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磬声 拼音:qìng shēng
(1).击磬的声音。《礼记·乐记》:“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将帅。《宋书·索虏传》:“是以分命吾等磬声之臣,助 难当 报復。”词语解释:磬折 拼音:qìng shé
(1).弯腰。表示谦恭。《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 李贤 注:“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唐 杜甫 《遣遇》诗:“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章炳麟 《訄书·明独》:“总是杂术也,以一身教乡井,有贤不肖,或觵之,或挞之,或具染请之,皆磬折而愿为之尸,父师之独也。”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词语解释:磬管 拼音:qìng guǎn
见“ 磬筦 ”。
词语解释:磬筦 拼音:qìng guǎn
亦作“ 磬管 ”。 两种古乐器名。《诗·周颂·执竞》:“鐘鼓喤喤,磬筦将将。” 陆德明 释文:“筦,音管,本亦作管,同。”《汉书·礼乐志》引作“磬管鏘鏘”。《荀子·乐论》:“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词语解释:磬襄 拼音:qìng xiāng
古人名。掌教击磬钟等乐器,相传名 襄 ,故称。因避世出居海边。事见《论语·微子》。 汉 马融 《长笛赋》:“ 瓠巴 聑柱, 磬襄 弛悬。”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闻道 磬襄 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词语解释:磬石 拼音:qìng shí
(1).适宜制磬的美石。《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阴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为乐石。” 郝懿行 笺疏:“ 秦 《嶧山刻石》文云‘刻兹乐石’,即磬石也。”《汉书·地理志上》“贡璆、铁、银、鏤、砮、磬” 唐 颜师古 注:“磬,磬石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荆州记》云:‘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亚於 徐州 。’”
(2).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若滴。扣之,声及百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磬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製似今云板之类。”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灵壁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宿州灵壁县》:“ 磬石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产磬石,即《禹贡》所云‘ 泗 滨浮磬’也。”词语解释:磬出 拼音:qìng chū
方言。谓人身或物体向前倾。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扬州 谓器及人句僂向前皆曰磬出。”词语解释:磬口 拼音:qìng kǒu
见“ 磬口梅 ”。
词语解释:磬口梅 拼音:qìng kǒu méi
腊梅品种之一。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 磬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寳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 清 钱谦益 《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緑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粧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词语解释:磬钟 拼音:qìng zhōng
见“ 磬鐘 ”。
亦作“ 磬钟 ”。 两种古乐器名。《诗·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唐 孔颖达 疏:“於是堂上之琴瑟与堂下之磬鐘皆同其声音,不相夺伦。” 唐 张乔 《书梅福殿壁》诗之二:“雅韵磬钟远,真风楼殿清。”词语解释:磬色 拼音:qìng sè
玉磬的光采。借指人的容颜。 宋 叶适 《赵清叔挽词》诗:“忽与钟声尽,长悲磬色昏。”词语解释:磬沼 拼音:qìng zhǎo
形状曲折的池。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磬沼集》一卷, 崇仁罗鑑正仲 撰。枢密 春伯 之从弟。磬沼者为池,因地曲折如磬然。”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磬沼》:“按,磬沼之名甚新。”词语解释:磬虫 拼音:qìng chóng
一种鸣声如击磬的秋虫。 唐 李郢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诗:“谷寒霜狖静,林晚磬虫悲。”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蜀 道﹞有虫,其声清越如击磬然。”词语解释:磬悬 拼音:qìng xuán
(1).吊死。 清 黄宗羲 《寿徐兰生七十序》:“每当有司推选,先生不行,以危法相中,先生举所佩帨以示之曰:‘此我磬悬之具也。’”
(2).空无所有。磬,通“ 罄 ”。 清 唐甄 《潜书·厚本》:“又遇凶岁,米麦不登,家室磬悬,民无所顾赖。”词语解释:磬地 拼音:qìng dì
犹全国。磬,通“ 罄 ”。 唐 广宣 《早秋降诞日献寿应制》诗之二:“磬地山河壮,弥天福寿长。”参见“ 罄地 ”。
词语解释:罄地 拼音:qìng dì
所有地区。《南齐书·乐志》:“率天奉贄,罄地来宾。”词语解释:磬错 拼音:qìng cuò
磨磬用的石头。《书·禹贡》:“锡贡磬错。” 孔 传:“治玉石曰错,治磬错。” 孔颖达 疏:“磬有以玉为之者,故云‘治玉石曰错’,谓治磬错也。”词语解释:磬口梅 拼音:qìng kǒu méi
腊梅品种之一。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 磬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寳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 清 钱谦益 《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緑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粧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词语解释:磬叔 拼音:qìng shū
磬的创造者 无句氏 的别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磬》:“《説文》曰:‘ 无句氏 作磬。’《世本》亦云;又曰:‘ 磬叔 所造,不知何代人。’《古史考》曰:‘ 尧 时人也。’《乐録》曰:‘ 磬叔 所作。’”词语解释:磬子 拼音:qìng zǐ
方言。刚才。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 蘄州 谓适纔为磬子。”词语解释:磬人 拼音:qìng rén
负责治磬的官员。《礼记·曲礼下》“石工” 汉 郑玄 注:“石工,玉人、磬人也。”词语解释:磬控 拼音:qìng kòng
纵马和止马。泛指驭马。《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磬控忌。” 毛 传:“骋马曰磬,止马曰控。” 朱熹 集传:“忌、抑,皆语助词。”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 王成 ﹞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振迅通衢,磬控缓亟无少忤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实见小人在蝶背,有磬控驾驭之状,俯仰顾盼,意殊生动,殊不类偶人也。”词语解释:磬净 拼音:qìng jìng
干净无余。磬,通“ 罄 ”。《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你一盏,我一钟,须臾竹叶穿心,桃花上脸,把一锡瓶酒吃的磬浄。”词语解释:磬镈 拼音:qìng bó
两种古乐器名。亦泛指乐器。《梁书·张率传》:“听磬鎛之毕举,聆《韶》《夏》之咸播。”词语解释:磬钱 拼音:qìng qián
献给神佛的钱。因投入铜磬中,故名。 王国华 《豫鄂边的红旗》:“我扮作‘会头’,领着乡亲们烧过香,丢罢磬钱,吃了顿饱饭,随后便到货摊上拣那又粗又结实的大棍买了八十根。”词语解释:磬虡 拼音:qìng jù
挂磬的架子。《周礼·考工记·梓人》:“其声清阳而远闻,於磬宜;若是者以为磬虡,故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词语解释:磬甸 拼音:qìng diàn
语出《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后用以指犯有死罪的贵族和显宦。《隋书·高帝纪上》:“往者国衰甫尔,已创阴谋,积恶数旬, 昆吾 方稔。泣诛磬甸,宗庙以寧。此又公之功也。”词语解释:磬师 拼音:qìng shī
古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磬师,中士四人。” 孙诒让 正义:“磬师者,此官与钟师、笙师、鎛师,皆分主教奏乐器之官。”《周礼·春官·磬师》:“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縵乐、燕乐之钟磬。”词语解释:磬工 拼音:qìng gōng
负责治磬的官员。《通典·职官二一》:“ 后周 官品……磬工。”词语解释:磬筦 拼音:qìng guǎn
亦作“ 磬管 ”。 两种古乐器名。《诗·周颂·执竞》:“鐘鼓喤喤,磬筦将将。” 陆德明 释文:“筦,音管,本亦作管,同。”《汉书·礼乐志》引作“磬管鏘鏘”。《荀子·乐论》:“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词语解释:磬欬 拼音:qìng kài
本指咳嗽。引申为谈笑。磬,通“ 謦 ”。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僕未始不嘆兄之高明不可及,而亦每每惜兄有可以一变至道之力而仅用之於文也。虽然,此亦未有人焉,以反躬为己之説而磬欬於吾兄之侧耳。”参见“ 謦欬 ”。
词语解释:謦欬 拼音:qǐng kài
亦作“ 謦咳 ”。 咳嗽。亦借指谈笑,谈吐。《庄子·徐无鬼》:“夫逃空虚者,藜藿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成玄英 疏:“况乎兄弟亲眷謦欬言笑者乎?” 南朝 梁 简文帝 《六根忏文》:“得彼天聪,闻开塔关钥之声,弹指謦咳之响。” 唐 黄滔 《启侯博士》:“ 蜀 璧端居, 管 牀兀坐,既佩兹謦欬,益励彼顓愚。” 宋 苏轼 《黄州还回太守毕仲远启》:“路转湖阴,益听风謡之美;神驰铃下,如闻謦咳之音。”《新华月报》1980年第10期:“在 重庆 时,我得以经常亲聆 周恩来 同志的謦欬。”词语解释:磬笔难书 拼音:qìng bǐ nán shū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 罄 ”。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在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痛苦,那真是磬笔难书。”磬,一本作“ 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