不睦,有 泚 判官 蔡廷玉 者离间 滔 , 滔 论奏,请杀之。 廷玉 既贬,殿中侍御史 郑詹 遣吏监送, 廷玉 投水而卒。”词语解释:监吏 拼音:jiān lì
(1).负有监督之责的官吏。《孔丛子·嘉言》:“ 陈惠公 大城因起 凌阳 之臺未终,而坐法死者数十人,又执三监吏将杀之。”《新唐书·侯君集传》:“ 君集 临刑色不变,谓监吏曰:‘我岂反者乎?蹉跌至此。’”
(2).指驿吏。 宋文同 《柳溪赠丁絪》诗:“场屋声名四十年,五车书误一囊钱,老来山驛为监吏,相对春风但惘然。”词语解释:监寐 拼音:jiān mèi
(1).假寐。《后汉书·桓帝纪》:“监寐寤叹,疢如疾首。” 李贤 注:“监寐言虽寝而不寐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钱大昕 曰:“监寐,犹假寐也。”
(2).犹寤寐。《后汉书·袁谭传》:“我州君臣监寐悲叹。”词语解释:监地 拼音:jiān dì
官府将放牧马群的官地交给农民开垦、耕种,称为监地。 宋 欧阳修 《论监牧札子》:“惟闻今 河东 嵐石之间,山荒甚多,及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甘,最宜牧养,往时 河东 军马常在此处牧放。今马数全少,闲地极多,此乃 唐 楼烦 监地也。”《宋史·河渠志六》:“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 赭山 ,即回薄 巖门 、 白石 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有牧地,有监地。”原注:“国初沿 明 制,於 甘肃 设苑马七监,后经停止,以其地给民垦种,为监地。”词语解释:监仓 拼音:jiān cāng
(1).监督仓库。《宋史·太宗纪一》:“丙寅, 泗州 録事参军 徐璧 坐监仓受贿出虚券,弃市。”
(2).监督仓库的官员。 宋 苏轼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诗之一:“但见东轩堪隐几,不知公子是监仓。” 清 孔尚任 《燕台杂兴》诗之十七:“每日垂鞭归第邸,有人来看孔方兄。”自注:“予畏监仓而得监铸,免累可矣,寒如故也。泛交者不知,多来称贷。”
(3).监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如人命果真,当堂将兇犯重责收监,其餘犯应收监仓者,分别投监寄仓。” 清 黄六鸿 《庶政·佐贰滥刑》:“因势衿之呈送,遂为狐媚之行,因而滥禁监仓,恣其凌虐,是所谓傅虎而翼者矣!” 黄谷柳 《虾球传·各自分飞》:“ 虾球 进了赤柱监狱,跟他一同进去的有几十名童犯,他们一律换上成人穿的宽大号衣,住成人的监仓,因为专为童犯而建筑的监狱还没有落成。”词语解释:监事 拼音:jiān shì
指企业或事业组织中担任监察工作的领导成员。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晚饭后,文协理、监事与 华北 文协理事开联席会议。” 徐铸成 《杜月笙正传》六:“他还在某些纺织厂、面粉厂担任董监事。”
封建时代朝廷官署的低级官员。《旧唐书·职官志三》:“太仓署……监事十人,从九品下。”《旧唐书·职官志三》:“诸铸钱监……监事一人,或参军或县尉知之。” 清 钱谦益 《南州徐氏先茔神道碑铭》:“以国子生謁选,为光禄寺监事。”词语解释:监酒 拼音:jiān jiǔ
(1).监督造酒的官吏。《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四十年前, 抚州 监酒 范寺成 妻色美而妒, 范 甚宠而惮之。”
(2).指酒宴上临时监察礼仪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 曹操 与 东吴 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词语解释:监系 拼音:jiān xì
监守拘囚。《宣和遗事》后集:“ 金 国主令帝出寺於 燕京 之北赐宅以居。虽云赐宅,其实使人监繫之。”词语解释:监董 拼音:jiān dǒng
犹监督。《新唐书·裴延龄传》:“又度支出纳,与太府交相关制,出物旬计,见物月计,符按覆覈,有御史以监董之,则财用不得回隐。” 明 张居正 《重修海会寺碑文》:“遂以年月日始事,命□□监董其工役,於中为殿三,皆三楹。”词语解释:监觑
查看词语解释:监国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臣代行职务词语解释:监德 拼音:jiān dé
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 司马贞 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 梁 故 观寧侯 萧永 卒,呜呼哀哉!”词语解释:监战 拼音:jiān zhàn
(1).监督战事。《水浒传》第七八回:“ 党世雄 引领三千精兵,上船协助 刘梦龙 水军船隻,就行监战。”《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方腊 骑着一疋银騣白马,出到阵前,亲自监战。”
(2).指督战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之后……方面之柄虽委将帅,又差一奉御在军中号监战,每临机制变多为所牵制,輒遇敌先奔。”词语解释:监护 拼音:jiān hù
(1).监督;监领。《后汉书·班超传》:“是时 于窴王 广德 新攻破 莎车 ,遂雄张南道,而 匈奴 遣使监护其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拜 邓训 为謁者,监护水功。”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陛下不以臣不肖,特勑臣摄侍御史,监护 燕然 西军。” 宋 欧阳修 《论葬荆王札子》:“臣伏覩朝旨虽差 宋祁 监护故 荆王 葬事,然未见降下葬日及一行事件。”
(2).指负有监督管领之责的官员。《旧五代史·晋书·王建立传》:“及 明宗 为 魏 军所迫,时皇后 曹氏 、淑妃 王氏 在 常山 ,使 建立 杀其监护并部下兵,故 明宗 家属因而保全。”
(3).监察保护。《汉书·疏广传》:“太子外祖父特进 平恩侯 许伯 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 舜 监护太子家。”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胡 僧监护甚严,固求良久,乃得见。” 丁玲 《田家冲》:“大哥常常暗里监护着她,他不让她走到外边去。”词语解释:监收 拼音:jiān shōu
(1).犹监禁。《宣和遗事》后集:“ 耶律延禧 同 赵某 并免朝见,并赐入鸿翼府监收。”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那厮将人欺侮,打死咱家丈夫。如今监收媳妇,公人如狼似虎,相公又生嗔发怒。”《水浒传》第十八回:“先取一面二十斤死囚枷枷了 白胜 ,他的老婆也锁了,押去女牢里监收。”
(2).监督收取。《红楼梦》第十四回:“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开矿议》:“今人无不言开矿有害者,大都鉴於前 明 之用宦官监收矿税耳,不知委用宦官,则凡事皆有害,何独开矿?”《清史稿·朱轼传》:“ 杭州 南北两关税,例由巡抚监收。” 曲波 《桥隆飙》十二:“我二十四岁那年秋天, 全五毒 来到庄子,监收地租。”词语解释:监总 拼音:jiān zǒng
监督统管。《宋史·曾巩传》:“帝以三朝、两朝国史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 巩 史馆修撰,专典之,不以大臣监总。”词语解释:监择 拼音:jiān zé
审察选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敬慕谦通,畏避矜踞,思广监择,从其远猷。”词语解释:监斩 拼音:jiān zhǎn
监督执行死刑。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 竇娥 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 竇娥 ,便死而无怨。”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外边行刑的准备,一切都已经停当了,是 土抚台 土大人 亲自监斩。”词语解释:监戎 拼音:jiān róng
犹监军。 唐 皮日休 《白门表》:“异时,卒有不平者,至是,皆门坑之。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词语解释:监控 拼音:jiān kòng
监测并进行控制。例如:监控系统。词语解释:监括 拼音:jiān kuò
监督搜括。《新五代史·杂传十五·慕容彦超》:“已而见围,因大括城中民貲以犒军,前 陕州 司马 阎弘鲁 惧其鞭扑,乃悉以家貲以献。 彦超 以为未尽,又欲并罪 周度 ,乃令 周度 监括 弘鲁 家。”词语解释:监检 拼音:jiān jiǎn
监督检查。《隋书·百官志下》:“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词语解释:监榷 拼音:jiān què
指国家监督专卖。 严复 《〈原富〉按语》:“国之官事, 晋 用 楚 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词语解释:监摄 拼音:jiān shè
监督佐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用内监》:“自 世祖 时, 殷 鉴前代宦官之祸,乃立铁牌於 交泰殿 以示内官,不许干预政事。 纯皇 待之尤严,稍有不法,必加箠楚,又命内务府大臣监摄其事,以法《周官》冢宰之制。”词语解释:监室 拼音:jiān shì
监狱牢房。亦泛指拘押人的隔离室。 魏文伯 《悼友人徐太素》诗:“监室余离后,登门尔首过。”词语解释:监定 拼音:jiān dìng
谓紧紧监视。《水浒传》第五一回:“我们却也要容情,怎禁被原告人监定在这里要絣,我们也没做道理处。”《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正在踌躇,大尹蚤已瞧破,就走下来亲验。那忤作人被大尹监定,不敢隐匿,一一实报。”
鉴定。审察决定。监,通“ 鉴 ”。《旧唐书·刑法志》:“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準。宜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仍使中书、门下监定。”词语解释:监故 拼音:jiān gù
谓犯人在监狱中死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招状》:“监禁死者,称监故。”《清史稿·刑法志二》:“梟首,则强盗居多。戮尸,所以待恶逆及强盗应梟诸犯之监故者。”词语解释:监斋使者 拼音:jiān zhāi shǐ zhě
寺观厨房里供的神。《水浒传》第六回:“ 智深 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禪仗,到处寻去。”亦省作“ 监斋 ”。《剪灯馀话·听经猿记》:“﹝ 袁逊 ﹞有时箕踞龕中,以靛涂面,令厨人致敬,曰:‘此 洪山大圣 监斋也。’”词语解释:监撰 拼音:jiān zhuàn
监督编撰。《北史·文苑传序》:“﹝ 后主 ﹞三年, 祖珽 奏立 文林馆 ,於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詔 文林馆 焉。 珽 又奏撰《御览》,詔 珽 及特进 魏收 、太子太师 徐之才 、中书令 崔劼 、散骑常侍 张彫 、中书监 阳休之 监撰。”词语解释:监房 拼音:jiān fáng
牢房,囚禁犯人房间。《水浒传》第五四回:“ 宋江 心中忧闷,寻到一处监房内,却监着 柴皇城 一家老小。” 明 张景 《飞丸记·全家配远》:“这官府还是好方便的,廊下虽则凄凉,尤胜监房囉唣。”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看守走出他的圈域来,把我带到右侧的第三号的监房门前。”词语解释:监帖 拼音:jiān tiē
狱吏监视下狱大臣并向上密报其言语举动之称。《明史·沉束传》:“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繫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政条》:“ 嘉靖 下廷臣于狱,命司监狱者察其语言动静而密奏之,虽谐语,必以闻,号监帖。”词语解释:监守自盗 拼音:jiān shǒu zì dào
见“ 监主自盗 ”。
词语解释:监主自盗 拼音:jiān zhǔ zì dào
盗窃自己所负责经管的公家财物。《旧唐书·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亦作“ 监临自盗 ”。 曾慥 《类说》卷二引《名臣传·杜衍》:“ 衍 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 舜钦 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 衍 , 衍 亦以此求退。”《宋史·薛嗣昌传》:“监公使库 皇寘 坐狱, 嗣昌 奏请之,遂以监临自盗责 安化军 节度副使,安置 郢州 。”后通作“监守自盗”、“监守自盗”。《明史·刑法志一》:“罪应加者,必赃满数乃坐。如监守自盗,赃至四十贯。若止三十九贯九十九文,欠一文不坐也。”《清文献通考·刑五》:“苟其召公那移,尚可曲谅;若监守自盗,肆行无忌,岂可以赃完限内遂从末减耶?” 叶永烈 《科学福尔摩斯》八:“从须末的化验结果来看,那理所当然是属于 吴为 的--Mn血型、患糖尿病、喜欢抽烟,这几点完全合拍。难道真是 吴为 监守自盗吗?”词语解释:监壹 拼音:jiān yī
监督而使之统一。《管子·立政》:“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上完利,监壹五乡,以时钧修焉。”词语解释:监场 拼音:jiān chǎng
监视考场。《红楼梦》第三七回:“就请 菱洲 、 藕榭 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録监场。”《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想这回抚院课吏,要算得你们候补场中一重关了,抚宪自己监场,枪替也找不得。” 张恨水 《八十一梦·退回去了廿年》:“二小姐原是坐在一边监场的,听久了胡琴,她就嗓子痒痒,我又给她拉了两出戏。”词语解释:监听 拼音:jiān tīng
监视察听。《人民日报》1981.11.5:“在翻译科同志们的协助下,他们日夜进行寻找和监听,从纷纭的讯号里辨别。” 石英 《登州水城抒怀》:“水城东西各有一敌台,俯视海面,监听敌情,登临指挥,足揽全局,气势是何等威武!”词语解释:监工 拼音:jiān gōng
(1).监督工作。《水浒传》第六十回:“﹝ 宋江 ﹞叫 李云 、 陶宗旺 监工,添造房屋并四边寨栅。”《红楼梦》第二五回:“原来远远的一簇人在那里掘土, 贾芸 正坐在山子石上监工。” 茅盾 《子夜》十七:“听说 徐州 附近掘了新式的战壕,外国顾问监工,保可以守一年!”
(2).监督工程的官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郑玄 注:“於百工皆理治其事之时,工师则监之,日号令之,戒之以此二事也。”《文明小史》第四三回:“房子造的不坚固,自然要找到监工承办委员,於是把 张寳瓚 传了上去。”
(3).指旧时工矿企业中的工头。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喝血吃肉的 日本 监工,啃骨头的 中国 把头和‘大柜’,横冲直撞的狗腿子,活活地把矿工的人命催。”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呀!监工回来了!’她多少是带着一点嘲弄。”词语解释:监帅 拼音:jiān shuài
谓监督军务的主将。《魏书·崔光传》:“厨兵幕士,衣履败穿,昼暄夜凄,罔所覆藉,监帅驱捶,泣呼相望。”词语解释:监市履狶 拼音:jiān shì lǚ xī
《庄子·知北游》:“正 获 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后以“监市履狶”喻善于体察事物。 宋 黄庭坚 《寄上叔父夷仲》诗之一:“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沉,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词语解释:监御 拼音:jiān yù
统领。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先鬼有知,将蒙我荣,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监御百灵。”词语解释:监引 拼音:jiān yǐn
监督引导。《宋史·礼志二四》:“礼部太常寺条具献馘典故,俟逆 曦 首函至日, 临安府 差人防守,殿前司差甲士二百人同大理寺官监引赴都堂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