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蛾眉 拼音: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馀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词语解释:峨眉 拼音:é méi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 ,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华山 、 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词语解释:画眉 拼音:huà méi
(1).以黛描饰眉毛。《汉书·张敞传》:“ 敞 无威仪……又为妇画眉, 长安 中传 张京兆 眉憮。有司以奏 敞 。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於画眉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后以“画眉”喻夫妻感情融洽。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新妆莫点黛,余还自画眉。”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説闺房之中甚于画眉,也要有个分寸,怎生这等的乱谈起来?”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闺房之乐,从前艳称画眉。。其实那有点儿腻,我想没有多大意味。”
(2).描饰过的眉毛。 唐 韩琮 《晚春江晴寄友人》诗:“晚日低霞綺,晴山远画眉。”
(3).鸟名。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状。故名。鸣声婉转悦耳。 宋 范成大 《山径》诗:“行到竹深啼鸟闹,鵓鳩老怨画眉娇。”《红楼梦》第二五回:“﹝ 黛玉 ﹞信步便往 怡红院 来,只见几个丫头舀水,都在游廊上看画眉洗澡呢。” 端木蕻良 《雕鹗堡》:“连鸟儿的声音也都是湿润的,画眉叫得更柔媚了。”词语解释:须眉 拼音:xū méi
亦作“ 须麋 ”。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词语解释:须麋 拼音:xū mí
见“ 须眉 ”。
见“ 鬚眉 ”。词语解释:翠眉 拼音:cuì méi
(1).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魏 宫人好画长眉,今多作翠眉警鹤髻。”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夫絶世而独立者,信东方之佳人,既翠眉而瑶质,亦卢瞳而頳脣。” 唐 卢纶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2).为美女的代称。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二:“云壑布衣鮐背死,劳人害马翠眉须。” 清 孙枝蔚 《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东来天子復能诗,更起飞楼贮翠眉。”词语解释:愁眉 拼音:chóu méi
(1).一种细而曲折的眉妆。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铅粉凝春艳,金鈿耀水嬉。风流夸堕髻,时势鬭愁眉。”
(2).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宋 苏轼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风捲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词语解释:修眉 拼音:xiū méi
长眉。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身长七尺,修眉覆目。” 巴金 《家》七:“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对大眼。”词语解释:庞眉 拼音:páng méi
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词语解释:攒眉 拼音:cuán méi
皱起眉头。不快或痛苦的神态。旧题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音弥深。”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诗之二:“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从去年的翻译洪水泛滥以来,使许多人攒眉叹气,甚而至于讲冷话。”词语解释:齐眉 拼音:qí méi
(1).犹言举案齐眉。谓夫妻相敬如宾。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既荐 巫山 枕,又奉齐眉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与同浑家 王氏 ,年少齐眉。”
(2).夫妻白首偕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小娟 直与院判齐眉而终。”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凡六十以上齐眉命妇,均得邀綵缎珍品之赐。”《俚言解》卷一:“夫妇偕老曰齐眉。 扬雄 《方言》:眉、黎,老人之称。东 齐 谓老曰眉。《诗·七月》篇:‘以介眉寿。’‘齐眉’犹言‘同寿’,非指 梁鸿 、 孟光 举案齐眉事也。”
(3).与眉毛相平。《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前髮齐眉。”词语解释:白眉 拼音:bái méi
(1).《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 唐 陈子昂 《合州津口别舍弟》诗:“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妓聪敏》:“歌妓 顺时秀 ,姓 郭 氏,性资聪敏,色艺超絶,教坊之白眉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郭沫若 《沸羹集·亦石真已死了吗?》:“他的知识的渊博,见解的精当,实是侪辈中的白眉。”
(2).喻一弯新月。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词语解释:黛眉 拼音:dài méi
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唐 温庭筠 《春日》诗:“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五代 和凝 《柳枝》词:“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 明 张景 《飞丸记·京邸道故》:“黛眉蹙瘦难展,嘆花前月下偏怜。” 清 赵执信 《夜合花·赠若青》词:“龙鬚凤枕,黛眉几许低横。”词语解释:长眉 拼音:cháng méi
(1).纤长的眉毛。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魏 宫人好画长眉。” 南朝 梁 何逊 《离夜听琴》诗:“美人多怨态,亦復惨长眉。”
(2).借指美女。 唐 李贺 《湖中曲》:“长眉 越 沙采兰若,桂叶水葓春漠漠。”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自从小靨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词语解释:低眉 拼音:dī méi
(1).低着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説尽心中无限事。”《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 隋 阳玠松 《谈薮·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茅盾 《过封锁线》:“他低眉说着,长睫毛又一动,神情象一个害羞的女孩子。”
(2).谦卑顺服貌。《抱朴子·刺骄》:“低眉屈膝,奉附权豪。”《太平御览》卷五○二引 晋 王隐 《晋书》:“人或説之使仕, 仲御 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能随俗低眉下意乎?’” 清 朱彝尊 《赠许容》诗:“低眉强随抱关吏,失足几陷蛟人宫。”
(3).抑郁不伸貌;愁苦貌。 唐 韩翃 《送郑员外》诗:“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清 汪懋麟 《喜汤西厓至京》诗:“安能鬱鬱常低眉,苦被时贤较清浊。”词语解释:开眉 拼音:kāi méi
笑,开颜。亦喻舒心。 唐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诗:“歧分两迴首,书到一开眉。” 宋 范仲淹 《登表海楼》诗:“一带林峦秀復奇,毎来凭槛即开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渔民们一年有三个海季在海上漂,都吃不到一顿开眉饭。”词语解释:皱眉 拼音:zhòu méi
双眉攒聚不舒,表示忧虑或不悦的样子。 唐 韩愈 《辞唱歌》:“復遣慳恡者,赠金不皱眉。” 宋 苏轼 《赠写真何秀才》诗:“不见雪中骑驴 孟浩然 ,皱眉吟诗肩耸山。”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不须皱眉,不须泪垂。”词语解释:扬眉 拼音:yáng méi
(1).举目。《列子·汤问》:“ 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宋 苏轼 《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 ;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词语解释:颦眉 拼音:pín méi
皱眉。 晋 戴逵 《放达为非道论》:“是犹美 西施 而学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 宋 晏殊 《更漏子》词:“纔送目,又顰眉,此情谁得知。” 明 张景 《飞丸记·卺合飞丸》:“佳期喜到,日上纱窗晓,镜里顰眉欲扫,愁怀指日冰消。”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词语解释:展眉 拼音:zhǎn méi
谓因喜悦而眉开。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宋 叶适 《赠蒋知县》诗:“长官况自清如水,説与邦人共展眉。” 陈毅 《大柳巷春游》诗:“旧歌不厌人含笑,抗战新声更展眉。”词语解释:秀眉 拼音:xiù méi
(1).老人眉毛中的长毛,为长寿的象徵。《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毛 传:“眉寿,秀眉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故 尧 秀眉高彩,享国百载。”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秀眉老父对罇酒,蒨袖女儿簪野花。”
(2).清秀的眼眉。《后汉书·郑玄传》:“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新唐书·杨元琰传》:“及长,秀眉美鬚髯,崇肩博颐。”词语解释:伸眉 拼音:shēn méi
(1).舒展眉头。形容得志。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三国 魏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宋 陈亮 《与石天民书》:“士人於被召得对,遂可以伸眉吐气,亦丈夫遇合之会也。”
(2).舒展眉头。谓解脱愁苦。 宋 梅尧臣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逡巡 陈子 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累月为此忧窘,今纔得伸眉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总戎佳论》:“归而告妇,相对垂涕,以为无伸眉之日也。”词语解释:娥眉 拼音:é méi
(1).女子的秀眉。《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於是娥眉不扫,云鬢罢梳,遥口灵山便告世尊。”
(2).借指美女。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有弹弦皷吹者,皆神仙娥眉,被服烟霓,裙袖皆广长。” 宋 苏轼 《渚宫》诗:“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 燕 赵 千娥眉。”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满皇都娥眉几千。”词语解释:柳眉 拼音:liǔ méi
(1).形容女子细长秀美之眉。 唐 李商隐 《和人题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顰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前蜀 李珣 《望远行》词:“露滴幽庭落叶时,愁聚萧娘柳眉。”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
(2).指柳叶。因柳叶细长如眉,故称。 宋 范成大 《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诗:“柳眉翠已扫,桑眼青未放。”词语解释:山眉 拼音:shān méi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词语解释:一眉 拼音:yī méi
(1).指月的一钩。因月形如眉,故称。《朱子语类》卷七九:“月形如弹圆,其受光如粉涂一半。月去日近,则光露一眉,渐远则光渐大。”
(2).犹言一片;一湾。多用于形容山水景色。 元 萨都剌 《同伯雨过凝神庵》诗:“晴日赤山湖水明,湖中山影一眉青。”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之八:“长日掩关无客到,一眉山水对嬋娟。”词语解释:敛眉 拼音:liǎn méi
皱眉。《宋书·后废帝纪》:“尝以铁椎椎人阴破,左右人见之有敛眉者, 昱 大怒,令此人袒胛正立,以矛刺胛洞过。” 北周 庾信 《伤往》诗之一:“见月长垂泪,花开定敛眉。” 唐 王绩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梅坡 妻 张氏 能诗……如‘花因寒重难舒蕋,人为愁多易敛眉。’”词语解释:赤眉 拼音:chì méi
亦作“ 赤糜 ”。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赤眉连 楚 塞,白骨乱江皋。” 清 陈偕灿 《闻粤西警》诗:“碧血青燐虚郡邑,赤眉黄雾满乡村。”词语解释:芝眉 拼音:zhī méi
(1).谓眉宇有芝采。古谓贵相。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吕望 芝眉。”
(2).书信中用作称人容颜的敬词。《颜氏家藏尺牍·吴侍郎元莱》:“远承手諭,如对芝眉,復荷渥仪,安敢滥拜。”词语解释:宫眉 拼音:gōng méi
谓妇女依宫中流行样式描画的眉毛。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三:“ 寿阳公主 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碾玉釵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明 梁少白 《好事近·寄妓》套曲:“宫眉细蹙,楚腰纤削。相思依旧,欲説还休。”词语解释:鬓眉 拼音:bìn méi
亦作“ 鬢麋 ”。 鬓发和眉毛。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四人……皆年八十有餘,鬢眉皓白,衣冠甚伟。” 宋 陆游 《照潺湲阁下池下》诗:“平生不镊白,霜雪满鬢眉。” 清 管筠 《紫姬哀词》:“仙子髩眉春黛染,美人衫袖落花娇。”词语解释:轩眉 拼音:xuān méi
犹扬眉。形容得意。《魏书·路思令传》:“贵戚子弟未经戎役,至於衔杯跃马,志逸气浮,轩眉攘腕,便以攻战自许。” 宋 苏舜钦 《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轩眉失旧敛,举意有新况。” 王闿运 《秋醒词》序:“ 北山 轩眉, 终南 捷仕。”词语解释:十眉 拼音:shí méi
(1).见“ 十眉图 ”。
(2).借指十个美女。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五纪归来鬢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自注:“ 容满 、 嬋态 等十妓从游也。”
(3).泛指众美女。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刘恭父席上》词:“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
词语解释:十眉图 拼音:shí méi tú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 唐玄宗 命画工绘制。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清 赵翼 《试题闲云女郎小照》诗:“试向十眉图比较, 黄崇嘏 恐不如他。”亦省称“ 十眉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诗:“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词语解释:月眉 拼音:yuè méi
妇女状如初月的秀眉。 唐 李贺 《昌谷诗》:“泉樽 陶宰 酒,月眉 谢郎 妓。” 王琦 汇解:“ 梁武帝 诗:容色玉耀眉如月。谓眉之湾环,状如初月也。”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詔下人间选好花,月眉云髻尽名家。” 宋 周必大 《朝中措》词:“月眉新画露珠圆,今夕正相鲜。”词语解释:舒眉 拼音:shū méi
展开眉头,表示心情欢乐的样子。 元 黄溍 《次韵答蒋春卿》:“不谓红尘拂面时,轩然谈笑一舒眉。” 明 张四维 《双烈记·抒悃》:“汝众臣子岂可安意舒眉,当念先皇櫛风沐雨。”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慢舒眉,你道是实比虚名好,只怕我名高实也随。”词语解释:扫眉 拼音:sǎo méi
(1).描画眉毛。 唐 王建 《贻小尼师》诗:“新剃青头髮,生来未扫眉。”《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邹太和 诗:“菊黄枫紫小春天,送尔南归是锦旋。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2).“ 扫眉才子 ”的省称。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秋风团扇,寄兴扫眉,非沉溺烟花之比。”词语解释:嚬眉 拼音:pín méi
(1).皱眉头。表示忧愁或不快。《后汉书·陈蕃传》:“ 齐景公 欲观於海,放乎 琅邪 , 晏子 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嚬眉之感, 景公 为之不行。”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四海望 长安 ,嚬眉寡 西 笑。”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无事嚬眉,春思飜教阿母疑。”
(2).指 东施 效颦的故事,比喻胡乱效法、模仿。 唐 黄滔 《谢试官》:“自提携 江 笔,鏗掷 孙 金,投身而倾动龙宫,挥手而震惊蟾窟,时争垫角,俗竞嚬眉。”参见“ 东施效顰 ”。
词语解释:东施效颦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庄子·天运》:“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成玄英 疏:“ 西施 , 越 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顰”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 秋华堂 坐席, 李夫人 首座,问起 凤来仪 酒令, 秋痕 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 李夫人 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顰。’”词语解释:远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典出《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指美女。 唐 杜牧 《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清 二石生 《评花小诗》之七二:“一桁虾鬚窣地垂,病痕疏到远山眉。”词语解释:厖眉 拼音:máng méi
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态。厖,通“ 尨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厖眉耆耉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 李善 注:“谓眉有白黑杂色。”《隋书·炀帝纪上》:“是以厖眉黄髮,更令收叙。” 宋 王安石 《赠老宁僧首》诗:“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词语解释:横眉 拼音:héng méi
耸眉。怒貌。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三场:“心清明,日月照,横眉定把奸贼扫。”亦借指嫉恶如仇怒目而视的人。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参见“ 横眉努目 ”。
词语解释:横眉努目 拼音:héng méi nǔ mù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何光远 《鉴戒录》卷十引 陈裕 诗:“横眉努目强乾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 怒 ”。词语解释:俛眉 拼音:miǎn méi
(1).低眉。表示谦卑、恭顺、沉痛等情状。《文选·扬雄〈解嘲〉》:“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刘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贤人也。”《北史·萧大圜传》:“百年几何,擎跽曲拳。四时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尧臣 《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诗:“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
(2).谓向……低头屈服。《南史·宋本纪上》:“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俛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书·武帝纪上》:“皆俛眉姦党,受制凶威。”词语解释:介眉 拼音:jiè méi
语出《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后以“介眉”为祝寿之词。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孩儿备有春酒,替爹爹母亲介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御史 蒋用菴 同席后,将往 杭州 ,留诗见赠云……‘寿域欢场不易全,介眉见説有初筵。’”词语解释:作眉 拼音:zuò méi
指描画眉毛。《新唐书·安乐公主传》:“ 临淄王 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 右延明门 ,兵及,斩其首。”词语解释:青眉 拼音:qīng méi
用青黛画的眉。 唐 司空曙 《拟百劳歌》:“谁家稚女著罗裳,红粉青眉娇暮妆。” 宋 郭应祥 《采桑子·老人生日》词:“禄鬢青眉,子又生孙孙又儿。”参见“ 黛眉 ”。
词语解释:黛眉 拼音:dài méi
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唐 温庭筠 《春日》诗:“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五代 和凝 《柳枝》词:“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 明 张景 《飞丸记·京邸道故》:“黛眉蹙瘦难展,嘆花前月下偏怜。” 清 赵执信 《夜合花·赠若青》词:“龙鬚凤枕,黛眉几许低横。”词语解释:放眉 拼音:fàng méi
舒展眉头。表示高兴。《再生缘》第三一回:“果然堂上双欢悦,我就是深锁王宫也放眉。”词语解释:小眉 拼音:xiǎo méi
(1).细眉。 后蜀 孟昶 《春光好》词:“窥 宋 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宋 韩玉 《一剪梅》词:“镜里新妆镜外情,小眉幽恨,浅緑低横。”
(2).喻初萌柳叶。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箇肠先断。”词语解释:中眉 拼音:zhōng méi
犹中榜。眉,题额,比喻榜。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 王葑亭 ﹞於 乾隆 己丑会试列明通榜,授此官。有《谢友人贺启》云:‘鎩羽南宫,方笑中眉无勇;摛毫东掖,忽欣除目有名。’”词语解释:茧眉 拼音:jiǎn méi
犹蛾眉。形容妇女眉毛秀美。多代指美女。 唐 陆龟蒙 《和馆娃宫怀古五绝》之二:“一宫花渚漾涟漪,倭堕鸦鬟出茧眉。”词语解释:妩眉 拼音:wǔ méi
秀丽的眉毛。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垂带覆纤腰,安鈿当嫵眉。”词语解释:井眉 拼音:jǐng méi
见“ 井湄 ”。
词语解释:井湄 拼音:jǐng méi
亦作“ 井眉 ”。 井口的边沿。语本 汉 杨雄 《酒箴》:“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汉书·游侠传·陈遵》引作“眉”。 颜师古 注:“眉,井边地,若人目上之有眉。” 宋 晁补之 《同鲁直和普安院壁上苏公诗》:“散篆縈帘额,留云暗井眉。” 金 李俊民 《醉黎赋》:“井眉之瓶,不以近危而不居。”词语解释:寿眉 拼音:shòu méi
指特别长的眉毛。旧说眉长者寿长,故称。《西游记》第五九回:“两道寿眉遮眉眼,一张咍口露金牙。”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我看见 徐坊 老师的长眉毛好玩,要他过来给我摸摸。在他遵命俯头过来的时候,给我冷不防的拔下了一根。 徐坊 后来去世,太监们都说这是被‘万岁爷’拔掉寿眉的缘故。”词语解释:广眉
大眉,厚眉词语解释:八字眉 拼音:bā zì méi
汉 唐 宫女眉式。 唐 韦应物 《送官人入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寳镜休匀八字眉。” 唐 宇文士及 《妆台记》:“ 汉武帝 令宫人扫八字眉。”词语解释:信眉 拼音:shēn méi
(1).扬眉自得貌。信,通“ 伸 ”。《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颜师古 注:“信读曰伸。”
(2).形容屈抑得申,快意舒畅貌。 宋 苏轼 《与广西宪曹司勋书》:“乞载祀典,使此侯英魂少信眉於地中,如何如何?”词语解释:柳叶眉 拼音:liǔ yè méi
形似柳叶细长秀美之眉。 前蜀 韦庄 《女冠子》词:“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元 杨维桢 《冶春口号》之六:“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鶯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配着她那柳叶眉儿,杏子眼儿,玉柱般鼻子儿,樱桃般口儿,再加上鬢角边那两点朱砂痣,合顋颊上那两点酒窝儿,益发显得红白鲜明。”参见“ 柳眉 ”。
词语解释:柳眉 拼音:liǔ méi
(1).形容女子细长秀美之眉。 唐 李商隐 《和人题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顰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前蜀 李珣 《望远行》词:“露滴幽庭落叶时,愁聚萧娘柳眉。”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
(2).指柳叶。因柳叶细长如眉,故称。 宋 范成大 《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诗:“柳眉翠已扫,桑眼青未放。”词语解释:村眉 拼音:cūn méi
粗眉。借指俗人。有时用为谦词。 明 袁宏道 《夜话春草堂限韵》之三:“倦翮犹思猎,村眉也效尖。”尖,尖叉。谓善用险韵。词语解释:眼眉 拼音:yǎn méi
眉毛词语解释:细眉 拼音:xì méi
(1).细长的眉毛。 晋 孙楚 《反金人铭》:“时悦广额,下作细眉。”
(2). 北齐 商人私铸的一种钱。《隋书·食货志》:“至 乾明 、 皇建 之间,往往私铸。 鄴 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词语解释:八彩眉 拼音:bā cǎi méi
旧谓命世圣人或帝王之眉。 前蜀 贯休 《古镜词上刘侍郎》诗:“不是十二面,不是百鍊金。若非八彩眉,不可輒照临。” 宋 晁端礼 《鹧鸪天》词:“八彩眉开喜色新,边陲来奏捷书频。”参见“ 八采 ”。
词语解释:八采 拼音:bā cǎi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沉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词语解释:连眉 拼音:lián méi
双眉相连。《文选·左思〈魏都赋〉》“ 昌容 练色, 犊 配眉连” 晋 张载 注引《列仙传》:“ 阳都女 者,生而连眉,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俗皆言此天人也。”词语解释:浓眉 拼音:nóng méi
黑而密的眉毛。《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赤红脸,糟鼻子。”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四下里看着,口里唤着Daisy,外面便走进一个十七八的丫头,浓眉大眼的,面色倒很白,双颊也很红润--客人们谈话里也短不了提到我们的Daisy。”词语解释:眨眉 拼音:zhǎ méi
犹眨眼。 宋 苏轼 《南歌子》词:“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词语解释:撚眉
手捻眉毛。有所思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赠诸上人连句》:‘翻了西天偈,烧餘梵宇香。捻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词语解释:案齐眉 拼音:àn qí méi
犹言举案齐眉。 明 孔尚任 《桃花扇·守楼》:“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参见“ 举案齐眉 ”。
词语解释:举案齐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齐眉。” 王先谦 集解引 沉钦韩 曰:“举案高至眉,敬之至。”后泛指夫妻相敬爱。案,有脚的托盘。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赠卢坚叔》词:“ 卢敖 夫妇驂鸞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况闻你尚未娶亲,若不嫌我烟花贱质,情愿举案齐眉,白头奉侍。”词语解释:门眉 拼音:mén méi
见“ 门楣 ”。
词语解释:门楣 拼音:mén méi
(1).亦作“ 门眉 ”。门框上端的横木。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阳城驿〉》:“改为避贤驛,大署於门楣。”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家门口停着四五辆汽车,门楣上的电灯,照耀得明如白昼。”
(2).门庭;门第。 唐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两家都是好门楣,结下 朱 陈 事更宜。” 徐特立 《我对于青年的希望》:“你们要光大门楣。”
(3).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后以“门楣”指能光大门第的女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年》:“ 杨贵妃 方有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胡三省 注:“凡人作室,自外至者,见其门楣宏敞,则为壮观。言 杨 家因生女而宗门崇显也。或曰:门以楣而撑拄,言生女能撑拄门户也。” 宋 苏轼 《昭君村》诗:“人言生女作门楣, 昭君 当时忧色衰。”
(4).指女婿。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穷则穷是秀才的妻室,你穷则穷是府君的门楣。” 明 高明 《琵琶记·激怒当朝》:“就写表奏与吾皇知,与他官拜清要地,务要来我处为门楣。”词语解释:摧眉 拼音:cuī méi
低眉,低头。 唐 李白 《秦女休行》:“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词语解释:然眉 拼音:rán méi
火烧眉毛。喻情势非常急迫。《明史·吴贞毓传》:“﹝ 任国璽 ﹞疏论时事三不可解,中言祸急然眉,当思出险。”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下》:“洋药土药一任其自生自灭,自去自来,惟图多收税釐,稍济然眉之急。”参见“ 火烧眉毛 ”。
词语解释:火烧眉毛 拼音:huǒ shāo méi máo
(1).比喻情势非常急迫。《五灯会元·云居舜禅师法嗣·蒋山法泉禅师》:“﹝ 蒋山 法泉禪师 ﹞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2).比喻只顾眼前。常作歇后语。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俗语讲得好:火烧眉毛,且顾眼前。”《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八:“共产党是为全国老百姓都翻身,为了大家将来都过美满的日子,不是火烧眉毛,光顾目前。”词语解释:秋眉 拼音:qiū méi
白色的眉毛。 唐 李贺 《浩歌》:“看见秋眉换新緑,二十男儿那刺促。” 清 曹寅 《真州述怀奉答徐道积编修》诗:“遥望 江 南山,已换秋眉色。”词语解释:灸眉 拼音:jiǔ méi
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后多以言己之狂放为人所攻讦。《晋书·郭舒传》:“ 敦 曰:‘ 平子 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復发邪!’” 宋 苏轼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词语解释:连山眉 拼音:lián shān méi
远山眉。 唐 温庭筠 《醉歌》:“ 临邛 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西京杂记》:‘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省作“ 连山 ”。 清 蒲松龄 《锦边莲》诗:“慵妆一綫红生肉,画黛连山緑效顰。”参见“ 远山眉 ”。
词语解释:远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典出《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指美女。 唐 杜牧 《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清 二石生 《评花小诗》之七二:“一桁虾鬚窣地垂,病痕疏到远山眉。”词语解释:马良眉 拼音:mǎ liáng méi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氏 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眉”喻白色。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 罗可 《雪》诗有‘斜侵 潘岳 鬢,横上 马良 眉’之句, 陈正敏 以为信然,却是假雪耳。”词语解释:真眉 拼音:zhēn méi
天然的秀眉。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红唇写朱,真眉学月,美目艷起,秀色烂发。”词语解释:脩眉 拼音:xiū méi
(1).指女子纤细的长眉。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云髻峩峩,脩眉联娟。”
(2).喻远山。 唐 韩愈 《南山诗》:“天空浮脩眉,浓緑画新就。”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之八:“天宇脩眉浮新緑,映悠悠、潭印长如故。”词语解释:粟眉 拼音:sù méi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谓以黛点补眉。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粟眉长占额,蠆髮俯侵缨。”词语解释:毫眉 拼音:háo méi
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毫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毫毛秀出者,故知眉谓毫眉也。”词语解释:促眉
蹙眉,皱眉词语解释:宿眉 拼音:sù méi
经宿未画之眉。 宋 晏殊 《殢人娇》词:“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絃柱。”词语解释:黄眉 拼音:huáng méi
黄色眉毛。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隋书·五行志上》:“朝士不得佩綬,妇人墨粧黄眉。”词语解释:却月眉 拼音:què yuè méi
亦作“却月眉”。 唐 代妇女眉型之一。 唐 杜牧 《闺情》诗:“娟娟却月眉,新鬢学鵶飞。”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亦省称“ 却月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誾》:“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参见“ 十眉图 ”。
词语解释:十眉图 拼音:shí méi tú
十样不同的美女眉型画图。 唐玄宗 命画工绘制。 唐 张泌 《妆楼记·十眉图》:“ 明皇 幸 蜀 ,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清 赵翼 《试题闲云女郎小照》诗:“试向十眉图比较, 黄崇嘏 恐不如他。”亦省称“ 十眉 ”。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诗:“君不见 成都 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洗妆台怀古》词:“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词语解释:尨眉 拼音:méng méi
眉毛斑白。形容年迈。《文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旧注:“尉,官名也。尨,苍也。”词语解释:龙眉 拼音:lóng méi
皇帝的眉毛。 清 丘逢甲 《次韵答叶生》:“天鸡唤起 瀛臺 梦,八彩龙眉忆 帝尧 。”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那夜他很生气,说是连第九个妃子的头发,也没有昨天那样的黑得好看了。幸而她撒娇坐在他的御膝上特别扭了七十多回,这才使龙眉之间的皱纹渐渐地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