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断碣遗碣恒碣诗碣贞碣钓碣砯碣 
碑碣残碣丰碣墓碣兽碣猎碣  
辽碣石碣堕泪碣刓碣标碣神道碣  

词语解释:断碣  拼音:duàn jié
断碑。 清 沉曰霖 《晋人麈·逸老堂诗》引闺秀诗:“自去招魂寻断碣,伤心半是为明霞。”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賸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新民晚报》1987.2.20:“我自己壮年时代搜集破铜破铁、残碑断碣的癖好也是由 从文 传染给我的。”参见“ 断碑 ”。
词语解释:断碑  拼音:duàn bēi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词语解释:碑碣  拼音:bēi jié
(1).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后多不分,以之为碑刻的统称。《南史·文学传·颜协》:“时 吴 人 范怀约 能隶书, 协 学其书,殆过真也。 荆楚 碑碣皆 协 所书。”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青荧雪岭东,碑碣旧製存。”《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籙,人皆不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五三》:“当开会之前, 兼士 要我的碑碣拓片去陈列,我答应了。”
(2).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不去望夫石上变化身,筑坟臺上立个碑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大修 别山 ( 张同敞 )墓道,立碑碣。”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我一星期中至少去三次,抚着碑碣,摘去残花。我觉得墓中人很安适的,不知墓中人以我为如何?”
(3).喻指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小说《士敏土》为 革拉特珂夫 所作的名篇,也是新 俄 文学的永久的碑碣。”
词语解释:辽碣  拼音:liáo jié
辽 东和 碣石 都临近 渤海 ,故并称。《宋书·索虏传》:“圣朝承王业之资,奋神武之略,远定 三秦 ,西及 葱岭 ,东平 辽 碣 ,海隅服从。”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玄兔月初明,澄辉照 辽 碣 。” 明 陈子龙 《吊卢司马》诗:“雄风振云沙,愤气视 辽 碣 。”
词语解释:遗碣  拼音:yí jié
前代留传下来的碑碣。 清 陈维崧 《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诗:“ 周侯 池畔树苍苍,遗碣岧嶤屹此乡。” 清 汪士鈜 《陈沧洲太守出〈瘞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词语解释:残碣  拼音:cán jié
残碑。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雅好金石文字,遇荒村野寺古碑残碣,埋没榛莽之中者,靡不椎拓。”
词语解释:石碣  拼音:shí jié
(1).圆顶的石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又西北入 济水 ,城西北三里有 项王 羽 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 唐 刘禹锡 《宜城歌》:“花臺侧生树,石碣阳鐫额。”《英烈传》第一回:“﹝ 田丰 ﹞默坐良久,见一石碣,高有尺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刘南庐 ﹞卒於 通州 之 狼山 ,羣僧为葬於 骆右丞 墓侧,置石碣焉。”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阁东亭为石碣,刻 乾隆 御制《文源阁记》。”
(2).箭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皆被兕甲,又令 安广 之人,佩石碣之矢,张 卢生 之弩。”
词语解释:恒碣  拼音:héng jié
恒山 、 碣石山 的并称。 唐 黎逄 《象魏赋》:“高齐 嵩 华 ,势比 恆 碣 。”
词语解释:丰碣  拼音:fēng jié
纪功颂德的石碑。 唐 张说 《唐故处士河南元公碣铭》:“表建丰碣,追扬茷尘。” 宋 苏辙 《滕王阁》诗:“骄王应笑 滕 ,狂客亦怜 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清 朱彝尊 《表忠观》诗:“罢听缓歌归夜月,独存丰碣对閒扉。”
词语解释:堕泪碣  拼音:duò lèi jié
即堕泪碑。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 卧龙 图。”
词语解释:诗碣  拼音:shī jié
诗碑。 清 吴嘉纪 《七夕同诸子集禅智寺硕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诗:“入户访诗碣,尘埃试拂拭。”
词语解释:墓碣  拼音:mù jié
墓碑的别体。形状与墓碑有区别。《后汉书·窦宪传》“封神丘兮建隆嵑” 唐 李贤 注:“方者谓之碑,员者谓之碣。嵑亦碣也。”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祖父之没, 軾 年十二矣,固能记忆其为人,又尝见先君欲求人为撰墓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埋铭、墓誌、墓表、墓碣、皆一类也。” 鲁迅 《野草·墓碣文》:“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
词语解释:刓碣  拼音:wán jié
残碑。 宋 孔武仲 《阁下观岘山图》诗:“幽花美草颇娱目,断碑刓碣还伤神。”
词语解释:贞碣  拼音:zhēn jié
碑石的美称。 明 宋濂 《滕奉使赞》:“敢述赞辞,勒在贞碣。” 明 王祎 《蒋季高墓志铭》:“固兹藏,无坏伤;勒贞碣,示来叶。”
词语解释:兽碣  拼音:shòu jié
饰有兽形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夫子墓塋方一里,在 鲁 城北六十里 泗水 上……有铭碑三所,兽碣俱存。”
词语解释:标碣  拼音:biāo jié
指墓碣,碑碣。《晋书·习凿齿传》:“家在 益州 ,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词语解释:钓碣  拼音:diào jié
水中便于垂钓之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僧弥 、 谢车骑 共 王小奴 许集。 僧弥 举酒劝 谢 云:‘奉使君一觴。’ 谢 曰:‘可尔。’ 僧弥 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 吴兴 溪中钓碣耳!何敢譸张!’”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七:“钓碣自携新炼石,卧床还弄旧书云。”
词语解释:猎碣  拼音:liè jié
指石鼓文。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内容为歌咏 秦 国君游猎情况,故也称“猎碣”。 宋 董逌 《石鼓文辩》:“世传 岐山 周 篆,昔谓猎碣,以形製考之,鼓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苏勗 载记亦言:‘石鼓文,谓之猎碣,共十鼓,其文则史籀大篆。’” 元 马臻 《金台文庙石鼓》诗:“猎碣鐫功事惘然,摩挲坏石卧寒烟。” 清 朱彝尊 《赠许容》诗:“相邀硬笔写猎碣,夫岂不如 薛尚功 ?”参见“ 石鼓文 ”。
词语解释: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 初 秦国 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韵文,记述 秦国 国君的游猎情况。后世亦称为“猎碣”。 唐 初在 天兴 (今 陕西省 宝鸡市 ) 三畤原 出土。 杜甫 韩愈 等都有诗篇歌咏,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都极推重其书法。现在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藏 北京 故宫博物院。 唐 韩愈 《石鼓歌》:“ 张生 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五二:“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三》:“最著名的是 东周 初年的所谓‘石鼓文’。”参见“ 石鼓 ”。
词语解释:神道碣  拼音:shén dào jié
谓立在墓前刻有死者事迹的碑石。 唐 白居易 《青石乐府》:“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乾名已灭。”参见“ 神道碑 ”。
词语解释: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1).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以 汉 杨宸 所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为最早。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神道碑》载, 秦 汉 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 晋 宋 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诸侯立神道碑。《旧五代史·唐书·闵帝纪》:“藩侯带平章事以上薨,许立神道碑,差官撰文。”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碑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贯繂索,至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因闭壙中。臣子或书君父勋伐于碑上。后又立隧口,故谓之神道碑,言神灵之道也。今古碑上往往有孔者,盖贯繂之遗像。” 明 胡侍 《真珠船·坟碑之制》:“﹝金石例﹞三品以上神道碑,五品以下不铭碑,谓之墓碣。”
(2).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为文体的一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是夕, 普 卒,上感悼涕泗,自撰神道碑,八分御书赐之。”
词语解释:砯碣  拼音:pīng jié
因撞击而产生宏大的声响。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乃撞宫悬,砯碣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