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碓舂 拼音:duì chōng
用杵臼舂米或捣物。《淮南子·天文训》“是谓高舂” 汉 高诱 注:“高舂时加戍,民碓舂时也。”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还可看他们烘焙火药,碓舂木炭,筛硫磺,配合火药的原料。”词语解释:碓捣 拼音:duì dǎo
亦作“ 碓擣 ”。迷信传说地狱中的一种酷刑。把鬼魂放在石臼里用杵舂。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於是鎔铜、铁杖、碓捣、磑磨、火坑、鑊汤、刀山、剑林之苦,无不备尝。”《太平广记》卷十六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碓捣”作“碓擣”。《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若是什么上刀山、下苦海、碓擣、磨研的恶趣,当真就像那亡过的人在那里受苦一般,哭声震地,好不悽惨!”词语解释:碓硙 拼音:duì wèi
舂米和磨粉用具。《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民间舟车碓磑箱篋银釧之物悉籍之。” 词语解释:碓头 拼音:duì tóu
杵的头部。词语解释:碓米
舂米词语解释:碓坊 拼音:duì fāng
舂米作坊。《坛经·自序品》:“復两日,有一童子於碓坊过,唱诵其偈。”词语解释:碓嘴 拼音:duì zuǐ
(1).舂米的杵。末梢略尖如鸟嘴,故名。《西游记》第九五回:“却説那妖精见事不谐……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急转身来乱打 行者 。”
(2).指鸟雀。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湛湛青天不可欺,两个碓嘴拨天飞。”词语解释:碓屋 拼音:duì wū
舂米作坊。 宋 刘克庄 《宿山中》诗之二:“就泉为碓屋,纍石作书龕。” 严辰 《韶山冲--访毛主席故居》诗:“一间碓屋,一片晒谷坪,都充满了诚恳、淳朴的气氛。”词语解释:碓桯 拼音:duì tīng
支碓的木架。 南唐 李建勋 《田家》诗之一:“犬吠隈篱落,鸡飞上碓桯。”词语解释:碓投 拼音:duì tóu
舂击。《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碓投瀺穴。” 李善 注:“碓投,似碓之所投也。”词语解释:碓房 拼音:duì fáng
舂米作坊。《水浒传》第十三回:“那步兵都头姓 雷 名 横 ……原是本县打铁匠人出身,后来开张碓房,杀牛放赌。” 吴组缃 《山洪》一:“ 章三官 在碓房里舂米。”词语解释:碓臼 拼音:duì jiù
舂米用具。《西游记》第九五回:“这大圣用心力轮铁棒,仔细迎着看时,见那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白的杵头模样。”词语解释:碓机 拼音:duì jī
即碓梢。词语解释:碓挺嘴 拼音:duì tǐng zuǐ
杵头般向前伸出的长嘴。《西游记》第五四回:“ 八戒 在旁掬着碓挺嘴。”词语解释:碓梢 拼音:duì shāo
杵的末端。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槽碓,碓梢作槽受水,以为舂也。”词语解释:碓栅 拼音:duì shān
放碓杵的木架。《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弘农 徐俭 家,有一远来客,寄宿。有马一疋,中夜惊跳。客不安,骑马而去。一物长丈餘,来逐马后,客射之,闻如中木声。明日寻昨路,见箭着一碓栅。”词语解释:碓颡 拼音:duì sǎng
形如碓的高额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者, 堂邑 人也。 伍胥 之亡 楚 如 吴 时,遇之於途……因相其貌,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於从难。”《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见一壮士,碓顙而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