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盥漱 拼音:guàn shù
(1).洗手和漱口。《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 陆德明 释文:“﹝盥﹞,洗手;漱,漱口也。”《管子·弟子职》:“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 尹知章 注:“扫席前曰拚。盥,洁手;漱,涤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安石 ﹞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四:“盥漱凌晨罢,青帘上海霞。”
(2).泛指盥洗。《庄子·寓言》:“﹝ 阳子居 ﹞至於 梁 而遇 老子 。 老子 中道仰天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 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櫛,脱屨户外,膝行而前。” 成玄英 疏:“盥,洒也……进水漱洒,执持巾櫛。” 晋 孙楚 《井赋》:“枕玄石以盥漱,喜遨怡以缓带。”词语解释:盥栉 拼音:guàn zhì
谓梳洗整容。《南史·褚裕之传》:“﹝ 褚彦回 ﹞朞年不盥櫛,唯泣泪处乃见其本质焉。”《新唐书·虞世南传》:“性沉静寡慾,与兄 世基 同受学於 吴 顾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殆晓,盥櫛罢,与 陈 相揖。” 明 方孝孺 《朱方中像序赞》:“夜四鼓輒呼童奴起,盥櫛,坐厅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女﹞復自镜,则眉目颐颊,宛肖生平,益喜。盥櫛见母,见者尽眙。”词语解释:盥手 拼音:guàn shǒu
洗手。古人常以手洁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经》:“读是经时,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浄。” 唐 陆龟蒙 《引泉》诗:“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古老纸色。” 清 黄景仁 《暮归北山下》诗:“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蘺。”词语解释:盥濯 拼音:guàn zhuó
(1).洗涤。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宋 司马光 《瘿盆》诗:“谁逢好事得寳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母亦喜,为之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2).指洗涤用具。《明史·隐逸传·倪瓒》:“﹝ 瓚 ﹞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词语解释:盥颒
洗手洗面。 宋 苏辙 《游太山岳下》诗:“前年道 轘辕 ,直上 嵩岭 背。中休强饮食,莫宿时盥頮。”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 沉 ﹞晨起盥頮已,盆水尚温,忽变牡丹花状。”词语解释:盥洗 拼音:guàn xǐ
(1).洗手洗爵。古代仪礼形式之一,用水使手及酒器洁净,以示恭敬。《仪礼·乡射礼》:“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郑玄 注:“盥手又洗爵,致洁敬也。”《后汉书·章帝纪》:“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慙愧祗慄。” 唐 牛僧孺 《相国崔群家庙碑》:“先是,丞相 清河公 諏日卜牲致斋,盥洗朝服,立于阼阶之东。”《金史·乐志下》:“皇帝盥洗,宫县无射宫《昌寧之曲》:‘惟水之功,洁浄精微,洗爵奠斝,于德有辉。’”
(2).洗手器皿“盥”及承水器皿“洗”的并称。《金史·礼志一》:“又设皇帝洗二於卯陛下,道北,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匜在东,巾在西。”《金史·乐志上》:“ 大定 十二年制,祫禘时享有司摄事,初献盥洗,奏无射宫《肃寧之曲》。”《元史·礼乐志一》:“礼直宫先引执事者各就位,次引告官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
(3).洗手洗面;洗涤。《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及闻 述 诛,皆盥洗更视曰:‘世适平,目即清。’”《隋书·南蛮传·赤土》:“﹝王﹞先遣人送金盘,贮香花并镜镊,金合二枚,贮香油,金瓶八枚,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盥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凡有饌食,必先盥洗,残宿不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叫老妈子燉了热水出来,让 子明 盥洗。”词语解释:盥耳 拼音:guàn ěr
相传 尧 时高士 许由 闻 尧 欲以天下相让,以为污言,乃临池洗耳。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后用为典实。《后汉书·崔駰传》:“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词语解释:盥涤 拼音:guàn dí
洗涤;清除。《金史·乐志下》:“神无常享,时歆精诚。惟诚惟洁,感通神明。先事盥涤,注兹清冷。”词语解释:盥沐 拼音:guàn mù
(1).沐浴。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湖妓 杨韵 ,手写《法华经》,每执笔必先斋素,盥沐更衣。” 宋 秦观 《汤泉赋》:“吾惟盥沐兮,不知其他。”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归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
(2).洗手洗脸。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前日太公播越於外,羇旅敝军,获侍盥沐者三年于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天明,有童子来侍盥沐,不復见 粉蝶 矣。” 何垠 注:“盥沐,洗手面也。”《红楼梦》第五五回:“﹝ 平儿 ﹞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 探春 面前衣襟掩了, 探春 方伸手向脸盆中盥沐。”词语解释:盥盘 拼音:guàn pán
亦作“ 盥槃 ”。古代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 明 刘绩 《三礼图·鼎俎·盥盘》:“盥,谓用匜沃盥洗手也;盘,谓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故谓之盥盘。旧图云,口径二尺一寸,受二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槃》:“奉匜者以流注水於手,奉槃者自下承之,盥水悉注於槃,盥卒又授巾拭之。若是者谓之盥槃。”词语解释:盥馈 拼音:guàn kuì
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仪礼·士昏礼》:“舅姑入于室,妇盥馈。”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礼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公主下降》:“筵毕,皇后、太子先还,公主归位,行同牢礼。然后亲行盥馈舅姑之礼。” 清 方苞 《嫂张氏墓志铭》:“自先君殁,冢妇持家。余以老母盥馈及家事数责让,嫂常含怒。”词语解释:盥薇 拼音:guàn wēi
用蔷薇露洗手。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大雅之文》:“ 柳宗元 得 韩愈 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尺牍用语有“盥薇雒颂”,本此。词语解释:盥饰 拼音:guàn shì
盥洗修饰。《新唐书·五行志二》:“ 天寳 十一载, 李林甫 晨起盥饰将朝,取书囊视之,中有物如鼠。”词语解释:盥澡 拼音:guàn zǎo
洗浴。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他纔闻佳报,就把孽身躯向盆中盥澡,又谁知那锦添花神难免俗,暗趋炎鬼也呵脬。”词语解释:盥献 拼音:guàn xiàn
灌祭进献。《宋史·乐志七》:“五德之王,谁实始之?功括造化,与天无期。酌我清酤,盥献载飭。”词语解释:盥盆 拼音:guàn pén
盥洗之盆。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七:“僧 文通慧 者, 河南 开封府 白云寺 僧也,其师令掌盥盆。”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请铸大钱》:“一盥盆,一炭盆,一壶一鑊,动重数觔。”词语解释:盥事 拼音:guàn shì
古代灌祭礼仪。《宋史·乐志九》:“天一以清,地一以寧。惟皇精专,承神明灵。娥御堕津,瀆祗扬溟。盥事允严,先祖是听。”词语解释:盥槃
见“ 盥盘 ”。
词语解释:盥盘 拼音:guàn pán
亦作“ 盥槃 ”。古代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 明 刘绩 《三礼图·鼎俎·盥盘》:“盥,谓用匜沃盥洗手也;盘,谓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故谓之盥盘。旧图云,口径二尺一寸,受二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槃》:“奉匜者以流注水於手,奉槃者自下承之,盥水悉注於槃,盥卒又授巾拭之。若是者谓之盥槃。”词语解释:盥浴 拼音:guàn yù
盥洗沐浴。《后汉书·刘宽传》:“ 宽 简略嗜酒,不好盥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为製新衣,盥浴装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词语解释:盥洗室 拼音:guàn xǐ shì
装有盥洗、厕所设备的房间词语解释:盥溉 拼音:guàn gài
洗涤。指除去(罪过、积习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相习以让,相勉以仁,磨揉盥溉,其德维新。”参见“ 洗涤 ”。
词语解释:洗涤 拼音:xǐ dí
(1).冲荡;清洗。 晋 木华 《海赋》:“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 淮 汉 。”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羶。”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他的衣服,当天换上,当天就被汗沤透,非马上洗涤不可。”
(2).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又准 元和 二年正月三日赦文,自今日已前,反逆缘坐,并与洗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 徐迟 《火中的凤凰》:“史在他邦,文归海外,百世也洗涤不净这样的耻辱!”词语解释:盥浣 拼音:guàn huàn
亦作“ 盥澣 ”。 洗涤。《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盥浣尘秽,服饰鲜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善和坊 旧御井,故老云非可饮之水,地卑水柔,宜用盥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