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末字词组
眇眇幻眇冲眇飘眇元眇深眇琐眇盲眇
窈眇绵眇缥眇轻眇闳眇灵眇渊眇眑眇
杳眇幼眇至眇蕞眇暗眇清眇矊眇 
幽眇鸿眇茕眇跛眇么眇晢眇瞟眇 
要眇高眇僬眇隆眇浩眇窅眇神眇 
微眇莽眇蒙眇雾眇浅眇翩眇玄眇 

词语解释:眇眇  拼音:miǎo miǎo
(1).微末。《书·顾命》:“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孔 传:“眇眇,微也。”《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 颜师古 注:“眇眇,犹言细末也。” 三国 魏 曹植 《仲雍哀辞》:“彼孤兰之眇眇,亮成榦其毕荣。” 唐 皮日休 《晋文公不合取阳樊论》:“臣 重耳 以眇眇之德,处专征之任。”
(2).孤单无依貌。《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王逸 注:“言己放流,不得内竭忠诚,外尽形体,东西眇眇,无所归附也。”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臣愚,行为时之所背,言为时之所轻。寡儔少知,眇眇煢煢。” 林百举 《悲愤》诗之十:“眇眇梅孤鹤瘦身,登楼四望独愴神。”
(3).辽远;高远。《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兴祖 补注:“眇眇,远也。”《文选·陆机〈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李善 注:“眇眇,高远貌。”《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类,延首慕德,跂踵依风。” 明 唐寅 《刘太仆墓志铭》:“仰止高山,恋餘光之眇眇。”
(4).眯眼远望貌。《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眇眇,远视貌。”
(5).风吹动貌;飘动貌。 汉 张衡 《思玄赋》:“云霏霏兮绕余轮,风眇眇兮震余旟。”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七:“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
词语解释:窈眇  拼音:yǎo miǎo
见“ 窈妙 ”。
词语解释:窈妙  拼音:yǎo miào
亦作“ 窈眇 ”。亦作“ 窈渺 ”。
(1).精微;幽远。 汉 牟融 《理惑论》:“其广大之外,剖析其寂;窈妙之内,靡不纪之。”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
(2).美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观窈眇之奇舞,听 云和 之琴瑟。” 唐 刘复 《游仙》诗:“ 王母 何窈眇,玉质清且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南山 之外,又为小山,名曰 芙蓉城 ,穷极窈眇。”
词语解释:杳眇  拼音:yǎo miǎo
亦作“ 杳渺 ”。
(1).悠远、渺茫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捫天。” 刘良 注:“杳眇,深邃貌。”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佳期远,相见少,试一望,魂杳渺。” 明 宋濂 《文原》:“南 桂 北 瀚 ,东 瀛 西 溟 ,杳眇而无际。” 叶圣陶 《义儿》:“同学们的喧声和沉重且急速的脚步……对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觉,差不多春夜的梦一般,迷离而杳渺。”
(2).指幽深晦秘之境。 宋 陈亮 《祭王丞内子文》:“虽託契於夫君,岂能保安人之释然耶……安人岂以其言为堕於杳眇而不足听耶!”
(3).形容文字飘逸高妙。 清 谭献 《〈古诗录〉序》:“ 梁 之诗艷而荒矣,而 武帝 为最高;文士之杳眇明丽者,则 沉约 、 柳惲 有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楚辞》中有《九歌》……而綺靡杳渺,与 原 他文颇不同,虽曰‘为作’,固当有本。”
词语解释:幽眇  拼音:yōu miǎo
亦作“ 幽渺 ”。亦作“ 幽妙 ”。 精深微妙。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 宋 朱熹 《题沉公雅卜居图》诗:“言论覈幽妙,理乱穷端由。”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诗:“论文忽幽渺,境拟月寒硤。”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然其《荡妇秋思赋》……却是具有很幽渺的抒情的成分的。”
词语解释:要眇  拼音:yào miǎo
见“ 要妙 ”。
词语解释:要妙  拼音:yào miào
亦作“ 要眇 ”。
(1).精深微妙。《老子》:“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三国志·吴志·刘惇传》:“ 惇 於诸术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穷尽要妙,著书百餘篇。”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诗:“高论探要妙,佳句裁清新。”
(2).美好貌。《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王逸 注:“要眇,好貌。” 晋 成公绥 《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丝竹之音要眇,木革之音杀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仰视,一雏姬凭阁上,妖姿要妙,不觉注目发狂。”
词语解释:微眇  拼音:wēi miǎo
亦作“ 微渺 ”。
(1).精微要妙;幽微杳远。《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独 景元 与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会。”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其精博之説,微渺汪洋,神生智出,道藏视之,盖瞠乎復矣。”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无所注。”
(2).细小;微末。《大戴礼记·礼察》:“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夫 泰山 之为大,弗察弗见,而况微眇者乎!”眇,一本作“ 渺 ”。 宋 秦观 《序篇》:“春则仓庚鸣,夏则螻蟈鸣,秋则寒蝉鸣,冬则雉鸣。此数物者,微眇矣。”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偶见》:“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过院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白紵虽微渺,取意请前陈:淡如古时交,轻如山上云。”
(3).卑下;低贱。 唐 贾岛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诗:“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顾惟微眇之资,叨荷裁成之泽。克逢昌运,累冒宠荣。”
(4).轻细微弱。 梁斌 《播火记》五:“她走着走着,偶然听到大杨树上的叶子在响,风很少,叶子也响得那么微渺。”
词语解释:幻眇  拼音:huàn miǎo
奇特;美妙。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穷极幻眇,奇特不可名。” 明 何景明 《织女赋》:“舒幻眇以綣结兮,燕淫衍而相羊。”
词语解释:绵眇  拼音:mián miǎo
(1).遥远;悠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信荒极之绵眇,究风波之睽合。” 南朝 宋 谢惠连 《鞠歌行》:“古绵眇,理参差,单心慷慨双泪垂。”
(2).远视貌。 南朝 梁武帝 《龙笛曲》:“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鏤竹眠玉牀。”
(3).见“ 绵渺 ”。
词语解释:绵渺  拼音:mián miǎo
(1).亦作“ 绵淼 ”。水面遥远广阔貌。 清 黄景仁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绵渺,梦魂频遶江涘。”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追悼》:“浓烟如墨涌层霄,倚危栏海绵淼。”
(2).亦作“ 绵眇 ”。深远奥妙。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明 社既墟,遗民佚士,睠怀故都,或发绵渺之文,或效軼荡之体,咸有可观。”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
词语解释:幼眇  拼音:yòu miǎo
(1).幽微;微妙。《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颜师古 注:“幼眇,精微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 郑 卫 幼眇之声。”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乳哺动物愈进化矣,幼眇之音,姝丽之色,芳泽之气,至于蝯狙而能乐之,其所乐者,亦几微也。”
(2).窈窕,美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颜师古 注:“幼眇犹窈窕也。”
词语解释:鸿眇  拼音:hóng miǎo
博大精深。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自 君山 以来,皆为鸿眇之才,故有嘉令之文。”
词语解释:高眇  拼音:gāo miǎo
高远,非常高。 唐 王翰 《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上有明星玉女祠,祠坛高眇路逶迤。”
词语解释:莽眇  拼音:mǎng miǎo
(1).深远;高远。《庄子·应帝王》:“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 成玄英 疏:“莽眇,深远之谓。”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天地之气,默运于空虚莽眇之中,藴积之久,不能自抑遏,而发之为声。”
(2).犹迷茫。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风子》:“每旦出卖相,晚輒醉归,与人言,初若可晓,忽堕莽眇中,不可復问。”
词语解释:冲眇  拼音:chōng miǎo
幼小。《晋书·后妃传论》:“昔者 高宗 谅闇,总百官於老成; 成王 冲眇,託万机於上公。” 宋 苏轼 《孙觉可给事中制》:“朕以冲眇丕承祖宗,未堪多难之忧。”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欲康功普被於黔黎,故盛事施及於冲眇。”
词语解释:缥眇  拼音:piǎo miǎo
见“ 縹緲 ”。
词语解释:缥缈  拼音:piāo miǎo
亦作“ 縹眇 ”。亦作“ 縹渺 ”。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词语解释:至眇  拼音:zhì miǎo
极其微妙。《淮南子·齐俗训》:“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眇者无度量。故天之圆也不得规,地之方也不得矩。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
词语解释:茕眇  拼音:qióng miǎo
孤单渺小。《宋书·后废帝纪》:“六月壬辰,詔曰:‘夫兴王经制,实先民隐,方求广教,刑於四维。朕以煢眇,夙膺寳歷,永言民政,未接听览,眷言乃顾,无忘鉴寐。’”
词语解释:僬眇  拼音:jiāo miǎo
合目细视貌。《文选·马融〈长笛赋〉》:“僬眇睢维,涕洟流漫。” 李善 注:“僬眇睢维,目开合之貌。僬,子小切。《方言》曰:‘眇,小也。亡小切。’《声类》曰:‘睢,大视也。’《字林》曰:‘睢,仰目也,许惟切。’《字林》曰:‘维,持也。’”
词语解释:蒙眇  拼音:méng miǎo
幼小无知。《魏书·列女传·魏溥妻房氏》:“良痛母老家贫,供奉无寄,赤子矇眇,血祀孤危。”
词语解释:飘眇  拼音:piāo miǎo
指声音清脆而悠长。《文选·成公绥〈啸赋〉》:“横鬱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 李善 注:“飘眇,声清长貌。”
词语解释:轻眇  拼音:qīng miǎo
(1).轻小,细小,眇,通“ 秒 ”。 宋 王安石 《书义序》:“言之渊懿,而释以浅陋,命之重大,而承以轻眇。”
(2).轻视。 明 袁宏道 《京洛篇》:“怀刺謁恩门,门卒相轻眇。十上十不达,登街颜色槁。”
词语解释:蕞眇  拼音:zuì miǎo
细小;矮小。《旧五代史·周书·杨凝式传》:“ 凝式 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词语解释:跛眇  拼音:bǒ miǎo
(1).足跛与眼盲。《北史·胡叟传》:“见其二妾,并年衰跛眇,衣布穿弊。”
(2).泛指有残疾的。 清 谢元淮 《鹾言》诗:“银钱布无数,佣僱到跛眇。”
词语解释:隆眇  拼音:lóng miǎo
谓眼睛很小。《易·履》《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 唐 孔颖达 疏:“目既隆眇,假使能视,无多明也。”
词语解释:雾眇  拼音:wù miǎo
云雾渺茫处。 唐 陈山甫 《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想车尘於雾眇,疑佩响於风餘。”
词语解释:元眇  拼音:yuán miǎo
玄眇,幽微。亦以指佛教殿宇。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不有浄土,岂安元眇?一界坐空,十方同照。”
词语解释:闳眇  拼音:hóng miǎo
见“ 閎妙 ”。
词语解释:闳妙  拼音:hóng miào
亦作“ 閎眇 ”。 深远微妙。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二:“ 唐 自 大中 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復有前辈閎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於俗尚,不能拔出。” 明 徐渭 《〈逃禅集〉序》:“其道甚閎眇而难名,所谓无欲而无无欲者也。” 章炳麟 《原儒》:“今令辩士艺人閎眇之学皆弃捐儒名,避师氏贤者路,名喻则争自息。”
词语解释:暗眇  拼音:ān miǎo
谓昏昧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上》:“况朕之闇眇,当今之极弊,可不敬从明晦,其悉罢宫室诸役。”
词语解释:么眇
细小。亦指卑微的人。 唐 柳宗元 《答问》:“卓诡倜儻之士之遇明世也,用智能,显功烈,而么眇连蹇,颠顿披靡,固其所也。客又何怪哉?”
词语解释:浩眇  拼音:hào miǎo
旷远渺茫。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上考 释迦牟尼 以前,旧多神话,率浩眇不可知。”
词语解释:浅眇  拼音:qiǎn miǎo
肤浅微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词语解释:深眇  拼音:shēn miǎo
深远。《庄子·庚桑楚》:“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成玄英 疏:“眇,远也。”
深奥精微。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眇,皆有方幅。”
词语解释:灵眇  拼音:líng miǎo
神奇精妙。 康有为 《〈味梨集〉序》:“吾尝游词之世界,幽嫮灵眇,水云曲曲,灯火重重。”
词语解释:清眇  拼音:qīng miǎo
清高。谓避世离俗,洁身自好。眇,通“ 杪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子贡 让而止善, 子路 受而观德。夫让,廉也;受则贪也。贪有益,廉有损。推行之节,不得常清眇也。”《隶释·汉郎中郑固碑》:“清眇冠乎羣彦,德能简乎圣心。”
词语解释:晢眇  拼音:zhé miǎo
亦作“晣眇”。 光明。谓白昼。 唐 柳宗元 《天对》:“曶黑晣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词语解释:窅眇  拼音:yǎo miǎo
亦作“ 窅渺 ”。亦作“ 窅邈 ”。 深远;精微。《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是以得一奉宸,逍遥 襄城 之域;体元则大,悵望 姑射 之阿。然窅眇寂寥,其独适者已。” 张铣 注:“窅眇,深远也。”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若谓是皇降之本体,泛指造化事説,虚无窅邈,使人从何处体验。”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二》:“搆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
词语解释:翩眇  拼音:piān miǎo
犹轻盈。 晋 陆云 《寒蝉赋》:“翩眇微妙,绵蛮其形;翔林附木,一枝不盈。”
词语解释:琐眇  拼音:suǒ miǎo
微小。也指小人,小子(含轻蔑意)。 唐 柳宗元 《祃牙文》:“ 齐 鲁 谊殄, 赵 魏 显化,溥天之下,咸顺帝理。唯是琐眇,尚恣昏顽,致天震怒,命底于罚。”
词语解释:渊眇  拼音:yuān miǎo
精深微妙。眇,通“ 妙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金刚》《圆觉》不失渊眇,《维摩》《楞严》等渐入浩繁。”
词语解释:矊眇  拼音:mián miǎo
远视貌。
词语解释:瞟眇  拼音:piǎo miǎo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髣髴。” 李善 注:“瞟眇,视不明之貌。”
词语解释:神眇  拼音:shén miǎo
见“ 神妙 ”。
词语解释:神妙  拼音:shén miào
亦作“ 神眇 ”。 神奇巧妙。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从先 武皇帝 ……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唐 杜甫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明 刘基 《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夫造化之神妙,岂夫人之所能穷哉!” 章炳麟 《程师》:“是故古之作述者,有所授受,必传之其人,岂独深錮其学,以为神眇,不可輒闻耶!”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我的意思,书法要达到深凝匀称才算神妙。”
词语解释:玄眇  拼音:xuán miǎo
(1).道家形容道的虚无渺茫,亦以指道。《鹖冠子·能天》:“軼玄眇而后无,抗澄幽而思谨焉。” 陆佃 解:“言圣人超天下之理,然后忘物。”《淮南子·齐俗训》:“﹝ 王乔 等﹞遗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唐 李华 《含英殿赋》:“身居玄眇,心与万姓同畎亩之劳。”
(2).深奥;微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医方》:“医方等録,虽亦称述 黄岐 ,然文字古奥,语致玄眇。”
词语解释:盲眇  拼音:máng miǎo
眼花;眼瞎。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今 颜渊 用目望远,望远目睛不任,宜盲眇,髮白齿落,非其致也。”
词语解释:眑眇  拼音:yǎo miǎo
深远貌。 明 徐祯卿 《谈艺录》:“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眑眇,必因思以穷其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