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眉间 拼音:méi jiān
见“ 眉閒 ”。
词语解释:眉闲 拼音:méi xián
亦作“ 眉间 ”。
(1).双眉之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吴 市吏﹞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怪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閒一尺。” 唐 韩愈 《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诗:“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鈿深。”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如 东坡 《眉石砚》诗,指胡马于眉间,与此是一个规模也,而岂有意病哉?”
(2).喻指火急。《隋唐演义》第三八回:“眉间事,酒中休,相逢羡所谋。”词语解释:眉寿 拼音:méi shòu
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豪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 注:“眉寿,长寿也。”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 唐 唐正辞 《唐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铭》:“期天降鉴,介以眉寿。”《清史稿·世宗纪》:“旌 广东 兴寧县 老民 幸登运 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词语解释:眉黛 拼音:méi dài
(1).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称眉为眉黛。 唐 白居易 《喜小楼西新柳抽条》诗:“须教 碧玉 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麴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箇止不定长吁,一箇顿不开眉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为甚懒舒眉黛,瘦损腰肢,减尽风流?”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四:“蝉翼轻纱束细腰,远山眉黛不能描。”
(2).借指妇女。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诗:“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3).泛指妇孺。 鲁迅 《无题》诗:“ 洞庭 未落 楚 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词语解释:眉宇 拼音:méi yǔ
眉额之间。面有眉额,犹屋有檐宇,故称。亦泛指容貌。《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刘良 注:“眉宇,眉额间也。” 宋 梅尧臣 《赠刘谋阁副》诗:“声名赫赫在穷塞,眉宇堂堂真丈夫。” 元 张养浩 《朝天子·咏美》曲:“云堆玉梳,多情眉宇,有离人愁万缕。” 叶圣陶 《倪焕之》一:“ 树伯 说到末了一句时, 焕之 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神,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划出来。”词语解释:眉头 拼音:méi tóu
犹眉尖。《南史·王玄谟传》:“ 玄謨 性严,未曾妄笑,时人言 玄謨 眉头未曾伸。” 唐 姚揆 《颍川客舍》诗:“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 元 杜本 《山中》诗:“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眉头一皱,心里就抱怨他的儿媳妇太不知道俭省。”参见“ 眉尖 ”。
词语解释:眉尖 拼音:méi jiān
(1).双眉附近处。 宋 张先 《江城子》词:“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听説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
(2).犹眼前,目前。 宁调元 《癸丑狱中作》诗序:“九州之内,商不安业,农不归耕,决专制之声闐于耳鼓,促瓜分之祸逼于眉尖。”词语解释: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唐 韩偓 《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宋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 宋 代大文学家 苏轼 的代称。 苏 为 四川 眉山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书记》。”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 眉山 ,不知汪洋跌荡,得之 庄周 者为多。”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 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 则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词语解释:眉毛 拼音:méi máo
眼眶上缘的毛。《旧唐书·酷吏传下·毛若虚》:“ 毛若虚 , 絳州 太平 人也。眉毛覆於眼,其性残忍。” 宋 苏轼 《赠黄山人》诗:“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是一条线,耳朵上悬着珠光宝气的钻石耳环。”词语解释:眉峰 拼音:méi fēng
亦作“ 眉峯 ”。 眉毛;眉头。 宋 柳永 《雪梅香》词:“别后愁颜,镇歛眉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阅录》:“喜今日眉峯少整,无限惜花情,试向林园寻问。”《花月痕》第四五回:“眉峯离恨锁层层,欲断情丝总未能。” 艾芜 《山峡中》:“她的两条眉峰一竖,眼睛露出恶毒的光芒,看起来,却是又美丽又可怕的。”词语解释:眉目 拼音:méi mù
(1).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颜。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 朱某 一婢,粗材也,稍长渐慧黠,眉目亦渐秀媚。” 茅盾 《色盲》二:“忽然在他眼前,浮出个颀长细腰的倩影,一副略带幽怨气分显露出胸中的委屈的眉目。”
(2).比喻群才中的杰出者。 唐 刘禹锡 《奚公神道碑》:“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清 黄宗羲 《沉昭子耿岩草序》:“今之修《明史》,其史官最著名者,亦不数人,先生其眉目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韩翃 中 唐 诗人眉目,两邀人主特达之知。”
(3).指事端。《北史·齐冯翊王润传》:“ 冯翊王 少小谨慎,在州不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鼠辈欲轻相间构,曲生眉目。”
(4).比喻事物的要领、头绪或条理。《元典章新集·户部·义仓》:“仍於各乡依例设置义仓一所,於门首竪立绰屑大书雕刻‘义仓’二字,以表眉目。”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十六·汉艺文志考证》:“《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茅盾 《手的故事》:“况且,您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清出个眉目。”
(5).犹言有面子。《水浒传》第七十回:“ 卢俊义 直如此无缘!特地教 吴学究 、 公孙胜 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词语解释:眉尖 拼音:méi jiān
(1).双眉附近处。 宋 张先 《江城子》词:“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听説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会想起‘长眉满镜愁’的诗句。”
(2).犹眼前,目前。 宁调元 《癸丑狱中作》诗序:“九州之内,商不安业,农不归耕,决专制之声闐于耳鼓,促瓜分之祸逼于眉尖。”词语解释:眉妩 拼音:méi wǔ
同“ 眉憮 ”。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宋 范成大 《七月五日夜雨快晴》诗:“千山濯濯浄鬟髻,缺月娟娟炯眉嫵。”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女郎有字翠生者赋此宠之》词:“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嫵。”词语解释:眉睫 拼音:méi jié
(1).眉毛和睫毛。亦泛指人的形貌。《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孔丛子·抗志》:“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并寄邵不疑》:“细蝇绕眉睫,驱吓不可攘。”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 松儿 已释归耶?’”
(2).指人的脸色、眼色。《魏书·崔亮传》:“ 亮 曰:‘弟妹飢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3).比喻切近。《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 賁育 之死。”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诗:“ 定林 瞰 土山 ,近乃在眉睫。” 清 郑燮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他极力抑制着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迫在眉睫的紧张情况。”
(4).比喻细小。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段 相 文昌 性介狭,燕席宾客有眉睫之失,必致怪讶。”词语解释:眉须 拼音:méi xū
犹须眉。常借指男子。 康有为 《自题三十影象》诗:“犀顶龟文何肯相,雷光泡影认眉鬚。”词语解释:眉心 拼音:méi xīn
双眉之间。 唐 白居易 《春词》:“低花树映小粧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凤侧鸞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妈妈的眉心一向打着结。爸爸的叹气声比猫头鹰叫还要幽沉可怕。”词语解释:眉弯 拼音:méi wān
弯弯的眉毛。 清 龚自珍 《太常行》词:“似他身世,似他心性,无恨到眉弯。”词语解释:眉端 拼音:méi duān
(1).眉头;眉尖。 冰心 《斯人独憔悴》:“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
(2).指书页的上方。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浅草》季刊改为篇叶较少的《沉钟》周刊了,但锐气并不稍衰,第一期的眉端就引着 吉辛 的坚决的句子。”词语解释:眉月 拼音:méi yuè
(1).如新月的眉毛。 唐 褚亮 《咏花烛》:“靨星临夜烛,眉月隐轻纱。”
(2).指新月。 唐 白居易 《天津桥》诗:“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 窈娘 堤。” 夏衍 《走险记》二:“这一天正是旧历十二月初二,眉月升得很早。”词语解释:眉样 拼音:méi yàng
画眉的式样。 清 龚自珍 《调笑令》词之四:“乳名郑重曾探,眉样蹉跎未諳。”词语解释:眉眼 拼音:méi yǎn
(1).眉与眼。泛指容貌。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 宋 张先 《醉红妆》词:“一般妆样百般娇,眉眼细,好如描。”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 郭祥 看那眉眼,很像大妈,也很像 小雪 。”
(2).比喻头绪,端倪。 沙汀 《老太婆》:“怎样?还没眉眼么?--大家都紧啦,大家都紧啦。”
(3).比喻身份、地位。 沙汀 《丁跛公》:“因为不但那些稍有势力的地主会揶揄他,就是一个毫没眉眼的农夫,也不把他当成一个上头派下来的脚色看待。”词语解释:眉毫 拼音:méi háo
眉中长毛。亦泛指眉毛。 唐 陆龟蒙 《和题支山南峰僧韵》:“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説初栖海岳年。”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谚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故 苏东坡 作《老饕赋》。”词语解释:眉棱 拼音:méi léng
亦作“ 眉稜 ”。 生长眉毛的略微高起的部位。 唐 李贺 《听颖师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明 袁宏道 《有所思》诗:“眉稜万斤重,白日沉幽墨。”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笑彼纷纷乳臭,标胜气於眉稜;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於颊舌。”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他﹞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词语解释:眉语 拼音:méi yǔ
谓用眉的舒敛传情示意。 南朝 梁 刘孝威 《都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窗疎眉语度,纱轻眼咲来。” 唐 李白 《上元夫人》诗:“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宋 刘克庄 《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词:“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清 陈维崧 《柳枝·人日过畹仙校书家》词:“手拈红綬通眉语,凭郎主。”词语解释:眉梢 拼音:méi shāo
眉毛的末尾。 明 唐寅 《步步娇·春景》曲:“心事上眉梢,恨人归,不比春归早。” 清 龚自珍 《喝火令》词:“端正当窗户,停匀嚲步摇。断无幽意上眉梢。”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初秋的凉意,随着夜的翅子,掠着我的眉梢了。”词语解释:眉痕 拼音:méi hén
犹眉黛。 唐 孙棨 《北里志·颜令宾》:“不堪襟袖上,犹印旧眉痕。” 明 高濂 《玉簪记·寄弄》:“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四:“眉痕英絶语謖謖,指挥小婢带韜略。”词语解释:眉角 拼音:méi jiǎo
眉梢。亦泛指神色。 清 吴拱宸 《丰城兵火后荒凉竟无客舍》诗:“触世姓名随地变,傍人眉角小心多。”词语解释:眉雪 拼音:méi xuě
白如雪的眉毛。 宋 韩维 《和景仁元夕》:“诗翁怀盛事,眉雪惨霜稜。”词语解释:眉柳 拼音:méi liǔ
细长如柳叶的双眉。 唐 韩偓 《席上有赠》诗:“小雁斜侵眉柳去,媚霞横接眼波来。”词语解释:眉案 拼音:méi àn
案,盛食物的短足木盘。据《东观汉记·梁鸿传》:载:“ 鸿 字 伯鸞 ,与妻 孟光 (字 德曜 )隐居避患,适 吴 ,依大家廡下,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常齐眉。”亦见《后汉书》本传。后以“眉案”为夫妇相敬的典故。 清 钮琇 《觚賸·汤素畹》:“眉案未输 鸿 与 耀 ,只愁时事正纷然。” 清 沉起凤 《谐铎·妙画代良医》:“男儿离绣幃三尺,便当跳入云霄,是非 梁伯鸞 ,谁能谨守眉案。”词语解释:眉闲 拼音:méi xián
亦作“ 眉间 ”。
(1).双眉之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吴 市吏﹞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怪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閒一尺。” 唐 韩愈 《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诗:“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鈿深。”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如 东坡 《眉石砚》诗,指胡马于眉间,与此是一个规模也,而岂有意病哉?”
(2).喻指火急。《隋唐演义》第三八回:“眉间事,酒中休,相逢羡所谋。”词语解释:眉斧 拼音:méi fǔ
汉 枚乘 《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后因以“眉斧”喻女色。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鬢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 宋 刘克庄 《梅州杨守铁庵》诗:“身重岂容眉斧伐,时危犹要脊梁檐。”词语解释:眉结 拼音:méi jié
紧皱的双眉。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太太的人工细眉毛皱起来了,但因为老爷的眉毛梢朝下一挂,太太便赶快松开眉结,逼出个微笑。”词语解释:眉叶 拼音:méi yè
形如柳叶的双眉。《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小姐﹞五短身材,黑参参面弹;两弯眉叶,黄乾乾云鬟。”词语解释:眉子 拼音:méi zǐ
(1). 安徽省 歙县 眉子坑 所产的砚石。 宋 洪适 《歙砚说》:“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而犀纹立理;长者阔者如虎纹,而松纹从理。”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金星荧荧眉子録, 婺源 琢石如琢玉。”
(2).旧时点火用的捻子。《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忽地一声锣响,时间已到, 刘庭 用眉子一点,性子点着啦,一筒炮朝外一放。”词语解释:眉势 拼音:méi shì
犹今言派头,气派。《宣和遗事》前集:“恰去的那箇人,也不是制置并安抚,也不是御史与平章。那人眉势教大。”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二折:“谁待倚 唐丈 眉势威风显,我则怕养闺女为官分福浅。”词语解释:眉轩 拼音:méi xuān
双眉高举。表示喜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吕延济 注:“轩,举也;举眉,谓喜也。”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如曰,最先为 昌黎 韩愈 所知,则读者眉轩心肃,想见其人,其荣多矣。”词语解释:眉史 拼音:méi shǐ
宋 陶穀 《清异录·胶眉变相》:“ 莹姐 , 平康 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 唐斯立 戏之曰:‘ 西蜀 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后因称妓女及记载妓女的书为“眉史”。《花月痕》第四四回:“留芳眉史,歌蒿借孔雀之词;证果情天,文梓起鸳鸯之塚。”词语解释:眉子砚 拼音:méi zǐ yàn
眉子坑 石制成的砚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砚发墨》:“予闻之 歙 人曰:‘佳砚石如侧纹板旁有墙壁者,佳石也。’其人因出一眉子砚相示,四边若蜂窠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眉子砚》:“﹝ 陶绥之 ﹞酷好风雅,尝得 叶小鸞 眉子砚一方,腰圆式,面有犀纹,形如半弯新月。”参见“ 眉子坑 ”。
词语解释:眉子坑 拼音:méi zǐ kēng
眉子砚石的产地。在 安徽省 歙县 。 宋 唐积 《歙州砚谱·石坑》:“ 眉子坑 在 罗纹山 。 开元 中发,属 程於 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词语解释:眉峰碧 拼音:méi fēng bì
词牌名。因起句“蹙损眉峯碧”,故名。《古今词话·词辨上》:“ 宋 无名氏‘眉峯碧’词云:‘蹙损眉峯碧,纤手还重执……’ 宋徽宗 手书此词以问 曹组 , 组 亦未详。 徽宗 曰:‘朕粘於屏以悟作法。’ 真州 柳永 少读书时,遂以此词题壁,后悟作词章法。一妓向人道之, 永 曰:‘某亦愿变化多方也。’然遂成 屯田 蹊径。”按,与《卜算子》四十六字体同,惟结句多一字,或谓即《卜算子》改立新名者。词语解释:眉婚 拼音:méi hūn
以眉目传情,心许成婚。 宋 《行香子·代赠》词:“十年心事,两字眉婚,问几时,真箇行云。”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眉婚’二字新奇,殆即目成之意。”词语解释:眉膴 拼音:méi wǔ
同“ 眉憮 ”。 元 刘迎 《次刘元直韵》之二:“准拟春风对眉膴,一尊相对洗愁颜。”词语解释:眉诩 拼音:méi xǔ
同“ 眉憮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眉嫵二字可作‘眉詡’。《汉书·张敞传》:‘ 京兆 眉詡’。”按,今本《汉书》作“眉憮”。词语解释:眉面 拼音:méi miàn
指容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凭着我好描条,好眉面……那里不嫁个大官员。”词语解释:眉图 拼音:méi tú
画眉的图样。 明 袁宏道 《广陵曲戏赠黄昭质时昭质校士归》:“肌香薰透绣罗襦,小立牕前拭粉朱。掛起眉图亲与较,果然颜色胜当壚。”词语解释:眉连 拼音:méi lián
指传说中的女仙 阳都女 。《文选·左思〈魏都赋〉》:“昌容练色, 犊 配眉连。” 刘逵 注引《列仙传》:“ 犊子 者, 鄴 人也,时壮时老,时好时丑,乃知其仙人也。 阳都女 者,生而连眉,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俗皆言此天人也。会 犊子 来过 都女 , 都女 悦之,遂留相奉侍。”词语解释:眉尾 拼音:méi wěi
眉梢。《明史·尹昌隆传》:“尚书 吕震 方用事,性刻忮。当其独处精思,以手指刮眉尾,则必有密谋深计,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词语解释:眉虫 拼音:méi chóng
犹蛾眉。指女子。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蘂残金粟上眉虫。”词语解释:眉间广尺
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词语解释:眉清目秀,眉目如画
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词语解释:眉耇 拼音:méi gǒu
见“ 眉耈 ”。词语解释:眉花眼笑 拼音:méi huā yǎn xiào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西游记》第二回:“ 孙悟空 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两个小尼姑见他生得标緻,个个眉花眼笑。” 叶圣陶 《一个朋友》:“他听了人家的祝贺语,眉花眼笑地答谢。”词语解释:眉舒目展 拼音:méi shū mù zhǎn
同“ 眉扬目展 ”。 京剧《平原作战》第三场:“暗夜中见光明眉舒目展,三天前子弟兵回到平川。”词语解释:眉耇 拼音:méi gǒu
高寿;长寿。《隶释·汉博陵太守孔彪碑》:“俾世愤惻,当享眉耈。”《隶释·汉梁相费汎碑》:“当登台阶,延究眉耈,被病逊位,春秋八十卒。”词语解释:眉眼高低 拼音:méi yǎn gāo dī
见“ 眉高眼低 ”。
词语解释:眉高眼低 拼音:méi gāo yǎn dī
(1).指脸上的表情,脸色的变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在 赵琮 夫妻两个,不要説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既不能靠着十个指头趁些银钱换些担柴斗米;又不肯捨着这条身子作人奴婢,看人眉高眼低。”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后来,他逃荒到了山外,做生意挑扁担,真是看尽了眉高眼低,尝够了人世艰难!”亦作“ 眉高眼下 ”。《白雪遗音·马头调·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2).比喻待人处世的方法。《三侠五义》第三二回:“慢説走路,什么处儿的风俗,遇事眉高眼低,那算瞒不过小人的了。”亦作“ 眉眼高低 ”。《红楼梦》第二七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词语解释:眉眼如画 拼音:méi yǎn rú huà
见“ 眉目如画 ”。
词语解释:眉目如画 拼音:méi mù rú huà
形容容颜美丽。《后汉书·马援传》:“为人明须髮,眉目如画。”《南史·宋纪下·顺帝》:“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花月痕》第七回:“﹝ 秋香 ﹞眉目如画。初学度曲,嫋嫋可听,亦后来之秀也。”亦作“ 眉眼如画 ”。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词语解释:眉毛胡子一把抓 拼音:méi máo hú zǐ yī bǎ zhuā
比喻办事不分大小、主次和轻重、缓急。《人民日报》1965.8.5:“综合利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分清大小、主次和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词语解释:眉目如画 拼音:méi mù rú huà
形容容颜美丽。《后汉书·马援传》:“为人明须髮,眉目如画。”《南史·宋纪下·顺帝》:“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花月痕》第七回:“﹝ 秋香 ﹞眉目如画。初学度曲,嫋嫋可听,亦后来之秀也。”亦作“ 眉眼如画 ”。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词语解释:眉瑑 拼音:méi zhuàn
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两旁稍微高出的部分叫“眉瑑”。《周礼·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汉 郑玄 注:“谓圭、璋、璧、琮、琥、璜皆为开渠,为眉瑑。” 贾公彦 疏:“此六玉两头皆有孔,又於两孔之间为沟渠,於沟之两畔稍高为眉瑑。”词语解释:眉留目乱 拼音:méi liú mù luàn
神色不安貌。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不肯赋情薄,随顺教人笑。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词语解释:眉寸 拼音:méi cùn
双眉之间。 清 沉尔燝 《生查子·残桂》词:“一种惜花心,底事縈眉寸。”词语解释:眉癖 拼音:méi pǐ
酷爱画眉的嗜好。 宋 陶穀 《清异录·胶眉变相》:“ 莹姐 , 平康 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 唐斯立 戏之曰:‘ 西蜀 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词语解释:眉弓 拼音:méi gōng
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参见“ 眉嵴 ”。
词语解释:眉嵴 拼音:méi jí
眼眶上突出呈弓状的骨质嵴。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他们(指 中国 猿人)的面部比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比现代人低平而向后倾斜,鼻子宽扁,颧骨高突,左右眉嵴非常粗壮。”《人民日报》1965.1.3:“﹝ 蓝田 猿人﹞头盖骨具有一些明显的原始性质,如头盖骨低平,眉嵴很粗硕,头骨壁很厚等等。”词语解释:眉开眼笑 拼音:méi kāi yǎn xiào
同“ 眉花眼笑 ”。 《镜花缘》第五十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红楼梦》第三七回:“那婆子们站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 袭人 执意不收,方领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词语解释:眉清目秀 拼音:méi qīng mù xiù
形容面貌俊美。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想为人一世,如今这有钱的谁肯使呆痴,昨日箇眉清目秀,今日箇便腰屈头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 刘安住 年方三岁, 张员外 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摊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长衫。” 巴金 《电》一:“她看见黄瘦的 雄 ,三角脸的 陈清 ……眉清目秀的 影 。”亦作“ 眉清目朗 ”。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庄深巷。”词语解释:眉清目朗 拼音:méi qīng mù lǎng
见“ 眉清目秀 ”。
词语解释:眉清目秀 拼音:méi qīng mù xiù
形容面貌俊美。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想为人一世,如今这有钱的谁肯使呆痴,昨日箇眉清目秀,今日箇便腰屈头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 刘安住 年方三岁, 张员外 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乖觉聪明,满心欢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摊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长衫。” 巴金 《电》一:“她看见黄瘦的 雄 ,三角脸的 陈清 ……眉清目秀的 影 。”亦作“ 眉清目朗 ”。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庄深巷。”词语解释:眉泉 拼音:méi quán
方言。眉头。 梁斌 《播火记》十七:“她垂着眼睑,硌就了眉泉,显得更加忧伤了。” 梁斌 《红旗谱》四四:“ 江涛 低下头去,皱起眉泉,深思苦虑。”词语解释:眉脚 拼音:méi jiǎo
眉梢。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只有那微微地突起的颧骨和永远是颦蹙着的眉脚,说明着这一位迟暮的老人的热情和任性的性格。”词语解释:眉眼传情 拼音:méi yǎn chuán qíng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例如: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西厢记》
亦作“眉目传情”词语解释:眉欢眼笑 拼音:méi huān yǎn xiào
同“ 眉花眼笑 ”。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若説起才郎的名字,只怕你们两个,都要眉欢眼笑起来。”《玉娇梨》第七回:“ 张轨如 看了是真,喜得眉欢眼笑,即忙叫家人去备饭。”词语解释:眉嵴 拼音:méi jí
眼眶上突出呈弓状的骨质嵴。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他们(指 中国 猿人)的面部比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比现代人低平而向后倾斜,鼻子宽扁,颧骨高突,左右眉嵴非常粗壮。”《人民日报》1965.1.3:“﹝ 蓝田 猿人﹞头盖骨具有一些明显的原始性质,如头盖骨低平,眉嵴很粗硕,头骨壁很厚等等。”词语解释:眉尖眼尾 拼音:méi jiān yǎn wěi
同“ 眉头眼尾 ”。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一剪艶波横,两点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箇鸳鸯梦。”词语解释:眉怃 拼音:méi wǔ
谓眉样妩媚可爱。《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 长安 中传 张京兆 眉憮。”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憮音詡,北方人谓媚好为詡畜。’ 苏林 曰:‘憮音嫵。’ 苏 音是。”词语解释:眉批 拼音:méi pī
书页或文稿上端空白处的批注、评校和音注等。 胡适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三回有墨笔眉批一条,字迹不像 刘铨福 ,似另是一个人。”词语解释:眉棱骨 拼音:méi léng gǔ
生眉毛处的骨头。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那人﹞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词语解释:眉来眼去 拼音:méi lái yǎn qù
(1).以眉目传情。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眉来眼去,魄散魂飞。已知夙世之缘,俱有少年之泰。” 元 贯云石 《斗鹌鹑·佳偶》套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即使在结婚和生儿养女以后--也不能学那些‘自由’的娘们那种和男人眉来眼去的丑相。”
(2).形容暗中相互勾结。 鲁彦周 《廖仲恺》二八:“有的是社会地位高了,怕革命了;也有的和军阀、帝国主义眉来眼去,暗中勾勾搭搭。”
(3).谓纵目观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词:“落日苍茫,风纔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词语解释:眉扬目展 拼音:méi yáng mù zhǎn
精神振奋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词语解释:眉急 拼音:méi jí
燃眉之急。 邹韬奋 《光明的前途与艰苦的过程》:“它所抢掠的土地与资源来不及消化,来不及开发,来不及挽救它的眉急。”词语解释:眉谱 拼音:méi pǔ
旧时画眉的图谱。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眉谱待全删,别画秋山。朝云渐入有无间。”词语解释:眉语目笑 拼音:méi yǔ mù xiào
谓以眉目传情。 清 袁于令 《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 周郎 眉语目笑。”词语解释:眉间俏 拼音:méi jiān qiào
旧时女子面饰的一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女饰》:“以小花贴於两眉间,曰眉间俏,古谓之花子。”词语解释:眉蛾 拼音:méi é
女子的眉毛。 清 姚燮 《双鸩篇》:“记妾双眉蛾,为郎憔悴青不多。”参见“ 眉毛 ”。
词语解释:眉毛 拼音:méi máo
眼眶上缘的毛。《旧唐书·酷吏传下·毛若虚》:“ 毛若虚 , 絳州 太平 人也。眉毛覆於眼,其性残忍。” 宋 苏轼 《赠黄山人》诗:“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是一条线,耳朵上悬着珠光宝气的钻石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