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翠眊 拼音:cuì mào
(1).指翠色的矟(矛头)上的垂毛。眊,通“ 旄 ”。 南朝 梁简文帝 《马槊谱序》:“鏤衢与白刃同暉,翠眊与红尘俱动。”
(2).用以指矟。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如何此时别夫婿,金覊翠眊往 交河 。”词语解释:眊眊 拼音:mào mào
(1).昏乱;糊涂。《韩诗外传》卷六:“不闻道术之人,则冥於得失,不知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眊眊然骚扰内生,霾雾填拥惨沮。”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序》:“今余老不復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 大江 ,经月不至 江 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2).犹藐藐。忽略貌。《尚书大传》卷三“御听於怵攸” 汉 郑玄 注:“怵攸,谓若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诲尔訰訰,听我眊眊之类。”
(3). 元 时俗语。羞人的话。 元 乔吉 《水仙子·嘲人爱姬为人所夺》曲:“村 冯魁 沾的上,俏 苏卿 随顺了, 双渐 眊眊。”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呸!眊眊眊不害你娘羞,你原来是箇蜡枪头。”词语解释:老眊 拼音:lǎo mào
犹老耄。《汉书·武帝纪》:“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鰥独或匱於衣食,甚怜愍焉。” 颜师古 注:“眊,古耄字。八十曰耄。耄,老称也。一曰眊,不明之貌。”《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颜师古 注:“老眊,谓八十以上。”词语解释:瞭眊 拼音:liǎo mào
1.谓眼睛明净与浑浊。语出《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词语解释:聩眊 拼音:kuì mào
耳聋眼花。引申为昏聩。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于众恶之交归,亦乃羣情之共弃,而臣聵眊,初罔闻知,及此省循,甫深疑惧。”词语解释:了眊 拼音:le mào
谓眼睛明净与浑浊。语出《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唐 韩愈 《荐士》诗:“ 孟軻 分邪正,眸子看瞭眊。”词语解释:幡眊 拼音:fān mào
见"幡旌"。词语解释:铃眊 拼音:líng mào
见“ 铃毦 ”。
词语解释:铃毦 拼音:líng ěr
亦作“ 铃眊 ”。 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四周缀铃。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赤戎金装鞍轡十副,铃毦一具。”一本作“ 铃眊 ”。《北史·赤土传》:“每门图画菩萨飞仙之象,悬金花铃眊。”词语解释:钝眊 拼音:dùn mào
谓精力衰颓,眼睛昏花。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復振。”词语解释:愦眊 拼音:kuì mào
昏乱糊涂。《汉书·息夫躬传》:“军书交驰而辐凑,羽檄重迹而押至,小夫愞臣之徒憒眊不知所为。” 颜师古 注:“憒,心乱也;眊,目闇也。”《汉书·王莽传中》:“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輒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憒眊不渫。”词语解释:愚眊 拼音:yú mào
犹愚昧。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惟两兄不以愚眊弃之,更赐駮正,不胜幸甚。”词语解释:惛眊 拼音:hūn mào
头脑糊涂,眼睛昏花。形容年老体衰。 唐 上官仪 《为太仆卿刘弘基请致仕表》:“但犬马之齿,甲子已多;风雨之夕,惛眊日甚。”词语解释:昏眊 拼音:hūn mào
(1).眼睛昏花。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臣两目昏眊,虽嗟执卷之已艰,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文恪 于暮年眼昏眊,不能作。” 茅盾 《色盲》五:“正是这颗心的撞击,使他全身的血液骚扰不宁,使他的神经混乱,使他的眼睛昏眊。”
(2).同“ 昏耄 ”。老迈。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如今 明皇 年已昏眊, 杨国忠 、 李林甫 播弄朝政。”
(3).同“ 昏耄 ”。昏聩;糊涂。《宋史·魏琰传》:“﹝ 琰 ﹞晚昏眊,纵私人乱法,日笞扑无罪吏卒。”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反》:“朝廷昏眊纵姦谋,淹弃吾曹如寇讎。”《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夯之人,兼之年迈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词语解释:悖眊 拼音:bèi mào
老迈昏庸,老糊涂。《汉书·孙宝传》:“ 宝 对曰:‘年七十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 颜师古 注:“誖,惑也。眊与耄同。自言老耄,心志乱惑。”词语解释:耗眊 拼音:hào mào
亦作“ 耗耄 ”。 衰老昏聩。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壮而武健,老而耗眊。” 唐 陆龟蒙 《告白蛇文》:“人老而毛髮皓白,耗眊昏倒,不能记子孙名字,形朽神溃,以至於死。”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老来耗耄百事违,况俾三卢宅愁眼。”词语解释:白眊 拼音:bái mào
亦作“ 白髦 ”。
(1).牦牛的毛。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孙权书》:“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有白眊拂二。”《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等拜辞,詔赐 阿那瓌 ……露丝银缠槊二张并白眊。”
(2).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兄嫌 白帝 兵非精练。 到 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词语解释:瞢眊 拼音:méng mào
形容老眼昏花。 宋 王安石 《再答吕吉甫书》:“惟刮摩世习,共进此道,则虽隔阔,常若交臂,虽衰苶瞢眊,敢不勉此?”词语解释:眩眊 拼音:xuàn mào
眼睛昏花。《隋唐演义》第七一回:“ 高宗 荒淫过度,双目眩眊。”参见“ 眩瞀 ”。
词语解释:眩瞀 拼音:xuàn mào
(1).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国语·吴语》:“有眩瞀之疾者,以告。” 宋 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今夏復感眩瞀如去秋,偶復不死,然几如是而能復久存乎?” 清 龚自珍 《徐寿母碣》:“吾祖母病眩瞀,家人恐。” 沉从文 《月下小景·女人》:“在日光下头,无人眼睛不感到眩瞀。”
(2).昏愦;迷乱。《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諫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復言。” 李贤 注:“瞀,乱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残忍之不足以胜吾仁,眩瞀之不足以胜吾智。”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是故大人毋辩毋惑毋眩瞀,而惟为善之是坚。”词语解释:目眊 拼音:mù mào
目不明貌。 宋 王銍 《默记》卷中:“ 晏元献 以前两府作御史中丞,知贡举,出《司空掌舆地之图赋》。既而举人上请者,皆不契 元献 之意。最后,一目眊瘦弱少年独至帘前上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苏相国》:“其入阁后,龙钟目眊,至不能辨戚友,举动赖人扶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