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硗硗 拼音:qiāo qiāo
(1).隆起突出貌;高峻貌。 唐 李贺 《唐儿歌》:“头玉磽磽眉刷翠, 杜郎 生得真男子。” 王琦 汇解:“头玉磽磽,谓头骨隆起也。”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子斗老》:“烂烂开眼电,磽磽峙头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本通达,不务为崖异立磽磽名,然利害大体所在,不肯苟为媕婀。” 清 黄景仁 《杂咏》:“嗟彼磽磽者,先时自摧伤。”
(2).坚硬貌。 宋 苏轼 《凿井遇盘石得泉》诗:“矻矻烦四夫,磽磽斵层峦。”词语解释:肥硗 拼音:féi qiāo
亦作“ 肥墝 ”。亦作“ 肥墽 ”。土地肥沃或瘠薄。《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荀子·王制》:“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淮南子·泰族训》:“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飢寒之患。” 元 王祯 《农书》卷三:“田有良薄,土有肥磽,耕农之事,粪壤为急。” 清 冯桂芬 《与友人书》:“ 苏 省赋额轻重不论肥磽,而以各县旧时官田之多少为差。”词语解释:瘠硗 拼音:jí qiāo
贫瘠硗薄。谓土地坚硬不肥沃。《国语·楚语上》:“故先王之为臺榭也……瘠磽之地,於是乎为之。” 韦昭 注:“磽,确也。”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肥区归己而以其瘠磽者移之军士,久则窜易厥籍而粮弥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