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浮礁 拼音:fú jiāo
(1).露出水面的岩石。 许地山 《萤灯》:“那里头有一个浮礁,可容四、五人。”
(2).海鳅的俗称。《宁波府志·盐政·物产》:“海鰍大者长数十丈,海中浮载,如一二里山,俗呼为浮礁,舟行避之。”参见“ 海鰍 ”。
词语解释:海鳅 拼音:hǎi qiū
(1).即露脊鲸。《赤城志·纪遗·海鳅》:“形长十餘丈,皮黑如牛,扬鬐鼓鬣。喷水至半空,皆成烟雾。”
(2).小型战船名。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战舰自十五车以下,已製造得十餘隻,海鰍棹舩之类二十餘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即与 俊 等谋,整步骑阵于 江 岸,而以海鰍及战船载兵驻中流击之……﹝ 蔡甲 、 韩乙 ﹞乃急命 当涂 民兵登海鰍船踏车。”
海鰌:1.即露脊鲸。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 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唐 许浑 《题峡山寺》诗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
(2).小型战船名。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 宋 杨万里 《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而争雄矣,其迅如风,其飞如龙。”《宋史·虞允文传》:“中流官军亦以海鰌船衝敌,舟皆平沉。” 词语解释:浅礁 拼音:qiǎn jiāo
钙质礁屑在水下浅滩中呈不规则块状的一种礁词语解释:岩礁 拼音:yán jiāo
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词语解释:沙礁 拼音:shā jiāo
滨海岸边的一种低矮沙脊,由波浪和岸流所形成,它在很多地方围成泻湖词语解释:暗礁 拼音:àn jiāo
(1).海洋、江河中隆起而不露出水面的岩石,是航行的障碍。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一碰到最险的滩流的时候,领港人就又快又准确地飞落撑篙点暗礁。”
(2).比喻暗中的障碍或危险。 许杰 《我和鲁彦》:“我们谈到国际时事,谈到文化界的情形,也谈到所谓文化界内幕的暗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四:“ 冯永祥 大失所望,他这个和事佬努力并没有成功,前途还有不少暗礁的样子。”词语解释:触礁 拼音:chù jiāo
船只在航行中触撞暗礁。词语解释:裾礁 拼音:jū jiāo
沿陆地镶边的一种珊瑚礁词语解释:环礁 拼音:huán jiāo
环状的礁石词语解释:大堡礁 拼音:dà pù jiāo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在澳大利亚东北岸外的珊瑚海中。南北长2000余千米,东西宽19~240千米。包括近千个岛礁和沙滩,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由三百五十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现已将其中的一部分划为海洋公园。词语解释:珊瑚礁 拼音:shān hú jiāo
主要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分布甚广词语解释:石礁 拼音:shí jiāo
礁石。 刘白羽 《长江三日》:“眼看一片灰色石礁布满水面, 江津号 却抛锚停泊了。”