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盒子 拼音:hé zi
(1).即盒。《俗说·盒子》引 宋徽宗 《宫词》:“小金盒子黄金帖。”《红楼梦》第四十回:“明日就拣我们爱吃的东西做了,按着人数,再装了盒子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第三天送来是两个 福州 漆盒,因为那盒子没有锁,还用手帕包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他乐得连通名报姓都忘了,伸手就去接那人手里的盒子,要帮助拿东西。”
(2).指用盒子装着的食品。旧时多作为礼品。《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 李铭 、 吴惠 两个拿着两个盒子跪下,揭开都是顶皮饼、松花饼、白糖万寿糕、玫瑰搽穰卷儿。”《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不如赎几件衣裳,买两箇盒子送去 孙押司 家里,到去謁索他则箇。”《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就是 周先生 看见我这一集上只有 荀 家有几个钱,揑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他个逢时遇节,他家多送两个盒子。”
(3).一种烟火的名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等名目。” 清 张焘 《津门杂记·烟火盒子》:“二月十九日俗传为 观音 诞辰,居人向於是日醵钱施放盒子。盒子者, 津 人之谓烟火也。”
(4).指盒子枪。参见“ 盒子枪 ”。
词语解释:盒子枪 拼音:hé zi qiāng
方言。即驳壳枪。也叫盒子炮。 段荃法 《凌红蝶》:“村上来了一个挎盒子枪的人,说是要找这村的负责人。”词语解释:盒担 拼音:hé dān
盒形盛物器,迭合为两组,用扁担挑起输送。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宗庙》:“盒担五抬,一钱。”词语解释:盒带 拼音:hé dài
盒式录音磁带的简称词语解释:盒仗 拼音:hé zhàng
盛放礼盒的担子。《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饭后,僕人挑了盒仗,一逕又到府前。”词语解释:盒子菜 拼音:hé zi cài
方言。旧时 北京 猪肉铺里盛在圆形木盒内论份出卖的切好的杂拌儿熟肉。词语解释:盒子炮 拼音:hé zi pào
方言。即驳壳枪。手枪的一种。外有木盒,射击时,即将此盒安置枪后为托柄,故名。也叫盒子枪。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已不是蒙昧如 非洲 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 中国 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 徐迟 《狂欢之夜》:“有的拿着棍棒,有的似乎还提着盒子炮。”词语解释:盒礼 拼音:hé lǐ
盒装的礼物。《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日有个亲眷,办着盒礼来望痘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昨日 殷 家阿舅送来盒礼银五钱在此。”词语解释:盒饭 拼音:hé fàn
装在盒子里论份儿出售的饭。例如:旅客吃饭由过去使用铝盒改为纸盒,是客车供应盒饭的一项改革。词语解释:盒子枪 拼音:hé zi qiāng
方言。即驳壳枪。也叫盒子炮。 段荃法 《凌红蝶》:“村上来了一个挎盒子枪的人,说是要找这村的负责人。”词语解释:盒子会 拼音:hé zi huì
明 代 南京 妓女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聚饮,以盒盛食物相赛,称“盒子会”。 明 沉周 《盒子会辞》序:“ 南京 旧院有色业俱优者,或二十、三十姓结为手帕姊妹;每上元节,以春檠巧具殽核相赛,名盒子会。凡得奇品为胜,输者罚酒酌胜者。中有所私,亦来挟金助会,厌厌夜饮,弥月而止。”《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又有一个盒子会,邀集多人,治备极精巧的时样饮饌,都要一家赛过一家。”词语解释:盒奁 拼音:hé lián
盛放菜肴果品的盒子。《板桥杂记》卷下附录 明 沉周 《盒子会辞》:“盒匳来往斗芳邻,手帕绸繆通姊妹;东家西家百络盛,装殽飣核春满檠。” 词语解释:盒菜 拼音:hé cài
用盒子包装的副食品。《新民晚报》1988.2.28:“春节前由单位代为订购的盒菜,有鱿鱼、条虾等,近日拿出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