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已矣 拼音:yǐ yǐ
(1).完了;逝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陵 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悲哉 四明山 ,此士今已矣!” 明 刘基 《江神子》词:“千古 钟期 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
(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鬱其谁语?”《汉书·苏武传》:“收族 陵 家,为世大戮, 陵 尚復何颜乎?已矣!令 子卿 知吾心耳。”词语解释:至矣尽矣 拼音:zhì yǐ jìn yǐ
赞美之辞。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尧 之一言,至矣尽矣,而 舜 復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 尧 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词语解释:某矣 拼音:mǒu yǐ
自称之词。犹某也,我。矣,语气词,无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某矣 云长 ,自到 许都 ,见了圣人,封某为 寿亭侯 之职。”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某矣 蔡阳 ,来到这古城也,众军摆开阵者。” 明 无名氏 《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今 唐元帅 有难,军师来报,某矣剷马单鞭,须索救元帅走一遭去。”词语解释:悔之晚矣 拼音:huǐ zhī wǎn yǐ
后悔已来不及了。 明 沉受先 《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 大梁 ,那时悔之晚矣!” 徐迟 《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词语解释:翩其反矣 拼音:piān qí fǎn yǐ
《诗·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朱熹 集传:“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有志轩冕,而汎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浅人读之,似乎文从字顺,而实则翩其反矣。” 章炳麟 《四惑论》:“此特相似之惟物论,其于真惟物论,翩其反矣。”词语解释:瞠乎后矣 拼音:chēng hū hòu yǐ
犹言瞠乎其后。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若先生学究天人,博综羣籍……以 汉 儒拟之,在 高密 之下,即 贾逵 、 服虔 亦瞠乎后矣,况不及 贾 服 者哉。”亦作“ 瞠乎后已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以拟 梅 ( 梅文鼎 ) 顾 ( 顾祖禹 )二书经天纬地,专门名家,更瞠乎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