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着意 拼音:zhuó yì
集中注意力;用心。《楚辞·九辩》:“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朱熹 集注:“著意,犹言著乎心,言存於心而不释也。”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此书为 迭更司 生平第一著意之书。”
(1).有意;集中注意力。 宋 辛弃疾 《卜算子》词:“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到了明天,一早起来,着意打扮。”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作者把他的主人公们,放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并特别着意从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来描写他们。”
(2).中意。 唐 张鷟 《游仙窟》:“好是他家好,人非着意人;何须漫相弄,几许费精神。”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便有那 仓公 、 扁鹊 成何济……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性急》:“兴来时,正遇我乖亲过。心中喜,来得巧,这等着意哥,恨不得搂抱你在怀中坐。”
(3).留意;在意。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你也替我留心,我也替你着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媪常至生家,游扬其术, 田 亦未尝着意。”《红楼梦》第九五回:“ 王夫人 只知他因失玉而起,也不大着意。”词语解释:着鞭 拼音:zhuó biān
(1).鞭打;用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
(2).《晋书·刘琨传》:“与 范阳 祖逖 为友,闻 逖 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陆游 《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 元好问 《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昔予尝见《鸣道集》,甚不平之,欲为书纠其芜谬而未暇,岂意 屏山 先我着鞭,遂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这是条青云路,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词语解释:着眼 拼音:zhuó yǎn
(1).犹举目;入眼。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唐寅 《警世》诗之一:“措身物外谢时名,著眼閒中看世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废池吹縠,野田方罫,著眼都如画。”
(2).(从某方面)考虑;观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买骨大须著眼,若是假骨,千里马断不至矣。”
(1).犹举目;入眼。 宋 陈师道 《小放歌行》:“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
(2).(从某方面)考察;观察。《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只是他二位是一片仁厚心肠,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 安 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但要启蒙,即必须能懂。懂的标准,当然不能俯就低能儿或白痴,但应该着眼于一般的大众。”词语解释:着处 拼音:zhuó chù
犹处处,到处。 唐 杜甫 《清明》诗:“著处繁华矜是日, 长沙 千人万人出。” 唐 王涯 《游春词》:“经过柳陌与桃蹊,寻逐春光著处迷。”
犹处处,到处。 明 邵璨 《香囊记·南归》:“着处草都是白的,这搭儿草怎么青?”《天雨花》第一回:“想她遗扇回家去,必到园中着处寻。”词语解释:着脚 拼音:zhe jiǎo
立足;涉足。 清 费锡璜 《汉诗总说》五:“学诗须从第一义著脚,如立 泰 华 之巔,一切培塿,皆在其中。”
(1).置足,犹言亲临其地。 唐 韩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歷。” 宋 范成大 《桑岭》诗:“人言远游好,呼来试着脚。” 宋 杨万里 《寄题李与贤似剡庵》诗:“我曾着脚 勾践 国,奉詔 昭陵 省松柏。”
(2).指落脚;涉足。 宋 陆游 《读史》诗:“人间着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 陈珩 若再向花柳丛着脚时,永远前程不吉,死於非命。”
(3).确实的,可靠的。《西游补》第六回:“我有一个道理:逕到臺上,见了 项羽 ,把 始皇 消息问他,倒是个着脚信。”词语解释:着力 拼音:zhuó lì
尽力;用力。 五代 吴涵虚 《上升歌》:“ 玉皇 有詔登仙职,龙吐云兮凤著力。”
尽力;用力。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着力》:“《齐书》: 苍梧王 欲害 萧道成 , 陈太妃 駡曰:‘ 道成 有大功,今害之,谁復为汝着力者?’《南史》作‘谁为汝尽力’。” 鲁迅 《花边文学·做文章》:“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词语解释:着花 拼音:zhe huā
长出花蕾或花朵。 唐 王维 《杂诗》之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老残游记》第二回:“现在正是著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实在奇絶。”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不知 孤山 的古梅,著花也未,可也在那里反对 中国 人‘打倒帝国主义’?”
长出花蕾或花朵。如:这棵桃树已经着花了。词语解释:着人 拼音:zhe rén
犹言讨人喜欢。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我见你这小的,生的乾浄济楚,委的着人。”词语解释:着地
贴着地面词语解释:着甚 拼音:zhe shèn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宋 苏轼 《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词语解释:着衣 拼音:zhuó yī
穿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遏 夏月尝仰卧, 谢公 清晨卒来,不暇著衣。”《南史·刘璡传》:“兄 瓛 夜隔壁呼 璡 , 璡 不答,方下牀著衣立,然后应。” 唐 项斯 《宿山寺》诗:“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鐘声催著衣。”词语解释:着手 拼音:zhuó shǒu
(1).触手;附着手上。 唐 王勃 《采莲赋》:“丝著手而偏遶,刺牵衣而屡襞。”
(2).动手;开始做。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书单前已见过,后又另见一种,计有百种之多,但一时不易搜集,因出版所等,难以详知,故未能著手也。”
(3).犹言用力。《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復著手处也。”
(1).触手;附着手上。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湘东王应令》:“烛下夜缝衣,春寒偏着手。”
(2).引申为棘手。《红楼梦》第五二回:“你太性急了……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就好了。你越急越着手。”
(3).动手;开始(做)。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那三句秘诀,总是在未曾着手之先,生发他小主钱财的意思。”如:这件工作我们已经在着手做了。
(4).得手。《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李云 ﹞侧眼把那些人逐个个覷将去,内中一个果然衣领上掛着一寸来长短彩线头, 李云 晓得着手了。”《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自道着手了……接过银子,看一看,将来放在荷包里。”
犹上当,落入圈套。《水浒传》第四三回:“且説 朱贵 、 朱富 当夜煮熟了肉,切做大块,将药来拌了。连酒装做两担。带了二三十箇空碗,又有若干菜蔬,也把药来拌了。恐有不吃肉的,也教他着手。”词语解释:着色 拼音:zhuó sè
涂上颜色。 宋 苏轼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诗:“縹緲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邇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刘勋 ﹞平生诗甚多,大概尖新长於对属……又〈济南泛舟〉云:‘人行著色屏风里,舟在迴文锦字中。’”
涂上颜色。《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的笔就完了。”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如一八九一年附送的《梅占花魁图》……一八九四年的《独占江春画屏》,都是着色的。”词语解释:着白 拼音:zhe bái
(1).犹明白。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上以荐之於宰辅,下以貽之令长……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获知音,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2).犹显著;昭著。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復不喜缘家世亲戚,以取恩泽,故间关计府,没於郎署,士大夫为之叹息焉。” 元 揭傒斯 《重修揭氏族谱序》:“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 由进士而入者,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词语解释:着莫 拼音:zhe mò
(1).捉摸。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乐天知命随缘过,儘自婆娑,任风涛万丈波,难著莫。”
(2).撩拨;沾惹。 唐 郑谷 《梓潼岁暮》诗:“酒美消磨日,梅香著莫人。”
(3).折磨;捉弄。 唐 李九龄 《过相思谷》诗:“正被离愁著莫人,那堪更过 相思谷 。”
(4).犹着落。 宋 邵雍 《洛阳春吟》:“多少落花无著莫,半随流水半随风。”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浮云富贵待如何。闲时膝上横琴坐,半世磨陀。待为□□甚么?无著莫,把世事都参破。”
(1).捉摸。 宋 邵雍 《洛阳村吟》:“多少落花无着莫,半随流水半随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莫。” 王季思 校注:“着莫即捉摸。难捉摸,谓事变莫测也。”
(2).引惹;牵缠。 金 宋九嘉 《酴醿菊》诗:“酴醿风味醺人醉,着莫东篱爱酒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怎禁他带天香着莫定龙衣袖。”
(3).折磨;捉弄。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套曲:“起初儿着莫喒,假撇清面北眉南,实怕儹红愁緑惨。”
(4).约莫。 元 姬翼 《武陵春》词:“醉眼朦朧望碧空,着莫辨西东。”词语解释:着棋 拼音:zhuó qí
下棋。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宣水》:“今村子言吹簫,必曰品簫;言弹琴,必曰操琴;言着棋,必曰下棋……务学雅言,反呈俗态。”《红楼梦》第四回:“﹝ 贾政 ﹞素性瀟洒,不以俗事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词语解释:着数 拼音:zhāo shù
比喻手段、计策和办法等。《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蔡京 们著数高,治 元祐 党只一章疏便尽行遣了。”
犹言算得上,能算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俺平生情性好疎狂,疎狂的情性难拘束。一回家想么,诗魔多爱选多情曲。比前贤乐府不中听,在诸宫调里却着数。”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 包龙图 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
(1).下棋的步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他昨日看棋时,偶然指点的着数多在我意想之外。”
(2).指武术动作。如:他使了个绝妙的着数,名为“黑狗掏裆”。
(3).比喻手段、计策和办法等。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既然如此,你就把攻城着数,细细讲来。”词语解释:着明 拼音:zhe míng
显明。《易·繫辞上》:“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新唐书·陈子昂传》:“臣观祸乱之动,天人之际,先师之説,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何震 《女子解放问题》:“以迄於今,曾几何时,而议员压制之弊,深切著明,社会党人所宣言,劳动团体所反抗,书报具在,可復审也。”词语解释:着书
撰写著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避谤不著书,习医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庄尚志 ﹞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 冰心 《空巢》:“你退休了,正可以得闲著书了。”词语解释:着心 拼音:zhe xīn
用心,关心。《朱子语类》卷一○一:“ 五峰 诸子不著心看文字,恃其明敏,都不虚心下意,便要做大。”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著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六·祭江》:“先君早年无子,著心为善,暑则施茶粥於途,寒则施绵衣於贫者。”词语解释:着相 拼音:zhe xiāng
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迴,著相造善枉受劳苦。”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然而宇宙间的‘活力’,那‘第三者’,普遍圆满……况且‘他’是‘活力’,不流转而流转,自然显露,不著相而著相,自然映照。”
犹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 狄员外 道:‘你这畜生!合人顽也要差不多的就罢,岂可顽得这般着相?’”词语解释:着火 拼音:zháo huǒ
冒火;失火。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向来炯炯有神的 周公 的眼光仿佛要着火了,他向着我诘问了一句:那吗怎么办呢?”如:房子着火了。词语解释:着先鞭 拼音:zhe xiān biān
比喻先人一步,处于领先地位。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英 人自中古以来,与 罗马 帝政不相容,去而自立,实为民族国家发生之嚆矢。故其民族帝国主义亦著先鞭,得善处属地之法,遂能控驭全球。” 郁达夫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之一:“寻春我爱著先鞭,梢上红苞吐未全。” 郭沫若 《浪淘沙·看溜冰》词:“举目尽青年,争著先鞭。”参见“ 著鞭 ”。词语解释:着便 拼音:zhe biàn
犹言当机立断;见机行事。 宋 陈师道 《寄李学士》诗:“説与 杜郎 须着便,不应 濠 上始知鱼。”《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大凡经商,本钱多便大做,本钱少便小做。须到外边去,看临期着便,见景生情,只拣有利息的就做,不是在家论得定的。”词语解释:着绿 拼音:zhuó lǜ
穿绿色的官服。 唐 代六品、七品官服绿。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王相珪 当国,有故人至政事堂……公曰:‘吾友蹇连岁久,且喜近锡章服。’故人笑曰:‘某旧著緑时,只是清贫;自著緋后,转更赤穷。’”参见“ 著緋 ”。词语解释:着着 拼音:zhe zhe
(1).犹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 李庆芳 《中国国会议》:“倘政府诸公,从此著著进行,则立宪政体之成,可拭目而俟也。”
(2).犹言样样;每一样。 鲁迅 《二心集·习惯与改革》:“以后较新的改革,就著著失败。”
(1).犹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 邹韬奋 《个人的美德》:“因社会主义建设的着着成功,大家还都得穿上新的好的大衣!”
(2).犹样样。 金 王琢 《元夜雪》诗:“良宵不肯平平过,造物应夸着着新。”
睡得很熟的样子。 梁斌 《播火记》五:“可是今天,奶奶睡得着着的,怎么也醒不过来。” 梁斌 《播火记》五:“她伸开手,按按 严萍 的臂膀说:‘醒醒儿!’看她还睡得着着的,才伸脚跳下炕来,去担筲挑水。”词语解释:着墨 拼音:zhuó mò
犹着笔。指写作或书画创作等。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人物的构图,美丽多姿、轻盈纤小,着墨不多,自具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新华月报》1965年第4期:“这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很动人。”词语解释:着生 拼音:zhe shēng
(生物体)附着在某处生长。词语解释:着想 拼音:zhuó xiǎng
(1).设想;想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猜谜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感情的沸腾、着想的大胆、措辞的强烈、形式的越轨,都是古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2).(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我以为印 明 本插画是不够的。” 巴金 《秋》四:“像你这样的人更应该为将来着想。没有知识,单有勇气,是不好的。” 丁玲 《县长家庭》:“今天既然县长亲身来了,我们大家还是考虑考虑,一切为着孩子前途着想。”词语解释:着定 拼音:zhe dìng
朝廷内按官职大小设置的固定的朝位。著,通“ 佇 ”。《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衣有襘,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 孔颖达 疏:“著定,谓佇立定处,故谓朝内列位常处也。”词语解释:着述 拼音:zhe shù
(1).撰写文章;编纂。《汉书·叙传上》:“﹝ 班固 ﹞ 永平 中为郎,典校祕书,专篤志於博学,以著述为业。”《后汉书·应劭传》:“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数。”
(2).著作和编纂的成品。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南史·徐广传》:“如 袁宏 干宝 之徒,赖有著述,流声於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 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 熙寧 间,得文集二百餘家,仅数千卷。”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他( 陈毅 )对 中国 古典文学和近代文史著述,也广泛涉猎。”词语解释:着题 拼音:zhe tí
犹切题。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异》:“状罌之声,既已酷似,讥微吟者,亦復著题。皆大惊伏。”
犹切题。 宋 许顗 《许彦周诗话》:“前辈诗不独语句精鍊,且是着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词语解释:着绯 拼音:zhe fēi
穿红色的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如 唐 上元 元年定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后常以“著緋”指当了中级官员。 唐 白居易 《初著绯戏赠元九》诗:“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緋年!” 唐 白居易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大抵著緋宜老大,莫嫌秋鬢数茎霜。”词语解释:着节 拼音:zhe jié
(1).以高尚的节操著称。《汉书·苏武传》:“以 武 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 李氏 妹又旌表著节,翕然称声於 白门 之下矣。”
(2).谓显其节操。《魏书·李孝伯传》:“是以积德累忠,《春秋》许宥十世;立功著节,河山誓其永久。”词语解释:着实 拼音:zhuó shí
(1).踏实;认真。《朱子语类》卷七四:“知识贵乎高明,践履贵乎著实。知既高明,须放低著实做去。”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选将练兵、积餉修守等项事务,都要著实举行。”
(2).切实,符合实际。《朱子语类》卷九三:“今且须看 孔 、 孟 、 程 、 张 四家文字,方始讲究得著实,其他诸子不能无过差也。”《朱子语类》卷一二○:“自家先恁地浮躁,如何要发得中节。做事便事事做不成,説人则不曾説得著实。”
(1).犹认真。《红楼梦》第三六回:“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珍哥 虽也是与 晁住 寻趁了几句,不肯与他着实变脸。”
(2).(言语、动作)分量重;力量大。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这赖肉顽皮,不打不招,拏那大棒子着实的打上一千下,他纔招了也。”《红楼梦》第三三回:“﹝ 贾政 ﹞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刘住儿 ﹞把叫 赶露儿 这件事,忘的踪影全无……被 张进宝 着实的駡了一顿。” 巴金 《利娜·第十二封信》:“他于是做一个手势,那两个人就捉住 波利司 着实地打了一顿。”
(3).实在;确实;的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西游记》第六回:“好 大圣 !好 大圣 !着实神通广大!”《红楼梦》第一○八回:“ 宝釵 看 宝玉 颜色不好,心里着实的吃惊。” 梁斌 《红旗谱》五九:“ 朱老忠 坐在洋车上,看路旁的黄谷穗儿蹦跳,红高粱穗儿欢笑,心里着实高兴。”
(4).实际的(事物);真实的(情况)。《朱子语类》卷六五:“问:‘自一阴一阳见,一阴一阳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以图言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固容易见。就天地间着实处,如何验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偌多东西,多是我爹爹手泽,敢是被那个拐的去了?怎的好?我且回家与 贾郎 计较,查个着实去。”
(5).谓老实。 梁斌 《播火记》十三:“﹝ 朱老忠 ﹞问:‘着实说,你是谁?’”词语解释:着边 拼音:zhuó biān
沾边。如:你别尽说不着边的话。词语解释:着急 拼音:zháo jí
焦躁不安。 宋 杨万里 《晓行闻竹鸡》诗:“路不唤君君自去,为谁著急不归休。”
(1).焦躁不安。《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这个当儿, 张金凤 更比她父母着急。”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游仙窟》的销场的确不坏,但改正错字之处,还是算了罢,出版者不以为意,读者不以为奇,作者一人,空着急亦何用?”
(2).赶紧。《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只是而今我父亲病着……如今我弟兄着急请先生替父亲医。”《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还有十几里。客人,你要着急些走。”词语解释:着忙 拼音:zháo máng
着慌;着急。《宣和遗事》前集:“日色渐晡,女奴来报:‘兀的夜来那箇平章到来也!’ 师师 闻之,着忙催 贾奕 交去不迭。”《西游记》第八四回:“那 王小二 听言,一轂轆爬起来,黑天摸地,又是着忙的人,捞着裤子当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王夫人 已到 宝釵 那里,见 宝玉 神魂失所,心下着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六》:“官员也着忙,要防 华 工,要留心 俄国 人。”词语解释:着业 拼音:zhe yè
从事某种行业。《管子·宙合》:“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著业不得不多分,名位不得不殊方。” 尹知章 注:“天时地利,犹有不一,况於人之所著事业及其名位,岂得不多而殊乎。”
从事某种行业或生业。 宋 岳飞 《奏河北诸捷状》:“ 兴 等差人招诱 王屋县 百姓首领 王璋 等五十餘人,当面出给旗牓,招集本县逃走军民着业。”词语解释:着儿
计策;手段词语解释:着盐
搁盐;炒菜放盐词语解释:着叠
打发词语解释:着生植物
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词语解释:着体 拼音:zhuó tǐ
接触身体。指衣服穿在身上。 元 贡师泰 《送张介臣伴读归省济南》诗:“重裘著体如压铁,呼酒不来寒正骄。” 叶圣陶 《穷愁》:“念今日新寒,非棉何暖,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谓侵袭身体。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二出:“阿娘怎知,懨懨害,自觉着体。”词语解释:着位 拼音:zhe wèi
著,宫室屏、门之间的地位,为帝王视朝时站立的地方。位,皇宫中廷左右两边。“著位”连用常表示固定的朝位或祭位。《左传·昭公十六年》:“其祭在庙,已有著位。” 杨伯峻 注:“著位,著即位也。”《周礼·春官·家宗人》“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汉 郑玄 注:“天者,羣神之精,日月星辰其著位也。” 孙诒让 正义:“《国语·周语》云:‘大夫士日恪位著。’ 韦 注云:‘中廷之左右曰位,门屏之间曰著。’此以朝位况三辰之位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九:“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羣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劾,见之日,先设禁围於著位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词语解释:着令 拼音:zhe lìng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汉书·景帝纪》:“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 颜师古 注:“著音著作之著,音竹筯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 贾詡 为太尉,御史大夫 华歆 为相国……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
(1).下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暉。”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纠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贮於尅府,赏信易取也。”
(2).谓得到许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緑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命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暉。”《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 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区委 范书记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训一通,然后,叫大队来人将 朱二升 领回,着令大队今后对 朱二升 好好加强监督教育。”词语解释:着作 拼音:zhe zuò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 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后汉书·延笃传》:“ 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 、 边韶 共著作 东观 。”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 文王 、 周公 繫《易》, 孔子 成《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
(2).著作的成品。《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丁玲 《悼念茅盾同志》:“ 茅盾 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并永远向他学习。”
(3).见“ 著作郎 ”。词语解释:着体衣 拼音:zhuó tǐ yī
贴身衣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霹雳》:“又云雷神极巧,如人被击,火或烧其著体衣一层无遗,其外衣仍存。”参见“ 著体 ”。词语解释:着然 拼音:zhe rán
犹显然。非常明显。《隋书·天文志上》:“然则日为阳精,玄象之著然者也。”
着实;实在。《西游记》第十回:“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西游记》第二五回:“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词语解释:着雍 拼音:zhe yōng
见“ 著雍 ”。
词语解释:著雍 拼音:zhù yōng
亦作“ 著雝 ”。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训》:“午在戊曰著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岁月阳名》:“﹝太岁﹞在戊曰著雍。戊在中央,主和养万物也。”词语解释:着笔 拼音:zhuó bǐ
落笔;下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无羊之什》:“即使 史道硕 、 戴嵩 画手擅场,未能至此,后人如何著笔?”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余尝谓古文中序事,唯序家常平淡之事为最难著笔。”
落笔;下笔。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或出自跋《万林秋色图》,曰:‘前晨着笔,今酉方完。’”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文学》第二期稿,创作恐不能着笔。”词语解释:着稿 拼音:zhe gǎo
亦作“ 著藁 ”。 起草;打草稿。《新唐书·韦承庆传》:“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詔令,未尝著藁。” 明 杨慎 《词品·张安国》:“﹝ 张孝祥 ﹞平昔为辞,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词语解释:着籍 拼音:zhe jí
(1).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 汉 制,门籍有其姓名者,方得入宫。《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入朝…… 梁 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 汉 宦官无异。”
(2).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亦泛指弟子。 宋 苏辙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著籍初同 闕里 多,采芹先致 鲁 风和。”
(3).登记在户籍上。《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荆州 北据 汉 沔 ,利尽 南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 荆州 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4).引申为有名。 唐 贾岛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诗:“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词语解释:着绩 拼音:zhe jì
谓有显著的功绩。《晋书·侯史光传》:“ 光 儒学博古,歷官著绩。”《隋书·观德王雄传》:“入当心腹,外任爪牙,驱驰轩陛,勤劳著绩。” 唐 李商隐 《为裴懿祭薛郎中文》:“女史护衣,大官供食;伏奏多可,分曹著绩;帐煖锦严,闈明粉白。”词语解释:着魔 拼音:zháo mó
比喻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几乎失去理智的地步。《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他已经着了魔了,待我且耍他一耍。”《平山冷燕》第十回:“ 袁隐 见他这般光景,忍不住笑道:‘ 子持兄 着魔了。’” 吴组缃 《山洪》三一:“ 黄教官 关于兵器的讲话和单人战斗教练的课目,使他发生浓厚兴趣,甚至有点着魔。”词语解释:着装 拼音:zhuó zhuāng
(1).指穿戴(衣帽)等。如:大家都已着装完毕。
(2).衣着。如:指导员在检查每个战士的着装。词语解释:着称
1.著名,出名。《后汉书·窦武传》:“ 武 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新唐书·王璠传》:“仪宇峻整,著称于时。”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麻沙》:“然则 宋 时麻沙版之著称,特以其多耳,非为精美也。”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2.犹命名。给予名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秦始皇 十七年灭 韩 ,以其地为 潁川郡 ,盖因水以著称者也。” 刘师培 《文说》:“且文苑之英,字学多疏,率尔操觚,缘饰附会,假设名词,独标奇语,因事著称,缘物生义。”词语解释:着疑 拼音:zhe yí
怀疑;起疑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元普 心下着疑,想道:‘我那里来这样远亲?’”词语解释:着绊 拼音:zhe bàn
犹陷入,遭难。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俺哥哥 燕和 落在那妇人彀中,连兄弟 燕青 也着绊了。”词语解释:着紧 拼音:zháo jǐn
(1).紧要;重要。《朱子语类》卷二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须是见得自家心里常有一箇合当著紧底道理。”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著紧。”
(2).抓紧;赶紧。《朱子语类》卷二一:“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著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
(1).紧要;重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着紧处将人慢。” 王季思 校注:“是説在紧要关头怠慢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先讲那会吃醋的……不是自已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把宗祧家业看得着紧,给丈夫置几房姬妾。”
(2).抓紧;赶紧。《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 荆州 买纸, 川 广 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儒林外史》第六回:“方纔若不如是着紧的问 严老爷 要喜钱、酒钱, 严老爷 已经上轿去了。”
(3).犹焦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非亲非故,乃曰我能退兵,是所谓横枝儿着紧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廝 四儿 街上去寻。”
(4).着意;留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世上妇人,除了那十分贞烈的,説着那话儿无不着紧。”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説亲的时节,不要上门去讲,只在路上候他,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他听见了,自然会着紧。”词语解释:着眼点 拼音:zhuó yǎn diǎn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吾所谓暴动可以招干涉者,其著眼点全在此。”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八章:“关于 郭祥 吃山鸡的情况,比人们预料的稍显文雅……而且他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鸡爪上。”词语解释:着陆灯 拼音:zhuó lù dēng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用以照明跑道的灯光。一般安装在飞机前部或机翼前缘。词语解释:着积 拼音:zhe jī
犹居积。积蓄财物。著,通“ 贮 ”。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 子贡 以著积显於诸侯。”词语解释:着手生春 拼音:zhuó shǒu shēng chūn
见“ 著手成春 ”。词语解释:着手成春 拼音: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语出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隣,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本谓诗歌格调要自然清新,后常用以赞誉医家、艺术家技艺精湛。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史鸣鹤》:“ 史鸣鹤 ,字 松乔 , 江都 人。画梅,宗 王元章 一派,千枝万蕊,著手成春,大小幅俱臻絶妙。” 清 冯桂芬 《怀人诗》:“不为良相为良医,著手生春妙誉驰。”
谓诗歌格调要自然清新。后亦常用以赞誉医家、艺术家等技艺精湛。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隣,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词语解释:着抹 拼音:zhe mǒ
折磨;捉弄。 元 王仲元 《普天乐·春日多雨》曲:“炉烟飘,怨气浮,襟袖溼,啼痕污。无限凄凉来著抹,瘦身躯怎生存活。”词语解释:着浅 拼音:zhe qiǎn
搁浅。 宋 赵鼎 《建炎笔录》卷上:“十九日,御舟发 温州 ,著浅,行数里而止。”《朱子语类》卷六三:“譬如撑船著浅者,既已著浅了,看如何撑。”
搁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甄后塘上行》:“‘蹶船常苦没’, 黄河 中行舟常有此患,俗云着浅。着浅,即今言搁浅。”词语解释:着慌 拼音:zháo huāng
着急;慌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兴儿 道:‘老兄不必着慌!银子是小弟拾得在此,自当奉璧。’”《儒林外史》第九回:“知县听了 娄 府这番话,心下着慌。” 老舍 《骆驼祥子》二:“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是阔人们。”词语解释:着撰 拼音:zhe zhuàn
写作;著作。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富贵比於浮云,光阴踰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宋史·杜镐传》:“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访以古事,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词语解释:着摸 拼音:zhe mō
(1).捉摸。《朱子语类》卷九五:“今人説‘易’,都无著摸。”
(2).撩拨;沾惹。 宋 毛滂 《粉蝶儿》词:“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3).折磨;捉弄。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春怨》词:“佇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夏夜有作》诗:“暑夕炎蒸著摸人,移床借月卧中庭。”
(4).约莫,恍惚。 宋 李石 《乌夜啼》词:“一回见了一回病,弹指误佳期。醉里懵腾泪洗,梦中著摸魂飞。”
(1).捉摸。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芸叟》:“《復斋漫録》:‘ 芸叟 尝评诗云…… 王介甫 之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人皆闻见,难可捉摸。’”
(2).撩拨;沾惹。《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你看世间有这等的痴心汉子,实是好笑。正是:半牕花影模糊月,一段春愁着摸人。” 许政扬 校注:“着摸,撩惹、沾惹。”词语解释:着火点 拼音:zháo huǒ diǎn
可燃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词语解释:着重 拼音:zhuó zhòng
把重点放在某方面;强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后来白话作者逐渐多了起来,但又因为《新青年》其实是一个论议的刊物,所以创作并不怎样著重,比较旺盛的只有白话诗。”
(1).把重点放在某方面;强调。 毛泽东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左右为限……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馀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择吉》:“北方的吉日是‘五七’,因为这似乎可以开脱一些 袁世凯 的罪名;而南方的吉日是‘五九’,因为要着重的指出卖国贼的罪状。”
(2).加重(病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你来做啥?才化毕脓,你来做啥?叫着重吗?” 柳青 《狠透铁》:“老监察说:‘以前那风湿症,近时在稻地里看了个把月水,着重了。’”词语解释:着道儿 拼音:zhe dào er
犹中计;上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四折:“倒着他道儿了,将马来我赶将他去。”《水浒传》第三八回:“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词语解释:着陆 拼音:zhuó lù
指(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花城》1981年第6期:“飞机抖动着巨大的机翼……便在 长岛 西南端的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着陆。”词语解释:着式 拼音:zhe shì
规定的格式;范例。 宋 梅尧臣 《新息重修孔子庙记》:“予思昔忝邑时,见邑多不本朝廷祭法,往往用巫祝於傍曰:‘牛马其肥,癘疫其销,穀麦其丰。’瀆悖为甚,予即革之。君观有若是者,当改为,以从著式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每一尸,官给籧篨三片,钱一鐶,置酒纸脯饍,即令收瘞,永为著式。”词语解释:着帐户 拼音:zhe zhàng hù
辽 时被抄没户籍的人户。《辽史·国语解》:“凡世官之家及诸色人,因事籍没者为著帐户,官有著帐郎君。”词语解释:着帐 拼音:zhe zhàng
辽 时因犯罪而被没收家产的户口。《辽史·百官志一》:“古者刑人不在君侧。叛逆家属没为著帐,执事禁卫,可为寒心。”词语解释:着己 拼音:zhe jǐ
亲近;贴心。《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是他着己的人,肯用心服事?”《红楼梦》第六三回:“ 尤氏 一闻此言,又见 贾珍 父子并 贾璉 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未免忙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就以父亲的身子年纪讲,沿路的风霜,异乡水土,没个着己的人照料,也真不放心。”词语解释:着重号 拼音:zhuó zhòng hào
标点符号的一种。标作·,用在横行文字的下边或竖行文字的右边,指出文中特别重要的词句。词语解释:着闻 拼音:zhe wén
著名,闻名。《东观汉记·刘平传》:“ 刘平 字 公子 , 楚郡 人,以仁孝著闻。”《陈书·欧阳頠传》:“ 頠 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篤信著闻於 岭 表。” 宋 范仲淹 《赠大理寺丞蔡君墓表》:“夙夜刻志,富于学问……以是著闻於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范文肃家法》:“故 忠贞 歷官督抚,皆以清节著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