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瞽言瞽蒙瞽妪瞽目先生瞽论瞽语瞽漏瞽目
瞽者瞽宗瞽旷瞽聩瞽见瞽直瞽妄瞽工
瞽瞍瞽夫瞽师瞽辞瞽谈瞽惑瞽儿词 
瞽史瞽叟瞽说瞽词瞽议瞽卜瞽人 

词语解释:瞽言  拼音:gǔ yán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汉书·谷永传》:“臣幸得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触忌讳,罪该万死。”《魏书·刘芳传》:“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説。”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非臣臆度,敢进瞽言。”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向者屡献瞽言,仰尘圣鉴,岂有意於为异,盖篤信其所闻。”
词语解释:瞽者  拼音:gǔ zhě
失明的人。俗称瞎子。《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鐘鼓之声。”《新唐书·陈子昂传赞》:“瞽者不见 泰山 ,聋者不闻雷霆。”《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块青石﹞逢着瞽目之人,一点就亮。不两日间,四下瞽者俱已传遍,来了许多,俱要求点。”
词语解释:瞽瞍  拼音:gǔ sǒu
亦作“ 瞽叟 ”。
(1).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墨子·非儒下》:“夫 舜 见 瞽叟 ,就然。”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舜 有 瞽瞍 , 参 有 曾晳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清 李渔 《风筝误·闻捷》:“你便做了 重华 不告婚 尧 女,我岂学那 瞽瞍 无情怪 舜 徒?”
(2).指算命的瞎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
词语解释:瞽史  拼音:gǔ shǐ
(1).乐师与史官的并称。《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岁属瞽史,諭书名,听声音。”《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韦昭 注:“瞽,乐太师;史,太史也。”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古之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 晋 之 师旷 , 郑 之 师慧 是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於是乎置御史,既掌刺探,亦兼记録,且其人又必明习文字者也,故‘属瞽史,諭书名’。”
(2).说书的瞎子。 唐 柳宗元 《〈贞符〉序》:“其言类淫巫瞽史,誑乱后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 李青霞 , 眉州 人,襁褓失明……为渔所得。至十载为人佣磨。有瞽史倚琵琶説往事,携之去,雅善其艺。”
词语解释:瞽蒙  拼音:gǔ méng
乐官。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周礼·春官·乐师》:“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宋 梅尧臣 《答韩子华韩持国韩玉汝见赠述诗》:“词由士大夫,不出於瞽矇。” 清 姚鼐 《〈包氏谱〉序》:“载以《世本》之纪,讽以瞽矇之诗。” 章炳麟 《辨诗》:“春官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然则诗非独六义也,犹有九歌。”
盲人。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聵、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词语解释:瞽宗  拼音:gǔ zōng
殷 学校名。后借指最高学府。《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礼记·明堂位》:“瞽宗, 殷 学也;頖宫, 周 学也。”《陈书·沉不害传》:“成均自斯坠业,瞽宗於是不脩。” 清 赵翼 《读王予中先生〈白田存稿〉敬书于后》诗:“生膺蒲轮徵,殁入瞽宗祀。” 章炳麟 《检论·争教》:“且夫 辽 氏以降,其在边皆习彀骑,以武怒击杀为故,而不事文教,其卒犹北面於瞽宗之序。”
词语解释:瞽夫  拼音:gǔ fū
盲人。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瞽夫违盛观,竦踊企一方。”
词语解释:瞽叟  拼音:gǔ sǒu
见“ 瞽瞍 ”。
词语解释:瞽瞍  拼音:gǔ sǒu
亦作“ 瞽叟 ”。
(1).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墨子·非儒下》:“夫 舜 见 瞽叟 ,就然。”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舜 有 瞽瞍 , 参 有 曾晳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清 李渔 《风筝误·闻捷》:“你便做了 重华 不告婚 尧 女,我岂学那 瞽瞍 无情怪 舜 徒?”
(2).指算命的瞎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
词语解释:瞽妪  拼音:gǔ yù
失明的老妇。《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 定儿 道:‘吾母醉矣。’背负瞽嫗,竟自去了。”
词语解释:瞽旷  拼音:gǔ kuàng
指 春秋 晋 盲人乐官 师旷 。《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鑠絶竽瑟,塞 瞽旷 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瞽旷 能默, 瞽旷 不能齐不齐之耳。”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 瞽旷 之调鐘,未必求解於同世;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词语解释:瞽师  拼音:gǔ shī
盲乐师。《吕氏春秋·孟冬》:“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明 杨基 《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诗:“币玉趋宗伯,笙鏞奏瞽师。”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 孟郊 ,盖《急就章》之别辞; 元稹 、 白居易 ,则日者、瞽师之诵也。”
词语解释:瞽说  拼音:gǔ shuō
(1).胡说。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论。《汉书·谷永传》:“此欲以政事过差丞相父子,中尚书宦官,槛塞大异,皆瞽説欺天者也。” 汉 班彪 《王命论》:“距逐鹿之瞽説,审神器之有授。”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説,闻有居山林之间,宗 伯阳 之业者,则毁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文中子》:“ 宋咸 作《驳〈中説〉》,谓 文中子 乃后人所假託,实无其人,则几於瞽説矣。”
(2).用作谦词。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答谢蕴山藩伯书》:“承諭著书必资友朋订正,此诚大人先生虚怀集益之雅量,故僕敢再进瞽説,以就正有道焉。”
词语解释:瞽目先生
说书盲人
词语解释:瞽聩  拼音:gǔ kuì
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汉 枚乘 《柳赋》:“小臣瞽聵,与此陈词,于嗟乐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剧谈则方战而已屈,临疑则未老而憔悴。虽菽麦之能辩,亦奚别乎瞽聵哉?”
词语解释:瞽辞  拼音:gǔ cí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旧唐书·崔融传》:“时政得失,小子何知,率陈瞽辞,伏纸惶惧。”
词语解释:瞽词  拼音:gǔ cí
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纔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瞽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参见“ 盲词 ”。
词语解释:盲词  拼音:máng cí
旧时一种民间的说唱文学。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三出:“我近日爱听盲词,把 俞二娘 这件事谱在琵琶妇口中,到也新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盲词入诗》:“盲词入诗,骚坛削色。近日诗翁,大半奉盲词为鼻祖。”《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观於师箴矇诵,为后世盲词之滥觴,其实古之经筵,即今之盲词也。”
词语解释:瞽论  拼音:gǔ lùn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瞽论如是,藉求是正。如有以发我矇,固所愿闻耳。”
词语解释:瞽见  拼音:gǔ jiàn
犹愚见。谦词。 明 张居正 《启聂司马双江》:“瞽见如此,惟高明指示焉。”
词语解释:瞽谈  拼音:gǔ tán
无稽之谈。
词语解释:瞽议  拼音:gǔ yì
犹妄议。谦词。《旧唐书·突厥传上》:“臣少慕文儒,不习军旅,奇正之术,多愧前良,献替是司,轻陈瞽议。”
词语解释:瞽语  拼音:gǔ yǔ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明 张居正 《恭纪圣德中兴十事诗·隆礼师臣》:“瞽语每劳倾耳听,腐儒何有格心猷。”
词语解释:瞽直  拼音:gǔ zhí
刚正,戆直。《隋书·李文博传》:“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
词语解释:瞽惑  拼音:gǔ huò
迷乱;蛊惑。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词语解释:瞽卜  拼音:gǔ bǔ
卜卦算命的瞎子。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五:“傍有瞽卜,輒曰:‘秀才,我与汝算命。’”
词语解释:瞽漏  拼音:gǔ lòu
愚妄疏漏,没有识见。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学涉芜浅,文多瞽漏。”
词语解释:瞽妄  拼音:gǔ wàng
瞽说妄议。指不切实际的言论。《晋书·刘颂传》:“臣诚未自许所言必当,然要以不隐所怀为上报之节。若万一足採,则微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则国之福也。”
词语解释:瞽儿词  拼音:gǔ ér cí
即瞽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半夜浑成喜雨诗,平明唱遍瞽儿词。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瞽词 ”。
词语解释:瞽词  拼音:gǔ cí
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纔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瞽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参见“ 盲词 ”。
词语解释:盲词  拼音:máng cí
旧时一种民间的说唱文学。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三出:“我近日爱听盲词,把 俞二娘 这件事谱在琵琶妇口中,到也新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盲词入诗》:“盲词入诗,骚坛削色。近日诗翁,大半奉盲词为鼻祖。”《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观於师箴矇诵,为后世盲词之滥觴,其实古之经筵,即今之盲词也。”
词语解释:瞽人  拼音:gǔ rén
(1).盲人,失去视力的人。 明 都穆 《都公谈纂》卷上:“ 君佐 出寻瞽人善词话者数十辈,诈传上命。” 严复 《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捨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於亡也审矣。”
(2).古代盲乐师。《后汉书·马廖传》:“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
词语解释:瞽目  拼音:gǔ mù
瞎眼。《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转过山坡,只见几株扶疏古木之下,一个瞽目老嫗坐於大石之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洪文襄》:“上笑曰:‘譬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众乃服。”
词语解释:瞽工  拼音:gǔ gōng
盲乐师。《韩非子·八说》:“上下清浊,不以耳断,而决於乐正,则瞽工轻君,而重於乐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