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水碓 拼音:shuǐ duì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既 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唐 岑参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谿水映风炉。”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水碓是用水力激木轮舂米的器械,发明当在 东汉 时期。”参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词语解释:地碓 拼音:dì duì
即碓。舂米用具。 宋 苏轼 《豆粥》诗:“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缾煮豆软如酥。” 宋 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词语解释:云碓 拼音:yún duì
指石碓。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 宋 陆游 《累日无酒亦不食肉戏作此诗》:“云碓旋舂菰米滑,风炉亲候药苗香。”词语解释:踏碓 拼音:tà duì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五灯会元·临济宗·道吾悟真禅师》:“ 石室 行者踏碓,困甚忘却下脚。” 宋 陆游 《农家歌》:“腰鎌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设臼舂米曰踏碓。”词语解释:溪碓 拼音:xī duì
即水碓。用溪水推动的舂米器具。 宋 陆游 《晚霁》诗:“溪碓舂香稻,霜丛剪緑橙。”
谿碓:指水碓。 清 厉鹗 《冬日重游大涤洞天得诗》之三:“谿碓自鸣疑擣药,松风不断学吹簫。”参见“ 水碓 ”。
词语解释:水碓 拼音:shuǐ duì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既 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唐 岑参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诗:“岸花藏水碓,谿水映风炉。”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水碓是用水力激木轮舂米的器械,发明当在 东汉 时期。”参阅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词语解释:舂碓 拼音:chōng duì
舂谷的器具。《南史·侯景传》:“ 景 虐於用刑,酷忍无道,於 石头 立大舂碓,有犯法者擣杀之。”词语解释:石碓 拼音:shí duì
舂米用的碓词语解释:捣碓 拼音:dǎo duì
在碓臼中舂东西。形容频频磕头。 元 无名氏 《盆儿鬼》题目:“咿咿哑哑乔捣碓。”《西游记》第十九回:“那怪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词语解释:剉碓 拼音:cuò duì
斩断肢体的刑具。词语解释:锉碓 拼音:cuò duì
斩断肢体的刑具。《魏书·汝南王悦传》:“ 悦 为大剉碓置於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隋书·刑法志》:“帝遂以功业自矜,恣行酷暴,昏狂酗醟,任情喜怒。为大鑊、长锯、剉碓之属,并陈於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女对冥事》:“廡下各列门户,或榜云‘鑊汤地狱’,或榜云‘剉碓地狱’。”词语解释:脚碓 拼音:jiǎo duì
脚踏舂杵的石碓。旧时舂米多用此物。词语解释:槽碓 拼音:cáo duì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槽碓:碓梢作槽受水,以为舂也。凡所居之地,间有泉流稍细,可选低处,置碓一区,一如常碓之制。但前头减细,后稍深濶为槽,可贮水斗餘,上庇以厦,槽在厦,乃上流用筧引水,下注於槽。水满,则后重而前起,水泻,则后轻而前落,即为一舂。如此昼夜不止,可毇米两斛,日省二工。”词语解释:连机碓 拼音:lián jī duì
水力舂米工具。《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 征南 杜预 作连机碓。”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即连机碓也。凡在流水岸傍,俱可设置,须度水势高下为之。”词语解释:机碓 拼音:jī duì
水碓。 元 王祯 《农书·农器图谱·利用门》:“机碓,水捣器也……今人造作水轮,轮轴长可数尺,列贯横木相交,如滚枪之制,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即连机碓也。”词语解释:离碓 拼音:lí duì
见“ 离堆 ”。
词语解释:离堆 拼音:lí duī
(1).亦作“ 离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内 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碓﹞古‘堆’字也。” 宋 范成大 《怀古亭》诗题注:“ 怀古亭 在 永康 离堆 之上。 离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县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县 东南。 唐 颜真卿 《鲜于氏离堆记》:“ 閬州 之东百餘里,有县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数千步,有山曰 离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嶸而下逥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之谓 离堆 。”词语解释:行碓 拼音:xíng duì
装在车上的舂米器具。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又有舂车木人,及作行碓於车上,车动则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词语解释:电碓 拼音:diàn duì
利用电力舂米谷的设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农场、林圃、花囿、果园、电碓、石厂、矿场徧於高山絶岛间。”词语解释:大剉碓 拼音:dà cuò duì
古代一种用作刑具的大铡刀。词语解释:大锉碓 拼音:dà cuò duì
古代一种用作刑具的大铡刀。《魏书·汝南王悦传》:“ 悦 为大剉碓置於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 刘神茂 至 建康 ,丙戌, 景 ( 侯景 )命为大剉碓,先进其足,寸寸斩之,以至於头。” 胡三省 注:“大剉碓者,为大剉刀,发机如碓,使之踏之。”词语解释:大舂碓 拼音:dà chōng duì
一种用以捣杀人的刑具。《梁书·侯景传》:“曾於 石头 立大舂碓,有犯法者,皆擣杀之,其惨虐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